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G7將對俄石油價格設上限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財政部一名高層官員二十三日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G7)應該很快就會宣布對俄羅斯石油出口實施價格上限,未來可能採行一年調整數次的方式,而非每月更動價格上限水準。 美國等G7成員國和歐盟及澳洲預計十二月五日對俄國海運石油出口實施價格上限,作為懲罰莫斯科入侵烏克蘭的部分制裁措施。這項前所未見的舉措目的在於減少俄羅斯石油收入流向戰爭;同時讓俄油持續流入全球市場,以防油價飆升。明年二月五日起,俄國石油產品也將受到同樣的限制。 這名財政部官員表示,歐盟正就價格上限與成員國進行磋商。「我們希望他們能以相對快的速度完成磋商,好讓整個聯盟能夠做出相關宣布」。 一名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在歐盟各國大使召開會議後,最快今天就會敲定價格上限。 G7的價格上限將允許企業能在俄羅斯石油價格低於價格上限的情況下,繼續為進口俄國石油到聯盟國家內提供保險、海運與融資等服務。只要低於價格上限,這些國家就能繼續向俄羅斯採購石油。 美國財政部也發布指南,說明美國企業應如何提供此類服務而不致受罰。 這名官員表示,華府認為,俄羅斯不會像其總統蒲亭警告的那樣,透過禁止石油出口進行報復。此舉雖可能推高全球油價,但也有可能會損害俄羅斯油田。「我們沒有理由預期他們會那樣做,因為最終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由於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能源進口實施禁令,包括中國大陸和印度在內等買家以折扣價大舉購入俄國石油。 「為抬高價格而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會對他們(俄羅斯)的新客戶產生影響,他們希望未來能繼續保有像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大客戶」。 這名美國官員說,聯盟國家預計不會每週或每月調整價格上限水準。「我們的目標是每季甚至每半年調整一次,因為我們希望的是為市場提供確定性」。

Read More

俄猛轟能源設施 危及百萬人命

烏:把寒冬當大規模殺傷武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二十三日表示,俄羅斯企圖透過打擊能源基礎設施,將今年冬季的嚴寒當作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說:「為了度過這個冬天,並防止俄羅斯將寒冬轉變成讓人感到恐懼和屈服的工具,我們需要很多資源。」 他敦促法國市長協會提供發電機,向烏克蘭緊急服務與醫療人員供應設備,並支持排雷行動。澤倫斯基說:「我呼籲各位將你們的幫助具體化,支持烏克蘭城鎮和社區打擊恐怖主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由於烏克蘭電網在俄羅斯連番空襲下嚴重受損,數以百萬計烏國人民的性命處於危險之中。莫斯科一再蓄意瞄準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導致烏克蘭全國數以百萬計家庭在氣溫驟降之際面臨斷電。 WHO歐洲區主任克魯格說:「今年冬天將攸關生死…危及烏克蘭數以百萬計人命。」 澤倫斯基表示,假如俄羅斯在今年冬天摧毀發電站和其他設施,需要基本服務的烏克蘭人可向特殊的「無敵中心」求助。遍布全國各地的「無敵中心」將全天候免費提供電力、熱能、飲水、網路、行動電話訊號和藥房。 在俄羅斯猛烈空襲之下,烏克蘭全國有多達一千萬人長時間斷電。烏克蘭國家能源公司表示,損害相當巨大。澤倫斯基說:「如果俄羅斯再次發動大規模攻擊,電力顯然無法在數小時內恢復,屆時『無敵中心』將啟動,並提供所有關鍵服務。」澤倫斯基說,目前已建立4000多座無敵中心,計劃將設立更多這類設施。

Read More

美增援45億美元 助烏政府發薪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政府二十三日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四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四百一十六億元)金援,「加強經濟穩定及支撐政府核心服務」。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在聲明中表示:「這些資金將在未來幾週內開始撥出。」這筆援助款將提供給烏克蘭政府,「以加強經濟穩定和支持政府核心服務,包括醫院工作人員、公務人員和教師的薪資」,協助烏國對抗俄羅斯戰爭。 世界銀行在另一項聲明中指出,這項補助是在世銀的「烏克蘭行政能力持久性公共支出計畫」項下撥款,這是對烏克蘭數十億美元援助方案的一部分。 世銀總裁馬爾帕斯表示,美國資金「在烏克蘭面臨嚴重的能源供應中斷和嚴寒酷冬的關鍵時刻」到來。迄今為止,世銀已動支近一百七十八億美元緊急資金以力挺烏克蘭民眾,其中超過一百一十四億美元款項已經核發。 葉倫說,加計最新這一筆,美國援助烏克蘭的直接預算總額已達一百三十億美元,全部是補助款。

Read More

APEC領袖會議聲明譴責俄烏戰爭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會議十九日發出聲明譴責俄烏戰爭,措辭與上週二十國集團(G20)宣言內容一樣。二十一位成員經濟體代表在泰國曼谷舉行一天半的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俄烏戰爭及其引發的全球經濟動盪。 這場峰會公報經過所有APEC成員經濟體同意,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大陸;但不乏一些外交上的含糊其辭,並未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聲明說:「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在烏克蘭的戰爭,並強調戰爭為人類帶來巨大苦難,並使全球經濟現有的脆弱性惡化。…對於目前情勢與制裁措施,還有其他觀點及不同的評估」。 除組織的名稱外,這項聲明措辭與上週在印尼舉行的G20峰會後宣言內容相同。據報導,這項聲明是經過激烈外交爭論的結果。 聲明強調俄烏戰爭「為人類帶來巨大苦難」,感嘆對經濟成長、通貨膨脹、供應鏈以及能源和糧食安全造成影響。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白宮十九日表示,只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能決定是否與俄羅斯舉行和談,駁斥外界盛傳華府施壓基輔上談判桌的說法。

Read More

明年訪陸 布林肯稱將深化溝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八日表示,他聽到許多國家樂見美國與中國大陸雙方領導人的會面,各國都希望美陸負責任地處理彼此的關係;因此他明年的訪陸行程將會深化彼此的溝通,避免競爭關係變成衝突。 布林肯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昨天晚間在APEC會場的媒體中心舉行記者會,說明此行的目的和成果。對於明年即將訪問大陸的行程,以及對這趟行程的目標和期待;布林肯表示,誠如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強調,如果雙方要負責任地處理彼此的關係和競爭,雙方必須保持公開且持續加深彼此的溝通,如此一來才不會變成衝突。 布林肯說,與此同時,雙方要找到可以合作的領域,特別是那些不只對雙方人民有影響而是攸關全球民眾福祉的議題。 布林肯指出,拜習會面之後,不管是這次在曼谷參與APEC或是剛落幕的G20峰會,他聽到許多國家樂見兩國領導人的會面,各國都希望美陸兩國負責任地處理彼此的關係,因此他的訪陸行程將會繼續討論拜習會談及的多項議題,並深化彼此的溝通。 布林肯說,這些議題包括美陸兩國之間的議題、亞太地區國家關心的議題以及全球關心的議題如氣候、健康和經濟等。至於何時訪陸,布林肯說他們還在討論當中。

Read More

俄猛攻烏克蘭電網 千萬人無電可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對烏克蘭各大城發動新一波打擊、癱瘓烏國電力基礎設施之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目前有一千多萬烏克蘭民眾處於無電可用狀態。 烏克蘭軍方表示,俄羅斯飛彈和砲彈攻擊烏克蘭數州多個地點,東部頓內茨克地區激烈戰鬥也未止歇,俄軍似乎更積極行動。 烏克蘭軍方在聲明中說,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持續受到俄羅斯飛彈和無人機的攻擊,從首都基輔所在的北部到中部的第聶伯羅和南部的敖德薩都有多處遇襲。 聲明說,烏軍在過去二十四小時內擊落了兩枚巡弋飛彈、五枚空射飛彈和五架伊朗製無人機。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九個月以來,頓內茨克地區歷經最激烈的戰鬥。上週烏軍收復南部赫松市,從赫松撤出的俄軍轉增援在頓內茨克作戰的兵力。 烏克蘭軍方表示,俄軍向頓內茨克州的城鎮巴赫姆特和附近的索萊達等地發射砲彈。 聲明說,俄羅斯的火力還襲擊烏國東北部哈爾科夫州的巴拉克列亞及烏南城市尼科波。 烏軍於九月奪回巴拉克列亞。尼波科位於卡科夫卡水庫岸邊,對岸是札波羅熱核電廠。 澤倫斯基說「目前有超過一千萬烏克蘭人無電可用」,還說敖德薩、文尼察、蘇米和基輔等地受創最深。

Read More

COP27協議草案 氣候賠償無共識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聯合國氣候機構公布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會議(COP27)的協議草案,希望在接下來的會議期間,各國代表可以達成協議。 這份草案的基礎是一份之前完成的非正式文本,沒有針對本屆峰會最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損失與損害」賠償計畫,目的是為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財務援助。 目前的草案文本有許多預留空格,顯示各國代表仍在就相關問題尋求共識。 這是氣候賠償問題首次在COP會議與巴黎協定列入正式議程,因此外界認為,這代表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這個長期分歧的問題上取得突破。然而,關於下一步要做什麼的討論卻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歐盟日前提案,希望化解僵局。 根據現有的協議草案內容,各方將「再次確認巴黎協定的目標,讓地球升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攝氏二度,並努力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攝氏一點五度以內」。

Read More

反黑箱 WHO:藥廠須公開疫苗價格與合約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後應對全球衛生緊急情況時,世界衛生組織(WHO)擬強制要求大藥廠披露所有相關藥品或疫苗價格及與各國政府達成的採購合約。這份協議草案仍由一百九十四個成員國協商;草案呼籲藥廠與企業有義務公開一切公共採購合約的條款,強調用於開發疫苗和治療方法的公共資金應更透明,也應加入相關規定確保由此生產的產品能平均分配給世界各國。 這份國際防疫協議目的,是避免全球再次發生像COVID-19一樣具破壞性的公衛危機並改善全球因應機制,避免世界上許多最貧窮國家被遺漏。 這次疫情期間,各國政府與藥廠間達成許多交易合約均不公開,讓藥廠幾乎不必負任何責任。 世衛一名發言人表示,這份協議草案是由一些成員國推動,「過程既公開、透明,也聽取其他利害關係人意見,包括任何感興趣的利害關係人和公眾,也能在公開諮詢中提出意見」。 這份國際防疫協議尚處初步階段,在與其他更多成員國和利害關係人談判後很有可能再調整。草案在本週稍早通傳各國後,將在會議中公布完整內容。 但對締約國或藥廠若不遵守規定會有哪些後果?協議中的交代卻很含糊。世衛沒法強迫藥廠遵守他們訂下的規則。 草案文件中提出一個「同儕審查機制」,以評估各國防疫準備、公衛普及率,並促進更多國內基金用於預防和因應疫情,以利世衛調查疫情起源。 國際防疫協議的協商始於二月,並於七月達成重要一步,即當時各國同意讓新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儘管華府早前對此有所保留。下次正式會議訂於十二月舉行,最快二0二四年之後才有望通過。

Read More

芬蘭總理:歐洲過於依賴台灣晶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芬蘭總理馬林十八日表示,歐洲在經濟上很脆弱,因為它過度仰賴進口關鍵技術,例如台灣製造的電腦晶片。 馬林在首都赫爾辛基的一場新創活動中說:「當我們看到晶片或半導體,就會發現我們太過依賴,我們太過仰賴台灣和特定來源。」 由於台積電在先進晶片處於領先地位,對於全球半導體價值鏈而言,台灣至關重要。 馬林還說,如果歐洲不打造自己的科技能力,危機時刻供應可能吃緊,如同疫情初期或烏克蘭戰爭的情況。 她表示:「我想強調我們應該擁有的技能、知識和科技能力,並確保在科技方面,我們不會犯下跟能源、醫療必需品一樣的錯誤。」 根據一名外交官指出,歐盟理事會上月討論中國議題時,領袖們接獲警告,若台灣爆發任何衝突,可能嚴重擾亂科技供應鏈。 歐盟今年稍早公布一項晶片計畫,目標是把歐盟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的市占率,在二0三0年前提升至百分之二十。 另外,馬林還提到,現今歐洲太過依賴中國大陸提供的技術,「我們必須確保自己有能力和知識可建立這些專業技術,而不需依賴中國和其他威權國家,威權與民主國家的行事邏輯大相逕庭」。 馬林敦促歐洲各國在人工智慧和量子運算等新技術領域增加國內投資。

Read More

菲女嬰誕生 全球第80億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預測,十五日在某個地方誕生的嬰兒,將成為全球第八十億人口;一名凌晨一時二十九分在菲律賓馬尼拉國家級婦產科醫院「法貝拉紀念醫院」出生的女嬰,成為全球第八十億人的象徵。 聯合國稱全球人口達到80億是人類發展所致,公共衛生、營養、個人衛生與藥物的進步,讓人類可以更長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說:「這個里程碑是慶祝多樣性與進步的大好時機,同時也考慮到人類該為地球負起的共同責任。」 聯合國也警告,已因氣候變遷面臨資源稀少窘境的地區,接下來將遭遇更多困難。 全球人口達到八十億里程碑,也是生育率上升的結果;尤其是在全球最貧困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使他們的發展目標面臨風險。 目前的全球人口比一九五0年的二十五億人高出超過2倍。聯合國預測人口將持續增加,二0三0年將達到約八十五億人、二0五0年上看九十七億人。到了二0八0年代,全球將再增加二十四億人、攀至約一百零四億人的高峰,無論是糧食或水源、電池或汽油,可取得的資源都將變得更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