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停火決議過關 美不再挺以色列?

聯合國安理會二十五日開會,表決通過要求以色列和哈瑪斯組織停火的決議。(路透)
崔進揆

中東加薩戰火進行將近六個月,向來力挺以色列的美國,在三月二十五日聯合國安理會中投下唯一的棄權票,讓立即停火的決議得以通過。投票現場立刻響起如雷掌聲,見證了歷史扭轉的重要一刻。

因為,美以同盟關係深厚。美國在聯合國的各項表決中,向來就一路袒護以色列,包括加薩戰火爆發半年以來,為力挺以色列,美國已動用四次否決權。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右)欲以武力殲滅哈瑪斯,立場始終一致。(路透,資料照)
 意圖種族滅絕 國際譴責以國

但是,加薩戰火已造成逾三萬二千巴勒斯坦人死亡,且其中七成還是婦女與兒童,戰爭帶來的人道危機、人為飢荒,引發國際輿論對以色列的撻伐,且狀告國際法院,直指以色列對加薩有「種族滅絕」意圖。

聯合國安理會三月二十五日的提案討論「要求各方在齋月立即停火,從而實現永久可持續停火,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人質,要求擴大人道主義援助,加強對平民的保護,消除大規模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所有障礙」。

十五個會員國投票,結果十四國投下贊成票,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葛林斐德最後舉手投下唯一的棄權票,不再逆風動用否決權,要求加薩立即無條件停火的決議案終於通過。這也是美國數十年來首次沒有和以色列站在同一立場。

美國為何一改過去的立場?從國際角度來看有兩大因素:其一,國際輿論轉向。巴勒斯坦伊斯蘭運動組織哈瑪斯派出的襲擊者,十月七日衝破邊界攻擊以色列社區,據統計有一千二百名以色列人被殺,二百五十三人被劫持。

以色列發動軍事報復,矢言消滅哈瑪斯,卻因此讓加薩陷入戰火煉獄。國際輿論從一開始對以色列抱以同情,但隨著加薩地區巴勒斯坦人的死傷數字快速飆升,學校、醫院亦遭攻擊,婦女兒童高比例的傷亡,國際輿論已明顯轉向且一面倒的同情巴勒斯坦人。

 內外壓力襲來 拜登改變立場

其二,人道危機愈形嚴峻。在以色列持續發動攻勢的同時,大約只有五分之一的救援物資進入加薩;而且,許多難民為了搶奪物資被踩踏擠壓死亡或溺斃。聯合國警告,加薩已經瀕臨「人為的饑荒」。

第三,齋戒月發動攻勢,道德上說不過去。目前正是穆斯林神聖的齋戒月(Ramadan),虔誠的穆斯林傳統上從日出到日落不吃、不喝,等到晚間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進食;這同時也是祈禱的時間,大批虔誠的信徒會聚集在清真寺,尤其是在晚上。

以色列軍隊研擬攻擊的拉法市,目前有上百萬的巴勒斯坦人在此避難,以色列此時以剿滅哈瑪斯之名,擬對拉法市發動攻勢,道德上站不住腳,也給一路庇護以色列並支援軍火的美國帶來壓力。

從美國國內角度來看,今年十一月大選在即,川普來勢洶洶,但隨著加薩戰火死傷人數爆量、人道危機嚴峻,除了阿拉伯裔選民與穆斯林選民外,包括年輕人和有色人種選民等對民主黨的重要支持族群,愈來愈多人對美國拜登政府親以色列政策無法認同。

特別的是,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要禁抖音國際版的TikTok,也曝露出美國十八歲至三十四歲之間的年輕族群,在網路上普遍同情巴勒斯坦的取向。而年輕選票流向可能影響選舉結果。

目前正是穆斯林的齋戒月,在齋戒月發動攻勢道德上說不過去。圖為一個巴勒斯坦人家庭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前享用開齋餐。(路透)
 美國猶太人社群 極具影響力

綜合以上因素,承受內外壓力的拜登政府,終於不得做出明確表態。但拜登政府並非反對以色列持續對哈瑪斯採取軍事攻勢,只希望能避免人道危機;在對以色列尼坦雅胡政府口頭表達但未見效果後,才決定投下棄權票。

但是,這場延燒近半年的戰火,有可能依安理會通過的無條件停火決議就此打住嗎?恐怕未必。接續還是要看當事國與國際社會的態度:

第一,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欲以武力殲滅哈瑪斯,立場始終一致。目前剩下約一百三十位人質還被藏匿在拉法市,以軍的地面攻擊有其重要性。如果現在就停火,「解救人質」與「殲滅哈瑪斯」兩大目標恐都無法達成。

第二,美國投下棄權票,只在反映出美、以之間,對加薩南部拉法市應否採取軍事行動的單一事件,出現意見分歧。美國這一張棄權票,尚不至於影響穩固的美、以兩國關係。

畢竟,以色列所需要的武器,主要來自美國,且源源不斷;以色列在外交、政治與國際協調等面向,還是需要依靠美國。此外,美國社會從政治、經濟、金融到教育文化等,猶太人社群仍占有極大的影響力,且對民主、共和兩黨都至關重要。

 

 違反聯合國決議 以國有先例

第三,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決議,等同具有國際法效力,但以色列未必遵守,且早有先例。過去,聯合國安理會也曾做成決議,直指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屯墾政策違反國際法,但以色列就是置之不理。

第四,以色列若不遵守安理會決議,依國際法有可能遭到制裁,但屆時還要看美國或國際社會是否有強烈意願要採取行動。從猶太人在美國、西方國家社會的強大影響力來看,要讓各國同意實行制裁,恐怕有困難。

與加薩走廊毗鄰的埃及,同為穆斯林國家,非常同情巴勒斯坦人處境,也是人道物資援助巴勒斯坦的陸路重要渠道,但目前看來,也不太可能開放西奈半島容納巴勒斯坦難民。

一來,大量難民湧入,勢必帶給埃及社會、經濟很大的負擔;二來,基於安全上的考量,並不希望哈瑪斯、極端恐怖主義者隨著難民進入埃及。

埃及正因為紅海危機,蘇伊士運河收人大減,或有機會運用地緣條件,換取到歐美國家的財務政策援助;此外,在與哈瑪斯談判解救以色列人質的問題上,埃及與卡達也可扮演調停者的重要角色。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崔進揆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即時

藐視國會罪 立院2讀通過

挑燈夜審逐條表決 場內藍白聯手綠杯葛 場外民團發動...

梅雨鋒面來襲 水利局邀相關單位 對白河區頭前溪防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去年九月十日夜...

通緝又持毒拒盤查拔腿逃 警追緝逮捕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板橋警分局後埔所...

花防部美崙營區工程鷹架倒塌 6工人受傷送醫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位於花蓮市府前路的陸軍...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