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開心農場新北特映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板橋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十一日舉辦《我家有個開心農場》特映會,並邀請新北市在地小農「語林有機農場」創辦人邱語玲女士前到,與觀眾分享台灣在地經營與實踐自然農法的心路歷程。  《我家有個開心農場》為五度榮獲艾美獎的導演約翰.切斯特的新作,紀錄自己與妻子為了實踐照顧愛犬的承諾,毅然拋開一切前往鄉村經營二百畝有機農場的動人故事。  此片提供未來農業的另一種想像,也促成社會前進的動力,且此片橫掃全球各大影展觀眾票選獎及最佳紀錄片等獎項,將於今天(十二日)正式在台上映。  市府文化局並邀請新北市在地語林有機農場創辦人邱語玲女士到場,於映後分享她在林口嘗試有機農業的甘苦歷程,與丈夫林元郁夫妻兩人一條心,苦心經營了十年,才達成今日農場中作物與昆蟲動物和平共榮的美景。  她表示,《我家有個開心農場》動人地呈現了與自然共存的美妙之處,很開心能藉由這場特映會,將自然農法及有機農業的美妙傳遞給更多人知道,期能讓台灣農業發展走得更遠。

Read More

<社論>電子菸入侵校園日深,政府應嚴加防制

 各級學校陸續開學,青年學子們隔了一個漫長的暑假再度見面,或是新生剛剛入學,免不了舉辦聯誼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學生聚會活動場合,可以發現學生吸起電子菸,甚至有些青少年把吸電子菸當作「炫酷」的時尚。根據研究,電子菸對人體的危害甚深,甚至會讓青少年的大腦終身傷害。雖然政府部門及學校都提出警告或禁止,但仍應嚴加防制,以免青少年吸電子菸惡習蔓延。  電子菸大約是在二00五年前後問世,屬於一種新型態的菸品。一般而言,電子菸是由電能霧化器加熱菸液(彈)供使用者吸食,而菸液多含有尼古丁、甲醛、乙醛、丙二醇、丁二酮、多氯聯苯醚、重金屬或其他藥物及香料等有害物質。早期電子菸上市時,標榜可以協助戒菸、不會上癮,甚至強調不是菸品,若干國家因而掉以輕心。  儘管英格蘭公共衛生署曾有報告指出,電子菸對人體的危害低於傳統香菸,但許多研究也顯示電子菸對人體的危害不可輕忽。衛福部的報告即指出,由於電子菸的尼古丁是霧化尼古丁,肺部吸收後並無感覺,因此再深吸之後可沉降至小支氣管再吸收,導致高度成癮;此外,電子菸裡的甲醛、乙醛、丙二醇等物質,也恐傷害呼吸道、肝臟、腎臟等器官,甚至致癌。  由於研究機構對於電子菸的危害說法不一,電子菸的風行速度極快。根據推估,二0一二年全球電子菸的銷售金額僅約十八億美元,二0一五年突破百億美元,去年再突破兩百億美元。早期美國對於電子菸並無嚴格限制,導致青少年較易接觸、吸食電子菸,據調查,二0一一年僅百分之一點五的美國青少年吸食電子菸,去年已達百分之二十一,這種蔓延速度足堪台灣警惕!  雖然台灣青少年吸食電子菸的比例低於美國,但仍應嚴加防制。衛福部於去年十一月公布的「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生吸菸率由二00八年的百分之七點八降至二點八,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由二00七年的百分之十四點八降至八點零;但是,國、高中生電子菸吸食率卻由二0一四年的百分之二與二點一,竄升至二0一六年的百分之三點七與四點八,增加將近一倍。  青少年的電子菸吸食率快速增加,與幾項因素有關。首先,青少年可從網路購物管道買到電子菸;其次,有些電子菸菸油加入水果、糖果、薄荷等香味、甜味,迎合青少年需求;其三,由於電子菸沒有傳統香菸的菸味,青少年吸食時不易被老師、家長發現;其四,電子菸造型新潮,易帶、易藏。在若干因素推波助瀾之下,電子菸較易風行於青少年之間。  電子菸除了本身造成的菸害之外,二0一四年六月荷蘭某公司更推出電子大麻菸,國內也有民眾自網路購得電子菸之後,竟發現含有安非他命。倘若菸害再加上毒害,對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國人健康絕對傷害更深。  目前,世界上若干國家已對電子菸採取法律規範。例如,美國規定須在專賣店買賣,含尼古丁產品須滿十八歲才能購買;英國採三軌制規範,含尼古丁產品須滿十八歲才能購買;日本及南韓均規定須滿合法吸菸年齡才能購買,不含尼古丁產品可銷售給合法吸菸年齡以下者。  雖然衛福部國健署已提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希望將電子菸、加味菸等新興菸品納入防制規範,且不可提供電子菸給未滿十八歲青少年,但該修正案遲未完成修法程序,至今尚屬無法可管階段,政府部門切勿再拖下去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魚露與蠔油>後巷:明豔香港的暗影

■張蘊之  有時,我會穿越後巷。後巷是從甲地到乙地的捷徑,可以避開大街擁擠的人潮,避開亮晃晃卻刺眼的燈光,避開琳瑯滿目的商品,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  香港是一座光鮮亮麗的城市,它確實是,非要妝點成某種時尚的樣態,甚至有些千篇一律。玻璃帷幕、強烈冷氣、高亮度的照明,耗費大量資源支撐著「文明」的表象,而這種「非得如此不可」的強硬,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難免感到疲倦,卻不得不照著既定的軌道前行,不能脫離。  我試著脫離,走後巷。  後巷陰暗,密密麻麻的管道自建築物的外牆扎入地面。沒有扎入地面的,將廢水排入明渠。垃圾堆置在這裡,清潔工用來掃除街道的推車與工具也堆置在這裡,牆面斑駁污穢,有些地方滿佈塗鴉。管道底下接近地面的地方用鐵絲懸掛著一包包紅色的小藥丸,據說是老鼠藥。但觀察了幾個月,老鼠藥的塑膠包裝始終完好,老鼠一口都沒咬。  大樓都有後樓梯通往後巷,清潔工逐層收下來的垃圾,從後樓梯清出後巷,堆上推車,再推去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彷彿這座城市存在這另一幅秘密地圖,谷歌地圖不會呈現的路線,只有少數人了然於心,避開眾人耳目,在其間默默往來。  本以為後巷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在後巷佇足的人卻不少。最常見的是抽菸的人,尤其是女性,穿得漂亮整齊,從大街上閃入,或是從後樓梯的出口鑽出,靜靜掏菸,用一根菸的時間專注地滑手機。她們也許是上下班、公出的時候途經於此,偷幾分鐘的時間給自己;有些是在一旁的大樓上班,溜出來喘口氣。陰暗的後巷是她們「偷」給自己的空間,避開路人的側目,也許,還能避開公司門口監視的人眼與電眼。  這座城市被密密地監視著。監視者仔細盯著每個人的一舉一動,是否守序?是否準時?是否安於本份地、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社會,讓它穩定平順的運作?我抬頭計算監視器的數量,後巷的監視器是比較少一些。  望著頭上一枚又一枚的監視器,我想起台灣。開闊的藍天,原野,那些沒有監視器的地方。牆上的塗鴉推銷著通水管、搬家、二手傢俱電器買賣等業務,夾雜著「落實雙真普選」的口號,懸在老鼠不吃的老鼠藥上方。  這座城市的鼠患已經到了極其嚴重的地步,我想起1894年的香港鼠疫。那場鼠疫造成二千多人死亡,香港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數逃離此城,而鼠疫亦藉由香港四通八達的航運傳布全球。  政府宣導滅鼠的文宣海報貼在滿是標語與廣告的牆上,被大雨淋得破爛。我們都知道,密密麻麻的文宣海報沒有用,密密麻麻的老鼠藥沒有用,真正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的手段,比方整治衛生下水道、環境基礎建設、減低居住人口密度、建立廢棄物與廚餘循環使用系統等等,卻避而不談。  走出後巷,眼前又是密密麻麻的監視器鏡頭。據說,每個人戴口罩的臉、不戴口罩的臉,都已經被建檔,若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方,穿著顏色不對的衣服,講過不對的話,後果自負。然而,我不知道究竟怎麼判斷對或不對,也許常常走後巷,也是不對的吧?

Read More

<中華副刊> 仲夏折騰夜

■劉先昌  時序入夏,眷村低矮的房舍,屋內燠熱如蒸籠。住戶都搬了板凳坐在門口,手持大蒲扇和鵝毛扇不時揮動,驅走蚊蟲,煽來涼風。愉悅的是,忙完了家事,一天就只有這個時光能與鄰居聊扯,東家長、西家短,無傷大雅的抒發藏不住的話語,直到夜涼、身體能適應室溫,這才進入屋裡。  這段納涼時光,也是孩童無憂夜。暑假本就沒有太多課業,吃完飯後,家裡待不住,邀朋引伴一同嬉戲。那是沒有玩具的年代;就算有玩具,多半也是自己製作,像竹刀、巴拉槍、線軸車子,紙糊風箏、手帕降落傘、「穿繩瓶蓋」嗡嗡響的不知名玩具……;至於彈橡皮筋、打彈珠、鬥圓牌、橄欖核也隨興轉換,只要有人帶頭立刻群起跟隨,樂趣自在其中。  不玩自製玩具,那就玩玩遊戲吧!「1、2、3」木頭人、雙腳跳剪刀石頭布,腰力扯繩、騎馬搶寶,跳馬划拳、沒有人不玩得笑聲大起,大汗淋漓。但是玩得最多的還是躲貓貓。趁著暗夜,做鬼的伏牆數到十,遊伴已借夜色、屋舍、竹籬躲藏起來,做鬼的人可大費腦筋,不僅眼力要好,腿力要夠,還須反應要快,才能比衝過來的人更早奔回「家」,找到下一個「替死鬼」。  也就是在玩躲貓貓時,闖出了禍。那晚眾人划好拳,輸的人伏牆數數,一溜煙的大夥全消失了。我竄到十步外陳家院子,門虛掩著看不到外頭動靜,有一汽油桶靠竹籬笆擺放,我想爬到高處觀望,借著一樹叉就蹬上去;在還沒站穩那一刻,左腳猛的插進了腐銹桶面,痛得我大叫一聲,扶著籬笆上沿,艱難的抽出小腿,跌在地上,片刻後一拐一拐拐的走回家去。  那是民國50年,舊眷舍尚未改建之前;屋舍窄小,燈光昏暗。我用手按著疼痛小腿,感覺黏濕的血汨汨流出,不敢吭聲怕被大人罵。正好十七歲的大哥進屋,聽到我抽噓聲又手捂著腿,他低下身一看,忙驚叫大人,背起我就往外跑。走出了村子,朝建國二村旁診療所而去。不久,家人也趕到了。院子乘涼的醫師及原住民大媽護佐,忙把我攙扶進去。檢查傷口後,作一連串清洗、消毒措施,我看到護佐已在燒水消毒器具。  疼的實在無法忍受,但腦子還清楚;最讓我驚駭的是,軍醫對爸媽說診所沒有止痛藥;年約七歲的我,也清楚沒有麻醉縫合會是怎樣滋味,立刻沒有了英雄氣概,扯開喉嚨哭號。也不知大人怎麼商量的,只記得四個人按住了我,醫生狠心的將針線穿過我腿上皮肉,大概也沒多久時間,應該是痛昏過去,在無力抵抗情況下,傷口縫合手術完成。  口渴醒來時,已是夜半在家裡床上,媽媽在一旁陪著我。飲罷水後又昏昏睡去,再醒來時已日放光明,躺也躺不住,掙扎起身後,看到床頭備妥兩隻撐拐,就這麼一蹦一跳的出了臥房。休養期間,家人照護不歇,因為受傷不輕,也省了挨罵挨打這一程序。但一個月後逐漸休養妥當,一頓長罵還是沒能躲掉。我重回陳家院子,那個從未看清的油桶早已搬離,害我想來個「思苦憶痛」也沒了對象。  退伍後在中學教書,放學換上短褲與學生三對三鬥牛,他們看到我腿上長條疤痕,免不了好奇詢問。這時候我編了故事:「唉!你們看老師當年在外島當職業軍人容易嗎?半夜水鬼摸上來,矇面持利刃一刀劈下,幸虧老師年輕機靈,雙手抓住持刀的手,往左一帶,避開了兇險,但仍刺進了左小腿。嗯,這一刀疤就是這麼一回事!」聽得他們一楞一楞,我想起喜劇中一條「無傷大雅的吹噓矇騙」理論。  眷村搬遷後八年,一次轉去大華老家回顧。老四號村子已被軍備局鐵皮封住,上面有「禁止侵佔」警告標語。我開車繞到大華國小旁下車,眼見叢莽竄生,光線幽暗,一棟廢屋座立。費力撥開樹叢,踩著亂藤野草走進屋內。進門是掛號室,兩塊沒有清除「視病猶親、視疾如友」、「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標語落寞掛在壁上。診所現在看來實在太小,居然也隔出掛號、葯房、內外科、手術室。我回頭望望門前小院,想起 53年前就在這裡,白面瘦小軍醫,大媽護佐,在仲夏之夜悠閒乘涼之際,突被急診進來的頑皮小孩,折騰了大半個夜;我很想知道,當年手辣心善醫生,以及那位面容和善護佐,他們如今安在?

Read More

<社論>陳水扁目無法紀,蔡政府也可目無法紀?

 保外就醫的陳水扁前總統八日出席台灣國募款餐會,他不但違反保外就醫規定上台致詞,還語帶挑釁的「要求」法務部矯正署「來抓啊!不要逼我選總統!」陳水扁在二O一五年一月五日獲准保外就醫之後,不但屢次違規,而且越來越不把保外就醫的「四不原則」放在眼裡。令人不解的是,尚屬身繫刑責的陳水扁已公然目無法紀,蔡政府對此卻視而不見,這豈不也是目無法紀?  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因涉及若干弊案而遭到判刑定讞入獄服刑,後經醫療小組評估,陳水扁處於「進行性神經功能退化」狀態,若病情控制不好,有致死疑慮,法務部遂基於人道立場及相關法規,於二O一五月一月五日核准陳水扁保外就醫。由於陳水扁動見觀瞻,法務部也規定了保外就醫的陳水扁「不能參與選舉活動」、「不能參與政治活動」、「不能接受媒體採訪」、「不可參與顯然與疾病無關的活動」的「四不原則」。  陳水扁保外就醫初期,儘管曾在公開場合露臉,但基本上仍保持低調。但是,在蔡英文就任總統之後,陳水扁彷如解脫枷鎖,言行尺度逐漸逼近法務部所設定的紅線,而且猛打「擦邊球」挑戰法紀約束性。  例如,二O一七年五月,阿扁出席凱達格蘭基金會募款餐會,當時台中監獄要求陳水扁「不進入會場」、「不上台」、「不演講」、「不談及政治」、「不接受媒體採訪」;阿扁雖未公開發表談話,但以影音方式「上台」致詞,當時即已引發爭議。對於陳水扁的此次行為,中監認為已違反「不談及政治」的限制,要求阿扁「勿逾越相關規定,以免自誤」。  之後,陳水扁又在未經申請核准的情況之下,於二O一八年一月北上參加李登輝前總統壽宴,中監則以嚴厲語氣要求陳水扁「切勿一再自誤」;二O一八年三月,陳水扁參加其子陳致中造勢活動時,更上台送菜頭,儘管中監第三度認定陳水扁違規,但陳水扁早已不把中監放在眼裡。  令人納悶的是,儘管陳水扁已將蔡政府「視為無物」,但蔡政府不僅對阿扁持續沒轍,甚至還放寬對陳水扁的言行限制標準。去年九月,日本《產經新聞》在頭版刊登該媒體與陳水扁的對談,陳水扁主張台灣應強力舉行公投獨立,向全世界傳達台灣的聲音。豈料,中監竟認定陳水扁並非主動接受採訪,因此不做處置;法務部次長張斗輝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甚至表示不清楚「四不原則」。在蔡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下,陳水扁當然肆無忌憚!  八日陳水扁出席台灣國募款餐會時,更是既上台講話、又高談政治,甚至揶揄中監「再加五不、六不、天龍八部(不)也沒關係」。持平而論,以陳水扁近兩、三年在公開活動中的健康狀況、言行舉止,早已逾越《保外醫治受刑人管理規則》相關規定,中監可根據此一規則報請法務部廢止其保外醫治許可,但中監卻捨此而不為,任令陳水扁糟蹋中監、糟蹋法務部、糟蹋法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儘管陳水扁仍有若干涉貪案件仍在偵查、司法審理中,但蔡英文仍可以總統身分特赦陳水扁;再儘管陳水扁尚待審理的案件仍不確定是否將有刑責,但民進黨籍立委蔡易餘等人早已連署提出《赦免法》修正草案,此案通過之後亦可為陳水扁解套,但蔡政府卻坐擁立院多數席次而不為,台灣民眾也因此只能繼續看著陳水扁目無法紀。  陳水扁保外就醫已展延十八次,請問蔡政府,還應該讓陳水扁再展延下去嗎?

Read More

<社論>郭董若參選,國民黨選情勢必更加險峻

 明年初的總統大選尚未正式開打,但藍綠政黨早已全台走透透固樁。尋求連任的蔡英文總統當然不放過任何批評對手的機會,而且連她以前比較少去的宮廟都納入競選行程,顯見此次選戰之激烈程度。  國民黨雖於去年底地方選舉獲勝,也已產生總統提名人,但目前卻面臨分裂危機,因為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及鴻海集團前總裁郭台銘都可能獨立參選,成為此次總統大選的最大變數。郭台銘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透露,他目前「朝參選方向準備」,雖然郭陣營表示這是日本媒體的解讀,但頻頻傳出他將於中秋連假宣布退黨並正式參選。不論最後決定為何,郭的動向確實牽動藍營整體選戰佈局,也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從藍綠整合角度來看,蔡英文集黨政力量擊退賴清德之後,綠營已無明顯挑戰者足夠產生威脅,讓她能好整以暇地等待其他陣營對手。更重要的是,民進黨藉執政之便,毫不掩飾地大舉啟動各項產業補助及社福支出,像是秋冬旅遊及育兒津貼,不顧國家財政是否健全,反正一切後果是由下一代承擔。為了勝選,國家財政並不是蔡政府考量的重點。  反觀藍營,由於國民黨初選留下的紛擾不斷,使得韓國瑜聲勢下跌不少,讓支持者更加憂慮選舉成敗;因為團結的國民黨已不見得能打敗無退路的民進黨,更何況是一盤散沙!倘若郭或王某一人加入賽局,國民黨選情勢必更加險峻。  郭陣營雖做了多次涵蓋面廣的民調,也對郭董從三人賽局中勝出抱持樂觀態度,因此暗中接觸藍營人士的傳聞不斷。基於維持與郭王的深厚交情,國民黨遲遲不願正面撕破臉,想方設法地呼喚回頭,希望他們能顧全大局、共同為中華民國及藍營存續奮戰,只是效果有限。  雖然從民調解讀,郭台銘有一搏的機會,但是選舉結果往往不是冰冷數字能忠實地呈現出來。從選舉現實層面來分析,自二OOO年以後的總統大選,不論是藍綠對決或三腳督賽局,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從未拿過低於四成選票,縱使在陳水扁家族貪腐醜聞不斷、兩岸瀕於攤牌的二OO八年大選裡,謝長廷仍能斬獲近四成二的選票,可見得在全國性大選中,綠營基本盤應以四成起算才正確,蔡英文在現有民調的支持度都算偏低,若加計近期兩岸關係僵持不下,再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所激起的「恐共」效應,蔡英文的得票率應會再增加幾個百分點。  在這樣已對藍營不利的選舉大環境下,國民黨只能爭取不到六成的選票,倘若出現分裂而導致票源瓜分,縱使郭台銘有把握比韓國瑜更能吸引中間選民的支持,其總票數恐難與蔡英文相抗衡。雙雙落敗的結果,不僅郭成了韓國瑜陣營尋找敗選原因的合理藉口,郭本人更將失去四年後再度挑戰大位的正當性。相信上述這些結果,應該不是縱橫商場數十年的郭董想看到,更是藍營選民無法忍受的。  郭台銘會在國民黨初選屈居第二的原因很多,主因應該是他在韓國瑜聲勢上揚時才宣布參選,起步太晚已錯失造勢良機。然而,郭董對中華民國的忠誠之心及對國民黨的支持,都讓藍營支持者及中間選民感動不已。  面對此次總統大選,藍綠都有樂觀期待,也各自有焦慮之處。在民進黨傾全黨之力保衛政權的情況下,國民黨實在沒有分裂的本錢!為了中華民國的生存及國民黨的存續,支持者都希望國民黨能儘快展現團結氣勢,讓選舉回歸正常的政黨競爭,才有保衛中華民國的機會。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花蓮夜未眠

■貓吟  太魯閣號的進站聲響起,一道流影從前方看速閃過,一排數字隨慢慢停下的列車,在我眼前變得清晰,那是我車票上寫的號碼,是我要搭乘的車次。  走上停妥的列車,尋找自己的座位號碼,將行李放妥後,舒適的坐下等待旅行啟程。  一位阿桑來到我旁邊的位置,使出渾身解數想將行李丟上架,我起身相助,讓彼此的旅程從出發前,便顯輕鬆與愉悅。  行車的路上,我與隔壁坐的阿桑交談,她受住在花蓮的朋友之邀,前去花蓮旅遊,我亦是受故友之邀,前往花蓮旅遊。  如此的巧遇,令人格外欣喜,也為這段花蓮旅行,還未到目的地,就留下一段美好回憶。  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聽阿桑說著她的事情,她們是一起參加慈濟活動認識的朋友,一群人十幾位姊妹,要到花蓮去找那位花蓮姊妹接受她的招待,阿桑因為與醫生有約,所以無法跟姊妹們一道,所以才獨自一人搭車前往。  我原先還有一位友人要同行,但她因故無法前往,所以我便隻身一人前去花蓮赴約。  又是一段巧合般地相似遭遇。而這件事情,也讓兩人原本的孤獨搭車之旅,變得不在孤獨。  抵達花蓮車站,我與阿桑道別,她要留在車站等朋友來接她,我則向車站附近車行的老闆租了車,驅車前往友人的住所。  老友相見難免需要把酒言歡,只可惜我倆都不喜喝酒,一杯當地人開的茶店裡的茶,取代酒也是恰恰好的溫度。  談盡前次離別後所發生的往事,我倆付錢離開店內,夜色已經壟罩在這座留有農村純樸氣息的城市上空。  我們驅車到小吃店,品嘗吾友最愛的家鄉味,與老闆娘開心閒話家常,和在店內玩甩的小朋友嬉戲,聽著隔壁桌一位老先生信手拈來的一首二胡曲,在這部過一小時的用餐時間中,體驗城中的鄉村情。  夜又更深,純樸的城市進入夢鄉,但我倆依舊沒有睡,只是拿著一杯熱騰騰的咖啡,坐在友人家陽台上,靜靜看著明月在夜空悠閒漫步,享受著花蓮夜未眠的浪漫。

Read More

<中華副刊> 螢火

 詩:曾湘綾 攝影:王俊智 那夜,當月亮  閉上眼睛  有顆珊瑚,瞬間  在礁岩深處  發光  像夢中的螢火  一閃,一閃  亮晶晶  照亮千萬年來  無人聞問  寂寞的海洋

Read More

牠:第二章吸金9100萬美元

 中央社/洛杉磯8日綜合外電報導  事實再次證明「被嚇破膽」有一定票房魅力。北美院線聯盟今天初步估計,改編自史蒂芬‧金暢銷小說的「牠:第二章」週末在北美海撈9100萬美元。  「牠:第二章」3天進帳雖低於原版「牠」2017年首映的1.23億美元,但據美國娛樂業界週刊「綜藝」報導,兩部片如今已成為影史上首映成績第一和第二的恐怖片。  「牠:第二章」也是華納兄弟亟需的一勝。華納兄弟這個夏天推出的「地獄廚房」、「哥吉拉II怪獸之王」和「殺戮戰警2」表現都不甚理想。  海外方面,「牠:第二章」有穩健的9400萬美元成績,首映在全球有1.85億美元進帳。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數據,儘管「牠:第二章」大獲全勝,美國境內票房收入仍較去年跌了超過6%。所幸2019年最後4個月即將推出多部強片,包括「舞孃騙很大」、「小丑」、「冰雪奇緣2」和「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  這個週末跌至亞軍、收入落後冠軍片一大截的是獅門出品、傑瑞德巴特勒主演的政治驚悚片「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票房600萬美元。  排名第3的是同樣下跌一個位置的環球喜劇片「好小男孩」,有540萬美元表現。  迪士尼更新版的「獅子王」同樣下滑一個名次,來到第4,收入420萬美元。上映第8週的「獅子王」續航力仍很足,至今全球進帳超過16億美元。  排名第5的是索尼的「戰勝自我」,票房380萬美元。  這個週末排名第6到第10的電影依序為:「玩命關頭:特別行動」370萬美元;「花生醬獵鷹號」230萬美元;「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230萬美元;「弒婚遊戲」220萬美元;「朵拉與失落的黃金城」220萬美元。

Read More

<中華副刊> <漫走南方>香港之戀

■郭漢辰  我年少時,什麼都沒有,只迷戀文學和電影。  孤單的時候常帶著卡繆的書,一起到戲院,把書放在旁邊的位置,讓卡繆陪著我看電影。影片裡的繽紛多彩,照映我蒼白的年輕,彌補我青春的輕狂。  那時愛看香港新浪潮的電影,徐克、許鞍華、章國明還有後期的王家衛,都陪伴我度過了寂寞少年時光。對於香港,我產生了莫名的情愫,彷彿與香港談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戀愛。  只是過了二三十年,如今香港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比任何電影都還要精彩。  香港是個奇特的地方,被清朝割讓給英國,後來在1997年又回歸中國的懷抱。其實,不少港片或多或少觸及這個敏感的情結,像是王家衛電影裡經常出現的一個數字2046,就是香港經過一國兩制五十年之後,最終要納入中國統治的系統。  當然,香港電影裡經常出現的大排檔、黑社會、上上下下的電扶梯,還有那迷人的港式飲茶,都透過電影讓我走進了既虛擬又實際的香港社會。  如今歲月悠悠,許多影片裡的鏡頭,迄今仍深深刻印在記憶裡。像是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章國明的「邊緣人」,還有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許鞍華的「瘋劫」以及徐克的「黃飛鴻」系列作品,都是我最愛的港片之一。可以說港片啟蒙我對電影的關注,誘惑我走入廣大的電影天地。  後來真正的踏上香港的土地,那美好的想像卻逐漸退去,彈丸之地的島嶼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狹小巷弄如同迷宮一般傳來繞去,五彩霓虹亮起了香港的繁華。  香港人腳步飛快但是他們的臉,很少露出笑容,彷彿藏起真心,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與我想像的香港有所不同。原來想像與現實,隔著好幾重山的距離。  對於香港的記憶,惟一剩下的只有好吃的飲茶和小巧點心。其他的都是瞬間幻動竹的光影。原來大都市有她的孤單和無耐。愈是繁華處,愈有她美麗背後的滄涼。  從年少時代愛上電影裡的香港,到有一天走入香港的人潮,這一份香港之戀,還是不曾改變過,畢竟我也曾被她的文化所魅惑。  如今看著電視裡的香港,人潮占據街頭,每隔幾天就有大規模的示威,對於香港的未來,我同樣憂心忡忡,只祈求這小島的未來能平安順暢,人民不再恐懼,大步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