骨正筋柔 中醫3階段治下背痛

高雄榮總3階段治療「下背痛」。(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有下背痛的症狀,若忽略未就醫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中醫本著「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理念,可分成3階段治療。

高雄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詹欣浩指出,下背痛即俗稱的「腰痛」,泛指腰背部區域產生的疼痛,是大部分民眾一生中皆會遇到的問題。臨床上不管中西醫皆都要先鑑別診斷,而中醫可以用簡便效廉的功效,將失衡的身體改「斜」歸正,幫助民眾脫離下背痛痛的生活。

這些症狀分為「機械性」,包括腰部扭傷 (閃到腰)、腰椎退化性疾病(脊椎關節沾黏、小面關節關節炎)、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骨質疏鬆等;「非機械性」包括腫瘤(多發性骨髓瘤、轉移性癌症、淋巴癌)、感染(骨髓炎、感染性脊椎炎)、免疫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

 除上述2種,還有所謂的「內臟性」,有骨盆腔(前列腺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盆腔發炎)、腎臟疾病(腎結石、腎盂腎炎)、腹主動脈瘤、腸胃疾病(胰臟炎、膽囊炎)。

 詹欣浩表示,中醫本著「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理念,將治療分成3階段:舒緩止痛,放鬆緊繃側肌肉,可改善局部循環,達到行氣止痛效果,以及傳統針灸、針刀、中藥、理筋按摩、外敷膏布。

 此外還有「矯正調整」,結合傳統與現代、軟硬兼施的骨傷科手法,調整「筋出槽、骨錯縫」的結構錯位;以及「穩定調理」,找出錯誤姿勢,運動強化肌力,搭配養血活血行氣中藥,鞏固療效,包括復健運動、內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