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攜手氣象署 簽合作備忘錄

海科館與氣象署簽定合作備忘錄,雙方期待在共同合作下,結合科技所進行的氣象研發成果可轉化成博物館展示與教育素材。(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強化台灣海域水文與氣象之研究、監測及資料交換合作,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十二日於海科館簽定合作備忘錄,雙方期待在共同合作下,結合科技所進行的氣象研發成果可轉化成博物館展示與教育素材,並豐富民眾學習海洋水文與氣象的資訊。

氣象署長程家平率領副署長呂國臣、綜合規劃組、海象氣候組及氣象預報中心等主管至海科館參與此簽約儀式,並邀請基隆市產業發展處蔡馥嚀科長當見證人。

館長陳素芬說明,海科館正與國家海洋研究院、基隆市政府合作,以「望海巷海灣」為場域,共同進行海灣監測及復育的計畫,期望將「望海巷海灣」型塑成為一處國人親近海洋、永續海洋的示範場域。監測資料分享在「Go 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台的「專案小區域遊憩海域資訊(https://goocean.namr.gov.tw/Xband/)」上,供民眾查詢。

程家平表示,近年來氣象署運用先進科技於海象測報及預報方面有大幅的進展,例如運用人工智慧自動判釋攝影機的光學影像,用以進行瘋狗浪和裂流監測作業,並結合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預警系統,未來將可運用碧砂漁港異常波浪監測站與基隆異常波浪預警系統之即時資訊,提供民眾近水親水的安全環境。特別對於海科館轄區之望海巷海灣,除了可於氣象署官網休閒漁港專區查詢未來一週海氣象預報資訊之外,尚能提供更細緻的波浪與海流預報網格資料,不僅完善該海灣之海氣象監測與預報資訊,並能加以應用於海洋資源多元化發展,協助潮境資源生態保育區周遭海灣生態監測、水域活動遊憩安全提升,以及海洋環境教育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