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靜芝
就如晴雯和妙玉是黛玉的重像般,加拿大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是隔了兩百多年的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巴哈(Bach)的重像。
古爾德1981年重新錄製他於1955年所灌錄的第一張唱片:巴哈的《哥德堡變奏曲》(The Goldberg Variations),被葛萊梅(Grammy Awards)2023年「最佳歷史唱片」獎項提名。古爾德彈奏巴哈,有人形容「不是在聽巴哈,而是聽古爾德」;馬友友亦讚譽古爾德能將純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可實際觸知的美感。
古爾德演奏時,總帶著自己專用的一把矮敦敦的靠背椅,全神貫注陶醉在旋律裡,猶如已和音樂結合為一體。嘴巴不時地亦跟著無聲唱和,但凡彈琴的兩手,有一隻得空,他仍在空中舞弄指韻,故而有位音樂評論家說,古爾德的十根手指都各具不可思議的獨立生命。
古爾德曾謂「你所花費陪伴別人的每一小時,你需要無數個鐘點的獨處。孤獨乃快樂不可少的因素。」我遂不覺地以為那個他陪伴的人就是巴哈,他與巴哈隔時空而聚,於想像中、思考裡,將對巴哈的感情和理解「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再出泥爐時,已儼然獨具一格,有了古爾德自己的音樂生命。
古爾德從大自然和閱讀中汲取靈思,而孤獨即為浸潤在自然和書香之必要。古爾德以為巴哈之所以能超越一般藝術上的框架,以及輕浮又枯竭的美學偏見,即因巴哈不與世俗認同,反而豐富了他的世代;並因不依從當世之強壓與拘限,從而創建出自己合成的時代。
一個巴哈能演繹出另個巴哈,那麼,一個古爾德,能抽繹多少古爾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