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南海爭端我應審慎處理,但不應沉默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月19日訪問菲律賓會晤菲國總統小馬可仕,表示美國對菲國的支持是「堅若鋼鐵」。(路透)

中國大陸與菲律賓針對南海仁愛礁的爭端趨向激烈,雙方不僅發生船隻碰撞,大陸海警船甚至以水砲攻擊菲國船隻導致人員負傷。持平而論,南海爭端牽涉周邊數國,中華民國也在其中;由於南海爭端確實複雜難解,包括我國在內的各方都應妥慎處理、避免衝突;但是,我國不應默不作聲,以免領土、領海主權權利受損。

仁愛礁是位於南海群島東部的淚滴狀環礁,民國三十六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將其定名為仁愛暗沙;除了台海兩岸之外,菲律賓和越南都聲稱為其領土。此次引爆大陸與菲律賓嚴重摩擦的遠因,在於一九九九年菲律賓將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刻意擱淺在仁愛礁「坐灘」,並派駐軍長期留守,引發陸方高度不滿,並以軍艦、海警船進行監控;導火線則是菲律賓持續加固隨時可能解體的馬德雷山號,以致三月五日、二十三日雙方船隻發生衝突,並且互指對方挑釁。

事實上,不但菲律賓與大陸針鋒相對,台菲之間也屢生齟齬。由於台菲雙方劃設的兩百浬經濟海域相互重疊,以致糾紛不斷,近年來最嚴重的衝突就是「廣大興二十八號」事件。二0一三年五月九日菲律賓海岸防衛隊向廣大興二十八號開槍,廣大興二十八號船長洪育智、船員洪石成等人雖躲到引擎室內,但洪石成不幸遭子彈擊中身亡。當時,台灣民心激憤,官方立場強硬祭出制裁;菲方雖堅稱開槍位置是在菲律賓海域內,但也派遣總統私人代表來台向洪石成家屬道歉。

台灣和越南也存在主權爭端。去年六月七日、八月二十三日我國在太平島周邊海域實施實彈射擊,越南皆指控我方侵犯越南主權,我外交部則反駁無法接受越方說法;雙方緊張情勢雖未升高,但主權紛爭也並未解決。

總體而言,南海爭議有其歷史緣由,而且牽涉到台海兩岸、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爭議海域有些位於中華民國所主張的九段線內,有些則與中華民國無關。簡言之,南海爭議千端萬緒本就相當複雜,再加上美國以其強大軍事力量介入南海爭議,以致治絲益棼。

就國際現實面來看,美國與菲律賓不但簽定共同防禦條約,美國為表達力挺菲律賓,國務卿布林肯更於三月十九日訪問菲律賓會晤菲國總統小馬可仕、外長馬納洛;相較於美國挺台的「堅若磐石」,布林肯表示美國對菲國的支持是「堅若鋼鐵」。大陸方面雖然因此對菲律賓投鼠忌器,不致輕啟戰端,但更凸顯南海爭議的解決方案絕非靠武力就可解決。

馬前總統在任時,針對南海爭議發表《南海和平倡議》,其精髓在於「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並呼籲相關各方透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共同維護南海海空域航行及飛越自由與安全;二0一六年七月蔡總統提出「經略南海,永保太平」政策也大致延續此一方針;但蔡政府的南海政策舉措卻被抨擊太過消極被動。蔡政府何以遭此批評?癥結就在於蔡政府的實際行動過少,甚至礙於美國以致未能明白且堅定的向國際社會表達我方立場。

就法理來看,仁愛暗沙屬於我國領土,我國也應積極表態;民進黨政府更應理解,我國堅定主張在南海的權利,並不是挺誰或不挺誰的問題,也不是政治體制是民主或極權的問題,而是中華民國主權必須捍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