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首輪談判 澤倫斯基拒赴白俄

中央社∕基輔二十七日綜合外電報導 據媒體報導,俄羅斯代表團已抵達白俄羅斯,準備與烏克蘭進行二十四日開戰以來的首輪談判;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批評白俄是莫斯科入侵的「共犯」,他只願在其他地點進行談判。 國際傳真社引述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說法報導,俄國代表團正在白俄東南部城市戈麥市等待烏方代表前往談判;俄方代表團成員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及蒲亭總統辦公室官員等。 澤倫斯基隨後透過網路公開回應說:「我們提議在華沙、布拉第斯拉瓦、布達佩斯、伊斯坦堡、巴庫等地點。」 澤倫斯基的一名顧問告訴路透社,烏國只想與俄方就其軍事攻勢進行「真正」的談判,而非接受俄方的最後通牒。他還稱俄國派代表團至白俄之舉只是敵人的「宣傳」手段。 澤倫斯基還透過聲明宣布,政府正打造一支由外籍志願者組成的「國際軍團」,「這將是國際社會支持我國的關鍵證據」。 另據路透社的報導,烏克蘭首都基輔今天早晨空襲警報大作,市中心西側隨即傳出爆炸聲,約廿分鐘後又兩度傳出巨大爆炸聲。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指出,已擊落俄羅斯圖波列夫22型戰略轟炸機自白俄境內發射的一枚巡弋飛彈。 烏克蘭天然氣管道營運商今天說,俄羅斯經由烏國轉送歐洲的天然氣目前仍正常輸送,相關管線未遭戰火破壞。 先前烏克蘭官員曾稱俄軍炸毀了東北部哈爾科夫市的一條天然氣管道,唯目前尚不清楚受影響的部分是屬於上述主要運輸管線或僅是區域管線。 同日法新社引述芬蘭當局說法報導,繼捷克、波蘭、保加利亞等歐洲國家後,芬蘭也將針對俄羅斯飛機關閉領空。

Read More

美防疫將鬆綁 室內可不戴口罩

中央社∕華盛頓25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公布新的指導方針,大幅鬆綁美國人待在學校等室內場所何時該戴口罩的規定,這代表72%美國人居住的社區將不再建議室內戴口罩。 路透社報導,美國CDC公布新的口罩指導方針,代表防疫焦點已從COVID-19傳染率,轉移到地方住院率、醫院量能與感染率。 根據先前的指導方針,美國有95%的郡被視為高傳染率地區,根據疾管中心建議,只有5%的郡能取消室內口罩佩戴規定。 容易傳染的Omicron變異株在美國引發的疫情大幅消退,新澤西州等州已經宣布,打算近日解除學校等公共場所的室內佩戴口罩規定。 疾管中心主任瓦倫斯基在記者會上說,旅客搭乘飛機、火車與巴士,以及待在機場與火車站時,仍須佩戴口罩,規定預定3月18日終止,疾管中心將在未來幾週重新審視。 COVID-19疫情延燒兩年,許多美國人對佩戴口罩感到厭煩。此外,數項研究顯示,對已接種疫苗者而言,感染Omicron變異株引發的症狀較不嚴重,引發住院與死亡的可能性也比前幾種變異株低。 CDC說,在學校一律須戴口罩的規定,現在將調整為僅建議適用於「高」傳染風險社區。疾管中心先前建議,無論COVID-19的傳染風險高低,在學校室內場所都須戴口罩。

Read More

我爭取入IPEF 白宮:仍在協調中

中央社∕華盛頓十七日專電 對於台灣積極爭取加入美國印太經濟架構(IPEF),白宮方面表示,行政部門與印太夥伴、國會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仍在進行協調,目前沒有更多訊息分享。 美國即將公布印太經濟架構,台灣也多次公開表示爭取加入。白宮副發言人尚皮耶今天也被問到此事。 尚皮耶表示,行政部門與印太夥伴、國會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此進行協調,這項工作正在順利進行。但目前沒有更多訊息能夠對外透露。 她指出,印太經濟架構將針對貿易便利化、數位經濟與科技標準、供應鏈韌性、減碳與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動標準與其他共同感興趣的領域,設定共同目標。美方致力於促進美國高薪就業、高標準與供應鏈韌性,加強印太地區貿易與投資。 駐美代表蕭美琴昨天與台灣媒體茶敘時,被問到美國研議中的印太經濟架構,她表示,在白宮國安會與美方各界推動過程中,台灣持續表達參與意願。至於架構未來會以何種型態呈現、各國參與方式為何,許多細節仍在協調當中。 她也強調,以台灣在全球供應鏈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加上台灣經濟實力在全球科技領域的貢獻,台灣「應該是各國想要爭取合作的對象」。

Read More

紐時爆川普毀白宮文件沖馬桶

中央社∕華盛頓十日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紐約時報」記者出書爆料和美媒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涉嫌藐視保存總統文件法律的行徑愈來愈多,也令人匪夷所思,例如擅自撕毀文件、丟進馬桶沖掉,或者運往佛羅里達州。 依據一九七0年代「水門案」後制定的「總統文件法」,美國總統卸任後必須將所有與工作相關的電子郵件、信函與文件移交給國家檔案局。 據說現在負責保存總統紀錄的國家檔案局想要徹底調查川普,包括他任內撕毀白宮文件的習慣和其他事情。「華盛頓郵報」報導,國家檔案局請求司法部針對川普的行為展開調查。國家檔案局七日證實已從川普位於佛州的私人莊園海湖俱樂部取回15箱文件,川普是在爭取連任失利後,帶著這些文件離開華府。 華郵今天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這些文件包含標示為最高機密的高度機密文件,僅少數獲得必要許可的人才能閱覽。 美國新聞網站Axios報導,一本細述川普執政時期的新書宣稱,白宮的馬桶曾在有人試圖沖掉辦公室文件後堵塞。但川普否認用馬桶沖走文件一事。

Read More

石原慎太郎辭世

中央社∕台北一日電 日本前東京都知事、眾議員、也是芥川獎作家石原慎太郎今天辭世,享壽八十九歲。外交部感於石原慎太郎生前致力深化台日友好關係,為台灣長期友人,除誠摯哀悼,也表達敬佩與至深感念。 外交部晚間對記者表示,石原慎太郎為台灣重要友人,長期堅定支持台灣,且生前致力深化台日友好關係,外交部表達敬佩與至深感念,也對他的逝世表達誠摯哀悼。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享壽八十九歲的石原一九三二年九月三十日生於神戶市,就讀大學期間,以小說「太陽的季節」獲頒第三十四屆芥川獎。 在兩岸議題方面,石原對台灣友好,對中國則一貫採取強硬態度,更曾表明由東京都買下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

Read More

Omicron病例 2/3疑重覆感染

中央社∕倫敦26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今天發布大規模長期追蹤調查顯示,1月間檢測COVID-19呈陽性的英格蘭民眾,2/3先前曾染疫或疑似染疫。英格蘭現在所有新增確診病例幾乎都是Omicron。 倫敦帝國學院研究COVID-19傳播力最新報告,進一步證實Omicron變異株的免疫脫逃力。 倫敦帝國學院長期以來例行性進行COVID-19篩檢評估。該校於5~20日期間,自英格蘭各地收集到隨機採樣約10萬件有效自我拭子檢測樣本,約4000件呈陽性反應,其中近3600個案明確指出自己過去是否染過疫。約65%過去檢測呈陽性反應,7.5%懷疑先前曾感染,但沒有接受檢測確認。 研究作者群提到,曾染疫與Omicron重覆感染高風險有關。 不過,指導這項研究的學者表示,並非全部病例都能證實重複感染,有些可能是同一次感染二度驗出陽性。 但倫敦帝國學院研究中所通報重覆感染人數,比英國衛生安全局公布的多。後者最新數字,英格蘭確診病例中,11%是重覆感染。重覆感染的定義是至少相隔90天,連續檢測呈陽性的個體。 倫敦帝國學院調查也證實,英格蘭幾乎所有新確診病例都是Omicron,該變異株去年11月以來橫掃英國全境。研究也發現,1月份隨機採樣中呈陽性反應人數,比前一個月高出3倍。 報告說,「我們2022年1月在英格蘭觀察到SARS-CoV-2病毒感染率達空前水準,且Omicron幾乎完全取代Delta變異株。」 這項研究也偵測到,Omicron在成人群體中流行程度開始減低。

Read More

卡達3週大嬰兒染Omicron病逝

中央社∕杜哈16日綜合外電報導 卡達衛生部今天表示,一名3週大嬰兒感染COVID-19後病逝。這個波灣國家通報的兒童染疫喪生情況,實屬罕見。 法新社報導,卡達的公共衛生部門在聲明中說:「一名3週大的寶寶因為感染COVID-19出現重症而不幸身亡。」 聲明中補充道:「這個寶寶沒有其他已知的醫療或遺傳疾病。」這是疫情爆發以來,卡達境內第2起染疫過世的孩童。 兒童因為COVID-19喪命的情況十分罕見,但自高傳染力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蔓延以來,多國的衛生當局都注意到兒童確診數量有上升趨勢。 卡達衛生部表示,整體來看,年紀較輕者,染疫並演變成重症的風險比較年長者低,但「目前這波疫情染疫的兒童人數較多,需要醫療照護的人數也比前幾波疫情要多」。 人口有260萬的卡達,累計有約30萬人確診、約600人染疫病逝。

Read More

東加海底火山噴發 引發海嘯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南太平洋島國東加的海底火山十五日下午大規模噴發,引發海嘯。外交部十六日表示,太平洋友邦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諾魯目前皆未發布海嘯警報,駐地大使館與技術團人員均平安。 南太平洋島國東加發生海底火山噴發,噴發聲音之大連鄰國都能聽見,同時引發該地區多日來第二次海嘯警報,東加海岸昨湧現大浪。 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上午表示,太平洋友邦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諾魯目前皆未發布海嘯警報,台灣派駐當地大使館與技術團人員均平安。 崔靜麟強調,將持續密切注意東加海嘯的後續發展,並呼籲在此區域的國人,暫時不要在濱海等高危險區域活動,並隨時留意相關警戒訊息。

Read More

紐約O毒疫情降溫 住院數達高峰

中央社∕華盛頓14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本週官方數據顯示,COVID-19變異株Omicron引發的一波新疫情在紐約和其他大城市開始減緩,儘管落後指標的染疫住院人數仍創新高紀錄。 法新社報導,去年11月底首先在南非現蹤的Omicron確診病例快速攀升後,同樣地快速下降,類似情形也在英國和南非見到。 在紐約市,7天平均單日新增病例數已自1月2日的單日新增4萬例的紀錄高峰下滑。 根據今天官方的追蹤數據,1月10日單日新增病例約2萬8500例,仍高於之前任何1種變異株所帶起的疫情。 類似的趨緩情形也在紐約州、新澤西、美國第3大城市芝加哥和華盛頓見到。 不過美國平均染疫病例數仍在攀升,每天新增75萬多例,其他多數州染疫仍持續增加。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公布,COVID-19病患占床人數超過15萬7000人,達歷史高峰。

Read More

日單日逾2萬例 沖繩大阪等創當地新高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COVID-19疫情急速延燒,除了東京都時隔4個多月單日新增再逾4500例,包括沖繩縣、大阪府、廣島縣等地單日新增都創當地歷史新高紀錄。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截至昨天下午5時15分,日本全境已新增2萬2791例確診病例,超過14日新增病例數,另新增5例死亡病例;日本全境昨天重症患者數較14日增加12人,總數233人。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新增4561例確診病例,繼2021年8月26日以來單日新增再逾4500例;重症患者較14日增加1人,總數4人。大阪府新增3692例確診病例,創當地單日新高紀錄;京都府新增725例確診病例,連續兩天創單日新高紀錄;廣島縣新增1212例確診病例,單日新增首逾千例、也創當地歷史新高紀錄。 沖繩縣疫情持續嚴峻,除了每10萬人口染疫數穩居日本各地之冠,昨天新增1829例確診病例再創單日新高紀錄,連續4天單日新增逾1500例,最近一週就新增近萬例。 駐沖繩美軍基地相關人士新增282例,至今累計病例數7406例。2021年12月15日到今年1月14日的1個月時間,美軍基地相關人士累計4257例確診病例,1個月累計染疫數占整體累計病例數約6成,疫情急速擴大。 不算駐沖繩美軍基地相關人士,沖繩縣最近一週每10萬人口染疫數671.53人,高居日本全境之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