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8歲蔡小弟因為包皮過長,完全包莖,從小就難以清潔,要是父母嘗試將包皮推開清潔,就會痛得哇哇叫。起初以藥物塗抹治療,但是效果不彰,因此接受包皮環形切除術,考量孩子怕痛,採新式作法,術後無須包紮換藥,而是以皮膚黏著劑塗抹傷口,取代傳統縫線,大幅減輕疼痛感。傷口約1週恢復,不用再擔心藏汙納垢會影響健康了。
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醫師陳克琦表示,包莖是指包皮過長將龜頭完全覆蓋,而且包皮開口狹窄,用手推也推不開。大部分的小男嬰打從出生開始就是包莖狀態,大多要等到5歲以後,才會隨著生理發育可以被推開。台灣青少年以下的男孩,10個中有8、9個有包皮過長或包莖的問題,但其實割包皮的主要考量是擔心清潔不夠,因此若是沒有反覆發炎的症狀,是可以不用割。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接受包皮環形切除術 可有效降低60%愛滋病毒的感染機率或早洩可能,也可以降低女性伴侶罹患子宮頸癌及其他婦科疾病的機率。
陳克琦提到,臨床遇到許多小朋友來看診原因,是家長或老師反映孩子經常在公共場合抓胯下,直到就診才發現是包皮過長或包莖,清潔不徹底所致搔癢。而在小兒外科,醫師經常被詢問「小男生到底要不要割包皮?什麼時候割最好?」陳克琦強調,要不要割包皮取決於是否造成生活困擾,任何年紀都可割包皮,手術效果不會因年紀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