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俄烏開戰2年 烏克蘭前景趨悲觀

俄羅斯總統蒲亭宣布三年內將兵力從一百一十萬人增加到一百五十萬人。(路透,資料照)

林泰和

俄烏戰爭屆滿兩週年,歐陸的地緣政治與戰略部署已出現重大轉變。繼芬蘭之後,瑞典也確定將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放棄了自十九世紀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維持逾兩百年的「軍事不結盟」中立政策。

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對於歐洲而言,是「哥白尼式」翻轉。哥白尼將地球為宇宙中心轉為太陽,掀起人類對天文學、價值觀、宗教觀、哲學觀的一大變革。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被視為「哥白尼式」等級的典範轉移。

 

 瑞典加盟 北約加大制約俄國

這個巨大變革的緣由,二0二二年俄烏戰爭只是一個導火線。瑞典於二0一0年起廢除徵兵制並改為募兵制;但二0一四年俄羅斯併入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後,瑞典於二0一七年就重新恢復徵兵,現在則決定進一步加入北約。

瑞典加入北約,完成北約在北歐的最後一塊拼圖。現在,除俄羅斯之外,波羅的海沿岸的所有國家都加入了北約,北約在波羅的海及北海地區的威懾力將大幅提高,形成對俄羅斯進出波羅的海更大的制約作用。

從軍工力量觀察,瑞典軍事實力在歐洲僅次於德、法,而且擁有先進的高科技軍事工業,包括自製研發獅鷲戰機、哥特蘭級潛艦、S型坦克等,對北約的戰力提升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俄羅斯要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卻意外的送出兩張加入北約邀請卡給芬蘭、瑞典。芬蘭與俄羅斯邊境長達一千三百四十公里,瑞典在波羅的海所屬哥特蘭島,與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總部加里寧格勒直線距離僅三百四十五公里。瑞典與芬蘭加入北約,對俄羅斯而言,國土安全也帶來威脅。

俄羅斯總統蒲亭簽署了最新總統令,重新劃設的「莫斯科軍區」和「列寧格勒軍區」,取代了原有的西部軍區,並自今年三月一日起生效;另宣布三年內將兵力從一百一十萬人增加到一百五十萬人。

烏克蘭傳出領導階層不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年二月就宣布撤換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路透,資料照)
 歐美援助遲緩 烏克蘭缺軍火

預期俄烏戰事在今年發展,對烏克蘭而言偏向悲觀:其一,蒲亭簽署《關於俄羅斯聯邦軍事行政劃分的第一四一號令》,重組俄羅斯軍隊軍事行政機構中,烏克蘭被占領的頓內茨克、盧甘斯克、札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都被劃入南方軍區。

其二,自俄烏戰事開打以來,俄羅斯的經濟與社會就轉型為戰時結構,包括提升軍人福利,領導指揮系統、宣傳、產業等,都為因應戰爭狀態而進行調整;相對的,援烏的歐洲國家都沒有這方面的準備。

其三,俄、烏戰力懸殊,歐盟去年承諾要在今年三月前提供基輔一百萬發砲彈,迄今只給了三十萬發,其他諸如防空系統、無人機、長程巡弋飛彈等也都相當缺乏;美國承諾的六百一十億美元援助,仍在國會卡關。

其四,歐美援烏的腳步猶豫、延遲,讓俄羅斯從開戰迄今,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防禦工事及軍事部署;加上俄羅斯不時提出核武恐嚇,以及美國與北約國家自始就強調不會成為「參戰方」,這些都成了俄羅斯的戰略籌碼。

其五,烏克蘭內部貪腐嚴重,去年軍事反攻計畫還揭露洩密問題;此外,還傳出領導階層不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年二月就宣布撤換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茲尼,由原地面部隊司令瑟爾斯基接任等。

記者提問是否會把西方國家軍隊派到烏克蘭?法國總統馬克宏稱「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立即引發熱議。(路透)
 派兵進烏克蘭? 馬克宏惹議

綜合這些因素,如果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武器、金援不能到位,持續抱持不主動、不積極的態度,以此要去對抗將俄羅斯命運與俄烏戰爭綁在一起的蒲亭,烏克蘭終究還是會撐不住的。

法國總統馬克宏二月二十六日在巴黎主持由歐盟二十國領袖與政要出席的會議中,呼籲支持烏克蘭。當記者提問是否會把西方國家軍隊派到烏克蘭?馬克宏稱「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立即引發熱議。

馬克宏之言,蒲亭隨即回應這將引發悲劇性後果,並警告北約如果出兵介入烏克蘭戰爭,將升高核武衝突的風險;美國與絕大多數北約盟國,對於馬克宏「出兵援烏」之言,也紛紛潑冷水。

法國援烏一直落後於美國、德國,在戰事初期,「馬克宏主義」主張談判解決,也曾遭到批評;近期,德國又拒絕提供射程五百公里的「金牛座」飛彈援烏,以避免導致北約與俄國直接衝突。馬克宏此時出來講話,意在歐盟內展現對俄烏戰事主導的能力。

其實,馬克宏提出援烏「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存在許多灰色地帶,包括派部隊到前線參戰,但可能性很低,其他方式也可能是派員去戰場維修法式武器,甚或俄烏一旦達成停戰協議、法國參與維和部隊任務等。

 

 歐洲建軍議題 出現討論契機

馬克宏不排除派兵援烏之言,也引起討論已久的「歐洲軍」議題。目前,歐洲國家防衛安全依靠北約,歐盟的部隊僅限於危機處理及維和,如紅海的「盾牌任務」等,沒有能力進行正規戰。

歐盟是以經貿為目標進行整合,後來也完成貨幣統一,但進一步的政治結盟就要靠國防與外交。但這必須國與國談判,屆時,誰來整合?軍隊聽誰來號令?各國武戰作戰系統又不相同,「歐洲軍」仍待從長計議。

一九九0年代,美國總統柯林頓時期的前國務卿歐布萊特,針對歐洲防務自主,曾提出三個原則「不脫離北約」、「不複製北約」、「不歧視非歐盟北約國家」。如今,俄烏戰爭持續、要求歐洲自負安全的川普有可能在美國大選勝選,歐盟各國未雨綢繆,已經著手預作應變,也給了一個討論歐洲建軍的契機。

歐洲安全雖然有美國的核子傘保護,但是,除了法國擁核之外,美英關係之密切,英國仍要自己擁核。最近,德國政壇開始討論應該有自己的核武、打造歐洲自己的核武保護傘聲音等,則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展。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中華副刊〉什麼?

詩/靈歌 圖/王佳彬 雨需索過山後 ...

〈中華學園〉金剛鸚鵡

台中市梧南國小四年甲班   ◎童若甯

毒蟲情侶檔拒檢逃逸 無辜騎士慘遭撞飛送醫

記者黃秋儒/台北報導 中和警分局南勢所員警昨...

可疑男持袋徘徊 三重警逮「誠實通緝犯」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三重警分局三重派出所員...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