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世界青年論壇閉幕

原民會「2025年世界青年論壇」,學員們經為期五天的跨文化交流後閉幕。(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原住民族委員會舉辦的「2025年世界青年論壇」,二十七日在屏東同合農科商務會館舉行閉幕典禮,由副主任委員杜張梅莊主持,並為來自臺灣五個原住民族群及十二個國家共計三十八位青年學員進行授證儀式,同時也頒發四名輔導員感謝狀及模擬聯合國表現優良獎,多位我國友邦及友好國家駐臺使節代表亦出席見證,場面溫馨熱絡。 原民會副主委杜張梅莊表示,原民會將持續落實賴清德總統政策目標,培育具多元文化視野的國際人才;杜張梅莊進一步指出,今年的論壇不僅著重知識的傳遞,更具體實踐回饋在地社會的理念。論壇閉幕後,部分學員將於今年八月重返屏東,與泰武社區發展協會及泰武國小合作辦理「社區服務」營隊,實踐「學習.回饋」的行動精神,以自身所學回饋部落,深化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感與文化認同。 原民會指出,今年世界青年論壇於七月二十三日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開幕後,課程內容涵蓋多元議題與實地參訪,學員深入體驗臺灣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音樂與舞蹈文化,並參與「氣候行動與社區永續」、「數位創新與文化傳承」、「觀光產業與經濟發展」、「國際交流與文化藝術」四場主題工作坊,在跨文化交流中激盪出創新思維與深度理解。 原民會強調,青年是推動未來的力量,原住民族的聲音則是全球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未來將持續攜手各國夥伴,共同推動青年培力,促進區域及全球的原住民族永續發展。  

Read More

反罷擊出「全壘打」 盧秀燕感謝民眾黨:「沒有你們我們做不到」

民眾黨與台中市府互動良好。(資料照片)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大罷免」第一波投票於7月26日落幕,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未通過。台中市長盧秀燕27日指出,這是人民的勝利,她也要特別感謝民眾黨,感謝主席黃國昌、陳佩琪醫師,以及所有民眾黨公職人員、黨工、志工和小草們,更感性表示「沒有你們,我們做不到!」 盧秀燕市長認為,這次的選舉寫下台灣民主新頁,展現台灣人民希望政府「拚經濟做正事」的心聲;為政者應「以民為本」,讓國家持續走在對的方向,當國家穩定前行,百姓才能安居樂業。針對這次選舉結果,盧秀燕市長特別向國昌主席、佩琪姊,以及所有民眾黨公職人員、黨工、志工和小草們致謝,感謝大家一起為人民團結,攜手為國家民生與正義奮鬥,讓台灣人心底的聲音被聽見,更讓政治回歸初衷本質,並表示「未來繼續並肩前行!」

Read More

許采蓁盼終結仇恨 以集體智慧阻止仇恨蔓延

市議員許采蓁指出,終結仇恨,台灣人民以集體智慧阻止仇恨蔓延。(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大罷免以大失敗收場,高雄市議員許采蓁指出,終結仇恨,台灣人民以集體智慧阻止仇恨蔓延。 許采蓁指表示,投票結果,顯示台灣人民並不認同仇恨動員,並不同意民進黨政府以強制手段控制國會,這是台灣人民再一次告訴民進黨,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 許采蓁指出,她的貼文,她收到許多謾罵,說她在關鍵時刻消費父親的死,或藉機以不實論點揣測父親離世的原因,留言數量多到她很擔心再次讓爸爸蒙羞,但感謝黨內長輩和好友們給她的溫暖,不斷告訴她,這是一篇帶有正向意義的文章,趙少康大哥更稱「今天我覺得講的最好的就是許采蓁」。 許采蓁提到,罷免結果不是國民黨的勝利,而是民主體制展現韌性,謝謝每一位願意挺身而出捍衛民主價值的公民,現在起,我們應該攜手翻過這一頁,把罷免過程中的紛紛擾擾留在昨天,一起為台灣的未來共同努力,也才能真正讓她父親對持續建設社會的遺願能持續向前。  

Read More

鍾易仲:不要再搞政黨惡鬥 不要再讓台灣內耗與分裂

市議員鍾易仲強調,不要再搞政黨惡鬥,不要再讓台灣陷入無止盡的內耗與分裂。台灣不要再空轉,好好治國才是正道。(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鍾易仲廿七日指出,罷免本是民主機制的一環,但這次卻被執政黨拿來當作報復工具,意圖鬥爭、清算、消滅異己。事實證明,多數人民不會跟著起舞,以不同意守住了台灣的民主底線。 鍾易仲認為,這不是罷免制度的失敗,而是民主的勝利,是台灣社會對政治亂搞說不,對執政者發起的政黨惡鬥投下的不信任票。 鍾易仲呼籲執政黨:人民要的是好好治國,不是繼續操作仇恨、操弄對立。物價上漲、民生困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這些才是你們該正視的真問題。 鍾易仲強調,不要再搞政黨惡鬥,不要再讓台灣陷入無止盡的內耗與分裂。台灣不要再空轉,好好治國才是正道。  

Read More

市議員邱于軒指大罷免、大失敗 一起修補被撕裂的社會

市議員邱于軒表示,大罷免,大失敗,人民做出了明智的選擇。(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邱于軒廿七日表示,大罷免,大失敗,人民做出了明智的選擇!這一次,我們成功守住了民主的尊嚴,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一起修補這段被撕裂的社會。 邱于軒說,這場罷免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場單純的公民行動,而是由執政黨全黨動員、資源全開,主導的一場政治鬥爭。 邱于軒指出,帶頭的,是爭議不斷、甚至想問鼎立法院長的柯建銘。他反對軍人加薪,反對剴剴條款(針對虐殺幼童者判處死刑),反對普發一萬,卻默許文化部用納稅錢補助諷刺人民的歌曲與創作者,一邊高喊抗中保台,一邊卻被發現原來共諜卻潛伏在總統府與外交部。這些雙重標準,人民早已看得一清二楚。 邱于軒認為,人民的選票,再一次告訴他們:我們要的是解決民生,不是鬧劇!當內政部長劉世芳說「吃台灣米,別當中國鬼」;當沈伯洋高喊抗中保台,卻被起底父親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這些荒謬的戲碼,反而讓人看見他們的真面目。 邱于軒表示,台灣這片多山美麗的土地,雖然被政治鬥爭折騰得筋疲力盡,但人民仍然用智慧與理性,讓台灣回歸正軌。 邱于軒提到,就像黃建賓委員說的:「台灣只有四種人—家人、朋友、朋友的家人,還有家人的朋友。」在這片土地上,團結,才是我們最強的力量。  

Read More

立委柯志恩指總統臉書對大罷免的回應真是大敗筆 質疑不願承認政治誤判的心虛

立委柯志恩指出,總統臉書對大罷免的回應真是大敗筆,這種態度,令人質疑總統不願承認政治誤判的心虛。(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廿七日指出,總統臉書對大罷免的回應真是大敗筆,這種態度,令人質疑總統不願承認政治誤判的心虛,更暴露出其毫無政治擔當與彌合社會裂痕的誠意與能力。 柯志恩認為,事實上,這次由民進黨中央操盤、動員,並由總統背書、下令的政治賭局,在民意反撲、徹底失敗後,看不到民進黨高層的檢討反省與誠心道歉。反而,賴總統如一位隔山觀虎鬥的局外人,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更彷彿這場腥風血雨的政治屠殺從未發生過,繼續以總統之尊高呼團結。沒有一句道歉或究責之意,總統又失去一次和人民真誠對話的機會。 柯志恩表示,人民用選票告訴賴總統和民進黨,反對選輸翻桌的大罷免、更痛恨當家鬧事、除了荒廢政務、還無能執政,尤其帶給台灣價值混淆、是非顛倒、司法淪為政治工具、以及社會分崩離析、瀰漫仇恨的諸多傷害。因此,七二六投票人民給民進黨一個狠狠的教訓、也表達對賴總統執政的不信任。 柯志恩希望,賴總統不要自欺欺人,收起傲慢固執的個性,好好正視這次大罷免失利的警訊。朝野必須放下對立,但執政黨應先展現朝野和解的誠意,勿再以鬥爭為主軸、以抹紅為手段。由衷希望賴總統邀請在野黨主席好好會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畢竟,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讓人民安居樂業才是從政者的初衷,為國家和人民,朝野政黨應尋求和解,在歧異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柯志恩提到,大罷免的激烈廝殺,讓我們感到疲憊與沉痛,感謝沉默多數挺身而出,和我們一起守護民主的根基。如今風雨過後,陽光乍現,充滿感恩卻無勝利的喜悅,我們只有加倍的警惕。 柯志恩期盼,國民黨要深刻檢討的問題很多,無論如何,一定以更謙卑的態度,臨深履薄,反省改革,努力回報人民的信任與期待。  

Read More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中國發表「媽祖」AI氣象預警系統 展現智慧減災新科技

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右二)與來自世界氣象組織代表共同啟動「媽祖(MAZU)」早期預警系統,象徵全球多災種氣象預警合作正式啟航。(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綜合報導 2025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26日在上海盛大開幕,中國氣象局於開幕式上正式發佈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它構建涵蓋多災種預警的全球早期預警服務網絡,與世界分享中國在早期預警領域的實踐經驗與技術成果。 在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席列斯特•紹羅及多國與會嘉賓見證下,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代表將象徵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智慧體的AI氣象預警鑰匙交予吉布提與蒙古代表,宣告正式啟動其跨國氣象防災減災使命。 極端氣候事件已成為全球面對的重要挑戰,中國氣象局指出,媽祖(MAZU)的命名來源於中國沿海地區廣受尊崇的海洋與氣象守護神媽祖,其救助、親民與智慧的精神與早期預警系統的核心價值高度契合。MAZU分別代表「多災種(Multi-hazard)、預警(Alert)、零差距(Zero-gap)、普惠(Universal)」,展現中國在氣象科技服務普世共享的理念。 中國氣象局透過「媽祖」方案,積極推動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合作,包括提供早期預警技術、共建能力建設課程、共享風險評估體系與創新合作模式。技術面方面,推廣「城市工具箱」、「風雲地球工具箱」與雲端預警平台等工具,並透過「遞進式氣象服務」與「高級別叫應預警」強化實務應對能力。 人工智慧技術為該方案核心,結合雲端架構及多源資料分析能力,「媽祖」系統可依據不同國家需求,提供可定制、易部署且可持續的預警解決方案。 目前該系統已在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所羅門群島等國啟動合作開發。蒙古也已導入「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展現良好應用成效。今年7月,巴基斯坦氣象人員透過「媽祖」系統準確預測季風降雨趨勢,提升預警精準度。

Read More

紀念「原住民族」納入憲法增修條文31週年 中市原民會舉辦原住民族日影片徵選頒獎

「第三屆原住民族日影片徵選競賽頒獎典禮」。(原民會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為紀念「原住民族」一詞納入憲法增修條文31週年,台中市政府原民會於26日晚間在台中市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辦「第三屆原住民族日影片徵選競賽頒獎典禮」,以《Mapacun 看見原視界》為主題,透過影像徵件與公開放映活動,串連歷史、記憶與創作力量,展現原住民族面對當代議題的觀察與文化自我書寫的實踐成果。 今年徵選活動吸引來自全台各地創作者踴躍參與,作品類型涵蓋劇情短片與紀錄片。參賽者透過鏡頭記錄族群記憶、生命經驗、文化傳承與族語復振等主題,不僅呈現原住民族文化的多元面貌,也觸及族人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與認同轉譯,為原民影像創作注入更多元、深刻的敘事觀點。本屆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由太魯閣族題材紀錄片《台灣土地的聲音 Pgagu|獵首笛》獲得。該片以傳統樂器Pgagu為主軸,結合族人生命經驗、祖靈信仰與文化追尋,展現創作者對Gaya精神的深刻詮釋,作品兼具文化厚度與視聽表現力,廣受評審肯定。 「評審團特別獎」則頒予本屆唯一劇情片《外婆的眉毛抹了灰土》。影片透過布農族女性跨族婚姻與返鄉困境的敘述,描繪個體情感與傳統習俗之間的張力與衝突,展現文化身份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矛盾與思索。「主題傳達獎」由《我是哈更拉娃》奪得,影片以年輕泰雅族創作者的視角,訴說對部落與族語的情感連結,展現文化於世代更替中持續傳承的力量與希望。除主題獎項外,本屆亦頒發多項技術獎,包括最佳剪輯、視覺設計、創意、美感與音效獎,肯定原住民影像創作者在數位敘事與文化轉譯上的卓越表現。參賽作品不僅展現導演與團隊的創意與技術成熟度,更反映原住民族在不同生活場域中對文化的詮釋與實踐。 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由太魯閣族題材紀錄片《台灣土地的聲音 Pgagu|獵首笛》獲得。(原民會提供) 台中市原民會主委楊馨怡表示,今年適逢原住民族入憲31週年,影像不僅是紀錄文化的工具,更是原住民族述說歷史與未來的重要媒介。透過本次徵選活動,可以看見來自不同世代、背景與地理空間的原住民青年,如何在創作中展現對文化的關懷與自我認同的思索,影像成為族人與社會對話的橋梁,也逐步形塑屬於自己的話語權。楊主委進一步指出,台中市原民會未來將持續推動原住民族影像創作支持計畫,深化原住民族文化在影像領域的公共參與與主體敘事,讓文化不僅留存於記憶,更能透過鏡頭傳承、創新與擴散。期待《Mapacun 看見原視界》不只是影像競賽的舞台,更能逐步發展成為原住民族影像工作者夢想起飛的起點,成就原民青年展現創作能量與文化視角的「原住民金馬獎」典禮,讓世界透過影像,看見台灣原住民族的故事與光芒。

Read More

《賽車籃球X文藝嘉年華》台中熱鬧登場 總價破億上百輛超跑吸睛、籃球賽秒殺開打

  《賽車籃球X文藝嘉年華》台中熱鬧登場。(記者楊文琳攝)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由台灣賽車競速競技協會主辦、台中市政府運動局指導的《賽車籃球X文藝嘉年華》,在台中市中央球場熱鬧登場,活動融合超跑展示、3對3籃球賽、文創表演與公益捐贈,場面盛大。 本次活動以跨界為主軸,不僅展出總價超過新台幣億元的200輛名車與限量超跑,更舉辦國高中組的三對三籃球賽,共48隊參賽,報名開放即「秒殺」,冠軍隊伍分別獲得1萬元獎金。同時也有氣球小丑互動、原住民舞團、小提琴演出等親子友善節目,打造台中夏日最熱鬧的城市文藝嘉年華。 立法委員楊瓊瓔親自到場致詞表示,台中不僅是宜居城市,更是具備「國際運動都市」潛力,她強調:「中央即將於9月9日成立全新的運動部,而台中市早已走在前端。從去年的Formula Drift世界賽,到今天結合賽車、籃球與藝文的嘉年華,展現出台中在運動多元發展上的成果,也吸引來自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楊瓊瓔進一步指出,運動部的未來核心宗旨在於「全民運動、運動產業化」,她肯定主辦單位結合愛心公益,現場也捐出新台幣5萬元給社團法人台灣省慈意愛心會,實踐運動結合公益的具體行動。 現場展出稀有限量的超跑。(記者楊文琳攝) 活動主辦人、台灣賽車競速競技協會理事長洪家宏分享初衷:「我長期推廣賽車運動,這次希望不只是車展,還能結合籃球與藝文,把不同運動融合在一起。讓更多民眾能認識賽車,也透過嘉年華形式觸及更多年齡層與家庭族群。」洪家宏補充,這次參與車輛中有多輛全台僅見的稀有限量超跑,還有不少民眾從北中南專程開車來台中參加,可見賽車運動的群眾基礎正逐步建立。知名YouTuber「湯老師」也以行動支持此次公益活動。主辦單位也透露,未來將持續推廣跨界運動與公益結合的活動,期望台中能成為引領全台運動文化的標竿城市。

Read More

日本高中師長團來台教育考察 深化台日合作交流

台日教育論壇暨學校國際交流座談會合影。(家齊高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教育部國教署邀請日本高中師長團來台,進行為期六天五夜的教育考察與交流活動。承辦活動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國際教育交流聯盟副執行長辦事處(家齊高中)表示,此次行程涵蓋高雄、台南、嘉義、南投、桃園、台北等多個城市,實地參訪多所具備永續發展教育特色的高中及文化教育場域,深化台日教育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日本高中師長團由日本「全國高等學校校長協會」會長內田隆志先生率領,一行二十五人於二十一日至二十六日來台參訪,除了走訪高雄女中、嘉義高工與內壢高中外,亦參觀了高雄總圖、台南孔廟、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日月潭及國立故宮博物院,深入體驗台灣的教育現況與文化底蘊。 國教署原民特教組組長孫旻儀表示,台日教育交流成果豐碩,目前已有超過兩百七十所台灣中小學與日本學校建立實體交流合作關係,日本亦為台灣締結姊妹校數量最多的國家。她強調,雙方每年一期一會的互訪不僅強化校際國際視野,更促進在SDGs課程設計與文化理解上的深入交流與學習。 家齊高中表示,這次活動串聯全國十一個區處、涵蓋二十三縣市的豐富國際教育資源。交流行程中還特別舉辦了一場「台日教育交流論壇暨學校國際交流座談會」,邀請台日校長與教育官員深入探討教育政策與國際交流的實務經驗,並安排三場講座,分別由東京都立三田高等學校校長內田隆志分享《日本高中的教師待遇與工作改革~教育數位轉型與令和日本型學校教育的現況》、桃園大園國際高中朱元隆校長介紹《台灣國際教育課程設計與推廣》、台北市大安高工主任陳德貴闡述《台日國際教育交流的雙贏策略》。 聯盟辦事處表示,此次交流活動呼應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國際教育交流聯盟提升國際教育層級的願景,積極推動國際教育從高中向國中小基層扎根。未來,聯盟辦事處將持續連結國內外教育資源,讓台灣學子與世界同步接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