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失眠是現代人共同的問題,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王彥鈞指出,近年「新冠失眠」成為新的失眠型態,失眠不僅會導致血壓上升,甚至會造成糖尿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建議失眠的民眾應找家庭醫學科或是身心科求診,切勿尋求偏方或是不去正視這項疾病。
王彥鈞指出,睡眠問題在現代社會已成為一種無法忽視的文明病,影響睡眠的因素不勝枚舉,除年齡和飲食外,更常見的是壓力問題,而觸發各種睡眠問題,如失眠、昏睡和呼吸中止等。
短期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血壓上升,還可能導致壓力荷爾蒙濃度升高,長期的睡眠不足則可能導致包括腸胃道疾病、代謝性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如腸躁症、糖尿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等。
王彥鈞指出,新冠疫情之後所造成的遠距上班、遠距教學、經濟問題等,使得全球失眠患者急遽攀升,造成「新冠失眠」的新型態,而造成新冠失眠的原因,涵蓋心理面向的孤獨、焦慮、恐懼和壓力等,統計全球平均有36.7%的人口有失眠的困擾。
失眠所帶來的不適感不僅僅侷限在夜晚,更深深影響到白天的生活,造成容易疲勞、焦慮感和不安情緒,甚至造成記憶力的下降。
王彥鈞表示,失眠表現之症狀包括:1、入睡困難,躺床時間超過30分鐘仍未入眠。2、續睡困難,入睡後容易醒來,難以再度入睡,且清醒時間超過30分鐘。3、過早清醒,清晨醒來後難以再次入睡,影響整晚的睡眠品質。
王彥鈞表示,失眠之治療目前尚無廣泛認可的標準模式,但大致可分為非藥物和藥物治療兩大類。
在非藥物治療方面,主要採用認知行為治療,包括睡眠衛教、放鬆訓練等。藥物治療方,安眠藥雖能迅速產生效果,但卻伴隨著副作用和成癮性的風險。
王彥鈞建議,受失眠之苦的民眾,可至家庭醫學科或是身心失眠科求診,切勿尋求偏方或是不去正視這項疾病,以避免疾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