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年貴
兒時臨近過年,大人們為過年忙碌著,就連閒置於房屋一角的石磨,也開啟了忙碌模式。從它那一圈圈轉動的身影中,從那一陣陣的石磨聲裡,能感受濃濃的年味。
那時鄉親們家境普遍不太好,故而對於過年需要準備的年貨,能自己解決的,盡可能靠自己製作,則不必花「冤枉錢」購買。在製作過程中,好些工序是通過石磨來完成的,所以石磨助力鄉親們準備年貨功不可沒。
故鄉習俗,過年及正月宴請親朋必有豆腐。光是豆腐菜肴就有水豆腐、油豆腐、釀豆腐和豆腐乳之類別。製作豆腐,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步驟便是磨豆子,預先將幹黃豆泡發好,然後將其盛在裝有適量清水的桶中,將桶提至石磨旁,便可以磨豆子了。一般是三人參與,石磨兩旁兩人對面站立,各伸出一只手抓住石磨推杆,這邊的人抓住推杆向著對面用力推過去,對面的人握住推杆順勢往懷裡一帶,石磨立即快速轉動起來,第三者站在兩人之間,手持一大勺子,專門負責從桶中將帶水的豆子舀出來,倒在磨眼裡。什麼時候豆子多舀一些,什麼時候水多舀一些,都是有講究的,豆子多了石磨太幹難以轉動,水多了石磨打滑磨出很粗的顆粒。有條件的人家,需要製作好幾大鍋豆腐,那就可能需要磨一整天的豆子。這是個漫長、艱辛而枯燥的過程。故而三人換著推磨,並且邊推磨將講述一些趣事,賴以打發這時光。
除此之外,那時鄉親們過年還需要準備大量油炸果糕(自製的狀似江米條的油炸食品,既可以當零食又可以待客做茶點),其製作也是需提前將一定比例糯米和粘米浸泡好,然後濾去水,控幹後,經石磨磨成細粉,加入芝麻(亦可不加),拌勻後加少量水,擀成約半公分厚米皮子,切成香煙大小長條,油炸酥脆後撈出即可,是兒時正月裡待客佳品。有些人家需要製作一籮筐這樣的油炸果糕,往往磨米粉需要近一天的時間。
石磨在那個年代還是農家重要的生活用具。有些人家因為家境清貧無力請石匠打造石磨,故而年底時候排隊預約借用別人家的,幸好我家有自己的石磨。每年臘月二十起就不斷有人家借用我家的石磨,自此每天石磨聲聲,一直持續到年前一兩天才停歇。
看著磨房進進出出的人們,石磨一圈圈地旋動的影子,聽著一波波的石磨轟隆隆聲,感覺春節的腳步正在一步步地向著我們走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