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慈善基金會 捐款百萬助弱勢施棺

捐贈竹縣訪視專車 達成慈善基金會捐贈竹縣訪視專車,加碼百萬捐款補助弱勢施棺,讓竹縣府好生感動。(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財團法人達成慈善基金會多次捐款幫助新竹縣內弱勢家庭,有感於竹縣轄幅員遼闊,又有尖石、五峰兩個原住民鄉,亟需要交通工具方便關懷偏鄉地區,廿六日再次捐贈一輛價值八十萬元訪視專用車給竹縣府,同時加碼百萬捐款補助弱勢施棺。 達成基金會董事長陳達成表示,為提升竹縣府社會救助的工作效能,讓縣府社工人員遇到天災人禍、急難變故等狀況,亟需訪視及配送物資時有專用交通工具,因此特別捐贈一部訪視車輛。 他說,達成基金會不是大企業、不是財團,九成的成員都是領一個月二萬多的勞工月退,員工們不求名利,省出儉用將大部分的退休金捐出,期許自己像太陽光一樣,把溫暖、把愛傳出去。弱族群施棺部分,是希望往生時有一張小床可以安葬,往生善趣。 縣長楊文科致贈感謝獎座,表示達成基金會的善行除了新竹縣外,還廣被苗栗、南投、雲林、花東地區,達成基金會董事長陳達成及團隊的善義盼能拋磚引玉,帶動各界發揮愛心,為新竹縣社會福利推展盡一份心力。 社會處統計, 達成慈善基金會自一0二年起,多次捐贈善款予縣府,截至目前為止累計達四百萬元,善款全數用在補助弱勢家庭喪葬費用負擔,已有四百一十人次受惠。

Read More

〈社團動態〉台南市匹克球協會 放下手機 享受揮拍樂趣

匹克球場地大小和羽毛球場相近,不同的是,匹克球出界與否的判決以有利對方為主。(台南市匹克球協會提供) 記者/姚正玉 打過桌球的人很多,打過羽毛球、網球的也不少,但你打過「匹克球」(Pickleball) 嗎?一群熱愛運動的民眾將已在美國風行五十多年的匹克球帶進台南,在安平區府平公園旁設置正式球場並成立台南市匹克球協會,希望更多人一起享受匹克球運動帶來的樂趣。 今年四月陳諭申、周仲生、高文彬與郭建宏(右起)搭檔參加二0二一全國匹克球公開賽,拿下50+男子組雙打冠軍及雙打第五名。(台南市匹克球協會提供) 源起美國以發明人愛犬為名 匹克球是一九六五年起源於美國西雅圖市的本不里奇島(Bainbridge Island),是幾個常聚會的家庭為怕家中小孩無聊而發展出的一項運動。為何叫「匹克球」呢,據說發明人家裡小狗Pickle (酸黃瓜)會幫忙撿球,因而就以牠的名字來命名,翻譯成中文「匹克」,十分有趣。 台南市匹克球協會的緣起,是因工作關係由北部移居台南的協會祕書長陳諭申,他過去時常至美國出差,經由住奧勒岡的堂哥介紹而接觸匹克球。匹克球拍外型像一支大號的乒乓球拍,匹克球則是像網球大小一樣的塑膠球,球本身有四十個透氣孔以對抗風阻,在室外較不會受風力影響。陳諭申笑說,有人形容匹克球運動是用大型乒乓球拍在羽球場打塑膠網球,雖然是玩笑話,卻是很貼切的形容。 匹克球拍像一支大號乒乓球拍,匹克球則是像網球大小一樣的塑膠球,有四十個透氣孔以對抗風阻,在室外較不會受風力影響。(台南市匹克球協會提供) 匹克球判決以有利對方為主 匹克球場地大小和羽毛球場相近,不同的是,匹克球出界與否的判決核心是以有利對方為主,完全尊重對手方的判斷,這在運動界也是比較少見的。由於好玩、易學、容易上手,以運動強度來說,更是適合中高齡者,且由於匹克球的場地要求、器材都比網球的便宜很多,有人戲稱匹克球是「窮人的網球,poor men’s tennis」。 有心推廣匹克球的陳諭申,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從美國退休回台的周仲生,周在美國時就是匹克球的愛好者,兩人一拍即合,一有空就相約在府平公園的羽球場切磋球藝,漸漸地吸引了一些好奇民眾觀賽甚至下場試打。而原先在附近打羽球的郭建宏及印刷公司董事長高文彬,在試了身手之後也有了興趣,兩人從羽毛球轉而改打匹克球,短短幾個月內,就吸引許多運動同好加入。 台南市第一座匹克球專用球場設在府平公園旁,為免球友頂著烈日揮汗打球,還加設了晴雨遮棚。 (台南市匹克球協會提供) 羽球場改造成首座專用球場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匹克球,陳諭申等人共同成立了台南市匹克球協會,並由高文彬擔任首屆理事長。眼見原本使用的羽球場地不敷需求,透過市議員周麗津及國平里里長蔡明宏協助,加上高文彬出錢出力,將原地的羽球場改設成台南市第一座匹克球專用球場,且為免球友頂著烈日揮汗打球,還斥資加設晴雨遮棚,高規格的設備還讓外縣市的匹克球友羡慕不已。 陳諭申不僅推廣匹克球,為了更精進專業,還進修取得教練證照,今年四月與周仲生搭檔參加2021全國匹克球公開賽雙打,兩人力拚強敵,幾番奮戰後一舉奪得50+男子組雙打冠軍,而高文彬與搭檔郭建宏首度參賽,也獲得50+男子組雙打第五名。 球場上的輸贏不是最重要,打球的體驗和暢快才是這群球友、協會成員樂此不疲的原因,在他們心中已埋下一顆種子,相信會有更多人放下手機、離開沙發,不分老少、男女一起來打匹克球,在協會用心經營下,能不負台南為運動城市的美名。

Read More

高雄愛心慈善會 捐宜蘭即時心電圖機組

白水老人愛心慈善會與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醫師再次捐贈即時心電圖機及心電圖輔助裝置給宜蘭消防局。(消防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白水老人愛心慈善會陳通海會長廿五日再次率隊捐贈即時心電圖機二組、心電圖輔助裝置四組予宜蘭縣消防局,讓宜蘭縣民的健康獲得更周全的保護。 縣消防局長徐松奕表示,宜蘭縣於一0三年開始推動救護車十二導程心電圖系統,因縣內部分分隊距離醫院有一定的路程,有了即時心電圖機系統,透過與醫師們建立的line群組,醫師們即時回饋心電圖內容,提示分隊送往適當的醫療院所,同時啟動醫院的心導管室,可迅速打通患者阻塞的冠狀動脈。 徐松奕說,白水老人愛心慈善會與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醫師於去年捐贈宜蘭縣消防局即時心電圖機一組及心電圖輔助裝置二組。廿五日再次捐贈即時心電圖機及心電圖輔助裝置四組。

Read More

高雄市仝心緣協進會 捐嘉榮救護車

高雄市仝心緣協進會捐贈嘉榮救護車,李世強院長(左)表感謝。(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高雄市仝心緣協進會結合慈悲同好集資,二十五日捐贈中榮嘉義分院一輛救護車及相關緊急救護裝備器材,作為病患緊急救護使用。李世強院長感謝捐贈者的義舉,特頒贈感謝狀及紀念品,典禮溫馨感人。 高雄市仝心緣協進會蔡昭敏先生表示,那裡有需要,仝心緣會員的愛心即在那裡,此次捐贈係感念中榮嘉義暨灣橋分院在新冠疫情期間,醫療團隊除原醫療業外,同時投入新冠患者的照護、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水上機場出入境的篩檢及疫苗快打步隊深入社區施打疫苗等,該院醫療團隊守護榮民及民眾健康,不遺餘力,深受感動,故在疫情期間,特以具體行動捐贈市價近新臺幣200萬元救護車,支持醫護守護民眾健康。 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暨灣橋分院李世強院長表示,感謝高雄市仝心緣協進會之善行義舉,此次捐贈大大提昇該院救護及防疫的量能,嘉惠雲嘉南地區的榮民及民眾,期待在同島一命,大家共同努力下,疫情儘快遠離,大家都平安健康。

Read More

「跨越障礙、攜手傳媽祖的愛」 送防疫關懷物資

雲縣愛無礙協會「跨越障礙 攜手傳媽祖的愛」二十鄉鎮送防疫關懷物資啟動。(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疫情社交距離規範及疫情期間弱勢族群物資匱乏,失去許多被關懷和扶助機會,雲林縣愛無礙協會結合立委劉建國、議員江文登、張庭綺服務處等,中元節勸募逾千份物資、富邦基金會也捐贈五萬元,愛無礙協會理事長陳明瑟說,廿九日起每星期日將前往各鄉鎮關懷發送物資。 愛無礙協會「跨越障礙、攜手傳媽祖的愛」募集各界愛心人士捐助關懷幸福資源,包括衛生紙、酒精、口罩及食品等,除富邦基金會捐贈五萬元,北港朝天宮也贈送八百份、立委劉建國也募集二四0份物資;昨日啟動發送到各弱勢家戶,提供實質支援與協助減少開銷,幫助不便出行之障礙者家庭滿足生活所需,並分送宮廟祈福小神衣祝大家福氣安康。 「跨越障礙 攜手傳媽祖的愛」分送小神衣。(記者陳正芬攝) 劉建國說,因疫情社會對弱勢團體的關愛、贊助一直在減少,希藉此活動把社會有愛心的公司及社會賢達,再共同一起來關懷弱勢,為響應活動也募集醬油、八寶粥還有咖啡等,配合「愛無礙協會」理事長陳明瑟,來協助需要被關懷的機構團體與對象,覺得非常有意義,也呼籲曾關懷過弱勢的公司企業、社會賢達,能再一起來關心弱勢團體。 陳明瑟說,身障夥伴要出門本就有困難,疫情期間更是雪上加霜,時值中秋佳節前夕,疫情期間身障夥伴或家庭也無法前往廟中拜拜,於是協會代向媽祖祈求小神衣分送夥伴,讓他們在困頓中也能感受媽祖濃濃的愛與關懷,疫情下更珍惜彼此的良善,展現人性光輝。 雲縣愛無礙協會結合立委劉建國服務處等,募集逾千份防疫關懷物資宋二十鄉鎮弱勢家戶啟動。(記者陳正芬攝) 陳明瑟說,廿九日起每個星期日前往各鄉鎮關懷、發放,歡迎社會各界、志工夥伴跟著愛無礙六房媽號、白沙屯號、身障手搖車隊的伙伴實際走入二十鄉鎮市,一起走讀各社區、到各角落傳遞關懷,透過實際行動縮短心的距離,陪伴與幫助社區中未被看見的弱勢族群度過難關。

Read More

美善基金會推中秋義賣禮盒

為籌募服務經費,美善基金會邀請陶藝名家范仲德指導智青手作點心陶盤。(記者羅玉如攝)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疫情讓社福團體募款、運作更形艱困。為籌募服務經費,美善基金會將智青手作陶盤、筆筒搭配台南知名的連得堂煎餅,推出五款中秋義賣禮盒,售價從一百二十九元至六百四十九元不等。陶藝品售出,智青可獲獎勵金收入,且能提高自信心,希望各界愛心伸援。 美善基金會服務發展遲緩兒童、身心障礙朋友、社區弱勢長者、臥床失能者及其家庭,疫情肆虐下面臨嚴竣考驗。為籌募服務經費,美善基金會邀請陶藝名家范仲德指導智青手作點心陶盤,每個陶盤都是形狀、顏色各具特色、獨一無二的作品。搭配台南名店連得堂煎餅推出中秋禮盒,送禮自用兩相宜。 范仲德從事陶藝創作三十多年,其陶藝作品得到許多國際獎項肯定,且獲國內外美術館、文化中心典藏。他觀察智青反應,因材施教設法提升其學習興趣。有自閉及觸覺敏感特質的阿樂,起初不願靠近陶藝桌,范仲德乾脆讓他坐在距離桌子約兩公尺處。然後搭配布偶演出,鼓勵阿樂觸摸布偶、參與活動,一次又一次關係建立,終於讓阿樂願意和夥伴一起圍坐在陶藝桌邊上課。中度智能障礙的安安很期待陶藝課,在老師陪伴指導下,專注搓陶土,組合成各種作品,增強信心也樂在其中。

Read More

真善美扶輪致贈文具 嘉惠宜蘭學子

台北真善美扶輪社致贈宜蘭縣國小新生學童三千八百份實用文具組。(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台北真善美扶輪社、宜蘭縣AI人工智慧發展交流協會及宜蘭縣家長會長協會等熱心民間團體,在開學前夕,廿四日致贈宜蘭縣國小新生學童三千八百份總市價五十多萬元之實用文具組,現場由大同鄉四季國小及蘇澳鎮蓬萊國小二校的學生代表受贈。 縣長林姿妙表示,縣府對於台北真善美扶輪社、宜蘭縣AI人工智慧發展交流協會、縣家長會長協會等各民間社團的愛心義舉表謝意及敬意,公私協力提升學生的教育水準與內涵,致贈實用的文具用品,嘉惠即將入學的國小新鮮人,讓學生開心學習,養成惜物愛物的概念,同時希望各校落實開學前整備工作,感謝民間力量共同參與一起努力。 這批捐贈文具將由縣家長會長協會夥伴分裝成精美樣式後,送至縣內各國民小學。

Read More

知誠慈善協會 再捐白米助弱勢

由一群熱血青年組成的知誠慈善協會成立短短約一年,持續行善做公益續捐贈防疫物資後,昨日再度捐贈白米二千五百分送弱勢家庭。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一群來自各界社會青年組成的知誠慈善協會,自五月疫情三級警戒以來集資二百多萬元,捐贈各防疫單位消毒車?防護衣?面罩?酒精、額?槍等防疫物資,廿四日再捐贈二千五百包白米給新北市實物銀行,將透過社福中心分送給弱勢家庭。 知誠慈善協會發言人陳俊霖表示,該協會本著「善事從小開始」的理念於去年八月間成立,適逢新冠肺炎疫情,及至今年五月提升至三級警戒,看到各防疫系統非常辛苦,因此協助的年輕人主動發起募集防疫物資,經聯繫新北聯醫、衛生局、警察局、三重區公所、清潔隊、消防隊及台灣大防疫車隊等,陸續捐贈超過二百萬元的相關防疫物資。 陳俊霖表示,目前疫情趨緩,但許多受疫情影響的弱勢家庭生活可能陷入困境,因此該協會媒合捐贈二千五百包白米,捐給三重社福中心,希望透過社工轉交給有需要的弱勢家戶。 三重社福中心主任劉彥伯表示,知誠慈善協會雖然成立不久,但在短時間內已辦理多項公益活動,除捐贈防疫物資外,今年農曆春節時捐贈年節物資包及紅包,四月間也捐贈卅三組床墊,讓新北兒少安置機構及時更新;該協會年輕人的公益心及行動力,令人佩服。

Read More

松江扶輪社送愛鳳林 協助弱勢獨老修繕房屋

台北松江扶輪社前進花蓮為獨居老人裝設熱水器。(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台北松江扶輪社長年和花蓮縣持修積善協會合作社會服務,關注花蓮偏鄉弱勢議題多年,得知弱勢族群對於「房屋修繕」的需求最多,但能提供服務的資源卻相對少。因此,松江扶輪社每年特地規劃社會服務方案,為弱勢家庭提供房屋修繕、居家環境整理以及相關水電整修等服務。 家住鳳林長橋的七十多歲劉姓阿公,平時靠獨老津貼及臨時工作收入維生,微薄收入僅能支應三餐果腹,沒有錢修理損壞鐵門及購買熱水器,一年四季只能洗冷水澡。家住鳳林鳳信的七十多歲的獨居徐姓阿公,中度身心障礙,平時靠政府補助生活,沒錢裝設照明設備,徐阿公時常在黑暗中跌倒,苦不堪言。 持修積善協會鳳林駐點志工莊麗綿進行到宅關懷發現兩名獨老居住狀況,進行通報。協會得知消息,立刻連結台北松江扶輪社進行前來場勘,了解現場狀況。 台北松江扶輪社前進弱勢獨老家庭,社友們特地遠從台北來到花蓮進行三天修繕工程。在劉阿公家中,進行裝設熱水器、修理鐵門及更換老舊電線;在徐阿公住處,裝設電燈及屋內電路整修,照亮家中每個角落。 持修積善協會理事長施慧萍感謝台北松江扶輪社長期協助花蓮弱勢家庭修繕服務,幫助家庭能有一個安全無虞的居住環境,將愛心溫暖帶給最需要的家庭,共同促進社會溫馨祥和。

Read More

嘉義家扶中心朴子服務處舉辦情緒森友會

嘉義家扶中心舉辦二天的「情緒森友會」兒童成長團體活動,參與成員收穫滿滿 。﹙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嘉義家扶中心二十二日於朴子服務處舉辦二天的「情緒森友會」兒童成長團體活動,共計十五名嘉義縣海線地區的國小高年級孩童參加,參與成員從剛開始對情緒的懵懵懂懂,到開始能夠將自己的情緒正確的表達出來,更學會如何辨別及瞭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緒狀態,提升對他人的同理及理解,更有助於人際中和諧自在的相處,收穫滿滿。 有鑑於偏鄉地區不少隔代教養家庭,或家長忙於經濟疏於親子陪伴,尤其當孩子到了高年級的階段,更容易受內外在刺激的影響,在情緒上有很大的波動起伏,甚至在家庭中或學校內的人際問題,社工透過團體活動的引導,帶領成員認識各種不同的情緒種類,也學習如何用適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並藉由觀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反應,來了解彼此的心情狀態,成員也在團體活動中互相學習面對情緒時的因應方法。 就讀國小五年級的阿安,從小是由體弱的父親獨自撫養,在家是小霸王的阿安,過去常因細故而引發親子間的衝突,在參加了二天團體活動後,才知道自己過去在家中的高張情緒,已經帶給家人不舒服的感受,從中學習自我反省,決定好好向爸爸和家人道歉,未來會運用在團體中學習到壓力抒解的方法,來抒發自己的情緒。 嘉義家扶中心主任沈明彥表示,家扶中心致力於協助經濟弱勢兒少及家庭,常可見到家長因本身的親職困難,而未能陪伴子女學習認識情緒,甚至因為錯誤的情緒表達而引發衝突,而透過辦理各式活動,除了讓孩童有正向的育樂活動參與,進而提昇自我的情緒認識及表達的能力,期盼孩童都能快樂過暑假之餘,也能樂在學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