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冷氣團來襲,泡一壺暖暖的客家酸柑茶,不但滋潤喉嚨,更暖胃又暖心,它是傳統客家先民智慧加工製作而成的茶。
文史工作者范文芳老師表示,酸柑茶在客家人的心目中,是茶也是藥,是茶可以清飲,是藥可以紓緩扁桃腺發炎、降火氣、潤喉、爽聲、提神的天然果茶飲。

范文芳表示,酸柑顧名思義是一種相當酸的柑桔,由於外皮常有皺褶,再加上果粒碩大,看起來像是虎頭一般,因此也被稱為虎頭柑。春節期間常被放在神桌上,待元宵過後再收下。此時虎頭柑因這段時間的放置,酸味漸轉換為甜味,成了一種酸中帶甜,風味特殊的水果。
范文芳指出,酸柑最重要的用途是和茶一起加工,製成酸柑茶,成了酸甜中更顯茶香的特殊飲品,更是傳統客家人用來預防感冒的備方。

范文芳說,要製作出風味獨特的果茶,要經過9蒸9曬,每蒸1次都得壓1次,才能讓酸柑茶慢慢夯實,陽光曝曬主要是讓酸柑和茶葉、青草的味道充分溶合,由原本的青及澀味,逐漸因陽光的催化作用,逐漸轉為溫和而甘潤。
製成後堅硬如石頭的酸柑茶,由於內容密實且完全脫水,只要不再受潮,可以長久存放,且越陳越有味道,想要喝時,只要將茶果敲碎,果皮和茶葉都可以飲用,一般而言,酸柑茶的湯色呈半透明琥珀紅,充滿清甘圓潤的香氣,飲用起來立刻可感到喉韻清順,滋味芳醇,有些還帶點微酸,風味十分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