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永續博覽會論壇 交部邀您淨零啟航瞭解海運減碳策略與路徑藍圖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將於9月11日下午在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永續沙龍舞台辦理「啟航淨零:臺灣海運減碳策略與路徑藍圖」高峰論壇,邀集產官學界共同探討海運減碳轉型策略,並見證臺灣港務公司與港區業者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攜手邁向港埠淨零新境界。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資料指出,航運業於2018年產生超過1,076百萬噸溫室氣體,佔全球排放量逾2%。為此,IMO於2023年明確訂定全球航運減碳階段目標,期望2030年減碳20%至30%、2040年減少70%至80%,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面對國際趨勢與減碳壓力,政府亦於2021年宣布2050淨零政策,積極規劃海運淨零轉型行動。 本次論壇聚焦海運產業的減碳挑戰、政策推動與技術應用。首先,將由交通部陳世凱部長親自見證臺灣港務公司與港區業者共同簽署淨零減碳合作備忘錄(MOU),攜手啟動港埠邁向淨零的行動方案;再來,將邀集來自產、官、學、研界專家進行「海運減碳推動策略與未來路徑」專題論壇,由交通部航港局葉協隆局長專題報告,續由交通部運研所黃新薰所長主持,臺灣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商務學院戴輝煌院長,及財團法人驗船中心鄭志文執行長進行與談,共同探討臺灣海運在政策、能源、技術與營運層面的轉型契機與挑戰;論壇內容包括建立減碳溝通平台、推動港口碳盤查、技術交流與資訊透明化,攜手落實港區內淨零轉型,期望共同打造綠色運輸樞紐,攜手邁向港埠淨零新階段。 未來交通部將持續接軌國際公約,加速國內海運綠色轉型,期能與產、官、學、研各界共同努力,打造一個更永續、智慧以及具韌性的航運新格局。

Read More

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開業與GMD深化合作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日前在越南海防舉行開業儀式,上海港務集團(SIPG)黨委副書記、總裁宋曉東出席開業儀式,越南GMD集團、美森輪船、上港物流等合作方及客戶代表,共同出席見證。(見圖) 據瞭解,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是錦江航運與GMD再次深化合作,也是錦江航運首個海外物流項目,翻開錦江航運紮根屬地市場、發展航運物流事業的新篇章。 該公司在海防當地建成的物流場站,具備資源配置優勢,通過將先進的硬體設備與智慧軟體相結合,打造出更高效、更智慧的生產運營系統。場站佔地面積三萬平方米,設計存櫃量為3500TEU,將為區域內客戶帶來更加優質、便捷的精品服務。 錦江航運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秉承“客戶至上、誠信經營、精品服務”的經營理念,發揮自身經營優勢與港航協同優勢,全力經營好、管理好、發展好錦江航運物流(越南)公司,使其快步走向經營正軌,在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為錦江航運航線經營主業賦能的同時,圍繞屬地物流領域,進一步樹強品牌,深化港航貿合作交流,為區域航運物流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Read More

臺中港舉辦秋日熱血港動人心 公益愛心捐血活動

現場捐血夥伴合影。(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隨著秋意漸濃,社會各地對血液的需求依舊殷切,為了幫助醫療院所穩定血源,讓愛心持續流動,於9月10日安排在港務大樓前舉辦「秋日熱血,港動人心」公益愛心捐血活動,號召大家以熱血行動傳遞溫暖,用實際行動支持公益,期盼能增益台中捐血中心血庫存量。 本次捐血活動在臺中港務分公司號召下及臺中港區業者熱情的響應,短短時間就捐出了247袋6,175CC鮮血,為中部血庫注入滿滿新能量,呈現臺中港夥伴們愛心不落人後,並展現「捐出熱血,無限守護」的博愛精神。此次捐血活動台中捐血中心派二輛捐血車服務港區捐血民眾,臺中港務分公司特別提供品牌襪子及7-11禮券(捐血一袋250cc二百元、捐血二袋500cc四百元),來感謝捐血做愛心的臺中港夥伴們。 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秋天是收穫與感恩的季節,我們希望透過這場活動,把社會的溫暖傳遞給需要的人,捐血不只是最直接的公益行動,更是一份生命間的連結,公司自101年成立以來舉辦捐血公益活動至今已13年,累計募得超過6,250袋血液,讓我們一起讓愛延續,永不止息。

Read More

海大輪機系潘柏丞勇奪國手資格 將代表臺灣征戰國際技能競賽

海大輪機系潘柏丞(右)勇奪國際技能競賽「工業機械」國手資格,左為海大附中林子堯老師。(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輪機工程學系二年級學生潘柏丞(國立海大附中校友),於「第3屆亞洲技能競賽暨第48屆國際技能競賽」第二階段國手選拔中脫穎而出,榮獲「工業機械」職類正取國手資格,不僅會在11月的亞洲技能競賽出賽,更將於2026年9月代表臺灣前往中國上海參加「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值得一提的是,潘柏丞也是全國首位出自海事學校體系的國手,更展現了海洋大學從附中到大學一貫銜接的專業訓練與精神傳承。 潘柏丞自高一起便投入技能競賽訓練,在海大附中林子堯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奠定紮實基礎。進入大學後,他在海大輪機系黃國銘副教授的指導與專業課程支援下,持續精進技藝,展現跨越附中與大學的完整成長歷程。2024年,他更榮獲教育部第20屆「技職之光—證照達人」殊榮,實力備受肯定。 潘柏丞表示:「希望能在世界舞台展現實力,為臺灣爭光。」工業機械職類之訓練內容極為嚴格,除需熟練車床、銑床等加工技術,亦涵蓋機械裝配、氣壓與液壓系統應用、自動化控制等多元技能,每一環節皆須符合產業實務標準,並於限時內完成高精度作業。 面對即將來臨的國際賽事挑戰,潘柏丞表示,將持續配合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及學校安排之訓練計畫,全力備戰、精益求精,爭取最佳成績。他也期許自己未來成為一位兼具實戰力與專業深度的工程師,將所學技術回饋社會,實踐職人精神。潘柏丞坦言,訓練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但他學會適時調整心態,堅持向前,是突破瓶頸的關鍵。 林子堯老師指出,潘柏丞在附中時期即展現自律與毅力,課餘與假日幾乎全年無休,始終堅持在工場磨練技術。黃國銘副教授則表示,潘柏丞進入進入大學後能持續精進專業學理知識承載專技之長,並展現高度抗壓性與持續精進的決心,這正是國際競賽所需要的特質。 目前潘柏丞每日接受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及學校安排的密集訓練,全力備戰國際賽事,爭取最佳成績。他認為,除技術外,心理素質與臨場穩定性更是致勝關鍵。他也期許自己未來成為一位兼具實戰力與專業深度的工程師,將所學技術回饋社會,實踐職人精神。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表示,學校將持續結合大學與附中的完整教育體系,並攜手家長會、校友會與文教教育基金會,提供潘柏丞最堅強的後盾。潘柏丞的成就,不僅展現了學生個人的努力,也凸顯海大與海大附中在人才培育上的特色與成果。海大將繼續培養更多優秀學子走向國際舞臺,讓臺灣在世界發光。

Read More

花蓮港迎來住宅式郵輪Odyssey 海上移動城鎮首航停泊展現港口新魅力

國際郵輪奧德賽(Odyssey)。(船方Villa Vie Residences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際郵輪奧德賽 「Odyssey」將於 9 月 13 日首航花蓮港,停靠一晚後於 9 月 14 日離港。這艘郵輪的營運模式與傳統郵輪大不相同,是以「住宅式郵輪」的概念營運,整艘郵輪就如同「海上移動城鎮」,乘客可選擇長期的環球航程(約三年半)或分段方式「居住」(35 至 120 天航段)。 「Odyssey」屬於中型郵輪,於 1993年建造,為巴哈馬籍,滿載噸位約 24,300 噸,可搭載約 900 名旅客,每三年半環球航行一次,旅客可一次探索七大洲 147 個國家/地區的 425 多個港口,享受全球居民的生活。旅客也可以規劃自己獨特的旅程,搭乘短天期的航段。 花蓮港務分公司近年持續推動郵輪行銷,不僅透過優惠方案鼓勵國際郵輪靠泊,更積極參與國際郵輪論壇,向全球郵輪營運商介紹花蓮豐富的觀光資源與港口條件。今(114)年預計有20艘次郵輪靠泊,5,919旅客人次到訪花蓮港,明年也將有24艘次郵輪靠泊,15,400人次到訪,許多的郵輪都是第一次蒞臨花蓮港,此次到訪的「Odyssey」即是首次靠泊花蓮港,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郵輪靠泊花蓮港,探索花蓮獨特的人文及美景。 花蓮港務分公司表示,這次的「過夜靠泊」是花蓮郵輪觀光的一大亮點,不僅讓國際旅客有更多時間親身體驗花蓮的自然美景與人文風情,也展現花蓮成為國際郵輪旅遊重要節點的潛力。未來,港務公司將與縣府持續合作,推動花蓮成為國際郵輪航線上的必訪之地。

Read More

聯邦快遞參加2025國際半導體展聚焦物流關鍵角色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首度亮相2025國際半導體展,聚焦物流在半導體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角色。(見圖,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首次參加2025國際半導體展(攤位號碼R7924),將展現物流在推動半導體產業全球發展的戰略重要性。 據瞭解,該公司於國際半導體展中展示其廣泛的全球網絡、高價值貨件的精準處理能力,以及以永續為核心的物流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企業應對日益複雜的跨境供應鏈挑戰。深知半導體產品對震動、溫度變化、濕度及靜電放電極為敏感,聯邦快遞憑藉多年專業經驗,提供防震包裝、溫控運輸及端到端數位化工具,以確保重要貨物能夠安全與準時送達,這些服務也幫助製造商可更高效地應對緊湊的生產排程。 聯邦快遞台灣區總經理蘇智民表示,這是聯邦快遞首度在國際半導體展亮相,非常期待與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夥伴交流。憑藉其深厚的物流專業與廣泛的全球網絡,聯邦快遞致力於透過創新、智慧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協助台灣半導體產業提升效率、克服挑戰並推動永續,協助客戶打造更具韌性與敏捷的供應鏈,持續保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 該公司指出,台灣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製造中心,在國際科技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資料 ,預計到2030年台灣製造商的產能將佔全球總量約八成。隨著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需求不斷上升,供應鏈正承受逐漸增長的壓力,亟需具備更快、更具韌性與更安全的能力。 聯邦快遞同時重點展示全新部署於台灣的FedEx Surround? 監測與干預(MI)解決方案 ,以滿足半導體產業對於貨物追蹤高可視性與高可靠性與日俱增的需求。該解決方案結合SenseAware ID感測器與即時數據分析,可對全球貨件進行持續監控與主動干預。SenseAware ID採用低功耗藍牙(BLE)技術,每兩秒即傳送一次精準定位數據,遠超越傳統掃描方式,為高價值、重要貨物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與即時反應能力。呼應國際半導體展聚焦永續製造,聯邦快遞亦展示其在低排放物流創新的進展。在台灣,聯邦快遞正透過採用創新且低排放的運輸技術來強化營運韌性。這些措施協助聯邦快遞在 2040 年前實現全球業務碳中和營運的目標。 除此之外,聯邦快遞在台灣已引進十二輛全電動 FUSO 遞送卡車,成為台灣首批導入電動車進行日常遞送作業的國際物流業者之一。聯邦快遞同時與 Gaius Automotive 合作,將 Rapide 3 電動三輪車納入城市遞送車隊。聯邦快遞亦提供「FedEx? Sustainability Insights (FSI)」工具,協助客戶存取排放數據,幫助客戶對其碳足跡做出以數據分析為依據的決策 。

Read More

高師大攜手台積電推動半導體學程 打造科技產業的黃金通道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理學院與科技學院舉辦「半導體學程說明會」,邀請台積電台灣人力資源營運處資深管理師陳昕哲蒞臨演講,向師生詳盡介紹台積電與本校合作開設之「半導體學程」內容與修課機制,現場座無虛席,展現師生對學程的高度關注。 主持人理學院院長任中元表示,本次說明會旨在推廣台積電與高師大共同開設的半導體學程。學生在學期間修畢指定課程並完成申請,即可獲頒由台積電授予的「半導體微學程修畢證書」,未來更有機會取得「學程修畢證明書」及「新人訓練中心結訓證書」。三重認證不僅為學生履歷加值,更有助於提升進入半導體產業,為學生打造一條通往科技產業的黃金通道。 台積電管理師陳昕哲指出,台積電半導體學程涵蓋基礎理論、製程技術、設備操作與智慧製造等多元領域,課程設計與業界實務緊密結合。學生可依所屬系所選修對應科目,最低修畢門檻為十一門課程,並可透過學程系統提出修畢證書申請。符合特定條件者,畢業後加入台積電更可獲得新台幣十五萬元學程獎勵金。 任中元院長與科技學院長林鴻銘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此學程,期能透過與台積電的深度合作,共同培育更多具備產業即戰力的優秀人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注入新血。 高師大校長王政彥強調,本次說明會不僅讓師生深入了解學程架構與申請流程,也展現高師大與頂尖企業攜手育才的決心。未來高師大將持續深化與台積電的合作,拓展更多學習與實習機會,協助學生在學期間即建立與產業接軌的能力。

Read More

長汎假期打造馬祖國際藝術島主題遊程

第二屆藝術島常設展品「海就是我的陸」守望於馬港沙灘,由藝術家伊祐‧噶照運用舊船零件重組,詮釋馬祖的海洋文化。(長汎假期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在馬祖四鄉五島盛大登場。本屆以《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為題,並首次開放國際徵件,邀請來自9個國家、超過55組藝術家與團隊,展出逾50件全新作品。長榮航空直營旅行社─長汎假期,繼前兩屆推出馬祖國際藝術島主題遊程之後,本屆也將持續帶領旅人,從藝術文化的視角,深度探索馬祖的在地之美。 長汎假期精心規劃「馬祖國際藝術島3日」團體主題遊程,費用每人1萬588元起,內容包括立榮航空來回機票、特色旅宿及當地美食,旅客可選擇由台北或台中出發,台北出發的旅客安排北竿進、南竿出的雙點進出航班;台中旅客則安排南竿往返,行程還包含馬祖島際間的交通船,並可前往欣賞藝術島精彩作品,一睹馬祖的藝術新風貌。 長汎假期指出,本屆最新作品包含策展藝術家劉致宏與在地居民共創的《漁汐》、《魚漬》,呼應本屆主題「拍楸—你的海洋,我的陸」;在南竿「二六據點」是由台裔加拿大藝術家李佩珊與在地藝文社群互動創作《不是誰的棋子,而我們是...》;在梅石特約茶室透過《白馬非馬》作品感受馬祖的島嶼信仰文化,當然也不容錯過前二屆藝術島的人氣常設展品,例如《打開老酒玻璃屋》以回收酒瓶打造的面海裝置藝術回應著馬祖老酒文化;走進《北竿電廠》,欣賞震撼人心的「軍魂之光」燈光藝術裝置,這些都是利用發電廠、軍事據點、老宅等廢置空間,透過藝術的轉譯,搖身一變成為震撼人心的展覽作品。 媽祖巨神像代表著馬祖人對媽祖信仰的虔誠,由365塊花崗岩為主結構雕琢而成,神像瞭望海景庇佑著四海平安。(長汎假期提供) 長汎假期表示,不僅帶領旅人沉浸藝術之美,更要完整呈現馬祖的自然與人文之美,走訪馬祖的信仰中心「媽祖巨神像」;探訪「北海坑道」,親眼見證戰地前線的歷史痕跡,入住獨具特色的芹壁村閩式石屋老宅,並品嚐曾獲「500盤」美食評鑑的林義和私宅閩東風味餐,從味蕾感受在地風土故事。 除了長汎假期精心安排的團體行程,想安排自由行的旅人也可透過「立榮假期」官網快速搜尋最超值的馬祖「機+酒」組合,台北、台中天天出發,彈性選擇不同的航點進出,三天兩夜最低只要5,896元起。為響應藝術島盛事,立榮假期推出官網限定折扣,即日起至11月16日止,結帳時輸入折扣碼「2025matsu」,即可享單筆訂單折抵300元優惠,限量200組。

Read More

foodpanda外送安全率達99.99% 即日起將提供外送員反光背心讓騎行更安全

foodpanda 積極響應交通安全月,「外送安全率」達 99.99%。(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foodpanda營運總監黃昭傑十日指出,foodpanda外送員超過十萬人,其中九成為兼差性質,五成的外員每週外送工時低於十小時,外送已是民眾斜槓生活,增加收入的重要管道。而foodpanda致力於提升外送夥伴安全服務,響應政府交通安全月,持續守護用路人安全。 交通部公路局局長林福山表示,今年全國交通安全月,持續深化「人本交通,停讓文化」理念,以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為核心口號,透過公私協力,將交通安全的觀念深植在每一位國人心中。交通安全的推動,需要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努力。未來公路局也將持續攜手地方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零死亡願景』,為臺灣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友善的交通環境。也期許 foodpanda 能持續發揮影響力,成為推動交通安全文化的重要夥伴。 台北市交通局副局長常華珍表示,透過交通安全月喚起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台北市政府也在今年推出『我看得見您 您看得見我(See & Be Seen)』,致力於推動行人安全設施、改善路口設計,並公開透明揭露政府相關措施進度及成果。維護道路安全是政府、企業與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我們將繼續與 foodpanda 和所有外送平台、業者和相關單位緊密合作,推動更多創新和有效的道路安全措施。 foodpanda也全新推出「ALERT」五階段道安素養體系,也適逢「道路守門員」一週年,foodpanda 期許將安全養成從基礎意識延伸到使命實踐,讓外送夥伴不只是遵守規則,更是道路安全的守護者。 ● Awareness 意識:從日常風險認知出發,foodpanda 提供外送夥伴正確觀念與即時支援。以防護熱傷害為例,系統隨天氣變化推播高溫預警,並提供飲水地圖搜尋、夏季節令送水與防護裝備補助,幫助外送夥伴在各種環境中保持最佳狀態。 ● Learn 學習:道路安全萬人線上教育活動,foodpanda 將實體課程轉化為線上教材,不僅提供彈性學習的管道,更大幅提升外送夥伴學習效率,上線至今觀看次數近 40,000 次。 ● Exam 檢核:以「熊平安」安全測驗作為所有外送夥伴的基礎檢核,內容涵括職業安全、道路安全與食品安全課程,達成率 100%。另有超過 5 成夥伴主動再進修道安知識,展現持續學習精進的動能。 ● Resource 支持:自2023年起接續實施「安全獎勵金」與「第三人責任保障」,至今累計發放 20 億元。透過知識培養搭配實質回饋,讓良好騎乘習慣更容易內化並長期維持。而相關保障不僅降低外送夥伴工作風險,也能提供用路人更完善的道路防護網。 ● Turn 行動:foodpanda 積極響應交通部道安總動員計畫,鼓勵夥伴化身「道安守門員」,讓外送夥伴不只是遵守規則,更是道路安全的守護者。迄今,透過 foodpanda 回報件數已佔全臺 25%,其中超過 5 成已進入實際改善流程。 foodpanda 也公布外送夥伴調查,蒐集近萬名夥伴真實回饋。結果顯示,外送夥伴對防禦駕駛與天候應對的需求最為強烈,將成為後續訓練與支援升級的重點。24% 的外送員認為「防禦駕駛」是最需要加強的課題,其次是「讓車與路權判斷」(18%)與「變換車道與防禦視角」(17%)。這些結果反映出,道路安全不僅僅是記住交通規則,更涉及在真實環境中如何預判風險,這些眉角往往決定了能否安全穿梭在繁忙街頭。 28% 的外送員指出「雨天騎乘」是首要痛點,其次是「訂單的配送建議」(20%)、「酷熱防護」(17%)等。在臺灣多變的氣候下,雨天可能帶來積水、煞車距離較長等挑戰;酷熱則考驗身體耐力與專注力。這些環境因素疊加後,讓夥伴隨時需做出快速而正確的判斷,但透過專業訓練與平台完善的支持系統,依然能穩健完成配送。 foodpanda 指出,從調查中亦可觀察到,外送夥伴對道路安全懷抱高度關注,他們不僅希望擁有安全的騎乘環境,也盼望能透過自身力量協助優化,不論行車還是行人,都能獲得更友善安心的道路環境。foodpanda 在今年第四季…

Read More

「台股多頭總司令」張錫受聘東海大學客座教授 以資產管理專業培育新世代人才

「台股多頭總司令」前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右),回到母校東海大學受聘財務金融系客座教授。(東大提供) 記者楊文琳/台中報導 被譽為「台股多頭總司令」的前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於退休一個月後即宣佈回到母校東海大學受聘擔任財務金融系客座教授。張錫在資產管理領域擁有超過三十年經驗,其專業與影響力深受金融業界推崇,如今將以實務經驗回饋母校,為台灣金融人才的培育注入新能量。 張國恩校長致詞時指出,他在得知張錫退休的消息後,立即透過校友網絡積極接觸,誠懇邀請回母校任教,因為「東海正求才若渴」,期待藉由產業重量級專才的加入,補足學校在實務上的能量,並為學生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學習環境。張錫董事長分享,自東海工業工程系畢業後,先進入鋼鐵產業,後因1995年阪神大地震影響,金融業急需鋼鐵研究人才而轉戰金融,並於2005年加入國泰投信,帶領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突破2兆元。他在產業研究與預測台股走勢方面表現突出,曾多次準確預測行情,因而獲媒體封為「台股多頭總司令」。 他坦言,退休後雖收到多家金控延攬,但最終選擇回到母校,原因是「資產管理業最重要的是人才」。他表示,與其繼續在金融機構任職,不如把多年累積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世代,讓更多學生能在大學階段打下理財與投資基礎,更快投入職場,成為推動產業的生力軍。張董事長也透露,未來課程將結合理論與實務,採取小組討論與團隊合作方式,避免傳統單向授課,並培養學生在職場最需的Teamwork能力。他深信,這樣的互動式學習能讓學生不只學到理論,更能理解產業需求,在未來職涯中具備競爭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