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20多歲老師,因右下小臼齒咬起來感覺不舒服,卻不見有蛀牙情形,最近也沒有吃到硬物,至牙科檢查發現,原來下顎小臼齒的咬合面中央多了一個呈圓錐狀突起的結節,且在上顎小臼齒上也有,診斷為畸形中央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口腔醫學科醫師徐維敏表示,像上述個案這樣的畸形中央尖,是一種牙齒型態發育異常,常發生在下顎第二小臼齒,有時也會在門牙區上顎側見到隆起如鷹爪狀,又稱作Talon cusp。
徐維敏說,由於結節一樣具有細微的牙髓組織,當受到咬合外力磨耗或斷裂時,就可能發生牙髓暴露而壞死的情形。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徐維敏指出,在小臼齒剛萌發的階段,可以請醫師評估是否為高聳型的中央尖,先以牙科複合樹脂包覆補強,讓咬合接觸點平均分散至平面,避免中央尖斷裂。
此外,更重要的是養成每半年定期回診追蹤、檢查牙齒的好習慣。徐維敏提醒,若是發現長牙齦膿包、牙痛不適,並經醫師X光片判定已有牙髓病變產生,就要視牙根尖發育完全與否,做相應的牙髓治療術式,千萬不要落得延誤治療,產生繼發的牙周病、齒槽骨缺損,只得拔牙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