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婦假逆流 竟是重度憂鬱作祟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一名香港婦人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去年底跨海到員榮醫院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就診,主任吳文傑診斷是假性胃食道逆流,轉介身心科診療為重度憂鬱,服藥後情況改善。

該婦表示,她被胃食道逆流困擾多年,一躺下就感到胃液往上衝,胸悶、耳朵痛、頭痛,晚上睡不著,白天無法工作,生活作息大亂。

但吳文傑研判為「假逆流」,是其他因素造成,於是先為她做96小時無線酸鹼膠囊檢測,將膠囊監視器放在食道裡面監控,只要胃酸反流上去,經過膠囊就會被記錄下來,患者食道中雖有膠囊,但仍可以運動、吃美食、跑步等。經96小時記錄後,膠囊會自動脫落隨糞便排出,結果證明並未記錄到胃酸逆流。

之後,又做了24小時酸鹼導管檢查,同樣是監測胃食道逆流,結果還是沒有。吳文傑推測是心理因素,建議轉到身心科就診,患者服藥後情況改善,返港後繼續到身心科追蹤治療。

吳文傑說,如果患者已吃藥至少2、3個月,甚至吃1、2年,到處看醫生也無效,就要懷疑是假逆流或是非常嚴重的真逆流,這要靠儀器佐證。

吳文傑指出,造成真逆流的原因有連接食道與胃的賁門口太鬆、胃的壓力太大如脹氣及食道太敏感等;此外,如有憂慮、焦慮、恐慌、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有胸口悶、臉潮紅、頭痛失眠等症狀的更年期婦女及食道病變患者,都可能出現假逆流的情況。

吳文傑說,根據健保署資料,全國胃食道逆流主診斷患者有近50萬人,但不少患者自身罹病卻不自知,推估國人中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近7成胃食道逆流患者,可經由飲食、生活習慣調整改善症狀,但仍有3成較難治。

吳文傑提醒為提防胃食道逆流,民眾可從控制飲食著手,不要吃太酸、太甜及太油膩的食物;此外,吃飯時「乾溼分離」,不要喝太多湯水,也不要喝汽水、可樂等飲料;不抽菸少喝酒,並嚴格控制體重及多運動。

吳文傑表示,胃食道逆流成因很多,為讓國人更了解這項疾病,員榮醫療體系將於3月2日舉辦第1屆「金榮講」,跨科會診終結胃食道逆流研討會,邀請北榮、中榮、高榮及三總各科專家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