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扶輪基金會捐贈兒童行動診療車

扶輪有愛診療無礙,國際扶輪基金會捐贈兒童行動診療車。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為增進地區兒童醫療資源,國際扶輪三五0二地區年度地區總監朱立德發起捐贈兒童行動診療車活動,希望能幫助院方提升行動醫療動能;十八日於虎尾若瑟醫院舉辦捐贈儀式,李聰明院長致贈感謝狀給國際扶輪三五0二地區及各協辦之扶輪社,感謝他們長期為守護民眾健康一起貢獻心力。  張麗善縣長表示,此次的贈車活動,提供完善的行動診療車;其中包含了超音波、心電圖等醫療設備,讓若瑟醫院醫師們能進一步深入各鄉里提供巡迴醫療服務,大幅提升偏鄉地區民眾就醫的可近性,幫助及時發現疾病且進一步提供相關治療服務。  李聰明院長表示,感謝國際扶輪三五0二地區各扶輪社以及各方投入資源的公部門大力支持,行動診療車是集結了眾多人的愛心才得以投入於各偏鄉,實際提供居民們最好的醫療照顧,」期望行動診療車能降低偏鄉居民的舟車辛勞,讓就醫不再因距離而受限。

Read More

員林扶輪社社長游春亨及社友捐書桌椅子給員林農工弱勢學生

員林扶輪社社長游春亨(前右三)與社友捐書桌椅子給員林農工弱勢學生。 (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彰化縣員林扶輪社社長游春亨事業有成、不忘回饋鄉里,捐贈十五張愛心書桌給員林農工日間部與進修部中低收入戶、外配、弱勢及生活扶助、單親、原住民或特殊境遇家庭等學生,希望能改善學生在家讀書環境。而社友吳建誼看到社長送書桌,他也送外銷日本的椅子共襄盛舉。  這次受惠的學生來自線西、埔鹽、溪湖、社頭等鄉鎮,他們說,在家裡寫作業時,最不方便的就是沒有書桌,只好將就著在餐桌上或地板上完成,而且還是家中所有的兄弟姊妹輪流使用,真的很不方便。感謝游社長和吳社友的愛心。  校長林玉芬也感謝他們的盛舉,她說,學校會在這兩天將這批愛心書桌椅運送到每個學生家中,並協助裝置好,希望學生們回家後可以好好在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桌上,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相信這樣喜悅的心情能立刻改善學生在家學習成果,造福學子。 游春亨表示,員林扶輪社向來鼓勵弱勢家庭學生奮勉向學,每年均提供獎學金給各中小學經濟條件不佳的學生。今年他接任社長,聽到員林農工弱勢學生回到家沒有書桌可以讀書,便贈送適合高中學生的書桌,並附上二枝LED檯燈,這樣可以矯正學生因為設備不足導致不良讀書坐姿問題,而充足的燈光照度同時能夠減少學生近視加深的視力問題。

Read More

嘉療向日葵志工隊 走入社區 服務弱勢

向日葵志工隊服務之餘也安排出遊,有如一個大家庭。 (記者黃文記翻攝) 責任編輯/楊郅如 記者/黃文記  成立21年 57志工均齡63歲  成立二十一年多的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向日葵志工隊,成員來自各階層,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不在少數,但善用個人人生經驗及專長,與職能治療師合作籌辦團體活動,帶領病人學習包括縫紉、美髮、積木等互動式才藝;並安排到偏遠社區服務老人、學童或弱勢團體等,將資源與關懷往外擴散。  嘉療志工隊於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二十日成立,院方期許志工隊能如向日葵般為病患及家屬服務,因此取名為向日葵志工隊。志工隊成立之初僅有十二名成員,發展至今已有五十七人,以五十歲以上女性占多數,隊員平均年齡六十三歲,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占四成多。 嘉南療養院向日葵志工隊有不少長者志工,還常到社區服務長者。 (記者黃文記翻攝) 醫療訪視 資源擴散到偏區  志工隊設有隊長、副隊長,下設門診組、病房組、醫事支援組及行政服務組等四組,各組並設組長一名。門診組主要服務門診區,協助病人就醫及安撫情緒;病房組主要服務復健病房、成人日間病房、老人日間病房、護理之家及康復之家,協助帶領病人團體活動及陪伴;行政服務組主要服務行政科室及服務台,協助科室庶務性工作、服務台諮詢及就醫引導;醫事支援組主要服務於醫事單位及社區,協助各復健工作坊、社區巡迴醫療及居家訪視。  長者志工的養成與服務有多項創新的機制,他們善用人生經驗及專長,與職能治療師合作籌辦團體活動,在優良溝通下,接受服務的病人長期滿意度高。志工團隊協助院方成立創藝小舖,帶領病人學習包括縫紉、美髮、積木等互動式才藝。志工成員除了服務外,也鼓勵自己的家人一同加入志工隊,變成「志工家庭」,並安排社區公益服務,將資源與關懷擴散至鄰近單位團體。 向日葵志工隊除了在院內服務,近幾年服務範圍也擴及社區。 (記者黃文記翻攝) 退休爺奶 奉獻專長做公益  嘉療社工科主任吳淑玲表示,向日葵志工隊這群志工媽媽在院內克盡己職服務病友,為了能將愛傳給更多人,每年規劃至社區公益服務;今年因疫情關係,讓原訂上半年度的社區公益服務暫停,但志工們對此事仍念茲在茲,於是在疫情較緩和時,便積極籌備下鄉服務。十月下旬就由社工科主任吳淑玲及志工隊長林秋敏帶領志工伙伴到玉井區天埔社區,以健康操、擦手巾DIY活動及義剪,並陪同阿公、阿嬤們共餐,與社區長輩歡度重陽節。 嘉療向日葵志工運用美髮專長幫社區長者服務。 (記者黃文記翻攝) 在服務的過程中,志工曾美娜帶著大家跳樂活健康操,透過熱鬧的音樂聲,一下子就讓現場氣氛熱起來;另一位志工、手工藝品老師黃英嬌教導阿公、阿嬤DIY縫製擦手巾,現場十多位阿公、阿嬤認真學習的模樣,讓這群志工媽媽更賣力地教導,也織構成一幅溫馨畫面。  吳淑玲指出,志工們各有專長,有人善工藝,有人擅長美髮,也有人善烘焙,不但手巧,還有一顆熱情服務的心,大家「揪團」做公益,帶給別人快樂,也讓自己開心。

Read More

古都獅子會贈第7大隊消防救災裝備

台南市古都獅子會聯合廿一分區及仁愛、北門、永恆、第一、春暉、郡王及如意獅子會,捐贈十五萬元救災裝備。(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台南市古都獅子會秉持「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理念,一直積極投入各項公益活動回饋地方。身為獅友同時也是南市義消第七大隊大隊長的羅德春,為能讓救災指揮同仁裝備器材更為完善,特別協助促成九個獅子會獅友,十七日慷慨捐贈十五萬元的救災裝備,期能提升消防救災效能,保障消防人員與民眾。  古都獅子會此次聯合廿一分區及仁愛、北門、永恆、第一、春暉、郡王及如意獅子會等獅友,充實第七大隊救災指揮車上之救災裝備器材,包括救災用LED照明燈組、救災用平板電腦、救災用頭盔(含頭燈及護目鏡)、救災幕僚反光背心等裝備,總價約十五萬元。  第七大隊昨天上午於隊部辦理捐贈儀式,由古都獅子會會長侯偉博代表捐贈,消防局專門委員洪杰志代表受贈並頒發感謝獎牌,代表局長李明z峯感謝古都獅子會造福人群的善行義舉,也感謝各界獅友的鼎力支持,不僅大大提升救災指揮車功能,也讓消防人員在救災現場能獲得更安全的救災環境,有效提升救災指揮功效。  第七大隊感謝古都獅子會及其他獅友們長年對消防的支持與照顧,無私的提升消防設備,也期望古都獅子會義行能喚起社會更多人的善舉,共同打造台南成為更宜居的城市。

Read More

〈吳修齊紀念雙親 文教公益基金會系列四〉吳修齊「金」贊 德芳教養院感念

位於苗栗的德芳教養院多年來致力於提供18至60歲智能障礙的服務對象溫馨、安全的教養環境,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又加上規模小容易被外界忽略,能獲得的社會資源有限,不若大型機構募款來得容易,故有多項環境設備暨教學設施短缺或不堪使用之情形,自107年起至109年以來承蒙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基金會的捐款挹注,三年共捐贈了該院260萬元的經費,使該院得以補經費之不足,及時更新必要之設施設備。 108.10.12新院舍舉行開工儀式,期打造院童之夢想家園。 新院舍開工之祈福儀式。 基金會陳執行長、楊董事一行人至德芳教養院新院舍施工建地參訪。 107年與108年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基金會(各)捐贈了該院100萬元,德芳教養院表示全數使用在提升院童生活品質方面,如添購了冷氣機,使院童於酷暑中有了沁涼的庇護所,不致心浮氣躁;添購了9人座交通車,載著院童們到診所或醫院看診時便利許多,此交通車亦載著院童至各處景點趴趴走,積極參與了社區活動,不僅於實務上幫了很大的忙,也為院童創造了許多歡樂、美好的回憶;添購了洗衣機及烘衣機,讓院童於梅雨季依然有乾淨清爽的衣物得以換洗;添購了飲水機,讓院童每天都有乾淨的水可以喝,以維持身體健康;另外還添購了像是床組、冰箱、課桌椅等等設備,使院童的居住空間與學習環境之品質皆大大提升;109年度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基金會在得知德芳教養院興建新院舍的計劃之後,概捐了該院60萬元的建設經費,此筆經費運用於新院舍之建築與空間圖稿設計,期完善前置作業,打造服務對象的夢想家園,德芳教養院多年來受惠於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對此始終抱持著大大的感念之心,因此對於任何一筆捐款皆用於最重要的地方。 吳修齊基金會捐贈現代9人座交通車一輛,提升德芳教養院服務對象就醫及社區參與便利性。 德芳教養院使用吳修齊基金會捐贈車輛載送服務對象至醫院回診。 德芳教養院使用吳修齊基金會捐贈車輛載送服務對象至醫院回診。 吳修齊紀念雙親公益文教基金會長年以來熱心於社會公益,對慈善團體的付出不遺餘力,不僅關注社會議題,亦大方的伸出援手幫助過許多需要幫助的大小朋友們,每年贈助德芳的捐款亦是董事們全數同意通過,此為肯定德芳教養院十多年來照顧身障孩子的成果、看見了該院的用心,也強化了團隊追求更專業服務的使命感。院長林丞遠表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基金會是德芳教養院成立至今最大的支持者,為不負期望,將持續努力落實關懷身心障礙的工作,期許未來德芳教養院可以為社會做得更多,並且服務更多身心障礙的朋友。 吳修齊基金會捐贈德芳教養院14組課桌椅,協助德芳教養院提升了教學品質。 吳修齊基金會捐贈德芳教養院14組課桌椅 吳修齊基金會捐贈之冷氣,使院童有了舒適的活動空間。 德芳教養院對吳修齊紀念雙親公益文教基金會多年來的支持始終抱持著大大的感恩之心。終於德芳在108年11月14日啟動了「夢想起飛-德芳新建院舍計劃」,一來因近年身心障礙人口數仍持續增加,新院舍營運初期預計可將原服務的14床位擴大至36床,以回應身心障礙者安置需求的問題;二來為完善院童的學習空間,因該院舊院舍為數十年之老屋,空間的規劃上已不敷使用,新院舍的打造將切合院童未來學習之需求,使其習得一技之長,藉由妥適規劃院童的未來讓家長們更放心。 添購了洗衣機,讓院童於梅雨季依然有乾淨清爽的衣物得以換洗。 添購了烘衣機,讓院童於梅雨季依然有乾淨清爽的衣物得以換洗。 有了交通車,院童可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創造了許多美好回憶。 德芳教養院之經費拮据,亦無可開源之環境、設備與人力,仰賴各界捐款及勸募所得實是該院建設經費的重要來源,感謝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基金會於109年捐贈了60萬元的建設經費,惟建設經費求龐大,該院仍在努力籌募中,但大環境受疫情影響,目前籌募成效不甚理想,且院舍興建完成後,添購設施設備亦為一筆負擔,在此亦誠祈各界的朋友們能多給予德芳教養院幫助,使「夢想起飛-德芳新建院舍計劃」能夠盡早達成,也幫助身障者家庭解決身障者安置需求的問題,讓家屬可以安心就業、有喘息的空間,和諧的社會就是心中有愛,具體的行動就是付出關懷,此一「善的力量」於維持社會安定將成莫大之貢獻。 有了交通車,院童可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創造了許多美好回憶。 有了交通車,院童可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創造了許多美好回憶。 有了交通車,院童可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創造了許多美好回憶。

Read More

蓮心園 助身障者開創無礙人生

台南市長黃偉哲(右三)參觀蓮心園庇護農藝工場。 (記者翁聖權翻攝) 責任編輯/楊郅如 記者/翁聖權  財團法人私立蓮心園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於一九九七年成立,一開始以照顧台南市後壁、白河、東山等地區之獨居老人為主,一九九八年設置「附設啟智中心」,照護身心障礙者。蓮心園成立二十多年來扮演守護天使,致力於身心障礙者與獨居老人的照顧與支持,如今愛如蓮梗蔓延開出一朵朵溫馨感人的花朵,成為有一0二名身心障礙者、九十名獨居老人以及四間日間托育作業坊八十多名服務使用者的大家族。 憨兒採收自己種植的蔬果,通常會笑得很開心。 (記者翁聖權翻攝) 設庇護農藝工場 支援身障者  為幫助身心障礙者前進職場,蓮心園基金會二0一四年八月在台南市政府勞工局輔導下,在白河蓮鄉木棉花道路旁的農田,打造一個支援身心障礙就業的庇護農藝工場。目前招收鄉下社區身心障礙者就業,訓練身心障礙者的農藝工作訓練,除了扦插景觀植物繁殖與栽培蔬果農作物之外,並訓練地方農特產業包裝,像白河蓮子、東山龍眼、麻豆文旦等等地方產業,讓身心障礙者開創無礙人生。  在這個庇護農藝工場,身心障礙者透過就業服務員及技術員的指導種植無毒稻米、蔬菜以及花草,透過大眾與餐廳購買獲得薪資,也享有勞健保的保障。農場自產自銷其販售的品項有日曬越光米、大陸妹、萵苣、芝麻葉、洛神花茶、蝶豆花等花草茶;另外還有針對季節性不同推出的無毒番茄等蔬果。蔬菜及米飯是民眾每天固定都會吃到的食物,由於滿兩千元可免運費,蓮心園歡迎三五好友一起固定揪團買無毒白米、蔬菜吃出健康。 在技術員不斷的指導訓練下,憨兒逐步學會農事耕作。 (記者翁聖權翻攝) 採自然栽種法 讓農作自然成長  蓮心園庇護農藝工場在耕種上採自然栽種法,不加化學肥料,得到了不少客人的支持及讚許。蓮心園庇護農場希望大家珍惜大自然的恩惠,讓土壤不需要噴灑農藥與化肥便可種植,並透過各種有機自然農法,在不破壞土壤情況下讓食物健康自然成長。  蓮心園表示,在庇護農場接受訓練的輕度身心障礙者,能做的事情需要簡單且重複性高,對他們而言反覆不斷練習的技能及工作,能快速幫助他們上手。看看憨兒工作的笑容,讓人覺得替他們開心,憨兒其實跟一般人無異,需要在工作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 為了訓練身心障礙者從事農務,技術員將種植內容調整成簡單兼具可不斷練習的耕作。 (記者翁聖權翻攝) 訓練簡易化 讓憨兒學會農事  在蓮心園庇護農場所生產的各種農作物中,無毒香米一直是重要產品,耕作從零到有,從除草、播種、發芽、植物被蟲吃掉、收成、清洗、分類、包裝等一步一腳印,樣樣自己來。透過就業服務員及技術員不間斷的指導,讓這群憨兒學會農事,看似簡單其實完全不輕鬆,就連拔菜、放菜的角度都是門學問。  為了訓練身心障礙者從事農務,技術員將種植內容調整成簡單、易種植、害蟲少,並且兼具高練習、難度低的耕作,例如美生菜、芝麻葉、花草植物,都是庇護工場訓練憨兒農耕的產物。對一般人而言,將一片片生菜採下來,是相當簡單的小動作,但對憨兒而言,背後卻藏著大大的功夫。在收成之前,憨兒需要事前指導與不斷的重複練習,才能自己獨立收穫蔬果。  克服身體不便 露出自信笑容  蓮心園庇護農場種植了一片又一片的蔬菜田,技術員一邊動手做,一邊指導憨兒學習如何種植,從翻土除草到種植蔬菜,要花很多時間做訓練,雖然很辛苦,但卻非常值得。憨兒看到滿滿的生菜,通常會笑得很開心的說:這是我種的!看到憨兒從一開始的失敗、挫折,到後來慢慢地學會掌握訣竅,順利完成工作,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讓指導憨兒的技術員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蓮心園表示,看到身心障礙朋友能夠努力克服身體上的不便或先天上的不足,以專注態度致力於工作,著實讓人十分感動。但庇護工場的發展著實不易,希望社會大眾對蓮心園庇護農場生產的農作物,能夠多多捧場訂購,以便庇護農場能永續經營。

Read More

〈吳修齊紀念雙親 文教公益基金會系列三〉送愛惠明 為視障生開窗

↑惠明視障者教養院打造白屋多感官教室。 捐贈教學及逃生設備 幫助學習並保護學生安全 財團法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自2015年起每年大力挹注惠明盲人福利機構善款,至109年總計捐入新台幣肆佰捌拾萬元整,使得惠明盲校有足夠經費充實設備,不僅大大提升了惠明服務品質也在安全設施上給孩子有更大的保障。 ↑吳修齊基金會捐助贈緊急避難逃生滑梯。 ↑惠明盲校空間寬廣。 惠明安置的孩子20%為單一覺障礙生80%為視多重障礙生,視障點字是視覺障礙生的一種「摸讀文字」,也是視覺障礙生學習的基本工具,具備點字摸讀與點寫的能力,是獨立學習、豐富閱讀的重要關鍵,另針對視多重障礙生中腦性麻痺、自閉症、發展遲緩、智能障礙,因先天缺乏運動,肌腱彈性較差,肌肉易萎縮,這類型障礙可透過水療提供水中復健運動,2016年吳修齊基金會特捐贈惠明購入了多台點字機、水療機,提供惠明孩子在學習上的幫助。 ↑吳修齊基金會特捐贈惠明購入了多台點字機。 2017年由於惠明盲童育幼院原先使用的電梯為德國原廠製造,維修率極高其費用動輒數拾萬元,更因時常故障造成的不安與不便,因著吳修齊基金會即時的捐助,使電梯得以汰換新機型,並增加了貼心的語音提示,減少了盲童在搭乘時安全的疑慮。 ↑吳修齊基金會特捐贈惠明購入了多台水療機。 2018年惠明視障者教養院為了增強服務對象的感官學習,需打造一間白屋多感官教室,吳修齊基金會也不遺餘力的大力贊助白屋的經費。該設備透過燈光、聲音與各式各樣的高科技設施,給予特殊需求對象各種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達到減緩服務對象不安的情緒、不正常的張力變化以及增加專注力,在學習上有很正面的果效。 ↑透過燈光、聲音與各式各樣的高科技設施,加強特殊需求對象學習效果。 2019年因著近幾年來社會上發生多起醫院及安養照護機構之公安事件,每起事件都帶來嚴重傷亡,為防患未然惠明全面檢視院區內各項安全設施,針對惠明視障者教養院避難逃生路線及設備方面,於宿舍區西棟大樓有需要增設避難逃生設備,原有設計避難器具為2樓緩降機及3樓、4樓為救助袋,但是上列兩項設備皆極?仰賴使用者本身的操作,對於視多重障礙者來說,不僅無法獨立使用,即使有工作人員能協助穿戴設備,視多重障礙者也難以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進行後續的逃生。有鑑於此,惠明視障者教養院急需要建置適合的緊急避難逃生設備以供使用。 ↑惠明盲校增強感官學習。 2019年吳修齊基金會捐助之逃生設備為「緊急避難逃生滑梯」,是由溜滑梯與樓梯結合的設備,安裝於建築物外側,可讓人員先離開建築物本體,再迅速往下移動至地面層進行疏散,內側為步行之旋轉樓梯構造,外側為旋轉溜滑梯構造,可讓行動不便之院生使用溜滑梯快速向下逃生,行動無礙之院生與協助之工作人員可由旋轉梯的部分向下逃生,讓原本設置舊式逃生設備的區域也可以藉由新逃生設備順利避難逃生,讓院生得以生活在更安全的空間裡。

Read More

〈吳修齊紀念雙親 文教公益基金會系列二〉伯利恆基金會 早療慢飛天使

↑到社區進行早療宣導及發展篩檢。 壹、回應社會的需要  1960年代初期,台灣剛擺脫戰爭,休養生息。美籍的甘惠忠神父於此時奉派來台,懷著服務人群的天主大愛,走入苗栗泰安山區,希望能幫助窮人,卻看到許多家庭因家中的遲緩兒,背負著不能言說的傷痛。對此,甘神父並不陌生;神父的二妹在出生後確診為唐氏症,當時美國特殊教育也才在發展。妹妹六歲時,想到公立小學申請就讀啟智班,前頭卻有三百多位遲緩兒等待入學。妹妹的狀況、媽媽的心痛,重新在台灣的許多家庭裡上演,特殊孩子的父母往往因自責和絕望而自絕於外界,甚至打算放棄孩子的生命。 ↑據點服務宣導及在地關懷。 當時,甘神父告訴家長們:學習遲緩的孩子,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將來才能為甘神父對台灣弱勢孩子的關注,一連串在服務並創辦「安平瑞復益智中心」、「高雄樂仁啟智中心」、「玉井德蘭啟智中心」到「學甲伯利恆社福基金會」的歷程,台灣的早期療育就這樣慢慢發展起來。  財團法人天主教伯利恆社會福利基金會以甘神父服務臺灣弱勢孩子教育的理念,主要從事推展社會福利工作、早期療育服務系統及學前教育。藉由基金會所附設慈母非營利幼兒園、兒童發展中心、承辦政府委託方案-台南市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管理中心(溪北區)及早療社區據點(東山及將軍)方案計畫。來落實0-6歲早期療育社區化並推動融合教育的工作。 ↑北門區療育宣導及發展篩檢活動。 103年中,迫於基金會原有的空間及容量已不足以因應需要,且為讓所收托的幼兒有更好的環境,已近80歲高齡的甘惠忠神父說:「雖然我老了,但為臺灣未來的融合教育,希望我還能為這塊土地,再做這件事」。著手積極募款興建「伯利恆早期療育暨融合教育中心」,呼籲台灣社會大家一起來幫他完成最後的夢想。也因為甘神父一生無私奉獻為臺灣弱勢的孩子,尤其是要在台南的溪北地區學甲,一個屬於資源缺少的地區。因為神父說:「融合教育在學甲這個鄉下地方能夠成功,我相信,融合在台灣哪裡都可以成功!」。  學甲,正是台灣名人吳修齊的故鄉。這位曾被媒體譽為「企業界奇蹟的創造者」,為人忠厚,樂善好施,福慧兼備的長者,也是統一企業董事長、台南幫的大老。甘神父服務臺灣弱勢孩子的價值受到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陳宏田執行長及楊明井等董事的支持,推動台灣公益社會正為基金會創辦的目的與核心價值,於是基金會便開始以實際的力量支持甘神父服務的工作。 ↑排水不佳,雜草叢生。 貳、義無反顧  經基金會董事會的認同自104年開始針對伯利恆服務的需要,進行經費的補助,基金會深入了解伯利恆經營的困境及所服務的對象、機構每年的計劃與實際的需要,希望藉由計畫性的補助來幫助伯利恆有能力執行甘神父所要做的事。持續用這些經費的挹注來彌補城鄉資源的差異,讓弱勢孩子的家庭也能有同樣的機會。和甘惠忠神父服務台灣社會一樣,並實踐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創辦人在事業有成之後,回饋鄉里、造福社會公益的精神!  ↑重整土地,鋪設草皮,修繕排水系統,若遇下大雨的情況,不再淹水。 近五年來基金會補助了伯利恆東山早療社區服務據點,讓偏鄉的孩子一樣有機會接受早期療育或與幼兒發展相關的教養諮詢、辦理親職能力的提升、親子活動等。為滿足偏鄉服務的需要購置外展服務車,用來作為伯利恆早療教保老師進行一對一到宅式家庭服務、為配合早療融合建築所需的視聽及教學設備,充實為辦理特教研習及進行早療教保設施及設備、家庭式療育服務空間的建置,讓發展遲緩或身障幼兒的家長知道在家如何進行有效教養的工作、針對障礙幼兒所需購置輔助器材,依每位幼兒在生理發展的各個年齡階段不同的行動、認知或感觀學習設備,以達到復健治療的目標、每年辦理關心社區長者的活動,藉由在伯利恆接受服務的孩子主動探訪老人安養中心,建立老幼共學的環境以促進彼此了解,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義與價值、辦理學甲地區親子運動會,增進親子關係及家庭生活的共融、今年更補助伯利恆出版「正港臺灣人-白髮爺爺與慢飛天使(甘惠忠神父在臺五十年行旅)」幼兒繪本,希望藉由甘神父的事跡及基金會創辦人吳修齊回饋社會的精神,深根臺灣下一代的品格教育。  一位在學甲出生、一位在學甲延續為臺灣弱勢孩子服務的外籍神父,它們終其一生義無反顧的理念是相同的,都是為臺灣美好的未來。關於慢飛天使甘神父是永遠的父親、而在事業有成之後,感念父母並造福社會鄉梓的是基金會創辦人吳修齊先生。  ↑三菱COLT PLUS 1500cc用來作為到宅服務。 參、方案補助的目的  一、擴大早期療育服務範圍與提升早期療育成效。  (一)使家長了解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對幼兒發展與照護有更深的認識與了解,使「家庭」能在早期療育中發揮功能。  (二)透過基金會專案計劃補助,除了使服務對象受益外,更藉由新建築的完成順利延續空間之使用,使新建築能順利教學及各項活動之進行。讓財團法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服務弱勢及社會關懷之宗旨結合。  二、學前融合教育  (一)發展遲緩的幼兒藉由融合教育,能有多元刺激的學習環境。  (二)藉由融合環境,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包容力、同理心,從生命經驗學習到關懷與理解,使這些自然而然成為的生活一部分。  ↑不同家庭孩子來到寶貝遊戲天地,讓獨生寶貝,在這裡也能有同儕互動學習的對象,是最佳的學習刺激。 三、以家庭為中心的療育服務  (一)陪伴與支持家長及幼兒,落實家庭教育!因為家庭為教育的根本!  (二)培養專業教育人員、落實愛的教育,是融合教育的特殊場地。成為南部推動融合教育的推廣基地,辦理融合教育師資培訓課程、相關講座,成為政府與民間的橋梁,傳遞融合教育理念及療育場域的示範。  ↑平時社區親子民眾喜歡到寶貝遊戲天地,學習使用各種材料教育孩子。 四、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  (一)結合當地社區資源辦理活動,提供適切服務及推廣早療服務的認識。  (二)與當地資源合作,建立長期固定地點提供據點早療服務。  (三)提供一近便、親近的服務資源,提供一個和市區一樣進步的教育場域,造福資源明顯缺乏的大北門地區。  ↑治療師評估~評估幼兒發展,提供其需要的服務。 五、人文關懷  (一)專案計劃的執行除了使服務對象受益外,更藉由活動的方式主動關心社區家庭成員,並願互動走進社區,營造未來老幼共學及在地服務的基礎。  (二)實踐補助單位-財團法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愛鄉人親、土親的關懷。  ↑利用矮櫃隔出不同的區域,將此空間布置成一個適合孩子遊戲的場所。 六、社會互助  (一)伯利恆所在地屬臺南溪北的學甲地區也是基金會創辦人出生地,位處地理環境偏遠及社會一般資源較少關心的地區。然推動早期療育的理念與行動,也因本計劃之支持更加積極、有效。  (二)我們相信「在每個人心中,那股良善、正向的力量」,會引領我們。如同基金會秉持吳修齊董事長的精神,持續不段地關心並服務這個社會。讓「濟貧扶弱」成為臺灣社會的美德。  ↑設置體能區、扮演區、圖書區、益智區、聲光遊戲區…等,促進孩子學習的區域。 (三)融合教育的落實,人出生雖有先天的差異,但透過教育及社會的接納與互助,達到擁有平等的機會。消弭因先天不足所造成的紛爭,共創一和諧共融的社會。  (四)伯利恆所在地屬臺南溪北的學甲地區,更是基金會創辦人出生地,位處地理環境偏遠及社會一般資源較少關心的地區。然推動早期療育的行動與熱力,如同基金會創辦人吳修齊董事長的精神,持續服務社會並且發光、發熱。

Read More

永康獅會贈消防熱顯像儀

台南市永康獅子會七日上午於探索公園辦理捐血活動,並捐贈一部價值廿九萬之熱顯像儀予南市消防局第五大隊。(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台南市永康獅子會七日上午於永康探索公園辦理年度大型捐血活動,會長林博全也捐贈一部價值廿九萬的熱顯像儀予消防局第五救災救護大隊,由第五大隊副大隊長葉名軒代表接受設備,並贈送感謝獎牌感謝永康獅子會造福人群的善行義舉。  創立於民國六十七年的永康獅子會,由社會各階層行業領導人士組成,會長林博全長期秉持熱心公益、回饋鄉里的信念,舉辦一系列公益活動,將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大愛化做實際行動。永康獅子會過去也曾捐贈災情勘查車、勤務機車、胸掛式照明燈等救災器材予南市消防局。  本次特捐贈熱顯像儀予永康消防分隊使用,期能充實南市消防的災害搶救能量,透過熱顯像儀的輔助,幫助救災人員迅速找到火點,提升救災人員以及受災戶的安全,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葉名軒指出,永康獅子會辦理捐血充實醫療資源、捐贈防災裝備提升公共安全,是社會楷模、義行典範。  永康獅子會長林博全強調,希望藉此活動拋磚引玉,喚起社會善心人士及公益團體共同讓救災人員更有效率的執行各項救災勤務,提高救災品質,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Read More

美善基金會十週年慶今日登場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七日在慈幼工商大禮堂舉辦十週年慶慶祝活動。基金會員工演繹舊約聖經多俾亞傳故事,為活動揭開序幕。吳道遠神父主持的祈福禮,祝禱世界平安、新冠肺炎疫情早日消弭。隨後帶動跳、趣味拔河比賽及闖關遊戲陸續登場,基金會服務家庭成員熱情參與,現場熱鬧滾滾。 昨日的十週年慶活動,由治療師帶動跳Zumba炒熱氣氛。為美善基金會大小朋友量身訂做的闖關遊戲,由社工、教保老師及家長陪伴服務對象闖關。九個關卡由璨揚企業五十名志工擔任關主,每過三關可換取古早味美食、甜點或飲料一份,美味餐點果然很有吸引力,大家踴躍接受挑戰,還有人換新卡再玩一次。 來台將近半世紀的美善基金會執行長吳道遠神父表示,數十年來在身障領域服務,深刻感受到台灣人的慷慨與熱心,十年前因法令更迭,必需成立基金會,才能繼續服務更多身障朋友及其家庭,很幸美善社會福利基金會七日在慈幼工商大禮堂舉辦十週年慶慶祝活動,基金會服務家庭成員熱情參與闖關遊戲。(記者羅玉如攝)運遇到許多不求回報的善心人,經過一年籌備終於成立了美善基金會。 美善基金會成立於九十九年,隸屬天主教台南教區,為發展遲緩兒、身心障礙人士、社區弱勢長者、長期臥床者及其家庭提供服務,年年獲主管機關評鑑優等或甲等肯定。除了政府補助款,美善每年需籌募兩千多萬元經費,自籌款占比超過四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各界捐款減少一成以上,希望各界伸出援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