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南院首棟研究大樓上梁

總統蔡英文(中)、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左)、副院長劉扶東(右)主持中研院南部院區首棟研究大樓上梁儀式。(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台南報導  位於歸仁區的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首棟研究大樓二十五日上午舉行上梁祈福儀式,預定明年六月完工,以農業生技領域為主,研究人員將於明年下半年陸續進駐。總統蔡英文到場主持,並與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副院長劉扶東一齊種下台灣欒樹樹苗,象徵中研院在台南落地生根。  上梁儀式由總統蔡英文、中研院長廖俊智等人主持,蔡英文致詞表示,她與大家一樣感到非常興奮與期待,象徵中研院的研發能量更加延伸,也是落實區域均衡的重大進展。她指出,未來中研院南部院區將結合周邊的產官學研單位,形成聚落效應,提升台灣整體經濟創新的能量,尤其在農業生技與循環永續上優先推動。  蔡英文表示,農業生技特別針對優良種苗培育及農業基因體的改良與分析大力發展,研發成果投入產業化應用,將可大幅提升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循環經濟部分加上沙崙綠能科技城及南科的能量,打造具有實戰力的智慧綠能產業。該區域未來可望成為南部學術研究與產業發展的重鎮。  廖俊智指出,中研院南部院區自一0一年籌劃,繼第一棟研究大樓上梁之後,接續將完成初期發展的布建;第二棟研究大樓及第三棟綜合大樓也將持續興建,預計一百一十一年三月完工,打造南部院區成為南台灣最重要的基礎研究重地。

Read More

行醫半世紀 75歲仍拿手術刀

外科醫師吳明和75歲照樣拿手術刀幫病人治病,能夠一站就好幾個小時。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名譽院長暨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行醫半世紀,由於長期打網球習慣,培養出驚人的體力、眼力和耐力,今年75歲的他仍在拿手術刀幫病人治病,一站就好幾個小時,每個月還不忘定期做醫療美容、護膚保養,打打脈衝光。  吳明和表示,台灣醫療技術進步,許多醫師卻感慨醫療環境惡劣,醫護人才流失與短缺,多少與醫療工作條件、環境不佳和醫療糾紛壓力有關。他說,外科醫師的養成過程,至少要20多年的時間才成熟。能成為一位外科專科醫師,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榮幸。他在胸腔外科領域耕耘45年,經歷過無數辛酸、衝擊、與成就,即使從新來過,他仍會選擇外科。  吳明和於1969年國防醫學院畢業不久後就投入外科行列,他執刀48年走遍台灣本島及澎湖離島大小鄉鎮,曾經在37個醫院的手術室留下主持手術的紀錄,其中在成大醫院留下數千個手術案例;最長一次手術時間長達十多小時;病人年齡,小者剛出生,年長者逾九旬。手術種類以胸腔為大宗,一般及小兒次之;包括氣管成型手術、小兒胸腔手術、食道重建手術、肺移植、胸腺腫瘤手術、肺結核手術、以及胸腔鏡微創手術,都是他的專長。  吳明和分享其年逾七旬仍可為病人手術治病的原因,他說,持續運動是培養體力;利用不斷進修教科書、期刊、病例報告寫作及作外科技術的演練,來訓練腦力;耐力則需要心平氣和養成。他執刀過程中,遇過一個最特殊的女病人,竟集7種癌於一身,病人從49歲起開始手術肺癌,陸續到76歲還一直被癌症糾纏著,包括輸尿管癌、 膀胱癌、左腳皮膚癌、結腸癌、左乳房癌、右上肺腺癌,其中最嚴重是結腸癌三期。女病人因多次找吳明和幫忙開刀,後來,醫病變成為好朋友。

Read More

東芝新儀器 一滴血驗13種癌

 中央社/東京25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東芝公司開發出一滴血就能發現13種癌症的儀器,且需時不到2小時,準確度高達99%。東芝預計2020年以癌症患者為對象進行實證試驗,並以2021年到2022年間為目標實用化。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東芝盼以2021年到2022年間為目標,讓新儀器能實際使用在體檢的血液檢查等方面,目前已知檢查費用可控制在2萬日圓(約新台幣5600元)以下。  這個儀器是東芝以基因檢查晶片為基礎進行開發,能檢出罹患癌症後血液中增加的小分子核糖核酸。東京醫科大學及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也在開發時給予協助。  截至目前為止實驗是使用過去採集癌症患者血液進行,可檢出包括大腸癌、肺癌、胰臟癌等13種癌症,且準確度高達99%,甚至能發現被稱為零期的初期癌症。  雖然日本另一家公司也擁有相同技術,但一次可檢測13種癌症、從抽血後2小時內就能得知結果、花費較低等,都是東芝開發出的新儀器優勢。

Read More

衛生局臉書直播 留言抽好禮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衛生局最近開臉書直播與民眾互動,民眾前往觀看可留言抽好禮,直播主題以多數有營養相關問題的族群設計,內容包含減重營養、長者營養以及孕期營養,由營養師來作詳細介紹。  衛生局說,「民以食為天」,飲食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現代人不擔心「吃飽」,卻更在乎要「吃對」、「吃巧」;人生每個階段所需要的營養素、礦物質皆不同,食物究竟要如何選擇,已成最重要話題。營養師為食物營養方面的專家,藉由營養師的帶領,了解符合自身所需營養,並運用小技巧達到每日營養均衡。  衛生局指出,「台南健康情報讚」Facebook粉絲頁,本年度共進行三場營養師臉書直播留言互動抽好禮活動,直播主題以營養相關問題來設計,針對民眾的疑惑請營養師來解答,藉由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吸引大家注意,並建立民眾正確的飲食與營養觀念。直播影片搭配留言抽好禮活動,民眾可於直播時與營養師零距離互動,對於民眾的提問,營養師也可即時回應;本年度營養師直播活動雖已辦理完畢,影片已放置於「台南健康情報讚」粉絲頁,歡迎前往觀看留言。

Read More

國民黨團批雲林花生之亂 陳吉仲違法輔選騙農民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雲林上演「花生之亂」,雲來縣政府與農委會互相指控對方應該負責。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陳宜民昨日邀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立委參選人張嘉郡與林佳新召開記者會,痛批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根本不懂農政,不為產地農民著想,一味圖利盤商,甚至為特定候選人拉票,根本就不適任農委會主委職務。  陳宜民抨擊,陳吉仲為花生收購一直到雲林,四天內三度南下滅火,陳吉仲不但強調農委會一定會讓大家滿意,更為特定政黨、特定候選人服務。  張嘉郡表示,民進黨參選人只想利用花生農的痛,運用抹黑、造謠的選舉勝利方程式,獲取政治上的利益。如果不是縣長張麗善揭露農委會將進口花生時程,民進黨在雲林縣兩位立委參選人,根本不知道農委會有進口花生這件事。  她痛批陳吉仲多次來雲林,目的不是為了花生農,而是為執政黨參選人輔選,粉飾太平、政策買票。陳吉仲說要向盤商宣戰,難道不知道盤商已經用三十多元,向農民收購花生,現在農委會要用四十元收購,等於是盤商再倒過來賣給農委會,賺取中間差價,甚至還要加碼補助盤商七元,農委會是幫盤商,還是幫助農民。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也批評,陳吉仲根本不是農委會主委,是執政黨的主委,竟然當著農民面前直說,「只要某人當選,我們就繼續服務」,這樣像話嗎,農委會主委不是應該跟縣長、農會、產銷班和農民坐下來對話,好好解決問題嗎。  林佳新指出,雲林花生之亂其實就是「產銷失衡」,農委會不圖如何幫農民爭取對大獲利,只會撒錢給補助,如此的農委會主委,蔡政府最好不要把他換下,到明年大選一起跟著民進黨下架。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諷刺陳吉仲,如果真的這麼喜歡選舉的話,何不辭掉主委,自己出來選立委,讓有心農政的專業人士,來當農委會主委

Read More

由現行1/4延長為1/3 刑事追訴期延長 立院初審通過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為加強對被告的刑事追訴,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昨(二十五)日初審通過刑法修正草案,把追訴權及行刑權時效停止期間,由現行的四分之一延長為三分之一,以維護國家刑罰權的實現。  司委會昨日審查「刑法第八十三條及第八十五條修正草案」,邀請法務部次長陳明堂、司法院刑事廳廳長蘇素娥等官員列席報告並備質詢。  陳明堂指出,此次將刑法第八十三條追訴權時效停止及第八十五條行刑權時效停止的規範,從現行的四分之一期間,修正為三分之一,避免被告心存僥倖,以不正方式規避國家追訴權或行刑權。  陳明堂舉例,若犯最重本刑三年以上未滿十年之罪者,追訴權時效原為二十年,若被告遭通緝,加計四分之一後,追訴權時效變成二十五年,修正為三分之一後,則約為二十六點七年,避免時效停止制度變相淪為犯罪者的保護傘,立意良善。  立委提案原由指出,過去曾發生行為人於犯罪後潛逃出境,或未經羈押的刑事被告,為規避刑事訴訟程序,拒不到庭、棄保逃匿、違反相關羈押替代措施,或是經法院有罪判決確定的被告,於刑的執行前潛逃出境,待刑事追訴權或行刑權時效消滅後,再返台重新生活,因此修法延長追訴期效。

Read More

10月助阻詐行店員達75人

市長黃偉哲(圖中)與受表揚的阻詐小天使合影。(記者翁聖權翻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展現維護市民財產安全決心及激勵攔阻詐騙動力,台南市警局長周幼偉率刑警大隊長林宏昇等成員走訪南市各金融機構及超商,並要求各警分局偵查隊長及派出所正、副主管拜訪所轄郵局,宣導最新詐騙手法、規避臨櫃關懷提問作法及阻詐有成相關獎勵,果然讓南市十月份警民合作阻詐成效提升,有功者飆破七十人。  市刑大表示,臺南市警察局為提升超商、金融機構行店員攔阻詐騙積極度,不止首創LINE防制詐騙封鎖線群組,對於攔阻有功人員由市長黃偉哲於治安會報頒獎公開表揚,並由市長親撰感謝信向其總公司致謝。市警局長周幼偉也親身率隊,並責成各警分局相關人員拜訪所轄金融機構、超商及郵局。  經統計,南市今年一至十月警民合作攔阻詐騙成效,較去年同期增加一九四件(上升七十九趴)、攔阻金額增加兩千五百五十二萬餘元(上升七十二趴),其中十月份警民合作成功阻詐七十一件、攔阻詐騙款項逾九百七十四萬元,績效相當亮眼。  市長黃偉哲於廿五日下午召開的十一月治安會報中,特別頒獎感謝十月份攔阻有功的七十五名阻詐小天使。受獎者計有中國信託、臺灣新光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京城銀行、彰化銀行、玉山銀行、土地銀行、安泰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及統一超商、全家超商、OK超商、萊爾富超商及全國電子等行店員業者。

Read More

怨詐父4000萬兄弟殺翁分屍 判賠1213萬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新北市林舜銘、林宇光兩兄弟,不滿九十二歲樓姓老翁以投資土地為由,詐騙老父親出借四千多萬元,竟聯手將樓男殺害後分屍。被害人的子女向林姓兄弟提出民事求償訴訟,最高法院審理後判決兩人共應賠償被害人家屬共一千二百一十三萬餘元確定。  樓姓老翁(九十二歲)從民國七十九年起,向林姓兄弟的父親(七十二歲)以投資「中華理教總會」三千多坪土地為由,陸續向林父借款四千多萬元,林姓兄弟幾年前發現樓男宣稱的土地被規劃為公園用地,無法作為商業或住宅用地獲利,認為父親遭騙。一○四年間,三人將樓男約到三峽見面,並將他綑綁在椅子上質問。林姓兄弟因不滿樓男嘲笑林父笨,合力將他殺害。兄弟將死者肢解成六大塊,以黑色塑膠袋包裝,帶到三峽上游溪谷、大漢溪等處丟棄。直到三年前,登山客在溪谷發現腿骨,檢警才於前年破獲,將三人起訴。  刑事上,一、二審均依殺人、棄屍罪,將兄弟各判刑十八年、十四年八月,林父雖知情但未參與殺人分屍,依私行拘禁罪判刑八月。三人均判刑定讞。  民事上,樓男子女分別求償,五人去年獲判賠一千零一十三萬元,次女另案求償,最高法院昨日駁回上訴,獲判賠二百萬元,林姓兄弟共計應賠償被害人家屬一千二百一十三萬元確定。

Read More

文曄員工自救會 反大聯大惡意併吞

針對大聯大企圖收購文曄科技股權,文曄員工自救會反對「惡意併吞」,二十五日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調查。(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大聯大企圖收購文曄科技股權,文曄員工自救會昨日對外宣布反對「惡意併吞」,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調查此案涉及的壟斷、危害市場競爭、內線交易及詐欺等疑慮。  半導體IC通路龍頭廠大聯大十二日宣布,將以每股四十五點八元,公開收購第二大通路商文曄科技最高百分之三十股權,初估斥資約八十一億元,收購時間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十二日,並強調無意影響文曄的經營計畫。  針對大聯大企圖收購文曄股權事件,文曄科技公司員工成立員工自救會,簽署人數已超過六百人,且持績增加中。為反對大聯大「惡意併吞」,文曄科技員工自救會昨日也召開記者會。  文曄科技員工自救會表示,堅決反對大聯大公司的惡意併吞,此舉將嚴重影響到文曄員工二千四百多個家庭的生計,呼籲公平交易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部及檢調機構調查此案涉及的壟斷、危害市場競爭、內線交易及詐欺等疑慮。  文曄科技員工自救會發布新聞稿,呼籲主管機關及檢調單位針對大聯大公開收購公告前,文曄股票價量異常波動、券商分點交易爆量,有沒有內線交易,大聯大向銀行以短期融資作為本次收購超過四分之三的資金來源,又於公開收購說明書中揭示財務性投資、長期持有,這種以短支長的方式,對大聯大的財務結構有利或合法嗎,符合銀行融資的目的和用途嗎,有沒有對本次應賣人虛偽隱匿。

Read More

每週飲酒1次 下咽癌風險增19倍

國家衛生研究院25日舉辦記者會分享研究成果,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副研究員張書銘(中)表示,研究發現,每週習慣飲酒一次,罹患下咽癌風險將比沒飲酒者高出19倍。專家推測,除了受基因影響,也可能和台灣人乾杯、牛飲習慣有關。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貪杯的代價不可小覷!國衛院研究證實,除了吸菸與嚼檳榔會致癌,酒精不但會引起頭頸癌的形成,也可能會促進頭頸癌的生長及轉移,只要每週至少1次的飲酒習慣者,罹患下咽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9倍之高。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與成大醫院共同合作研究發現,飲酒頻率及飲酒量越高者,將會增加罹患頭頸癌的可能風險,且酒精不但會引起頭頸癌的形成,也可能會促進頭頸癌的生長及轉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國衛院副研究員張書銘表示,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為醋酸。如果ALDH2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除了讓人在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悸,也因無法有效代謝乙醛,導致乙醛容易在體內累積,增加罹癌風險。  研究結果也發現,酒精代謝基因ADH1B與ALDH2的變異,會影響酒精致頭頸癌風險的程度,其中,約50%的頭頸癌發生率與飲酒有關,值得注意的是,ALDH2基因變異在我國相當常見,大約2人之中就有1人有ALDH2基因變異的情形。  張書銘強調,飲酒頻率及飲酒量與頭頸癌的罹癌風險相關,整體而言,22%的頭頸癌與飲酒有關,只要有長期、持續性、每週至少1次的飲酒習慣,不管是烈酒或啤酒,皆會增加罹癌風險,其中以下咽癌風險增加倍數19倍最高,推測可能與乾杯刺激該部位有關,其次為口咽癌的3.8倍。  此外,研究團隊同時探討飲酒對於頭頸癌預後的影響,發現有飲酒的頭頸癌患者,被診斷出頭頸癌時,多半屬於末期,不僅腫瘤面積較大,也比較容易發生轉移,死亡率比沒有飲酒的頭頸癌病患來得高。  張書銘表示,除了頭頸癌之外,飲酒也會增加罹患其他癌症的風險,包括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乳癌。由於台灣飲酒人口及飲酒量持續增加,加上約一半的國人缺乏完整的乙醛去氫酶功能,期盼國人重視飲酒所帶來的健康危害,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