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台南市楠西、玉井等淺山地區有著精彩的地方創生故事,年輕人返鄉不只從農,更以科技創新農業模式,將科技帶入傳統農業,打造自己的農業品牌,並發表一本「森川誌」,這書集結淺山職人的故事,特別感動人。
森果川計畫主持人江仲緯表示,「森川誌」裡面有淺山地區十名職人的故事,而森果川計畫代表楠西的地方創生DNA,即森林(敬畏自然、永續生活)、水果(產業、發展潛力)、曾文水庫集水區(川流不息,串聯合作夥伴關係),此計畫推動的正是淺山的地方創生,十名淺山職人,他們默默的為故鄉打拚,將現代科技帶回淺山,予以淺山無限的可能。
十名職人的故事,有的職人將科技帶入傳統農業,打造自己的農業品牌,展現農業現代化,有的從事休閒觀光,將淺山自然景觀變成景點,觀光體驗為淺山注入新的生機。更有的職人推展合作組織,建立青農共同協作,大夥相互陪伴和協力,讓淺山更好。
「山慢慢」青年旅館,是返鄉的藝術工作者張佳雯,她買老房子做民宿,也繼續自己的藝術生涯,並傳播藝術種子予楠西孩子老人。另外還有洼香農好的陳鴻瀚打造友善生產農場,讓青農有一套農業永續發展的模式可學習,再則是龜丹溫泉的賴盟欽、昇鋒養蜂場的蔡勝峰、農芒的楊沁涓、牛頭山有機農場的陳明宏、圃圃豐杏鮑菇有機農場的蘇建誌、玉井之門的蔡明寰、梅嶺食品中心的賴英睿和窯窯woody的林中成,他們為地方創生開啟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