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口罩僅提供最低程度保護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昨天修訂口罩配戴指南,建議民眾「盡量佩戴防護力最高的口罩」。不過,CDC並未倡導全民改戴N95口罩。 CDC透過官網澄清,「民眾可以選擇N95和KN95等口罩,不須擔心N95供應短缺相關問題」。建議美國人應「盡量佩戴防護力最高、貼合臉型,且可以長時間佩戴的口罩」。 該機構強調,希望鼓勵美國民眾戴口罩,而非強迫他們戴上最高等級的面部防護用具。CDC也明確表示,口罩可以提供最佳保護,但「編織鬆散的布製口罩只能提供最低程度的保護」,「口罩是重要的公衛工具,可防止COVID-19傳播。要記住,不論是戴任何種類的口罩,都比不戴好」。 總統拜登13日宣布,聯邦政府計劃向民眾免費提供「高品質口罩」。白宮昨天也表示,政府將於本月稍晚開始運送5億劑COVID-19快篩試劑,並免費提供給民眾使用。 隨確診案例激增,越多美國人選擇佩戴防護等級較高的口罩。 去年5月,CDC宣布,完整接種疫苗者可不用戴口罩,因為當時COVID-19病例正在減少。到了7月,CDC改口,稱在疫情快速傳播地區,完整接種者在室內公共場所仍應佩戴口罩。該中心上週又說,全美99.5%的郡都在口罩建議範圍內。 在美國,戴不戴口罩仍是高度爭議的兩極化議題。拜登上週再度敦促人們戴口罩,並指出約1/3美國人完全不戴口罩。許多州份並無口罩規定,而加州等則已重新實施室內口罩規範。

Read More

駐沖繩美軍基地 疫情全球最糟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沖繩昨天新增1759例COVID-19確診病例,連3天創單日新高紀錄。其中,駐沖繩美軍基地新增302例,超過7日的235例,再創單日新高紀錄,至今累計4583例,最近一週疫情相當於每10萬人口染疫數高達1905.3人,疫情狀況全球最糟。 NHK報導,沖繩7日才剛以新增1414例創歷史新高,昨天進一步創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增紀錄,其中20多歲患者約占半數。沖繩至今疫情流行都源於活動力強的年輕患者,再帶進家庭與職場,最後擴及孩童及長者。 美軍岩國基地相關人士昨天新增71例確診病例;駐沖繩美軍基地則新增302例,超過7日的235例,再創單日新高紀錄,至今累計病例數4583例。根據媒體試算,駐沖繩美軍到7日為止的最近一週疫情,相當於每10萬人口染疫數高達1905.3人,疫情狀況可說全球最糟。 東京新增1224例,時隔3個半月單日新增再逾千例。 中央社∕首爾8日專電 駐韓美軍確診COVID-19案例快速增加,7天增加近700例,因此今天提高健康防護狀況(HPCON)等級,禁止外出前往餐廳、夜店、電影院等行程。 根據駐韓美軍司令部官網,自上月28日至1月3日,駐韓美軍共新增682例確診,累計達3027例確診。 韓聯社報導,駐韓美軍今天決定提升健康防護狀況等級至B+。健康防護狀況一般分為A、B、C、D等4階段。 調升等級後不可外出前往餐廳、酒店、夜店、健身房、電影院、三溫度等,只有緊急狀況、就醫,或有宗教需求等才能外出。 不過,駐韓美軍並未公布確診者所在基地,引發鄰近地區居民憂心。

Read More

百人無罩機上開趴 回不了加

中央社∕蒙特婁7日綜合外電報導 約百名旅客去年12月30日在一架從加拿大飛往墨西哥的包機上未戴口罩開派對,並將狂歡影片上傳網路,輿論譁然。3家航空業者拒載他們回國,加拿大總理也忍不住對這群旅客開罵。 美聯社報導,加拿大陽翼航空取消原定5日從墨西哥坎昆返程的包機;越洋航空和加拿大航空也表示會拒載這群旅客。加拿大總理杜魯道5日甚至怒罵這群狂歡者是「白痴」,批評這群乘客的行為不負責任,等於是在「打臉」其他恪守防疫措施的人。 社群媒體上的影片顯示,這群未戴口罩的乘客在機上走道唱歌跳舞,還有人喝酒、吸電子菸。 越洋航空在推特上說,這群「破壞秩序的乘客」一直想搭乘越洋航空航班返國,但基於公司有義務確保乘客和機組人員安全,因此拒絕讓他們登機。加拿大航空5日發出的聲明也以同樣理由拒載。 一名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19歲學生說她感覺被遺棄,不知道何時才能返家,也不知道要如何支付飯店房間的費用。 她說自己5日篩檢呈陽性反應,並待在墨西哥的圖盧姆隔離檢疫,她估計約有30名乘客也確診。她激動地告訴加拿大媒體:「主辦人將大家丟包,我不知道還有誰在這裡,所有班機都被取消了。」「我以為可以放鬆一週…結果免費變最貴。」

Read More

第4波疫情來勢洶洶 新冠肺炎破3億例

中央社∕巴黎7日綜合外電報導 法新社依據官方數據統計,全球感染COVID-19病例數今天已突破3億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大陸分支2019年12月底報告爆發這種流行病迄今,全球累計染疫病例數已達3億4萬2439例。 首先在波札那和南非現蹤的COVID-19新變異株Omicron因傳播快速,自去年底以來染疫人數持續攀升。 Omicron帶來第4波冠狀病毒疫情,許多國家通報染疫病例創新高。 過去1週,全球新增1350萬起染疫病例,較前1週激增64%,平均每天新增193萬8395例。 全球有34國創單週新增染疫紀錄,其中8國分布在歐洲、7國在非洲,以及6國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也都染疫創新高紀錄。

Read More

打疫苗病痛好轉 印度老翁連打12劑

中央社∕新德里8日綜合外電報導 COVID-19疫情流行以來,全球各地拒絕接種疫苗的情事屢見不鮮。但印度卻有一名85歲的老人,覺得打完疫苗後一些病痛好轉,聲稱至今已打了12劑還樂此不疲。 《紐約時報》報導,85歲退休郵差曼達爾住於印度北部比哈省,他因滿意打完COVID-19疫苗後的「療效」,稱至今已接種12劑,還樂得到處跟人分享。 他說去年2月13日接種第一劑後就欲罷不能,且把每次接種日期、地點都記在小冊子上,像第9劑是去年9月24日在馬德普拉縣一間醫院施打。 曼德爾在電話訪問時說:「我覺得(打疫苗)對健康有益,我的背痛、全身無力都改善很多,胃口也變好了。」 「我一直在找新的接種站,然後過去,這樣就不會被認出。」 馬德普拉縣的衛生局長沙熙表示已跟曼達爾通過話,對方確實請求想打更多劑,因為老人相信疫苗能改善身上很多隨年長而不斷出現的小病痛,「他跟我說確實已打了12劑,我已指派一個3人小組調查」。 曼達爾表示,前9劑他是用自己的身分證與手機號碼登記接種,後來則改拿投票卡與老婆或友人的手機號碼。 紐時指出,曼達爾是否真打了12劑有待調查,若非他逢人便吹噓讓事情在當地媒體曝光,這件事恐怕沒人發現,但也暴露印度疫苗接種恐存在不少問題。

Read More

Omicron擴散 變異結構易附著

中央社∕日內瓦7日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COVID-19變異株Omicron擴散,是受到數個因素的影響,包括變異株的組成與社交互動增加等。 法新社報導,世衛COVID-19技術主管范科霍芙說,過去一週COVID-19新增確診病例創新高,因此民眾必須想辦法降低病毒接觸,將Omicron的傳播狀況控制下來。 范科霍芙說,Omicron能在民眾間有效率地傳播開來,是受到好幾個因素的影響。 第1,Omicron的變異結構讓病毒更易附著在人類細胞上。 根據WHO公布的說明,范科霍芙說:「第2,病毒可能有所謂的免疫逃脫情況。這代表無論先前是否染疫過,或是否接種過疫苗,都可能再度感染。」 她說:「另一個原因是,我們觀察到Omicron會在上呼吸道複製,這種情況與Delta和其他變異株不同,包括在下呼吸道複製的原型株。」 不過,除了這些因素外,在北半球冬季期間,民眾互動增加,待在室內的時間變多,且沒有遵守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也會導致病毒擴散。 上週,世衛獲通報新增近950萬起確診病例,創下新高紀錄,比一週前多出71%。 范科霍芙說:「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大家要注意的就是降低病毒接觸。我們希望民眾了解並有信心,他們自己有辦法控制疫情。」

Read More

驚!Omicron狂潮襲美 單日確診逾百萬例

中央社∕紐約4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3日通報逾100萬例新增確診,不僅刷新疫情爆發以來紀錄,更是全球首見單日破百萬確診。美媒形容,Omicron就像海嘯般徹底影響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美國3日通報108萬3948例確診、1693人病故。這個確診人數幾乎達到4天前(約59萬人)的2倍,而4天前的數字又較前1週增加1倍。 美國媒體報導,自2年多前COVID-19大流行爆發以來,美國的病例數量一直都是其他國家的2倍以上。除美國以外,全球最高單日確診數來自2021年5月7日、Delta變異株疫情高峰時的印度,當時印度通報超過41.4萬人染疫。 事實上,許多美國人都會在家利用快篩試劑自行篩檢,事後也不會向政府當局通報結果,因此這個驚人紀錄恐怕還是被嚴重低估的數字。 儘管激增的染疫病例尚未導致重症和死亡人數驟升,但隨著感染者紛紛在家隔離,影響已在全美各地顯現,包括許多航班因人力不足被迫取消、學校和辦公室關閉、醫院不堪重負,供應鏈被迫中斷等。 疫情急速升溫,也讓當局考慮調整部分防疫指導方針,以帶領國家度過這波疫情。官員指出,雖然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先前將檢測呈陽性的無症狀人員隔離時間縮短為5天,接下來可能要求上述人員必須等待採檢結果轉陰,方可解除隔離。 目前唯一的好消息是病故人數尚未出現飆升。初期研究顯示,Omicron變異株雖然傳播速度較其他變異株快,但其症狀通常也較輕微。 報導稱,未來數週內,隨著更多真實數據與相關證據浮現,就能得知Omicron變異株的死亡人數是否會隨著病例遽增而上升,如此就可以進一步預測2022年的前景。

Read More

染Omicron數攀升 以色列:可能群體免疫

中央社∕耶路撒冷2日綜合外電報導 以色列最高防疫官員今天表示,COVID-19Omicron變異株病例激增,可能使以色列達到群體免疫。目前該國單日確診病例正持續向上攀升。 Omicron變異株具備高度傳染力,已使全球COVID-19病例大增。根據路透社資料,全球染疫數字創下紀錄新高,去年12月24日至30日之間,平均每天發現超過100萬起病例。 不過,病故人數並未以相同幅度上升,令人心生希望這種新變異株可能比較不致命。 去年12月底前,以色列某種程度上成功擋住Omicron,然而現在感染率提升速度加快,預料未來3週內,單日確診將來到紀錄新高。衛生部防疫主管艾希表示,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群體免疫。 艾希告訴103FM電台:「代價會是大量確診病例。為達到群體免疫,(染疫)數字必須非常高,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事,但我們不希望透過染疫做到,我們希望它是因為很多人接種疫苗而發生。」 根據衛生部,以色列940萬人口中,約6成已完整接種疫苗,且幾乎全是打輝瑞/BNT疫苗,這代表他們已打過2至3劑。但目前為止,符合施打第3劑資格的人當中,有數十萬人尚未接種。

Read More

倫敦有感冒症狀半數染疫

染Omicron不一定喪失味嗅覺 中央社∕倫敦26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Omicron變異株個案激增,負責疫情追蹤應用程式「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倫敦出現流鼻涕等類似感冒症狀的人,有一半實際上染了COVID-19。 英國衛報報導,ZOE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研究員史派克特告訴英國廣播公司第4台節目「今日」,染上Omicron的大部分症狀與普通感冒相同。 根據ZOE研究針對倫敦確診個案的最新分析,「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用戶通報的最常見症狀是流鼻涕、頭痛、疲勞、打噴嚏和喉嚨痛。 根據ZOE的分析,通報有類似感冒症狀的人,半數接受COVID-19檢測時呈陽性,感染Delta或Omicron變異株通報的症狀沒有明顯差異。 但僅有一半的染疫ZOE應用程式用戶也回報了「發燒、咳嗽、嗅覺或味覺喪失這3個典型症狀」。 史派克特呼籲,不僅是出現COVID-19典型症狀者,有感冒症狀的人也要進行篩檢。 在23日舉行的一場會議中,ZOE的分析得到英國緊急情況科學顧問小組的支持。緊急情況科學顧問小組表示,有「初步證據」表明,染上Omicron伴隨的症狀發生變化,因為味覺或嗅覺喪失的通報似乎不再那麼頻繁。 史派克特並說:「我們需要緊急修改公開訊息以挽救生命,現在有一半有類似感冒症狀的人患COVID-19。」

Read More

美日批准使用默沙東口服藥

本報記者綜合外電報導 Omicron肆虐,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高風險成人使用默沙東集團的COVID-19口服藥;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會議昨天也同意使用默沙東集團的COVID-19口服藥,預定下週起將配送到醫院與藥局等供患者服用。 根據華郵統計數據顯示,美國COVID-197天平均單日新增確診數攀升至16萬8981例,已超越9月1日今夏Delta高峰時的16萬5187例。這波平均單日新增數量是美國爆發COVID-19大流行以來的次高,僅低於2020年11月到2021年1月間的最高峰。 法新社報導,FDA同意給予默沙東口服藥緊急使用授權的前一天,已先放行由輝瑞大藥廠所研發、類似但更有效的口服藥。 日本厚勞省昨天晚間批准美國默沙東集團的抗病毒口服藥莫納皮拉韋,這將是日本核准的第一種COVID-19口服藥。因莫納皮拉韋可供患者在家中自行服用,可望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 日本已簽約採購160萬人份,今年內將先到貨20萬人份,預計下週起將配送到醫院與藥局等供患者服用。 默沙東研發的口服藥須在症狀開始5天內服用。1400名參與者的受試結果顯示,高風險人士在服用默沙東口服藥後,染疫住院和死亡情形可減少3成,上個月英國已率先批准使用。 輝瑞口服藥則可使住院和死亡減少幾乎9成。 儘管疫苗與追加劑依然是抗疫最重要工具,專家仍樂見有新的口服治療方式。 目前為止,COVID-19主要治療方式為合成抗體或吉立亞醫藥公司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須透過輸液方式施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