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愛心攤、扶助家長攤齊聚 做孩子的有力人士

花蓮家扶中心舉辦「希望列車、夢想啟動」愛心園遊會攤位說明會,集結善心力量一起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家扶中心一年一度的大型抗貧活動「希望列車、夢想啟動」無窮世代暨兒童權利公約宣導活動,將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在花蓮六期重劃區登場,為提前籌備攤位活動,花蓮家扶特別在昨天園遊舉辦園遊會攤位說明會,希望集結善心力量,邀請民眾一起成為孩子們的未來貢獻心力。  長期以來,有許多愛心攤位不僅出人、出力,更是將園遊會當日活動所得全數捐出,今年就有三十九攤愛心攤位響應,花蓮家扶舉辦的愛心攤說明會,許多攤位代表前來分享過去參與園遊會的經驗,也分享攤位預計販賣的商品。已連續參與十五年的「鐵粉」明義國小愛心志工團也到場參加,志工團員每年不忘與家扶的約定,在園遊會前幾個月就會「種下一畝田的菜」,讓民眾在園遊會當天可以買到志工們用心耕種的愛心蔬菜。  此外,已經連續四年參加花蓮家扶園遊會的愛心攤位農特產商行,就是由自立青年所開設,阿桂媽媽說,過去自己帶著三名子女生活,感謝花蓮家扶的幫助度過生活上的困難,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脫貧自立,一家人抱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心情,感謝社會曾經的幫助,更希望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忙的家庭。   除了號召各界善心朋友響應外,家扶也提供家長攤位協助扶助家長展銷,增加工作收入和機會,昨日家長帶著預計販售的商品前來分享,許多家長都是主動向社工老師報名,除了想磨練自己展銷的能力,也特別感謝花蓮家扶能提供家長攤位,讓自己有機會增加一筆收入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  花蓮家扶中心主任施政延感謝個愛心單位的參與,讓一年一度的抗貧園遊會能持續聚集大家的溫暖,翻轉弱勢孩子的生命。他也邀請大家一起參與當天的無窮世代暨兒童權利公約宣導活動,活動的捐款收入也將投入無窮世代計畫,協助弱勢家庭生活照顧、健康維持、教育補助、急難救助與自立輔導五大面向。

Read More

門諾基金會光復工作站舉辦開幕儀式

門諾基金會光復工作站昨日開幕,各地同工前往祝賀。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門諾基金會「光復工作站」昨天舉行開幕典禮,未來光復工作站會提供多元的長照服務,如: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家庭照顧者支援服務、愛心輔具銀行媒合、其他多項長照服務媒合…等服務內容,期望使光復鄉的長照資源佈建得更為完整,實現更加全面的「長照U 型」,讓服務「不漏網」。  光復鄉位在花蓮縣中樞地帶,總人口一萬二千四百二十一,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有二千九百三十七人,老年人口占比達百分之二十三點六五,是花蓮縣內的超高齡鄉鎮之一。阿美族人和漢人人數各半,如何讓老年人和失能者在部落內獲得良好的照顧尤為重要。  光復工作站站長江美葉表示,為了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該站將原本是光復醫院的空間進行全面整修,包括無障礙廁所的設置,長者活動空間、諮商室、戶外休息空間及辦公室等,使用暖色調讓整個空間溫暖起來,盼服務啟動讓更多長輩願意進來,使這裏成為長者友善空間。  門諾基金會董事長陳永興表示,在光復設點是門諾「長照 U 型網」的規劃之一,從前年開始把服務延伸到台東海線,就是為了照顧偏鄉中的偏鄉。未來在花蓮縣的規劃則是希望每一個鄉鎮都有服務據點,期盼未來能服務豐濱、萬榮和鳳林等地區,串連花東縱谷和東海岸的長照服務,用一雙 U 型手臂環抱守護花東。

Read More

〈吳修齊紀念雙親 文教公益基金會系列一〉吳修齊創辦南台科大 舉辦全國大孝獎

↑民國84年大孝獎頒獎典禮。  與本報合辦的大孝獎自1991年起以迄2007年長達十七年,總計評選出151位得獎人,每人都獲頒30萬元獎金,並各獲得1.5兩的金、銀幣一枚。  102年辦理捐贈個人醫學醫療貢獻獎、社會服務貢獻獎,每人200萬元,104年起至今陸續辦理捐贈法人團體每年500萬。  ↑創辦人夫人吳曾昭美女士頒發吳修齊獎並與創辦人四位公子合影(於南臺科大念慈國際會議廳舉辦)。 南台科技大學全體師生感謝「財團法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百萬獎勵金,特訂定本校「吳修齊獎獎勵要點」,用以鼓勵學生以吳董事長修齊先生無私奉獻、愛鄉愛民精神,積極參加國際競賽,精進專業技能,貢獻國家社會。自105學年度起迄今,已有38位學生以個人或共同組成競賽隊伍方式報名參加國際競賽,於參賽隊伍中取得最高獎項,進而獲得「吳修齊獎」榮譽。學生參加國際競賽,並取得優異成績項目包括:「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全球品牌策劃大賽」、「國際技能競賽」,以及「德國iF概念設計獎」等,另外亦鼓勵學生參加「全日本電腦鼠競賽」、「方程式賽車」、「美國 IDEA 設計獎」、「日本 G-Mark 設計獎」、「新世代能源車競賽」、「TEMI單晶片創意暨認證技能國際競賽」等知名國際競賽,達成務實致用之技職教育目標。 ↑南台科技大學「I-Care」作品 勇奪紅點設計大獎。學術技術並重 名列最佳大學   吳董事長修齊先生為南台科技大學創校董事之一,積極投入社會公益不遺餘力,念慈堂藝文中心(原圖書館)即由吳董事長捐資興建。南台科技大學以「信義誠實」為校訓,這是創校先賢所建立和奮力維護的教育形象。校歌歌詞「樂育英才」、「造福社會,建設國家」即敘明創校宗旨,以「學術及技術並重」為教育內容。經過多年努力,南台科技大學已奠定深厚發展碁石,領先各私立技職大學,並與多所國立技職大學並駕齊驅。工學院與數位設計學院全部系所均通過IEET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商管學院為全國第一所獲得通過國際商管教育認證(AACSB)之私立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於108學年度全數通過高教評鑑中心品質保證認可。《遠見雜誌》公布「2020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南台科技大學在「技職大學排名」名列第7;大學分類排行「文法商大學類」名列第15,蟬聯全國科技大學榜首。  ↑作品「C-drive」設計理念是以高齡者的「移動安全」為出發點,讓高齡者在需要購物時能夠輕鬆拉走,購物結束只需將購物籃置於車身後即可,是為高齡者打造安全及友善的移動工具。提升醫療照護 奪紅點設計獎  回顧南台科技大學學生參與國際競賽獲獎紀錄,2016年數位設計學院創新產品設計系歐陽昆老師與電機工程系杜翌群老師共同指導專題生丁巖彰、曾柏穎、連婉茹、黃英倫等四位同學參加紅點設計大獎,此次競賽共計4,698件參賽作品,高達60個國家參與,而南台科技大學「I-Care」作品獲評審青睞,勇奪2016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Red Dot Design Concept Award 2016),獲得「吳修齊獎」殊榮。「I-Care」作品是能為病患提供全面的醫療照護,並幫助護理人員更有效率的照顧病患,透過雲端處理病患資訊,提供護理人員在照護患者時的優先處理順序,產品結合觸控電路、重量感測、螢幕顯示、紅外線掃描、RFID裝置等多項技術,借由重量感測得知剩餘量,並利用計算處理得知流速讓病人知道點滴結束時間外,病患甚至不須提醒護士來更換點滴,系統會自動發出訊息提醒護士前來更換,並且由RFID裝置讓護士與醫生系統的資料同步,降低打錯點滴的機率,同時幫助病患在夜晚下床時,借由觸碰點滴架桿身能讓點滴架發光,幫助病患分辨病床與地板的高低差距。偵測點滴資訊經由雲端處理後發送訊息至系統端提供於護理人員,藉此循環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與壓力。創新產品設計系歐陽昆老師示,團隊透過使用者研究來探索醫病間的關係,藉由訪談與觀察瞭解解護理人員與病人的需求,並與電機工程系進行跨領域合作,將設計理念轉換成實際產品,設計出此款「I-Care」產品,同時也是IoT智慧病房的概念雛形。本次獲獎最大的收穫則是學習跨領域合作之溝通、協調與互相尊重之執行能力。電機工程系杜翌群老師表示,「設計」是技術商品化的DNA,對的設計可以讓產品更貼近人心,也更加實用。在醫療器材的開發中,還包含錯誤使用的風險;因此人因設計的導入,已是不可或缺之核心。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是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創立。此競賽為全球規模最大、聲望最隆的設計獎項之一。 ↑南台科大產設系作品團隊「C-drive」榮獲德國IF設計新秀獎Winner獎。設計新秀獎 摘2件Winner獎  在德國舉辦的iF Design Talent Award設計新秀獎,是全球設計領域中針對年輕設計師所舉辦的獎項中規模最大、最具聲望的競賽之一。2020年,南台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陳亞麟老師帶領團隊,以作品「C-Drive」與「Pet-Amb」勇奪2件Winner獎。此獎項在全球近萬件參賽作品中僅112件作品獲獎,南台科技大學一舉摘下2件Winner獎的殊榮。「C-drive」是由學生洪愷駿、劉桂茹、高禾軒、林觀玉所組成,設計理念是以高齡者的「移動安全」為出發點,考量高齡者人體工學,設有輔助把手及扶手提升安全性,也為祖孫日常設計共乘椅墊,同時車身結合購物籃,讓高齡者在需要購物時能夠輕鬆拉走,購物結束只需將購物籃置於車身後即可,是為高齡者打造安全及友善的移動工具。榮獲Winner獎的另一作品團隊「Pet-Amb」則是由該系學生陳威奇、歐淑青、邵映慈、許瀞心所組成。「Pet-Amb」是一款動物救援車,採車體與救護艙各自獨立的三輪載具設計,騎乘時提供更高的穩定性;設定由專業救援人士騎乘操作,並在救護艙內設置製氧機等醫療設備,讓動物得以在危急狀況下即時接受專業治療;配合「Pet-Amb」整合平台,規劃救援路線,給動物最即時且專業的救護。  ↑張信雄董事長頒發吳修齊獎並與獲獎同學合影。辦學績效卓越 技職標竿學校  南台科技大學在張信雄董事長與盧燈茂校長的睿智領導,以及教育部推動一系列教學卓越計畫、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高教深耕計畫及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補助挹注下,師生共同努力,辦學績效獲得豐碩成果,贏得各界肯定。盧燈茂校長表示,南台科技大學以「具國際化及產業最佳合作夥伴之科技大學」自我定位,朝「產業學校」為校務發展主軸,並以培育「具國際移動力之跨領域實務人才」為教育目標。如何維持並超越現狀,向一流大學的理想邁進,一直是學校努力辦學的持續目標。學校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競賽,並獲取不錯的成績,是希望學生藉由老師的指導在各項競賽中磨練所學,讓學生在參賽過程中汲取經驗,並建立信心。獲得「吳修齊獎」的參賽團隊在世界舞台上和一流的大學與企業競爭,並取得良好的成績,表示南台科技大學教學革新已具成效,並具國際水準。  ↑南台科技大學「I-Care」作品 勇奪紅點設計大獎。

Read More

台南市東海大學校友會 重新再出發 歡迎校友回家

台南市東海大學校友會正式立案,日前舉辦第一屆成立大會,校友出席踴躍。 (記者林雪娟攝) 責任編輯/楊郅如 記者/林雪娟  東海大學台南校友會曾經成立,後會務因故停辦多年,在校友努力招募多年後,今年重新登記立案,正式申請復會,重新再出發,「台南市東海大學校友會」日前並舉辦第一屆成立大會,選出由建築系校友、建築師葉世宗擔任會長。他表示,東海大學成立超過一甲子,在台南擁有許多校友,希望除讓校友有「家」的感覺,也透過舉辦講座、旅遊等活動,讓校友能夠除情感聚會,也能身心靈都有所成長。 東海大學台南市校友會復會,許多學長姊、學弟妹相扶持,共同成長、茁壯。 (記者林雪娟攝) 再立案復會 校友期許蓬勃發展  二0二0年八月對台南地區的東海校友來說,是重要且深具意義的日子,因為停辦多年後,台南校友會再度成立且正式立案,成立大會當日,包括東海董事長吳清邁、現任東海校友總會總會長卓春英、東海校友總會第一任理事長李福登及其他縣市東海校友會會長等人都到場祝賀,台南校友們都期許在會長葉世宗領導下,台南市東海大學校友會能蓬勃發展、再創高峰。  憶打掃學分 造就學生懂得回饋  本身是建築師的葉世宗,對東海講究建築美學的環境,孕育他的美學觀,深深感謝;而許多東海人印象深刻的「打掃學分」,曾任現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李福登也娓娓道出這段故事。他回憶,當年有些來自北部的學生,對於繳學費還要負責打掃校園制度相當不認同,因而集體靜坐抗議,當時負責協調的老師,讓學生針對這項灑掃制度進行贊成或反對表決;當時,第一位站出來贊成維持打掃制度的就是李福登。  校友們對於學長們當年的決定大感欽佩,因為,在反對聲浪下,東海或許就取消這項造就學生懂得回饋、付出與珍惜的品格教育,也會少了許多對佳偶;因為這項打掃制度,可是認識其他系友、修戀愛學分的大好機會! 凝聚校友情感,台南市東海大學校友會以講座、音樂、美學等方式,豐富校友的人生。 (記者林雪娟攝) 透過辦活動 希望豐富校友人生  為讓重新凝聚的台南校友及遠道而來的貴賓有難忘的成立大會,葉世宗精心準備精彩的表演節目,而這可不是重金外聘,而是由他和妻子、兒女一起表演音樂,帶動現場氣氛。另外校友會也舉辦知性講座,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會址就設在會長葉世宗所經營的義境複合文化館。原本荒廢,經其改造後重新再現風華,就如同台南市東海校友會,重新成立並重新出發;葉世宗說,期許在校友會運作下,除凝聚台南區東海每位校友情誼,也希望透過學長姊、學弟妹的情感連結,在人生或事業路上,得以相扶持,讓每個人的未來會更好。  葉世宗說,希望透過舉辦活動,涵蓋音樂、建築、美食、美學等,豐富校友們的人生,猶如參與一場饗宴,也能讓東海人重新回憶在大肚山上那幾年的美好回憶。而校友會能夠重新復會,除感謝許多人的鼎力協助,也希望藉此引進更多年輕的學弟妹進來磨練、協助,也歡迎許多擁有豐富經驗的學長姊們到場指導和以行動支持加入,讓校友會能夠更茁壯、成長。

Read More

寶佳基金會補助五百萬元獎助屏縣體育績優選手

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補助屏東縣府五百萬元獎助體育績優選手,由縣長潘孟安(左二)代表受贈。 (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屏東縣府推出「屏東縣績優運動選手獎補助計畫」,四日財團法人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贊助新台幣五百萬元訓練補助金表達支持;縣長潘孟安強調,屏東縣是六個直轄市以外、第一個獎補助績優運動選手照顧津貼的縣市,盼能成為打造國手的搖籃。  潘孟安指出,屏東縣府為拓展激發縣內潛力人才及留住優秀人才,提供更為完善的訓練及生活照護措施,特別在「三級五區」發展體育措施之外,再另訂定「屏東縣績優運動選手獎補助計畫」。  而寶佳公益慈善會則響應屏東縣府對體育選手的重視,特別補助該項訓練補助金,補助項目以選手營養費、移地訓練費及參賽費用等三項為主,其中,營養費針對榮獲一0九年全中運的前三名進行獎助,補助選手每個月一千五百至五千元不等,共有六十七名選手受惠。  潘孟安感謝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傳遞愛和希望,讓屏東縣績優運動選手的生活照顧,因定期經費補助有如吃下定心丸,全心投入訓練而無後顧之憂。  寶佳執行長陳煌江表示,該基金會向來秉持機構創辦人、出身宜蘭的傑出企業家林陳海,行公義、做善事、聞聲救苦、扶危濟弱的精神,長年默默行善、幫助社會上有需求的團體。

Read More

〈吳修齊紀念雙親 文教公益基金會系列〉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的社會貢獻

↑吳修齊在辦公室的身影。 前言 吳修齊先生於民國六十八年為奉行雙親慈悲為懷之庭訓,藉示風木孝思之微忱,特創立財團法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是以獎勵優秀清寒學生,救濟貧病殘障同胞,並贊助教育文化暨慈善公益事業為宗旨。 這個基金會的前身是「財團法人吳修齊紀念雙親獎學基金會」,一年之後改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 吳修齊先生早年雙親見背,在他打造事業王國有成,被尊稱為台南幫大老,有感於子欲養而親不待,乃特別以「紀念雙親」名義成立基金會,將縈迴於心的孝思轉化為關懷社會的大孝,獎掖清寒學生,從事公益建設,捐建亭館橋舍不遺餘力。 其中與本報合辦的大孝獎自1991年起以迄2007年長達十七年,總計評選出151位得獎人,為力求孝心孝行足為楷模,每屆得獎人數不一,少則5人,多則達16人,每人都獲頒30萬元,並各獲得1.5兩的金、銀幣一枚。 102年辦理捐贈個人醫學醫療貢獻獎、社會服務貢獻獎,每人200萬元,104年起至今陸續辦理捐贈法人團體每年500萬。 ↑捐建於勝利國小前的懷恩陸橋。 吳修齊先生重要紀事 1913年 12月30日生於學甲,今學甲區光華里新頭港。 1927年 小學畢業後,即到鄰村陳遠的慶美商店當糕餅學徒。 1928年 父親吳克讀原擬帶他前往「新復發」布行當學徒,因先抵達「新復興」布行停留吃午飯,因緣際會留在「新復興」服務,成為侯雨利最得意的門徒。 1933年 與賴蓮樵結婚。同年投資4500元創設「新和興」商行。 1935年 被東港金寶春倒帳3000餘元,事業受重創。 1937年 「新和興」恢復元氣之後,解散「新和興」商行,股本發還股東並重新組織,新股東限於現場執務者,即父親吳克讀、吳修齊、吳尊賢及吳俊傑。 1944年 二次世界大戰,失業返鄉務農,並暫任公職。 1946年 重組「新和興」洋行、臺北「三興行」;翌年組上海「三興行」。 1949年 農曆10月,母親陳勤娘、父親吳克讀相繼過世,「新和興」解散,兄弟分產,退休養病。 1954年 戰後紡織品匱乏,遂發起籌設紡紗廠,與侯雨利、吳尊賢創設臺南紗廠(即後來的「臺南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 ↑吳修齊1997年獲國立成功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1960年 與吳三連、侯雨利等創設「環球水泥」。 1961年 提出「以內銷補貼外銷」辦法,使國內棉紡業度過世界性棉紡危機。 1966年 「臺南紡織」推出太子牌(太子龍)不縮卡其布。 1967年 7月1日成立「統一企業」,任董事長。 1969年 11月,教育部核准興辦2年制「私立南臺工業技藝專科學校」,後來改稱「南臺工業專科學校」,1999年8月升格為「南臺科技大學」。 1971年 吳修齊昆仲4人共同捐贈母校中洲國小大禮堂。 1973年 8月,跨足建築業,創立「太子建設開發公司」,任董事長。 1974年 與叔侄兄弟等宗親在祖居地籌建「光覽祖系吳氏宗祠」,翌年10月25日落成。每年3月及10月春祭及秋祭,各地宗親回祠祭拜慎終追遠。 1978年 12月,與吳尊賢、高清愿等人創立「南帝化學工業公司」,任董事長。 1979年 創立「財團法人吳修齊紀念雙親獎學基金會」,一年之後改為「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 1980年 為感念每日在臺南公園運動而恢復健康,捐建了自強亭,又於1982年捐建早覺亭,1989年捐建念慈亭及念慈橋。 1981年 獲頒中華民國第一屆企業家獎章。 ↑捐建於南臺工業專科學校(今南臺科技大學)的念慈堂。 1990年 為維護學子上下學安全,在勝利國小前捐建人行陸橋,而後又陸續在大光國小、白河國小、東陽國小、臺南師院、屏東美和等校捐建人行陸橋共6座。 1991年 元月發起籌募經費成立「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同年以基金會名義舉辦「全國大孝獎」。 1992年 捐建念慈堂於「南臺工業專科學校」即今「南臺科技大學」,頂樓做為每年「全國大孝獎」頒獎地點。 1993年 80壽辰及先慈百歲冥誕之際,於佛光山印經12萬冊報恩,後又廣印善書逾30萬冊與十方結緣。同年擔任故鄉頭港鎮安宮董事長。 1996年 獲聘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同年南紡越南廠創設,成為南紡唯一在國外的廠。 1997年 獲頒國立成功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捐建於成功大學的文學館大樓,支持並鼓勵培育更多人才。 2001年 南紡優秀幹部多畢業於成功大學,是以斥資1.5億元(約吳修齊基金會一半財產)捐建文學館,用以支持並鼓勵學校為社會培植更多人才。 2005年 93歲高齡仙逝。 2013年 獲列經濟類臺南歷史名人。 2015年 新頭港故居掛牌。 ↑位於臺南公園的念慈亭。 身兼台南紡織、統一企業、太子建設董事長的吳修齊先生於94年與世長辭,享年93歲。一代企業家雖已辭世,但他老人家創辦的「吳修齊紀念雙親文教公益基金會」,與舉辦大孝獎的精神,應能發出永恆的光采,這些得獎者他們的孝心孝行應該會給社會帶來啟發的作用。

Read More

捐愛祝福菲國人民度風災

菲律賓遭天鵝颱風登陸重創,災民處境艱困,台中慈濟醫院展開「募心募愛」行動。 (記者徐義雄攝)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Covid-19疫情嚴重,菲律賓又遭天鵝颱風登陸重創,災民處境艱困。證嚴法師三日呼籲,平安的人要多造福多付出,人人發揮愛的力量,造福增平安。台中慈濟醫院三日展開「募心募愛」行動,虔心祈禱匯集點滴愛心,消弭天下災難。  慈濟醫院大廳齊聚醫護團隊、行政同仁與志工近二百人,共同觀看菲律賓重災區受災新聞,幾百棟房屋與道路被一夕清空的畫面讓人心生不忍。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指出,2020年可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疫情拉警報,全球各地傳出颱風、水患、大火與地震等災難,相較之下台灣很幸福,「知福、惜福要再造福」,地球整體的「業」要靠大家來植福,所謂「一善破千災」,集合眾人的力量共同付出能「重業輕受」。 菲律賓遭天鵝颱風登陸重創,災民處境艱困,台中慈濟醫院展開「募心募愛」行動。 (記者徐義雄攝) 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是「慈善戰勝災難」的見證者。他說,菲律賓獨魯萬遭海燕颱風摧殘後百廢待舉,災民家徒四壁看不見未來,慈濟在災區實施以工代賑發揮關鍵力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家園重建,一人一點一滴愛心的匯聚也能救災造福,災民早日走出傷痛。 菲律賓遭天鵝颱風登陸重創,災民處境艱困,台中慈濟醫院展開「募心募愛」行動。 (記者徐義雄攝) 東南亞國家接連受到颱風攪局,導致水患不斷,慈濟有心想幫助卻困難重重,加上疫情影響,無法跨國提供援助,災民處境令人不捨。證嚴法師心繫災民,隔海關心當地慈濟志工勘災計畫,呼籲國人不分貧富付出愛心,發揮國際救災力量。

Read More

身障貧戶屋漏 善心團體助修繕

松江扶輪社與持修積善協會攜手協助身障貧戶修繕住屋。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屋內漏水嚴重,讓家住豐濱的身障者張先生及高齡父親苦不堪言。張先生每天坐著輪椅,生活起居仰賴高齡八十歲及行動不便的老父照顧,兩父子相依為命,僅靠政府的低收補助及每天的送餐服務度日,沒有任何的經濟收入來源,根本無法處理家中嚴重漏水問題。  為解決張姓父子的困擾,更希望幫他們建造一個安全的家,花蓮縣持修積善協會將求助訊息傳達給台北松江扶輪社。社長李建平聞訊,立即和持修積善協會一起合作今年度居家修繕服務,從事前評估及實地訪視等前置工作,由社長帶領具有水電專業的社友,從台北南下到花蓮進行施工,提供最專業的服務及協助。  協會訪視員偕同松江扶輪社友,一共進行四天的工程修繕 (分成三次工程 )。在施工過程中,恰巧碰到下雨狀況,讓原本完成的修繕進度因此延宕。經更改修繕方式,讓工程更加圓滿。  這幾天花蓮下雨,張先生發現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屋內也下雨,整個家裡變得十分清爽,真的很開心,圓了他這幾年的夢,也十分感激大家的協助。

Read More

獅子會第九專區結合8個分會攜手大遠百 挺小農做愛心募熱血

獅子會歲末送暖發放民生物資,捐助社會上弱勢的聾啞族群。(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遠百與獅子會一日在台南公園共同舉辦「挺小農,做愛心,募熱血」活動,現場除了有捐血活動,還特別採購台南在地小農蔬果,並準備五十吋電視、變速腳踏車、小北禮券等豐富大獎作為抽獎獎品。  「挺小農,做愛心,募熱血」主辦單位獅子會第九專區還集結吉祥、府城、金城、延平、南媖、城都、鳳凰等八個分會,分工合作來完成這次捐血的任務,第九專區黃裕洲主席表示,目前的血液庫存仍嚴重不足,呼籲民眾一起挽袖捐血,此次的捐血袋目標要超過一千五百袋。  黃裕洲主席及台南大遠百店長許俊明,昨天也親自上陣捐出熱血,以實際行動展現企業社會責任,並號召所有員工及社會大眾熱心捲袖,一起做愛心。  副市長趙卿惠也到現場頒發感謝狀給獅子會第九專區主席黃裕洲、台南大遠百由店長許俊明等人,感謝支持台南在地小農。

Read More

青陽長者創作防暴生命繪本

青陽長輩們以「長者生命繪本」為劇本,並由長輩們戲劇演出宣導防暴。(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永康報導  台南市青陽關懷協會請來老師羅玉嬌、林麗娥教長者們認識家暴防暴,也讓長輩們親手一筆一畫畫出心中的預防家庭暴力種類及防暴通報管道,最特別的是繪本創作還結合劇本繪製成「長者生命繪本」,並由長輩們戲劇演出宣導防暴。  青陽關懷協會的長輩們特別組成「千歲公嬤家暴宣導行動劇團」,且連續五年到各大街小巷為「厝邊頭尾」做最「雞婆」的預防家暴宣導尖兵,雖然每次的練習都很辛苦,但長輩們卻歡喜可以為預防家暴盡點心力,並認為「堅持作對的事」是非常快樂,只因深信「善良、熱誠」,是任何「名、利」無可取代的。 日前青陽又舉辦大手牽小手憶起愛家紫(止)暴向前走活動,更推出「長者生命繪本」行動劇,參與的最高年齡有近九十歲的阿嬤劉汪秀英、八十一歲的李王水治、八十歲的謝好等,多數是七十五歲以上的長輩們,他們透過防暴繪本創作結合劇本「長者生命繪本」,讓長輩輪流分享自己的繪畫故事,更讓長輩認識繪本分鏡圖的作法及角色設定繪製、分頁繪製一張張圖畫,而完成圖文並茂的防暴繪本,並透過行動劇演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