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打造台南為友善文化城市,社區響應台南400、世界交陪,文化局一日邀請在地社區和學習台語的國際學生,一起在年味滿滿的南美里街道風情中,走春、辦年貨,提前感受台灣新年氣氛。
文化局表示,成大台文系今年開設台語初級會話課程,提供外國學生或完全不會台語的台灣學生學習,適逢台灣過年這個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節慶,特地舉辦「外國人過台灣年e文化交流」活動,邀請來自七國的外國學生,感受濃濃的台灣味年。
學習場域從教室延伸至社區生活日常,帶領外國學生踅街,感受台灣過年過節特有的城市節慶光景及書寫門聯,如通俗傳統漢字及便捷的傳統白話字的文字,還有貼春仔,食紅龜粿等風俗,現場並播放〈恭喜台灣年〉,增加熱鬧氣氛。
和古蹟為鄰的永華里銀同社區,去年也培訓社區英文導覽員,不分老幼,成為社區外交尖兵,希望打造為國際親善社區,另銀同社區內有許多長輩,有些已出現輕微失智情況,然在志工陪同下,也製作時光便當,這些微失智長者也化身為老師,教外籍生煎年糕,感受過年台南人情味。
西港阿農兄芝麻工坊長期參與社造,推動芝麻產業創新。文化局說,西港、善化、安定一帶的芝麻,產量占全台八成五,價格雖高於進口,然台灣本土芝麻更為濃醇香,外籍學生也體驗製作芝麻紅龜粿。東東餐飲集團也共襄盛舉,提供港式蘿蔔糕,讓外籍學子在年節前夕感受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