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店家獎勵補助 啟動評鑑推薦

巿府正式啟動一一四年度「有愛店家」實地評鑑與推薦作業,並同步推動「有愛店家獎勵補助計畫」,以政策、制度、人才三軌並進方式,深化在地友善空間實踐。(巿府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深化在地友善空間與無障礙環境推動,基隆市政府七日舉辦「一一四年基隆市有愛店家─有愛輔導員培力工作坊」,邀五十二位身心障礙者參與,透過系統化培訓與在地實勘,協助商家打造友善環境。活動中也宣布,將正式啟動一一四年度「有愛店家」實地評鑑與推薦作業,並同步推動「有愛店家獎勵補助計畫」,以政策、制度、人才三軌並進方式,深化在地友善空間實踐。 有愛輔導員培力工作坊課程除聚焦於「感官共融」的深度體驗學習。特別邀請聽覺障礙者花昕妤老師與視覺障礙者袁佳娣老師擔任講者,分別從聽障與視障者的生活經驗出發,分享他們在日常空間移動、資訊接收與互動溝通中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透過兩位講師的親身故事與現場互動,輔導員學會從「使用者第一視角」重新思考商家在設計、服務與接待流程上的細節改進,奠定後續訪視工作的同理與判斷基礎。課程中也加入實務操作與案例應用,由輔導員小組實地模擬店家訪查流程,針對五大核心指標等項目,進行觀察與評估演練。並安排去年度表現優異的有愛輔導員分享與店家合作改善的成功經驗,藉由經驗交流與實作演練,強化輔導員的專業敏感度,為即將展開的實地評鑑工作做好萬全準備。 巿府正式啟動一一四年度「有愛店家」實地評鑑與推薦作業,並同步推動「有愛店家獎勵補助計畫」,以政策、制度、人才三軌並進方式,深化在地友善空間實踐。(巿府提供) 社會處處長楊玉欣表示,無障礙不只是硬體設施改造,更是空間、服務與制度的全面轉型。有愛輔導員的觀察與陪伴是讓友善理念落地的實質力量,期許每位輔導員運用此次所學,引導店家打造真正具包容力的商業空間,讓「有愛」成為基隆日常生活的風景。 此外,市府也同步宣布一一四年有愛店家募集令,鼓勵業者踴躍提升服務平權。凡獲選店家將獲得「有愛店家標章」,享有專屬且免費的無障礙友善服務輔導,還有機會獲得無障礙環境改善補助,總補助金額高達三百萬元,每店最高補助十萬元,線上說明會將於七月十日登場,實體說明會於七月二十二日在市府禮堂舉辦,有志業者可報名參加,共同打造更友善的基隆。

Read More

17日城鎮韌性防空演習

基市警方召開各單位的協調會。(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城鎮韌性,七月十七日全民動員演習,凝聚防線,守護雨都城市。為配合「二0二五年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將在七月十七日下午一點三十分實施,基隆警方召開協調會,邀集區公所、義警、民防、學校、消防分隊及國道、鐵路警察等相關單位,共同討論人車管制與避難疏散等任務分工,務求演習當日順利進行、動員有序。 警方提醒,演習期間請市民配合軍警及民防人員引導,不要駐足街頭或逗留觀望,商家與住戶應緊閉門窗與音響,違者將依「民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處以罰鍰。今年演習除驗證城市防災應變能力,更期待透過跨機關合作機制,於災害或戰時有效降低人命損傷與財產損失。 警方呼籲市民平時應備妥個人緊急避難包,並多加利用「警政服務APP」、「消防防災e點通APP」及「基隆市警察局全球資訊網」等,查詢鄰近防空避難處所,熟悉逃生動線與防災資訊,攜手提升雨都基隆的城市安全韌性。

Read More

光明路三角公園將設測速照相

  實踐路二五三巷、華新一路三叉路口常因往來車輛車速過快而發生事故。(記者楊耀華攝)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近來很多民眾反映七堵區光明路三角公園前路段往來車速過快,經常發生重大車禍,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市議員張耿輝八日偕同當地里長、基隆市警察局交通隊等相關單位前往現場會勘後,決議將盡快在明年度編列預算在該路段增設測速照相,以提醒駕駛人減慢車速,防止意外發生。 另,實踐路二五三巷、華新一路、鄉友街涵洞交會的三叉路口同樣有車速過快的問題,由於實踐路二五三巷是友蚋地區一千六百位居民每天上下班、外出的主要道路,車輛往來頻繁,但因道路彎曲且路幅不寬,行經三叉路口時若車速過快就很容易發生擦撞等意外,地方希望能在路口處設置雷達偵測警示器來提醒用路人注意安全。 市議員張耿輝邀集交通處等相關單位現場會勘後,由於該處路口現況已為號誌化管制路口,不適合再設置車輛偵測及警示設施,因此決定在近期內先行就附近破損路面進行刨鋪作業,並配合當地交通號誌重新劃設路口車輛導引線及停止線,同時在涵洞前後增設減速標線與標誌以提醒過往車輛減速緩行,避免交通事故發生。

Read More

共讀基隆二十四小時 即起徵件

  「共讀基隆二十四小時」計畫正式啟動,現正徵選「書香組」與「跨閱組」參與單位,徵件時間自七月七日上午十時起至七月十七日晚上十時止。(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一一四年度「共讀基隆二十四小時」計畫正式啟動,現正徵選「書香組」與「跨閱組」參與單位,徵件時間自七月七日上午十時起至七月十七日晚上十時止。基隆市文化觀光局期盼透過創新閱讀推廣方式,集結在地能量,讓閱讀成為基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打造具深度與溫度的城市閱讀風景。 「共讀基隆二十四小時」自推出以來即廣受好評,一一四年持續擴大辦理,特別規劃兩大組別徵選方案,分別針對不同參與特質之店家與品牌進行招募。「書香組」旨在邀請基隆在地店家及品牌單位提出具體可行的閱讀串連計畫,鼓勵結合場域特色、在地文化與藝術內涵,讓書香自然融入城市脈絡之中。透過空間轉化與創意發想,使閱讀不再局限於書店或圖書館,而是成為市民生活日常的自然風景。 而「跨閱組」則為曾參與過至少二場「名人講堂」的基隆在地店家所設,主辦單位鼓勵這些已對閱讀推廣有所涉獵的單位,進一步將自身場域打造為閱讀角落,透過分享故事、串連社群,提升城市人文氣息,創造更具溫度的在地連結。無論是經營小巧溫馨的咖啡館、個性選物店,或是富有地方色彩的藝文空間,皆可提出富創意與可執行性的閱讀服務構想。 有意參與者如對資格條件有所疑問,可電洽專案承辦人陳小姐(0九一六-二一0二九0)諮詢。相關計畫辦法與報名表單亦已同步上線,報名詳情可至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

Read More

4家禮儀公司獲評鑑優等

  四家生命禮儀機構獲評鑑優等獎,民政處親自頒獎感謝業者尊重生命最後一程的服務。(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王慕慈∕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進行一一三年度殯葬評鑑,未來世界藝術墓園、台北聖城、永念庭生命典藏館以及基隆金寶塔四家業者評鑑優等獲獎,為基隆殯葬服務立下標竿,市府民政處處長呂謦煒親自頒獎,感謝獲獎業者的用心與堅持,為市民打造溫暖、尊重且專業的殯葬服務,陪伴每一段人生的最後旅程,更是對生命最深的敬意。 四家獲優等業者名單及特色亮點,未來世界藝術墓園(基福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占地五十二公頃,朝打造全亞洲最大綠意安息園為願景,推動環保自然葬型態。 台北聖城(台北聖城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七級耐震塔館,打造穩固安心的生命紀念空間,地點鄰近雙北交界,往返方便。 永念庭生命典藏館(永念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緊鄰暖暖交流道,交通順暢,館舍融合現代美學設計,打造溫暖尊重的追思空間。基隆金寶塔(金寶塔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四季環山景致,園區寧靜優雅如詩,大殿佛像莊嚴肅穆,守護心靈的安定與力量。

Read More

板橋忠孝公園溪北公園地下停車場年底啟用

新北市交通局長鍾鳴時視察溪北公園及忠孝公園地下停車場工程。 (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新建停車場數量全國第一。市府六年來共新建一百一十座公有停車場,提供二萬一千五百零九格停車位。交通局長鍾鳴時八日表示,年底前板橋區將再增加忠孝公園、溪北公園等兩座全智慧化立體停車場,共提供五百六十七格停車位,紓解在地停車需求。 鍾鳴時八日下午視察溪北公園及忠孝公園地下停車場工程,感謝施工團隊克服難關、完成任務。他說,溪北公園地下停車場工程總經費七億三千零二十八萬元,前瞻補助一億五千三百三十六萬元,在一一二年三月中旬動工,施工期間歷經國際原料飆漲、技術人力短缺、資材價格上漲等,施工團隊克服重重難關,於六月三十日完工,目前申請使用執照作業中,預計十二月啟用,提供二百八十格汽車位、五十格機車位紓解周邊老舊社區停車需求。 溪北公園地下停車場同時由公所協助爭取預算,擴大公園舞台廣場並加裝遮陽設施、新增籃球場天幕及周邊草坡改善工程,讓公園空間更有效利用,提供居民更優質的運動休憩及停車環境。 新北市交通局長鍾鳴時視察溪北公園及忠孝公園地下停車場工程。  (記者蔡琇惠攝) 此外,鄰近重慶黃昏市場、國慶黃昏市場、亞東醫院、遠東通訊園區及亞東商圈的忠孝公園地下停車場也在六月三十日完工,同樣為地下二層,結合周邊公園綠化設計,利用自然通風井將新鮮空氣引導至地下樓層,提供二百零五格汽車位、三十二個機車位。停車場上方有橢圓形溜冰場、石椅座席、林蔭步道、自行車停車區、籃球場與座椅區等,提供民眾運動休憩最佳空間,預計最快十一月底前啟用。 交通局表示,板橋共有七座前瞻計畫補助停車場案,已陸續完工啟用音樂公園、新埔國小、忠孝國中、五權公園等四座地下停車場。年底前忠孝公園和溪北公園等兩座地下停車場啟用後,信義國小地下停車場也將在明年接棒完成全壘打。

Read More

北市堤頂交流道往北匝道通車

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堤頂交流道往北匝道動線改善工程」通車儀式。  (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蔣萬安八日出席「堤頂交流道往北匝道動線改善工程」通車儀式。他在致詞時感謝在地居民、內科協會,以及立委李彥秀、不分黨派議員的支持,還有市府同仁辛苦施工,讓這個工程六個月就順利完成,造福用路人及在地居民。 堤頂大道銜接國道一號北上引道下午一時正式開通。蔣萬安表示,內科的交通難解,為兌現他的承諾,上任之後中央核定兩年內一定要正式動工,所以捷運東環段在去年十二月正式動工。現在這個北上引道看似是小小的工程,卻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蔣萬安指出,在內科的尖峰時段,過去開車從提頂大道上國一,要繞行陽光抽水站一大圈,造成北上及南下的車流交織造成回堵,困擾許多用路人。透過創新分流的方法,從堤頂大道一段上國一不用繞行陽光抽水站,直接右轉接舊宗路二段上國一,不只大幅縮短四百公尺的行車距離、時間,也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蔣萬安提到,在施工工法上面,市府留意對於環境造成的衝擊,採用降低衝擊的生態工法,周邊也持續維持綠美化,希望未來這邊不只能夠緩解交通,同時帶給用路人以及在地的居民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新工處總工程司吳再欽表示,為配合市府提升內科整體交通改善率,針對堤頂大道銜接國一北上線的壅塞情形,新工處於內湖運動公園範圍新開設匝道,直接匯入舊宗路進入國道北上線匝道口,大幅縮短行車路徑及停等時間,讓堤頂大道的車輛提前分流,更快捷地來到國道北上線匝道口,減少堤頂大道車流的影響,期望擴散周邊交通要道,改善既有壅塞情形。

Read More

新北兩社宅獲銀光好居認證

  新北市政府城鄉局興辦的二處社宅─新店央北、土城員和社宅分別榮獲「銀光好居」認證標章。(新北住都中心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因應高齡社會到來,新北市府積極推動高齡友善的住宅環境,市府城鄉局主導興辦、新北市住都中心負責營運的兩處青年社會住宅|新店央北、土城員和,日前分別榮獲銀光好居行動聯盟二0二五年「銀光好居認證」五星及三星殊榮,展現推動「全齡共居、尊嚴終老」政策的具體成果。 新北住都中心指出,新店央北社宅獲得最高等級五星認證,在「三安一自主」四大核心面向表現卓越,從通用無障礙設計、智慧安全系統,到設置社區診所、日照中心與輔具服務,並結合屋頂農園與多元社區活動,成功營造出兼具照護與尊嚴的高齡友善社區。 新北市府城鄉局興辦的新店央北青年社會住宅,榮獲五星「銀光好居認證」。(新北住都中心提供) 獲得銀光好居三星認證的土城員和社會住宅,則在空間設計、安全管理與社區營運充分展現其紮實基礎,為未來進一步提升高齡友善服務奠定良好起點。 新北住都中心表示,「銀光好居認證」不僅是國內住宅設計與服務品質的指標性肯定,更讓社會住宅實踐全齡共居、世代共融的核心理念。住都中心將持續強化管理與創新服務,複製成功管理經驗至其他社宅據點,並善用銀光好居評鑑指標作為精進依據,落實「銀光生活.從家開始」的願景,讓市民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安居、樂活、共好。

Read More

新北發布職業技能訓練週記

  新北市教育局七日正式發布全國首本結合「雙語」、「品德」與「技能」三大核心素養的《職業技能訓練週記》。(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技職教育進化再升級!新北市教育局七日正式發布全國首本結合「雙語」、「品德」與「技能」三大核心素養的《職業技能訓練週記》,打破傳統週記流水帳紀錄的框架,創意融入漫畫式職場倫理故事及中英雙語對照,並搭配學生實習心得與導師評語,讓技職生在真實場域學中做、做中學,累積職涯力、語言力與品格力,全面提升進入職場的關鍵素養。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新北教育重視品德及適性發展,自二0二三年起首創漫畫式職場倫理專書後,此次進一步將品德教育、雙語能力與技能實作整合訓練週記,成為可同步培養學生三大核心職場力的創新工具。 新北市教育局七日正式發布全國首本結合「雙語」、「品德」與「技能」三大核心素養的《職業技能訓練週記》。(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會上《雙語品德職業技能訓練週記》以實習生日常紀錄為主,聚焦訓練工作紀錄、生活檢討、訓練心得及業界、導師關懷評閱等,今年增設「漫畫式倫理情境」及「雙語詞彙呈現」等欄位,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職場倫理素養與語文溝通能力。發布會由穀保家商師生演出創意短劇,模擬職場情境應對,展現該週記如何成為學生真實場域的學習夥伴。參與表演的時尚造型科二年級黃宇捷同學分享,過去寫週記覺得只是又多一項作業,現在能藉由紀錄整理每週的實作成果與人際互動經驗,也更清楚面對挫折的方式,對未來職涯更有信心。 教育局表示,新北市自一0六學年度起辦理全國唯一「證能合一」計畫,整合業師輔導、產學協作與技能培訓,已協助逾一萬五千名學生銜接職場。並全國獨創「金手培訓制度」、推動「雙聯學制」及四大國際產業見學方案等等方案,打造全方位的就業即戰力。藉由職場週記的升級,象徵新北在技職教育的再突破,讓學生以能力與信念迎接未來的挑戰,創造精彩人生。

Read More

新北研討道路災害復建技術

  新北市府工務局邀集產官學研專家昨日舉辦「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技術研討會」,期為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汲取智慧防災新策略。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因應極端氣候頻繁造成道路災害,新北市府工務局七日舉辦「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技術研討會」;副市長陳純敬指出,希望藉由產官學研的經驗分享與技術交流,提升道路搶修與復建機關的緊急應變意識、復建技術,未來新北市將持續推動跨部門協作與智慧技術導入,落實「新北築路、安心守護」的目標。 這場「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技術研討會」,市府工務局為強化搶災專業人員應變能力及城市韌性,邀請工程會技術處長曾鈞敏、交通部公路局總工程司陳進發、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蘇建隆、中華民國大地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賴世屏及常務監事施志鴻、方圖科技公司沈志全博士、創聚環境管理顧問公司李璟芳博士、杜風工程服務公司盧宇知技師等專家分享經驗,現場近三百名建築與工程產官學界菁英共襄盛舉。   新北市府工務局邀集產官學研專家昨日舉辦「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技術研討會」,期為道路災害復建工程汲取智慧防災新策略。 (記者吳瀛洲攝) 副市長陳純敬致詞表示,新北市府團隊面對災害迅速啟動搶修與復建,展現出高度應變能力;這次研討會市府將彙整汲取各方專家學者的寶貴經驗,未來持續強化基礎建設,提升應變速度與復建品質,打造城市的整體安全韌性。 工務局長馮兆麟指出,去年山陀兒及康芮颱風侵襲,造成全市六十二起道路災害事件,市府團隊合作完成一六五次現勘與補助審查,成功向中央爭取超過三點七億元經費,在施工搶災團隊日夜不休的努力下,預計今年九月將全面完成復建工程;期盼透過這次研討會的專業對話交流,讓未來新北道路復建帶來新的思考與策略。 工務局總工程司楊至中以「道路工程復建技術和方法」為題為研討會揭開序幕,闡述新北市在道路災後復建的挑戰與創新,包括災損評估復建模式、道路工程以防災減災導入全生命週期考量與後續監控及維護機制。他強調,保障市民安全、加速重建,是市府的第一目標。 工務局表示,這次研討會各方討論熱烈,成為災後重建經驗與技術分享的重要平台,共同針對颱風、地震、土石流等道路災害的復建經驗與科技應用進行交流,期待新北市未來能與學術界、產業界建立智慧化、數位化、資訊趨動的防災交流合作平台,有效地提升救災能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