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跨領域研究團隊將國際上現正進行臨床試驗之藥物Sitravatinib奈米化並設計出載體,合成製出新型奈米藥物Au@PSMA-Sit,用於模擬肺癌KRASG12C突變腫瘤微環境之小鼠模型治療,只需使用1/10劑量即能治療肺癌。研究成果於今年2月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 Nano Today奈米今日》。
成大研究團隊的核心人物為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代所長暨附設醫院腫瘤內科蘇文彬教授,他目前也是成大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及奈米醫學中心研究員。其專長為癌症病人的抗癌治療(含免疫治療),並參與許多國際臨床試驗。蘇文彬提供抗癌藥物知識及活體腫瘤模型治療之機轉探討,指導博士生張立展進行實驗設計與執行(為論文第一作者);而關於奈米技術,是由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兼奈米醫學中心研究組組長黃志嘉教授開發此奈米聚合化技術,指導博士生金育誠合成製出 Au@PSMA-Sit 奈米藥物。
研究團隊說,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25%會發生KARS突變,尤其是在KRASG12C的位置,治療上頗為棘手,近1、2年才有2款標靶藥物問市。在目前的KRAS肺癌臨床治療上,除了傳統化學治療外,經常會使用PD-1/PD-L1免疫治療。而單用免疫治療,在肺癌的治療效果也不佳(約20%有效)。為了提升治療效果,免疫治療經常會搭配一些調控腫瘤微環境的藥物(如抗血管新生的藥物)一起使用。
蘇文彬指出,Sitravatinib藥物是新型標靶治療,而Au@PSMA可加強調控腫瘤微環境內的巨噬細胞代謝,使其轉換成有利於抗癌型態,從而活化具有抗癌效果的T細胞。研究團隊將Au@PSMA-Sit用於帶有KRASG12C突變之肺癌小鼠治療,只需用Sitravatinib的1/10劑量,同時並不需合併使用PD-1免疫治療藥物,就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另因只需要使用1/10劑量,自可降低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肝功能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