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體重達百公斤的4旬男子,工作中突然出現胸痛、左手臂痠麻、牙齦痠痛、冒冷汗,經送醫確診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緊急搶救,挽回一命。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心臟內科指出,除了上述例子,還有一名70歲女性,有20年以上的高血壓及糖尿病史,晚上在餐廳吃完大餐後,突然覺得胸口緊縮、喘不過氣、直冒冷汗,隨即昏迷不醒,送到醫院急診室時發現嚴重心率不整,經電擊及急救心電圖呈現大片前壁急性心肌梗塞。以上男、女兩個案均通稱為「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其原因均為供應心臟肌肉養分及氧氣的冠狀動脈發生部分或完全阻塞所致。
冠狀動脈為分布於心臟表面之血管,主要有3條分支。右冠狀動脈及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冠狀動脈會受多重因素影響而在血管內產生內皮增生及硬化瘢塊,當這些組織越來越大,就會造成血管內徑變小,當其破裂就會造成血管急性阻塞。冠心病症狀:常見胸悶胸痛,如一大石塊壓在胸口,此不適感常會傳到左手臂、背部、頸部及下巴、牙齦,有的人甚至以上腹痛表現;並常合併冒冷汗、惡心、嘔吐、低血壓等症狀。以上症狀若在幾分鐘內或安靜休息即可恢復,通稱為狹心症(俗稱心絞痛);若症狀持續30分鐘以上,休息及使用藥物均無法改善,則可能已發生心肌梗塞(意即血管完全阻塞導致心肌開始壞死)。
南醫說,「狹心症」一般可以用硝化甘油的舌下含片緩解症狀,每5分鐘可重複使用,若使用三次症狀仍無法改善則屬於不穩定型,需立即到醫院處理。「急性心肌梗塞」則一律需到醫院處理,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或做心導管,心導管無法撐開之患者,則緊急或在病情穩定後考慮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