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6歲男童突然牙痛腹痛頭痛,晚上睡不好,高燒倦怠、虛弱到無法走路,症狀持續1週,輾轉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骨髓檢查芽細胞高達52%,是正常值的10倍,白血球、血色素、血小板低下,診斷為急性淋巴性血癌,安排台灣兒童癌症治療研究群標準化療方案,在專業團隊治療下,3年後癌細胞清除,回歸正常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張德高表示,年幼的孩子,因不擅表達自己身體狀況,加上照顧者對兒癌不熟悉,容易錯失早期治療機會。兒童癌症基金會表示,當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發燒持續1週以上、不明原因的疼痛、不明原因的腫塊、淋巴結腫大、生長發育發生改變、臉色蒼白、紫斑或出血傾向、神經方面的症狀以及眼球異常反射光(白色瞳孔)等9大症狀,都應儘速至醫療院所的兒童血液腫瘤科就醫。
兒童血腫科醫師余登揚指出,全國每年約有150至200位兒童罹患急性淋巴性血癌。雖然兒童癌症和成人癌症相比,整體存活率高出許多,但仍會遇到一些困難治療的狀況。兒童血腫科除了有傳統療法外,目前積極整合免疫治療、細胞治療、標靶治療和質子治療等4大新興療法,為兒癌病童打造個人化療程,帶來更加樂觀的治療前景。
余登揚說,免疫治療及細胞治療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中醫大兒醫已有多位高危險型之B細胞急性淋巴性血癌病童接受雙特異抗體之免疫療法,效果顯著;數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治療黑色素瘤、腦瘤等困難個案。
針對頑固及復發型CD19抗原陽性之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選擇CAR-T細胞治療,中醫大兒醫為目前台灣少數可正式提供臨床使用CAR-T細胞治療的醫院。標靶治療則使用針對癌細胞特定分子的藥物,將治療精準定位在癌細胞上,減少對正常細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