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咖啡香

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一隅有咖啡館,坐在咖啡館內,可將南瀛綠都心公園的景觀盡收眼底。(記者陳佳伶攝) 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一隅有一處咖啡館,咖啡館設計大片落地窗,抬頭一看南瀛綠都心公園美景盡收眼底,不僅可以喝咖啡、用餐,還能一邊賞景一邊讓自己放空,相當愜意。  「再忙也要跟你喝一杯咖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喝咖啡的人口不少,歐美國家展演場所周邊常有咖啡館,方便民眾欣賞展演之餘順道喝咖啡,為方便到新營文化中心的民眾和訪客們在欣賞展演之餘,有一個休憩的空間,文化局在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修建過程中,保留一處面向南瀛綠都心公園的綠色空間,規劃為咖啡館提供民眾利用,採委外經營方式,先前奇美咖啡館曾進駐,今年則有一家咖啡館DYC打咖啡新進駐。  提供客戶最愛的咖啡外、採取現點現做餐點,提供早午餐、下午茶、牛排套餐、輕食、飲料等,坐在咖啡館內就能欣賞公園的景色,是一大賣點,因此,不只是文化中心員工,利用午休時間來消費,也不乏周邊上班族中午來用餐和休憩,甚至也有社團聚會相約前往。  新營區包括中正路、三民路連鎖咖啡店林立,滿足愛喝咖啡的人口之需求,位於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的咖啡館多了藝文氣息,和可以賞景的優勢,讓愛咖啡族多了一處可以喝咖啡的選擇。 (記者陳佳伶)

Read More

伍佰是偶像 馮羿想和五月天一起頑固

小小烏克麗麗演奏家馮羿今年滿12歲,音樂足跡已踏遍亞、歐、美3大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小小烏克麗麗演奏家馮羿今年滿12歲,雖剛唸國中一年級,音樂足跡卻已踏遍亞、歐、美3大洲,最崇拜能唱能彈的吉他英雄伍佰,卻想跟天團五月天一起「頑固」。  馮羿在10歲時就曾入選2017年亞洲達人秀第2季決賽,並獲得葛萊美音樂大師大衛福斯特(David Forster)讚譽:「全球52億人口,只有一個馮羿。」  馮羿今年推出個人首張音樂專輯「Silence in the storm」,封面帶有電影「追殺比爾」海報設計中東西相融的風格,10首歌曲有9首是馮羿的原創音樂作品,其中有6首演奏曲及3首演唱曲。另外也收錄了2018年馮羿在網路上一鳴驚人,已創下在Facebook超過2500萬次觀看人次的「Classical Gas」。  馮羿曾經跟天團五月天一起拍過電視廣告,如果未來有機會一起表演的話,最想合作在廣告裡的「頑固」這首歌。而在台灣的流行歌手中馮羿最崇拜伍佰,他說:「因為伍佰老師的電吉他很強 ,流行樂壇很少有像他這種走吉他音樂英雄路線,能唱又能彈的歌手」。馮羿也比較期許自己能像偶像一樣成為吉他手;也能涉獵各種類型音樂成為音樂達人。

Read More

風箏衝浪 黃金海岸掀風潮

黃金海岸流行風箏衝浪,順著風向在海面上高速滑行。 (記者陳治交攝) 黃金海岸最近流行風箏衝浪,踏上滑板,就像在放風箏一樣,風往哪裡吹,就順著風向在海面上高速滑行,許多玩家表演高難度動作,藉由風箏拉力將人帶到空中,來個360度騰空旋轉,感受不一樣的海上極限運動。  風箏衝浪起源於一九九八年夏威夷海灘,最初由一個熱衷遊艇滑水的美國人從飛行傘得到靈感,大型傘面的拉力非常大可以取代遊艇動力,但傘面不慎落入水中,不僅難以回收且無法再起飛。法國人改良傘骨及傘翼支架內充氣,落入水中時不會下沉還可以再次起飛。  風箏衝浪是在二00三年左右傳進台灣,為視為一項極限運動,對於專家而言,只要會游泳,熟悉風箏操控,經過專業教練指導,就可以享受破浪滑行,翱翔海面的快感。風箏拉力強,判斷風速、風向、浪況、裝備等都須具備一定的經驗,若操作不當可能會造成意外,建議初學者找有經驗的教練入門,挑選合適的風箏衝浪地點。  風箏衝浪是透過大型充氣支架風箏連結到人體上,玩家身上還需穿著一件掛鉤衣,藉此連結風箏,透過大型風箏的力量帶動人體在水面滑行或者飛躍高空。  初學者必須經過岸上練習控箏,熟悉風箏衝浪各項安全知識及技巧,再體驗風箏衝浪起滑,控制風箏的拉力及腳踏滑板在水面上滑行,是初學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學習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 (記者陳治交)

Read More

模擬酒駕 茄拔童直呼危險

茄拔國小舉辦交通安全宣導活動,透過各項圖文解說與體驗,灌輸學生正確的交通安全觀念。(記者林相如攝) 善化區茄拔國小為了強化學生交通安全觀念,利用各種機會進行宣導,除了課堂、朝會外,還與麻豆監理站合作,讓學生有機會體驗實際各種危險交通狀況,從小建立正確的交通安全觀念。茄拔國小校長陳俊吉說,在道路行駛中,國小學生算是弱勢的一群,希望透過各種交通安全宣導,確保學生安全上下學。  茄拔國小持續強化學生交通安全的認知,並安排麻豆監理站到校教導學生正確的交通安全知識,雖然國小學生離可以喝酒的日子還很遠,但為了從小培養學生拒絕酒駕的觀念,麻豆監理站特別安排了酒駕體驗課程,讓學生戴上「酒駕」眼鏡,在排成兩列的三角錐穿梭行走,以實際的體驗,感受酒駕的危險性,因是第一次體驗,不少學生躍躍欲試,但一試之後嚇到了,直說酒駕確實很危險,很恐怖,著實上了寶貴的一課。  陳俊吉說,國小學生的上課,不外乎家屬接送,大一點的則是自己騎腳踏車,但馬路如虎口,學生對各種可能的交通狀況又不是很熟悉,尤其遇到大車要如何閃避、遠離,一知半解,因此在馬路上是相當弱勢的一群,要讓學生了解各種交通狀況,遠離危險,平安的上下學,學校的交通安全教育責無旁貸,也因此學校都會利用各種機會進行交通安全宣導,也會結合監理站、路老師、警方等,舉辦各種較大型的宣導活動,希望藉由多元的宣導方式,增進學生學習的樂趣,也能寓教於樂,讓學生有更深入的認識,藉由各項宣導,真正落實平平安安出門,快快樂樂回家。 (記者林相如)

Read More

<中華副刊>阿丹

 ■荷澤  「……妳們都很好,想家的時候可以隨時打電話回去找媽媽;我卻不能,因為:我媽媽是啞巴,她從小就不會講話。」  阿丹引用她跟越南同鄉姊妹的話說。  她的表情沒有什麼激動,好像現在說的是別人家的事。  只是開始談到媽媽,她的眼眶才有些泛紅:「還好我有答應媽媽,她走的時候,我一定會陪伴在她身邊。而且我做到了。」  阿丹輕嘆一口氣:「第一天,我煮了一點稀粥,媽媽只喝一口,第二天,我給媽媽洗澡換了衣服。第三天,媽媽就走了。那是三年前,也是我嫁來台灣第十一年的時候。」  「我抱著媽媽,我沒有哭,只是眼淚默默地往下流,一直不能停止。」  阿丹跟很多越南姊妹一樣,因為家裡窮困,遠嫁陌生異地台灣。只是希望因為自己的吃苦犧牲,看能否為潦倒的家帶來一些幫助。嫁來當初確實如此。因為她就用男方付的聘金,修整了娘家簡陋狹窄幾近不堪居住的房子。  阿丹說:「你們在台灣如果沒有親眼看見,都不會相信,有那麼小的房間,我跟我媽媽擠一張小床,隔一個布,就是弟弟睡覺,他睡地上,我爸爸在我三歲就死了,一個姊姊遠嫁去美國。」  阿丹比了比她現在講話站的創意蔬食店面:「就只有這邊三分之一不到。」  阿丹開的店約莫有十坪大小,中間是走道,兩邊各有四張小方桌,相對兩個椅子。店面看起來很清爽乾淨,看起來蠻舒服的,跟她的人一樣,很素雅。  阿丹台灣夫家家境不錯。「他家在市區就有三間店鋪,租給人做生意。」阿丹語氣平淡:「只是從嫁過來後,他一個月才只給我三千台幣零用,也不准我出去工作,更不用說會給我娘家錢。沒辦法,我只能從每月三千裡面減省花用,湊幾個月才能湊出幾千寄回越南老家給媽媽。」  聊到這裡,我有些好奇,我問阿丹:「妳有幾個小孩?」  我只是想到,很多台灣男人因為本地沒有適合的對象,甘願冒著語言不通,生活習俗不同的不便找外籍配偶,不都是著眼於傳宗接代的考量嗎?  阿丹搖頭苦笑,沉吟一會兒才說:「嫁來幾年一直沒有懷孕,我婆婆起先還好,燉一些中藥給我吃,也沒有去看醫生,婆婆說他們家男丁身體沒有問題,是我的關係。一切過錯都在我。」  婚後五年,阿丹死命爭取才到一家素食餐館工作,一天上班將近十個小時,才有第一份收入。只是拼命工作賺錢不到幾年,好歹積累一點錢,在一次身體生病就醫中,發現自己患有乳癌。因為得了乳癌,更加深她們對不孕指控。  「這是妳離婚的原因嗎?」我覺得老天真是折磨苦命人。  「不是。」阿丹斷然否認,語氣變得堅毅:「是她辱罵我媽媽,他可以跟我吵架,可以罵我甚至打我。他怎麼可以說,是我媽媽啞巴不會說話,才不能教好我。她罵我媽媽啞巴,我不能接受。」  離婚後的阿丹搬出夫家,開始一個人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活。  她沒有回到越南,媽媽已經不在。  這一條路,再怎麼艱難,她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阿丹笑笑說:「媽媽走時,我握媽媽的手,我有告訴媽媽,我會很堅強。我在台灣會過的很好,賺了錢我會經常回越南看她的。」  「只是,以後當我回家時,握不到媽媽的手了……」

Read More

黃嘉俊拍男人與他的海 花3年砸千萬

 中央社/台北3日電  紀錄片導演黃嘉俊花3年拍攝製作「男人與他的海」,貼身記錄2名投奔大海的父親,在汪洋遨遊的同時卻又和家人關係疏離,如同多數台灣人與大海的關係,既親近又陌生。  南太平洋上,多達18隻大翅鯨在海中共游;台灣東海岸,抹香鯨與虎鯨在同一天連續現身,一幕幕千萬級海洋絕景,都被黃嘉俊記錄到「男人與他的海」。  在電影圈被稱為「黑糖」的黃嘉俊,善於以溫暖、細膩的創作風格,帶領觀眾覺察嚴肅的社會議題,過去他執導的紀錄片「飛行少年」、「一首搖滾上月球」等感動觀眾。  這次他透過「男人與他的海」,記錄投奔大海的2名父親台灣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他們如同鯨豚一般在汪洋中遨游,也一邊學習維繫家人間的羈絆。  廖鴻基在颱風來臨前,靠著小方筏,在黑潮上漂流長達144小時,只為了帶回更多海洋知識給讀者。金磊為了拍好每年經過台灣東部的鯨豚,遠赴世界各地摸索鯨豚習性、磨練水下攝影技術,帶回一張張美麗且令人震撼的影像。  黃嘉俊表示,台灣多數人的生活環境與海不遠,但卻對海洋感到陌生,他認為長期以來,因為戒嚴時期的海防和海禁,加上全球第一的人工海岸密度,布滿消波塊和堤防,在心理與現實上,都與海洋產生距離,出現揮之不去的「恐海」印象。  黃嘉俊7年前開始潛水,愛上海洋,也看見嚴重的海洋環境問題,他期盼透過「男人與他的海」,讓更多人親近海洋、愛上海洋,進而做出行動,為環境付出更多心力。  「男人與他的海」預計2020年4月與觀眾見面,雖然投入金額已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文化部也提供部分補助、趨勢教育基金會的前期贊助,但仍需透過群眾集資,才能完成影片後製、推上院線的願望。

Read More

與金馬合影 104入圍者相見歡

今年邀請第56屆金馬獎百名入圍者參加金馬入圍拍攝計畫。圖為以電影「返校」入圍影后的演員王淨抱著小金馬合影。 (金馬執委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日電  過去只有導演與男、女主角參加的金馬入圍拍攝計畫,今年擴大邀請所有入圍者參與,共有104名入圍影人共襄盛舉;「表演論壇」則由準影后們親自現身分享詮釋角色的歷程。  金馬執委會今天發新聞稿表示,今年邀請第56屆金馬獎百名入圍者參加金馬入圍拍攝計畫,許多劇組人員趁這次在台北相見歡,拍攝現場道賀聲、笑聲不斷。 以「夕霧花園」入圍最佳女主角的藝人李心潔與小金馬合影。(金馬執委會提供/中央社) 除了個人沙龍照,大會也訪談這些幕前、幕後的影人,留下不少動人話語。系列照片與影音訪談,將在金馬獎頒獎典禮場刊及金馬官方網站、臉書呈現。  金馬獎頒獎典禮前夕,金馬執委會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共同主辦、富邦金控合辦、和碩聯合科技贊助的「金馬56電影論壇」,也將舉辦「新導演論壇」與「表演論壇」。 以電影「返校」入圍最佳新導演的徐漢強與小金馬合影。(金馬執委會提供/中央社) 「新導演論壇」邀請入圍最佳新導演的「返校」導演徐漢強、「菠蘿蜜」導演廖克發、「狂徒」導演洪子烜、「聖人大盜」導演徐嘉凱與「金都」導演黃綺琳齊聚一堂,暢談拍攝首部長片的心路歷程。  「表演論壇」則邀來「夕霧花園」李心潔、「熱帶雨」楊雁雁、「陽光普照」柯淑勤、「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呂雪鳳、「返校」王淨等5名準影后,先不紅毯比美,而是娓娓道來詮釋角色的挑戰。  「新導演論壇」與「表演論壇」將在11月22日於台北文創大樓14樓文創會所舉行,11月4日中午12時於金馬官網開放報名。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23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

Read More

<校園廣角>食農教育 頂洲種黑豆作料理

學甲區農會與頂洲國小合作,推食農教育計畫,手作黑豆沙拉。 (記者盧萍珊攝) 學甲區農會與頂洲國小合作,推出食農教育計畫,以台南三號青皮黑豆為主,透過田間耕種、採收到黑豆入菜,指導學生DIY好吃的黑豆料理,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在地產業。  學甲區農會總幹事李曉軍指出,台南三號青皮黑豆是學甲農會主推的農作物之一,目前還有專區大面積種植。為讓學生了解在地產業,特別與頂洲國小合作,推食農教育計畫,從黑豆種植、栽培過程到採收,接著如何將這項產業再利用,增加黑豆產值。  學甲區農會家政班指導員賴介雪與家政班員謝琪琛、黃妍慧來到頂洲國小,參與食農教育計畫,並以五、六年級學生為主。首先由賴介雪介紹,種植青皮黑豆前,須先將農田的綠肥翻耕,整地兩次後開始播種。春作的黑豆生長期約需一百二十天、秋作黑豆則為九十天,主要原因是春作在冬季生長速度較慢;秋作在夏天溫度高,黑豆成熟速度快。  早期黑豆以人工採收,目前則以機器收割,採收下來的黑豆可以乾燥或是日曬方式曬乾後,再以敲打方式讓一顆顆的黑豆脫殼,由於黑豆種植需要灌飽水分,所以要灌足四次水才能夠長得飽滿。  乾燥過的黑豆可以入菜,頂洲國小學生在家政媽媽指導下,手作好吃的黑豆壽司,白飯中加入梅子醋、黑豆、紅蘿蔔、小黃瓜、雞蛋、虱目魚鬆及美奶滋,外面以海苔包裹成條,切成片狀就是好吃的黑豆壽司。另黑豆沙拉也讓學生眼睛為之一亮,直說好好吃。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謝淑薇WTA年終賽女雙亞軍

 中央社/台北3日電  生涯第3度闖進WTA年終賽女雙決賽,台灣網球一姐謝淑薇可惜沒能迎來完美結局,今天她和搭檔史翠可娃以直落二不敵匈牙利女將巴波斯與法國的美拉德諾維奇,名列亞軍。  謝淑薇與史翠可娃的「台捷聯軍」,今天在壓軸決賽遭遇尋求衛冕的匈牙利好手巴波斯與法國的美拉德諾維奇,「台捷聯軍」開賽就連丟4局,陷入大幅落後。  「台捷聯軍」首盤在第5局保發後才首度開胡,不料接下來兩人又連丟2局,先以1比6棄守。  次盤「台捷聯軍」狀況回升,開賽率先破發,可惜隨後無法鞏固自己發球局,讓對手回破追平,前4局雙方打得難分難捨,以2比2打平。  關鍵第5局,「台捷聯軍」沒能把握對手暴露出的破發機會,讓對手保發成功,錯失超前契機,接下來兩人發球局又遭對手攻破,最多陷入2比5大幅落後。  「台捷聯軍」隨後在第8局成功保發,可惜無力延長戰線,最終以3比6吞敗、名列亞軍,而巴波斯與美拉德諾維奇則是順利寫下年終賽女雙2連霸。

Read More

墜奧萬大吊橋 2歲童亡

南投縣仁愛鄉奧萬大森林遊樂區三日發生一名二歲大男童從吊橋摔落溪谷意外,消防人員將男童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現場已封鎖待檢警調查。(南投林局管理處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南投三日電  一名二歲大許姓男童在家長帶領下,前往南投縣奧萬大森林遊樂區遊玩,男童在吊橋行走時疑似因手推著圍網,下方產生縫隙,男童不慎從縫隙摔落到七十多公尺深溪谷,送醫後仍宣告不治。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一名工作人員指出,下午一時四十分左右接獲通報,有男童從七十多公尺高的吊橋墜落到溪谷,工作人員立即會同南投縣消防局消防隊員趕到現場進行搜救,在溪床上找到受傷的男童。  奧萬大森林遊樂區人員將男童送到遊樂區停車場,消防局再安排救護車將男童送往埔里榮民醫院急救,男童送醫時已無生命跡象,經醫院搶救後仍因傷重宣告不治。  意外發生後,許姓男童的父親在南投縣政府警察局仁愛分局親愛派出所接受警方詢問,員警向中央社記者說明,男童父母讓小朋友獨自在吊橋上行走,男童疑似因手推著吊橋圍網,導致下方產生縫隙,不慎從縫隙摔落到河谷。  警方指出,南投地檢署檢察官明天將前往埔里榮民醫院相驗,確認男童死因,同時釐清意外發生的經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