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秋天裡的讀書人

■王慰

立秋過後,雲淡風輕,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正是讀書的好時節!

早晨,我來到圖書館,這裡是書山學海。一書在手,閱白紙黑字,嗅紙墨幽香。一頁頁嘩啦啦地翻過去,文化的厚重,歷史的悠長,意境的深遠,令人沉浸其中,身心產生一種精神充盈、遠離空虛的快意。品味周作人的清淡平和,梁實秋的細膩親切,張愛玲的華麗飄逸,賈平凹的隨意與匠心,餘秋雨的博識與從容,還可以感受海明威的冷峻,普希金的熱情……書讀到妙處,便進入了物我兩忘,讀書不覺已夜深的境界。

相比坐在圖書館裡讀書,戶外讀書更令我心曠神怡。選在秋日的午後,去郊外擇一處草地而坐,沐浴著陽光,吮吸著花草的芬芳,聆聽著鳥的歌聲,溪的淺唱,倍覺心靈開闊,神清氣爽。此時讀自己心儀的書,是一種至上的享受。讀至得意處,朝著山谷激動地吼上兩嗓子,人生中的種種煩惱都拋之九霄雲外,「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望著秋天山野間悠悠然的白雲,體會著詩人寵辱不驚的豁達人生境界,我的心一下子豁然開朗。

有人說:「先要把讀書看得平凡,才可以讀書。如何令自己在心理上把讀書看得平凡,先要忘記讀書人是一種特殊的人物,而讀書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我深以為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封建時代早已成為過去,新時代的芸芸眾生,尤其是工薪族,以強烈的功利之心去讀書只會讓「壓力山大」的心弦繃得更緊。於我而言,在平凡的日子裡,不拘於時間、地點,有空讀會兒書,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一種更健康的娛樂,一種更好的心情放鬆。

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哪怕是週末,也為生活瑣事所累,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是很多,因此,我通常選擇在自己的書房燈下夜讀,當萬籟俱寂,夜深人靜時,燈光顯得格外溫暖。此時此刻,讀點閒書是極妙的,讀書,是需要閑的。必須有閒情逸致,否則,那不是讀,而是翻了。風風火火,急急忙忙,那樣的閱讀方式是不可取的,心不是真的安寧,收穫也就寥寥無幾了。

感謝秋天,給了我愜意安詳的讀書環境,感謝書籍,滋養我疼疲憊的身心。秋天來了,我要像蜜蜂採集花蜜,農夫收割稻穀一樣,做一個勤勞、快樂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