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文化部與文化總會邀請曾獲台北設計獎首獎及金點設計獎肯定的「日目視覺藝術」團隊,為文協百年活動設計主視覺。
日治時代,為了呼應在東京留學的台灣學生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同年的1921年(大正10年)10月17日,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子學院(今靜修女中)召開成立大會,由林獻堂出面取得台灣總督府許可,並由蔣渭水號召青年學子參加。當時有1031位參與有志之士,以醫師、地主、公學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的學生為主,另外也有農民、工人、商人、律師、士紳等人參與。當時台灣文化協會延伸了《台灣青年》的架構,創設了《台灣民報》,並四處舉辦演講,成立文化書局、文化劇團,也舉辦各種有關歷史、法律、衛生等短期或長期的講習會,進行文化演講會、文化劇運動。其中蔣渭水〈臨床講義〉以臨床醫學的行文方式,指出了台灣人知識上的營養不良,因此開出了文化啟蒙的藥單。
可以說台灣文化協會替日治時期台灣社會引進新思想、新觀念,鼓吹自由平等,以建立新社會為最終目標,啟發了當時台灣社會的文化活動、青年運動,以及農民運動,對於台灣的文化的啟蒙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一百年後的今年,文化部與文化總會邀請曾獲台北設計獎首獎及金點設計獎肯定的「日目視覺藝術」團隊,為文協百年活動設計主視覺。
(來源:文化總會臉書)
百,多元也
以「百」字做為骨架,以燭光照耀的形象,象徵台灣文化協會過去一路帶領台灣人走向光明的未來。而圓圈三角形的多元符號,也代表著台灣社會的對話與交流。巧合的是,「百」在甲骨文中,其實也具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意思,回顧過去文協與現今的文化發展,不也正是這樣的氛圍嗎?
(來源:文化總會臉書)
十種符號 X 十種組合 = 一百
主視覺設計理念透過10種造型符碼搭配10種組合,加乘編織出多元共創的臺灣文化100種專屬圖騰,以呈現不同世代各領域的思潮百花齊放。另從甲骨文燭光照耀的精神,設計文字「百」字樣,象徵文協自由意志的指引與探照,一路帶領我們前行光明的未來。
(來源:文化總會臉書)
「文協百年紀念活動」包括10月17日一百週年當天的紀念會與紀錄片拍攝,以及在國立臺灣美術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國立傳統藝術中心、NTSO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Taipei Music Center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Kaohsiung Music Center等地,展開多項展演活動,文化部也委由臺灣文學館規劃出版「文協一百點:臺灣真有力地景指南」,許多民間組織及團體,也共同響應辦理多項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