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電子零組件加班工時創新高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拉貨潮,以及AI應用商機挹注高科技生產活動熱絡,推升七月製造業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加班工時分別達十七點一、二十七點七小時。主計總處十二日表示,製造業加班工時創近十五年同期最高,電子零組件則寫歷年同期新高紀錄。 主計總處發布受僱員工統計,七月全體受僱員工總工時平均為一百八十點四小時,因工作日數較多,月增七點一小時;員工加班工時平均為八點五小時,月減零點一小時。累計前七月加班工時平均為八點七小時,較去年同期增加零點四小時。 觀察製造業表現,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製造業七月加班工時為十七點一小時,為一百年以來、近十五年同期最高。不過就單月表現而言,為今年四月以來最低,主因為七月工作天數較長。 累計今年前七月平均加班工時十七小時,同樣為近十五年最高,年增零點四小時。

Read More

台鐵3連假再加開30列次 9/16開搶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教師節、中秋節及國慶日三個連假期間疏運需求增加,台鐵全線再加開普悠瑪號十二列次、EMU 3000型自強號十八列次,十六日凌晨零時起開放訂票。國道期間則實施匝道封閉,請用路人提早規劃改道。 繼日前已分三階段開放訂票,台鐵表示,因應連假期間返鄉(工)需求增加,教師、中秋、國慶連假期間(九月二十六日至十月十二日)全線再加開普悠瑪號十二列次、EMU 3000型自強號十八列次,可再增加座位數共計一萬五千八百一十個,整體運能較平日增加百分之五點零五。再加開班次十六日零時起同步開放網路、台鐵e訂通、超商及電話語音訂票。 另外,因應教師節、中秋節、國慶日連假在即,預估國道將有大量返鄉及旅遊車潮。高公局將透過時間與空間分流方式,於部分路段及時段封閉國道之入口匝道,請用路人留意。 南向部分國一平鎮系統各連假首日五至十二時;國一埔鹽系統各連假第一、二日五至十二時;國五石碇、坪林:各連假首日零至十二時,及第二日五至十二時。 北向部分國一埔鹽系統、虎尾各連假第二、三日十二至二十一時;國三西濱各連假第二、三日,十二至二十一時時。 此外,為避免對主線車流產生干擾,亦於各連假第二、三日之十二至二十一時封閉國三南投服務區聯外便道,以及全日封閉國一西螺服務區之北向入口匝道。 另考量國慶煙火於南投市貓羅溪畔施放,十月十日十二至二十四時封閉國三南投交流道雙向出口,及國三南投服務區聯外便道。

Read More

高中生爭取外食 教育部:循民主程序討論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中山女高學生發起在校長室門口吃便當,爭取自訂外送,並上網貼文集氣;校方近期收集學生意見,將開膳食委員會討論。教育部十二日表示,學校午餐不只是供餐,更是飲食教育一環,是否開放外食?由各校因地制宜,校方須循民主程序與學生、家長與教師溝通。 教育部指出,外食議題涉及交通管制、食品安全與環境保護,也須考量各校情況。為尊重學生意見,國教署已邀學生代表召開二次諮詢會議,去年六月修正「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實例參考及外食訂購申請單範例供學校運用。 教育部說,各校是否開放外食?須由校方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溝通管道,共同討論相關風險問題解決方式;國教署也納入青少年諮詢委員建議,讓學校提供食藥署的各縣市衛生優良餐飲業者名單,鼓勵學生優先選購。 教育部提到,學校如果有開放外食需求可透過班會,讓學生與教師討論;或透過申請單、問卷等方式收整資料,於行政會議溝通後,提到校務會議討論。各校學生也可透過班聯會、學生自治會等學生自治組織研擬可行規範,再提送學校相關單位或會議,如學校午餐供應會討論。

Read More

老兵遺孀賣地捐助受災戶

  台南老兵身後留下的土地,由遺孀莊芳芬女士將售地價款四十一萬三千四百四十六元捐給市府納作為風災救助善款。市議員林美燕(右)十二日見證捐款儀式。 (林美燕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一名定居台南的老兵身後留下一塊長期閒置的土地,遠居新北市的遺孀莊芳芬女士放棄領取售地價款 四十一萬三千四百四十六元,十二日在市議員林美燕見證下,全數由購地的鄰居黃永慶代為捐給市政府,將納入風災款救助善款專戶運用。 莊芳芬女士的老兵丈夫,從大陸來台後定居台南的空軍眷村,使用積蓄購買位在仁德區的一塊二十七坪空地,與鄰居黃永慶共同持分,後來陸續由兒子、妻子繼承產權,但並無使用土地的計畫,長年以來都是由黃先生義務代替除草和整理土地。 莊芳芬是從台北退休的教師,獨居在新北市,因年事已高且無暇管理台南的土地,決定將土地賣給黃先生,也算答謝黃先生多年的辛勞;而且她覺得自己生活簡單,每個月會固定從退休俸中捐數千元給慈善單位,仍有餘力,突然增加這筆土地出售的收入,功效不多,所以想效法賣便當阿嬤莊朱玉女士和賣菜阿嬤陳樹菊女士,將款項捐作行善,希望黃先生幫忙,無需將價款匯給她,直接代為捐贈。 黃永慶表示,現在很多團體有收取民眾的捐款行善,然而他不清楚用途和效果,更擔心受騙上當,特地向好友林美燕服務處發言人葉翰勳求助,雙方深入溝通後,達成共識,全部土地價款都捐款市府,用於資助風災的受災戶。 林美燕說,莊女士、黃先生合力跨越行政區域,接棒完成捐款的善行,證明愛是沒有距離,而且莊女士行善加碼,也顯示出滾動式的愛心非常珍貴。

Read More

佳里返鄉青年注入社造新活力

  佳里區公所結合社區與返鄉青年打造社造新篇章。(佳里區公所提供) 記者黃文記∕佳里報導 佳里區公所今年以「社造青世代-社區與青年的協奏曲」作為主軸,鼓勵在地社區與青年攜手合作,透過結合社區特色與青年創意,為社區注入新活力與永續發展的動能。今年的課程以竹編、咖啡、染布、魚鱗工藝、手抄紙、木製相框以及黑豆的食農體驗為核心,展現出各社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能量。 今年度社造課程設計多元且充滿在地特色:民安社區攜手晨寓咖啡、庄腳女紅推出「編一杯咖啡 染一塊時光」課程,以傳統竹編技藝為主軸,結合咖啡沖煮的技法與植物染布的手作體驗,讓參與者在編織、沖煮與染色的過程中,體驗工藝的細膩與生活美學。 安西社區與三日工作室合作「框起手作時光 拼出鱗光小屋」課程,融合魚鱗工藝與手抄紙技藝,並結合木製相框的細緻技法,帶領學員親手打造一間間閃耀鱗光的小屋,為日常生活留下獨特而溫潤的記憶,從田間到餐桌的旅程,不僅展現食農教育精神,更喚起人們對土地的認同與情感。 漳洲社區聯合洄稻佳里、厝內豆花辦理「從一顆黑豆,連結土地與味道」食農體驗,帶領大家走進田間,體驗黑豆的種植,再透過加工與手作,完成一碗碗香濃的黑豆豆花。 佳里區長林耿漢表示,透過社區與青年的合作,傳統技藝與在地特色得以用全新的方式被看見,不僅豐富了課程的多元樣貌,更讓青年在行動中理解公共參與的重要性。藉由這些計畫的落實,使佳里社區逐步走向世代共榮、活力延續的新局面。

Read More

開學季 北區社團送暖偏鄉國小

  北區仁愛姐妹會發起,北區婦女會和民眾服務共同合辦的「用愛守護偏鄉學童」活動,十二日送麥當勞愛心餐和書包文具到玉井區層林國小。(北區仁愛姊妹會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為鼓勵偏鄉孩童用教育翻轉命運,北區仁愛姐妹會發起,北區婦女會和民眾服務共同合辦的「用愛守護偏鄉學童」活動,十二日送麥當勞愛心餐和書包文具到玉井區層林國小。 這項公益活動,由北區民眾務社理長長鄭光復及台南市婦女會理事長童小芸夫婦和北區婦女會理事長柯貝玓及仁愛姐妹會會長鄭惠分帶領理監事和幹部,送上孩子們最喜愛的麥當勞套餐和書包文具,期待能帶給小朋友開學好心情,迎接新學期的挑戰。 層林國小是很偏僻的偏鄉小學,也是台南市腹地最小的國小,學生稀少,今年一年級新生才入學只有三人。主要因為年輕人大多外出工作,很多都是隔代教養,甚至有曾祖父撫育曾孫的隔兩代教養現象。而在教育部傳出將取消補助公私立學校電費,甚至不再補助弱勢家庭的教科書費用後,偏鄉家庭及學童更顯得無助。 北區民眾服務社已連續十多年,在開學之際贈送書包文具給弱勢家庭小朋友,在月初也持續愛心送書包列車到開元國小,讓學童在下學期有一個歡喜的開始。

Read More

華山仁德站募到宅服務車

  華山仁德天使站感恩茶會,帶領長輩們體驗流體畫。(華山提供)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華山基金會仁德天使站建站屆滿十九年,幫助近三百位三失(失依、失能、失智)長輩安心度日。十二日在仁德區一甲里活動中心舉辦「歲月如畫感恩茶會」,除了有義剪、撥筋推拿等服務,長輩與義工也在專業流體畫老師蘇千惠的教學下,學會如何運用顏料堆疊和畫筆勾勒,繪製獨一無二的作品、享受創作樂趣。 華山表示,居住在仁德區小巷內的七十多歲李阿嬤,領有身心障礙證明,上半身肢體常不自覺顫抖,雪上加霜的是唯一同住的女兒罹患癌症末期,阿嬤終日憂心白髮人送黑髮人,長期心情低落。 仁德天使站陪伴阿嬤已近十年,每月定期關懷探訪、物資協助,改善阿嬤經濟情況與憂鬱情緒,這一次感恩茶會也特地邀她出門,藉由流體畫自由且易上手的特性,協助阿嬤舒緩壓力,阿嬤也期待要將這幅畫帶回家送女兒,增添生活色彩。 華山基金會仁德天使站秉持「在地老化」與「社區互助」理念,長年提供弱勢老人免費到宅服務。目前服務長輩的行動到宅車老舊、故障頻繁、維修費高,行車安全讓人擔憂。 為讓愛不斷線,華山基金會啟動「千人仟愛到宅服務車募集計畫」,籌措汰舊換新經費,以持續每月定期訪視、陪同就醫、物資協助等服務。邀請愛心民眾響應每人捐助一千元,一千人即可募集完成。愛心專線(0六)二三0二七二0,邱站長。

Read More

明亮關懷協會南區送愛

  南區明亮關懷協會,舉辦「普度送暖」活動,捐助里內弱勢家庭與獨居長者現金及白米,表達關懷之意。(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南區明亮關懷協會於中元普度後舉辦「普度送暖」活動,在善心人士的愛心協助下,捐助里內弱勢家庭與獨居長者現金及白米,表達關懷之意。 明亮關懷協會理事長蘇三柱表示,協會十二日在活動中心發放普度後的五公斤白米一包與一千元紅包,給里內中低收、低收入戶、單親兒少等,藉以傳遞社會溫暖外,也同時向長輩們宣導流感疫苗注射、防詐宣導等。 蘇三柱指出,里內一名善心人士,於六、七年前起,就將普度後的白米委由協會代為捐助給弱勢里民,近年來更加碼一千元現金,希望減輕弱勢家庭的經濟壓力。 蘇三柱強調,關懷弱勢是協會的使命,感謝各界善心人士的慷慨解囊,讓社區中的孤老與弱勢家庭在普渡佳節感受到關懷與祝福。協會呼籲更多人加入公益行列,共同營造安全、健康與溫暖的社區。

Read More

陸海空軍相互關懷協會 送愛關懷新竹地區榮民眷

陸海空軍相互關懷協會捐贈予新竹地區榮民眷,由新竹榮服處代表接受並分送之。(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陸海空軍相互關懷協會新竹分會長蔣博源、常務理事詹益雄與理事黃幸十二日親至新竹榮民服務處,發揮大愛精神,捐贈遺孤認養金與善心物資白米及涼被,為榮民眷屬們送上實質幫助與溫暖,展現濃厚的關懷情誼。 新竹榮民服務處處長鞠宗顯代表接受捐款及物資,並致贈感謝狀,表達對協會善舉的誠摯感謝。鞠處長表示,此次捐贈不僅是物資上的援助,更是對榮民眷無聲的鼓勵與陪伴,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倍感溫馨。 蔣博源表示,協會長期秉持一步一腳印,凡走過必留痕跡,傳遞善的循環,持續投入關懷榮民、協助急難家庭與推動公益服務,尤其透過全國各地分會網絡,將善意與資源深入每一個角落。新竹分會此次主動捐助並與新竹榮服處合作,就是愛心行動的最佳實踐,更希望藉此拋磚引玉,激勵更多民間力量一同投入公益,讓愛與善充滿各地。 新竹榮服處負責將本次慰問物資與認養金慰問實際需要協助的弱勢榮民及遺孤家庭手中,讓愛心能即時傳遞到最需要的地方。此次退伍軍人社團送暖活動,不僅展現軍人袍澤之情,更體現社會團體與公部門攜手關懷榮民(眷)的美好典範,為社會注入一股溫暖人心的正能量。  

Read More

創新育成典範 中原大學榮獲全球「創新創業大學」獎項肯定

中原大學校園衍生企業「宜智科技」勇奪全球創業黑客松亞洲區冠軍,與頒獎人、桃園市青年局長侯佳齡(圖中)合影。(中原大學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於「二0二五 Triple E Awards」選拔脫穎而出,榮獲由全球創業與參與型大學認證委員會(ACEEU)頒發的「年度創新創業大學」(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of the Year)獎項,成為臺灣首度奪得該榮耀的大學育成中心,也是今年全臺唯一獲獎的大學,充分展現中原在推動創業教育與新創企業扶植上的卓越貢獻。 「Triple E Awards」總部設於德國,由來自全球逾四十位大學校長、學術與產業界專家共同組成,並獲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協會(ENQA)、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網絡(INQAAHE)支持,旨在表彰獲獎大學在高等教育領域中,推動創業精神與社會參與的努力,以及肯定其在區域生態系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年全球有超過三十個國家的大學參加選拔,頒獎典禮於台灣時間九月十二日凌晨在捷克布拉格CZU大學舉行,當場揭曉各獎項名次,中原大學榮獲「年度創新創業大學」全球第四名的肯定,由產學營運處總監高靖航代表領獎。 多年來,中原大學整合政府與學校資源,培養學生洞察產業趨勢、強化創業實作,並藉由跨領域課程、提案競賽與專業輔導,營造活絡的創業氛圍。自一九九七年成立育成中心以來,已成功培育逾二百三十家企業、協助九家企業公開發行,累計投增資額超過四十億元。除導入國際創業資源與矽谷創業家精神,並打造校內「知行領航科技園區」成為奇點新創基地,更與桃園市政府合作經營青創基地,每年輔導逾六十家新創企業,積極鏈結地方與國際,推動產業升級。 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表示,在面對AI技術發展引起起業典範移轉的同時,中原效法奇點大學精神,結合專題計畫與產學合作,鏈結育成創業加速器及國際創業資源,培育能回應人類未來議題的創新創業人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