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彩繪斗笠 社區圍籬亮起來

文和實小學童在社區圍籬綁上彩繪斗笠,成為特色圍牆。 (記者林偉民攝)
 記者林偉民/關廟報導
 關廟區文和實小附幼邀請耆老進入校園示範製作斗笠技巧,並由幼兒在斗笠上彩繪,昨天再帶領學童將彩繪的斗笠帶入社區,懸掛在街道旁鐵絲網圍籬上,當公共藝術供居民觀賞,無形中美化社區,也拉近社區和學校的關係。
 文和實小附設幼兒園主任鄭楣潔表示,在帶領幼童到學校附近進行社區踏查時,發現社區內還有少數耆老會編製斗笠,小朋友觀看編斗笠過程頗覺新鮮有趣,決定以斗笠為主題課程,邀請懂編笠技藝的阿嬤每週到校園編斗笠,並從最基本的竹材選擇開始介紹,再示範將長枝竹剖成竹篾、刮青,變成細竹片,再用笠模編笠胎,最後縫葉和牽笠線等。

文和實小學童在「Q版好美笠」彩繪圍牆前合影留念。 (記者林偉民攝)
 由於時代背景不同,如何讓斗笠擺脫過去遮陽擋雨的實用價值,讓幼童更容易親近,老師們幾經討論,決定引導幼童依生活經驗在斗笠上進行彩繪創作,幼童郭育沛喜歡西瓜,就畫成「西瓜斗笠」,汪佑叡則將斗笠創作成「美國隊長」盾牌,各式五顏六色的斗笠,展現幼童的豐富想像力。

幼童戴上彩繪斗笠在校園向學童們宣傳彩繪斗笠圍牆,歡迎大家去觀賞。 (記者林偉民攝)
 昨天上午校長葉亮宏、鄭楣潔等人,帶領幼兒園和五、六年級學生,帶著彩繪斗笠到社區,懸掛在社區鐵絲網圍籬上,成為彩繪斗笠牆,再到當地布袋里長陳龍目辦公處,由學童透過里辦公處的擴音器,以國、台語向社區居民廣播宣傳,高年級學生則用英語廣播,歡迎大家來觀賞。
 陳龍目表示,關廟早期竹編業興盛,斗笠是大宗,這次藉由學校發掘、記錄並保存編斗笠技藝,是很有意義的特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