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針對寶林茶室胡姓廚師手部檢體驗出米酵菌酸。台大法醫學研究所長翁德怡二日表示,廚師的手部應只是間接媒介,主要問題還是出在食材上,並認為本案是下毒造成之可能性應該很低。
協助台北市在餐廳環境、人員手部等環境及生物跡證中驗出米酵菌酸的台大法醫研究所長翁德怡,下午接受聯訪時表示,三月二十七日衛福部召集專家會議,透過文獻回顧認定最有嫌疑的毒素為米酵菌酸,法醫所也由彰化基督教醫院送來的米酵菌酸標準品後,就在首位死亡個案身上檢出米酵菌酸。質譜儀相當靈敏,即使廚師接觸米酵菌酸後有洗手,只要殘留微量毒素也能驗出。
翁德怡認為,米酵菌酸的來源仍出在食材上,廚師手部接觸過問題食材,廚師手部只是媒介、而非帶原者,可以確認案發當時米酵菌酸就存在這家店,應可將範圍再縮小到廚房內,認為本案是因下毒而造成的可能性很低,因若是直接在食物中下毒,則每位食用者身上的毒素量應會差不多,不過此次患者中毒後的症狀不一,表示食物中米酵菌酸的含量並不平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