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減緩 中東東南亞除外

中央社∕日內瓦8日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今天公布的每週報告中指出,全球各地區COVID-19新增確診及死亡人數上週皆減少,但中東及東南亞地區除外。 世衛在最新每週疫情報告中表示,全球確診病例減少了12%,至300多萬例,通報死亡人數則下降22%,至7600例左右。 但世衛也在報告中提及,在全球各地區疫情減緩之際,中東每週新增病例數增加了19%,東南亞則小幅增長1%。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形容,疫情在1月達到高峰後持續下降是「非常令人振奮的趨勢」。 但譚德塞也警告,雖然許多國家已解除防疫措施,進而嘗試與病毒共存,但疫情大流行尚未結束,籲請謹慎行事。

Read More

美18歲男槍擊祖母 再血洗校園

已確認21死其中有19名學童 同學說嫌犯沉默寡言、好鬥暴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一名十八歲男子昨天持槍攻擊德州一所小學,目前確認二十一死,包括十九名學童。這是美國今年第二十七起、也是近年最致命的校園槍擊案。 該起事件發生在德州距離墨西哥邊界約一小時車程的小型社區尤瓦迪。據信槍手先槍擊自己的祖母,接著於正午時分左右前往洛伯小學,棄車後持手槍進入校區,可能還有一把步槍。嫌犯是當地一名名叫拉莫斯的少年,是美國公民,且已經喪生,「據信是被到場員警擊斃」。有二名員警遭流彈打傷,傷勢較輕微。嫌犯的祖母則被送至聖安東尼奧就醫。 拉莫斯在當地一家溫蒂漢堡餐廳工作;他過去一名同學表示,拉莫斯在犯案前幾天,曾寄給他有關槍枝與彈藥的照片。認識拉莫斯的人透露,他沉默寡言,但偶顯好鬥暴戾。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報告說,美國去年發生六十一起「槍手濫射」事件,較前年激增百分之五十二,創下二十多年來新高,幾乎是此前三年每年數據的兩倍。去年這類事件有一半以上發生在營業場所,共造成一百零三人死亡、一百四十人受傷。 該起事件發生後,美國政治人物在針對槍枝問題採取行動方面面臨更多壓力。美國總統拜登呼籲民眾站起來,共同對抗強而有力的擁槍遊說團體。但拜登並未說明他有意採取哪些行動,也未呼籲國會展開特定表決,或指示行政部門擬定政策。

Read More

澤倫斯基:俄烏戰唯有外交解決

中央社∕基輔廿一日綜合外電報導 在對俄羅斯和談陷入僵局之際,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表示,烏克蘭戰事只能透過「外交」途徑解決。 法新社報導,澤倫斯基在烏克蘭電視頻道上說:「止戰將須透過外交途徑。」他說:「戰爭會有血腥,會有打鬥,必定要透過外交才能終止。」 澤倫斯基說,「有些事只能在談判桌上實現。我們希望一切恢復原狀,但俄羅斯不希望這樣」,他並未詳細解釋。 基輔首席談判代表波多利雅科十七日表示,在戰爭較早期,烏、俄定期舉行和談但無具體成果,如今對俄談判已陷「停頓」。 然而次日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指控,烏克蘭當局不希望繼續談判以結束戰事。 他說:「和談確實沒有進展,我們留意到,烏克蘭談判代表完全缺乏繼續和談的意願。」  

Read More

加州台裔教會槍響 1死5傷

中央社∕加州拉古納伍茲十六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南加州一座教友多為台裔的長老會教堂十五日爆發槍擊案,造成一死五傷。一位牧師趁槍手裝填子彈時拿椅子擊中其頭部,教友們隨即上前制伏他並用電線將他綑綁起來。 警方人員表示,槍手射殺一名男子並打傷五名長者後,遭牧師和信徒制伏,用電線綁住雙腿,直到警察趕到。五名傷者中有四人受到嚴重槍傷。 槍手是一名六十多歲亞裔男子,姓名還未公布,行凶動機也不得而知,但調查人員不認為他住在這個社區。 警長發言人布勞恩說,遭到槍擊的傷者包括四名亞裔男性,年齡分別是六十六、七十五、八十二和九十二歲,以及一名八十六歲亞裔女性。

Read More

遼寧艦戰機起降 日戰機升空因應

沖繩演練位置又東移 中央社∕東京十五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統合幕僚監部今天公布,十四日確認中國海軍航空母艦遼寧號在沖繩縣沖大東島西南方約三百公里海域演練艦載機起降,位置較前幾天東移。遼寧艦這次進入太平洋已逾十天。 日本共同社報導,遼寧艦之前演練艦載機起降的位置比較接近台灣,十四日時已從日本石垣島南方海域東移。遼寧艦這次進入太平洋後已超過十天,防衛省持續進行監視。 統合幕僚監部(類似國防部參謀本部)表示,繼五月三日到十二日後,海上自衛隊再度確認遼寧艦十四日上午九時起到晚間九時止,在沖大東島西南方約三百公里海域實施艦載戰機殲─十五與直─九、直─十八直升機起降。 十四日跟遼寧艦編隊航行的還有二艘052D型飛彈驅逐艦及一艘901型綜合補給艦。 此次遼寧艦編隊南下,五月一及二日在東海被海上自衛隊確認後,穿越日本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海域南下。 日本出動隸屬第八護衛隊的涼月號護衛艦,進行必要情蒐與警戒監視。 另外,對遼寧艦起降艦載戰機,日方戰機也緊急升空因應。

Read More

烏外長會布林肯:更多武器在路上

中央社基輔∕柏林十五日綜合外電報導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表示,他今天(當地時間)在柏林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且「更多武器和其他援助正在運往烏克蘭的路上」。 庫列巴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同意密切合作,確保烏克蘭糧食出口送達非洲和亞洲的消費者手裡。感謝國務卿布林肯和美國的領導以及堅定不移的支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布林肯和庫列巴討論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帶來的影響,包括對全球糧食安全的衝擊。 普萊斯表示:「國務卿轉達了有關美國為加強烏克蘭防禦所提供最新一批安全援助的細節。」

Read More

美水牛城槍響 至少10死3傷

凶嫌進超市開殺戒還直播 最後遭警方逮捕 中央社∕紐約十四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一名十八歲白人男性今天進入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的超市大開殺戒,並一度在串流平台Twitch進行直播。這起血案造成至少10死3傷,最後槍手遭警方逮捕。 綜合「紐約時報」和「綜藝」報導,當地官員認定,凶嫌是透過架在戰術頭盔上的攝影機來直播攻擊過程。有通報說,錄影畫面顯示,凶嫌把車停到超市外,拔出突襲步槍瞄準停車場民眾並扣下板機,接著走進店內朝其他人開火。 Twitch隸屬於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旗下,是知名的遊戲軟體影音串流平台。Twitch表示,公司在這起血腥暴力開始兩分鐘內就已將頻道下架。這個頻道的頁面僅說,頻道「因違反Twitch社區規章或服務規範,目前無法使用」。 Twitch發言人在聲明中說,Twitch「對所有暴力均採取零容忍政策,並加緊腳步因應所有相關事件。我們除了永久封鎖這名用戶,同時採取所有適當步驟,包括監控是否有其他帳號轉播上述內容」。 根據上傳網路論壇4chan的宣言,凶嫌寫說他會用運動攝影機「在Twitch直播攻擊過程」,他做出這項選擇「以讓每個有網路的民眾都可以觀看、錄製」。他還注意到,二0一九年德國哈雷猶太教堂槍擊案也曾在Twitch直播。 其他社群網站貼文顯示,凶嫌為自己列了張清單,當中「待辦事項」包括「繼續撰寫宣言」,以及「在實際攻擊前進行網路直播測試」。 有關當局先前已表示,發生在水牛城Tops Friendly Market的這起血腥槍擊案是「仇恨犯罪,且是有著種族動機的暴力極端主義」。血案所在的社區居民多為非裔,受害者中十一人為非裔,二人為白人。

Read More

俄烏戰爭影響 芬蘭瑞典將同步加入北約

中央社∕赫爾辛基十二日綜合外電報導 芬蘭總統和總理今天一如外界預期,表明贊成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聯盟。芬蘭政府將在十五日宣布正式決定。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讓芬蘭對於加入北約的態度大轉彎。 芬蘭和俄羅斯的共同邊界長達一千三百公里,兩國過去有許多歷史糾葛。俄羅斯二0一四年兼併克里米亞後,芬蘭漸漸逐步以夥伴身分,加速和北約合作。 但在莫斯科入侵烏克蘭以前,芬蘭為了維持和東部鄰國俄羅斯的友好關係,對於加入北約並不積極。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總理馬林今天發表聯合聲明:「芬蘭必須立即申請加入北約。」尼尼斯托過去經常扮演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間的調解者。「我們希望這項決定的國家程序可以在未來幾天內迅速進行。」 聲明表示:「北約會籍將強化芬蘭安全,身為北約成員,芬蘭將強化這整個防衛聯盟。」 芬蘭外交部長哈維斯托十日表示,他相信芬蘭最早可以在十月一日正式成為北約成員。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十二日綜合外電報導 瑞典「快報」今天報導,有鑑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瑞典政府繼鄰國芬蘭之後,計畫調整二戰以來的安全政策,在下週提出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申請。 快報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瑞典國會十六日將就安全局勢進行辯論,總理安德森隨後將召開內閣特別會議,正式做出申請入會決定。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總理馬林今天稍早表示,芬蘭必須「立即」申請加入北約,這對瑞典形成了必須跟進的壓力。

Read More

烏擊沉俄艦 消息人士:美給情資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烏克蘭上月發射飛彈擊沉俄軍黑海軍艦,據消息人士透露,實際上烏軍是得到美方情資才成功打擊。另外,針對「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提供俄羅斯將領在戰場上位置的情報、協助烏克蘭軍方擊殺他們,美國國防部昨天予以否認。 消息人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烏克蘭軍隊當時在黑海海域看到一艘俄羅斯軍艦,向美軍求證是否為莫斯科號,美軍回應「是」並提供軍艦位置情報。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美國是否知道烏克蘭要打擊這艘俄艦,美國並未參與這項行動的決定。 這艘軍艦於四月十四日被兩枚烏克蘭巡弋飛彈擊中後沉沒,對俄軍是一大痛擊。 這起事件由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率先披露,顯現出拜登政府愈來愈傾向與烏克蘭分享情報,這是美國政策轉為幫助烏軍在戰場上果斷打擊俄羅斯、大舉削弱其軍事力量的一部分。 連月以來,美國一直向烏軍提供有關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活動的情報,包括截獲有關俄羅斯軍事計畫的通訊,還為烏克蘭提供海域意識情資,使之能夠更了解俄國軍艦在黑海上的威脅,其中許多軍艦正向烏克蘭領土發射飛彈攻擊。 然而多位消息人士告訴CNN,美國分享的內容也有明顯界線。 例如,截至目前美國一直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有關俄羅斯境內潛在目標的情報。官員表示,雖然美國分享有關俄軍在烏克蘭境內調動的情報,可能包括特定地點車輛和人員等細節,但是美方並未向烏克蘭提供特定俄羅斯軍事領導人下落的情報。 五角大廈新聞秘書柯比昨天告訴記者:「我們不提供有關高階軍事領導人在戰場上位置的情報,也不參與烏軍鎖定目標的決定。」 他說:「烏克蘭將我們和其他合作夥伴提供的資訊,結合他們自己在戰場上蒐集的情報,然後做出自己的決定、採取自己的行動。」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 認知功能恐衰退20歲

中央社∕倫敦3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COVID-19住院病患可能會出現認知功能受損的後遺症,其程度相當於人從50歲增長到70歲,認知功能衰退20歲。 隨著疫情席捲全球,COVID-19顯然不但會造成立即性的健康問題,還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長期衰弱的症狀,也就是所謂的「新冠長期症狀」。 英國先前一項研究發現,在染疫病患住院治療感覺完全康復的人中,約1/3的人一年後仍有症狀,其中多數在生理機能和認知功能損害等方面改善不多。 現在,專家的研究進一步揭露,一般而言,部分病患會出現持續認知衰退的後遺症。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一項發表在「電子臨床醫學」期刊的研究,劍橋大學教授、同時也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梅農表示,認知功能受損的程度和病情嚴重程度有關。 「COVID確實造成身體各種器官的問題,其中包括大腦、認知功能和心理健康。倘若可以接種疫苗,完整接種,病情可以降低,所有這些問題也就比較不會那麼嚴重。」 梅農和同事的研究檢視了46名平均住院6個月病人的認知測驗結果。這些病人2020年3月至7月間在劍橋的艾登布魯克醫院住院治療,其中16人曾使用呼吸器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COVID住院病患出現獨特的認知功能受損,其中包括思考速度減慢。 梅農指出,「他們最掙扎的是文字推理」,像是完成諸如鞋帶之於鞋子、有如鈕扣之於外套的類比。 研究結果顯示,病患認知受損情況顯著,其中衰退的幅度,和人從50歲增長到70歲時認知衰退的程度相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