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春節連假開始,根據氣象預報,大陸冷氣團持續影響,各地天氣偏冷,國健署提醒,民眾走春、出遊,適時做好禦寒防護措施,也要注意3高控制,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泡湯驅寒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
國健署表示,春季氣候多變,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因為血管遇冷收縮,造成血管變細,血液在流動時就會增加壓力,因而造成血壓上升,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中風為例,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現象,一定要撥打119,把握黃金期,儘速就醫。
國健署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如果選擇泡湯驅寒最好先諮詢個人醫師,還要注意泡湯6個小叮嚀:
1.避免吃飯後:吃飯時,若有酒精、麻辣的食物會造成心跳加速,若加上泡湯水溫的刺激,容易增加心臟負荷,建議於飲酒或飯後至少1.5至2小時候再泡湯。
2.揪團結伴去:最好結伴同行,避免發生意外,錯失黃金救援時間。
3.多補充水分: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分,以免水分流失造成體內缺水。
4.水溫試一試:水溫勿超過40℃,且千萬不可一下冷水,一下熱水,避免冷熱溫差大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
5.泡湯時間短: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時間勿超過15分鐘,需要休息一下,不要持續不間斷的泡湯。
6.站穩再起身: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因此,泡湯後先站穩再起身,以免發生暈倒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