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戰略聯盟 澳洲將擁核潛艦 巡航最北到台灣

中央社∕華盛頓十七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英國、澳洲宣布建立防衛聯盟,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艦。「紐約時報」稱,澳洲擁有核潛艦後可能展開例行巡航,穿越南海海域,最北可至台灣。 美國總統拜登十五日與英國首相強生、澳洲總理莫里森召開三方視訊聯合記者會,宣布建立AUKUS戰略夥伴關係。AUKUS戰略夥伴關係的第一項重大計畫是協助澳洲取得至少8艘核動力潛艦。 「紐約時報」指出,拜登政府邁出一大步,挑戰中國宣稱在太平洋擁有廣泛領土主權的主張。美國和英國將協助澳洲部署核動力潛艦,增強西方在本區域的存在。 報導指出,如果該計畫實現,澳洲可能展開例行巡航,穿越北京主張擁有主權的南海海域,最北可至台灣。 拜登和澳洲總理莫里森、英國首相強生共同發布的宣告,是澳洲邁出的重大一步。直到近幾年之前,澳洲一直不願直接挑戰中國核心利益。 然而,澳洲感受到威脅與日俱增,於三年前開出第一槍,禁止華為替澳洲電信商提供5G網路技術。而如今澳洲將擁有核動力潛艦艦隊,將在美國領導的太平洋盟邦中,扮演更強有力角色。 美聯社報導,早在十年前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就開始討論必須把戰略重心從中東轉移至印太地區。拜登執政後,美國終於從阿富汗撤軍,同時也發現與中國的緊張情勢有增無減。 美國等太平洋地區國家都關切中國在南海的野心,以及北京對日本、台灣和澳洲的反感。美英澳協議雖然未提中國,但這個動作仍被北京視為挑釁。 川普政府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華府中國專家博明說,讓澳洲擁有核動力潛艦,是有助於美國和盟友的軍事與外交陣線的重要舉措。 博明表示,水下作戰能力是北京的「致命弱點」,而核動力潛艦能讓澳洲擴大巡航範圍,讓這個新盟邦在本區域擁有更強大存在。 博明表示:「當你擁有強大軍隊,那提供嚇阻的靠山,就有信心對抗霸凌。」但他也表示,現在的問題是北京越來越傲慢自大,不太願意訴諸更有成效的外交手段 。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分析指出,這次協議的地緣政治意義,遠不只媒體聚焦的「美國五十年來首度對外輸出核潛艦技術」,以及澳洲可以協助「巡航南海」這麼簡單。 報導表示,英國學界人士認為,儘管協議未提中國,但澳英美協議共享最尖端軍事防務科技和能力,並相互開放三國最尖端科技、工業和市場,等於向區域其他盟友承諾並宣示,若未來印太地區發生「破壞安全秩序」事件時,將展現捍衛民主自由世界的核心防衛力量。 報導指出,眾所周知,印太地區最可能發生這類事件的地點就是台灣海峽與南海。

Read More

廣島8旬翁 3個月打4次疫苗

中央社∕東京11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疫苗施打作業發生烏龍,廣島市政府昨天表示,1名80多歲的男性市民在3個月內誤接種4次COVID-19疫苗。另外,東廣島市也發生80多歲市民誤接種3次疫苗。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廣島市政府表示,這名高齡男性6月已在廣島市內醫療機構完成兩劑COVID-19疫苗接種,但不知道男性已完成接種的妻子,誤以為沒收到接種券,所以又申請重新寄送。 結果這名高齡男性又拿著新寄來的接種券,在7月及8月到不同於6月接種的醫療機關再注射2劑疫苗。 接種4劑疫苗的情況一直到9月才被發現。廣島市政府指出,這名高齡男性沒有意會到自己接種4劑疫苗。 另外,東廣島市政府也表示,市內1名80多歲市民接種3劑疫苗,原因是未確認是否接種又寄發接種券。 廣島市政府與東廣島市政府表示,這2名高齡者的健康未受影響。

Read More

美研究報告:完整接種 染疫死亡機率小11倍

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 傳染力強的Delta變異株已是常見的COVID-19病毒,但美國衛生當局今天表示,相較於未接種疫苗的人,已完整接種者染疫死亡的機率小了11倍,住院機率小了10倍。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發表3篇新研究,上述數據來自其中一篇,而這些研究都強調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能有效防範染疫帶來的嚴重後果。 其中一篇研究的數據指出,莫德納疫苗在Delta變異株流行期間提供的防護力略高,但尚不清楚原因。 第1項研究調查了4月4日-6月19日之間美國13個管轄區的數十萬病例,在這段時間,Delta尚未成為主要傳染的病毒株。 研究員把這段時期數據與6月20日-7月17日之間的資料相比較,發現2個時期之間,已接種疫苗者的染疫風險略微升高。原本,已接種者的染疫風險比未接種者小11倍,後來差異縮小為5倍。 但疫苗對預防住院和死亡的防護力維持穩定,只是在65歲以上長者群體中,防護力下降幅度大於年輕群體。 美國CDC和FDA正在評估追加劑的必要性,若拜登政府本月稍晚開始推行施打追加劑,年長者可能將是首批接種者。 另一項研究蒐集6~8月超過400家醫院、急診部門、急症診所的資料,依照不同廠牌評估疫苗效力。 在預防住院效力上,成效最好的依序是莫德納、輝瑞、嬌生,保護力分別是95%、80%、60%。

Read More

港人全球最長壽 歸功控菸有成

中央社∕香港6日電 香港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港人長壽與當局有效控菸有關。 官方香港電台今天報導,港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比較了來自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歐美等18個國家及地區的2.63億宗死亡個案,包括香港自1979年以來的140萬件個案,發現不論男女,近年香港由心血管疾病引致的死亡率最低。 為此,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林大慶促請立法會盡快通過全面禁止電子菸和加熱菸的修訂條例草案。 綜合香港和日本當局年前公布的數據,香港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8.13歲和82.34歲,排名全球首位。

Read More

增免疫力 美將批准追打BNT第3劑

中央社∕華盛頓五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今天表示,主管機關很可能近日就會批准追加施打輝瑞的COVID-19疫苗,不過莫德納追加劑可能要稍微晚一點才放行。 佛奇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面對全國」被問到有關總統拜登目標在本月20日開打追加劑COVID-19疫苗時說,在某些方面計畫不變。 不過他表示,美國輝瑞大藥廠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已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呈交共同研發的疫苗追加劑必要資料,莫德納則尚未完成程序。 佛奇說,他希望開始追加施打疫苗作業時,這2種疫苗都能供接種,但若莫德納未在本月20日前完成程序,就會晚一點再供施打。 路透社報導,莫德納和FDA未立即回應尋求置評的電郵。莫德納曾在1日發布的聲明中說,已「開始提交」追加劑資料給FDA。 鑒於COVID-19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地危及未接種的民眾性命,如何施打第3劑疫苗,甚至該不該施打追加劑,就成了棘手問題。 現任和前任FDA科學家以及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顧問小組成員先前告訴路透社,拜登政府上個月宣布會在本月20日開始提供美國民眾追加劑疫苗,然而這類議題的程序決定權通常是在FDA和CDC手上。 科學家仍在辯論要追加多少劑量增強免疫力,以及是否所有美國人都應打第3劑,而不只有重症高風險族群。 佛奇今天強調,2種追加劑應該是安全的,不過FDA和其他官員會研究相關資料確保無虞。

Read More

富國疫苗多 年底前有12億劑可轉手

中央社∕華盛頓4日綜合外電報導 COVID-19疫情衍生全球疫苗取得不均鴻溝。一份最新分析研究顯示,西方富國到今年底前有高達12億劑的額外疫苗可轉手他國,且大多數是輝瑞BNT、莫德納兩種mRNA疫苗。 據總部設於倫敦的分析公司Airfinity指出,美、英與歐洲國家取得或掌握的COVID-19疫苗數量,既能滿足自身讓80%的12歲以上民眾完整接種、甚至追加施打,也還有不少的量能在全球重新分配。 一份今年稍早對國際COVID-19防疫因應的獨立檢討報告,敦促高所得國家應在2022年中以前,提供20多億劑疫苗給窮國。但Airfinity發現,目前七大工業集團(G7)與歐盟允諾援外10多億劑疫苗,交付出去的量僅不到15%。 Airfinity執行長貝克韓森表示,全球的疫苗出貨量穩定增加,看不出有被打亂的可能。連同中國所需的量,到今年底各類疫苗產能可超過120億劑大關,已超過約110億劑的全球接種所需。 Airfinity分析顯示,西方國家至今有約5億劑的量可供重新分配,當中只有一些已捐出;到2022年中,可供重新分配的疫苗量將增至約22億劑。 按Airfinity估算,輝瑞BNT疫苗約佔可供重新分配數量的45%,莫德納(Moderna)約佔25%。

Read More

美將追打第3劑 初步僅限輝瑞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 知情人士透露,白宮追加施打COVID-19疫苗計畫很可能在本月展開,初步僅限輝瑞/BNT疫苗接種者,施打範圍比預期限縮。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在20日展開1億劑追加劑施打計畫,但是除了輝瑞/BNT疫苗外,其他廠牌尚未獲美國政府核准施打追加劑。莫德納1日才開始提交數據給監管部門以申請批准,今天表示已完成提交。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疫苗專家小組預計17日開會,討論輝瑞/BNT的追加劑計畫。白宮首席醫療顧問佛奇表示,莫德納似乎無法及時提供申請批准所需的資料,趕不及在20日展開施打追加劑。嬌生尚未向監管機構申請其單劑疫苗追加劑的批准。 鑒於Delta變異株的感染人數持續上升、完整接種疫苗者仍染疫,拜登政府擔心這是疫苗保護力正在減弱的徵兆,推動追加劑施打計畫作為重建群體免疫的方式。 消息人士透露,FDA代理局長伍考克與CDC主任瓦倫斯基昨天告訴白宮疫情協調官齊安茲,FDA與CDC數週內或許可以決定,建議追加劑施打計畫初期僅限部分輝瑞/BNT疫苗接種者。 美國衛生官員8月曾表示,9月20日展開的第3劑施打計畫將普遍適用於輝瑞/BNT、莫德納疫苗完整接種者,但必須是至少在8個月之前完成接種者。

Read More

英包機運毛孩 撇下阿富汗人

撤離行動最後一批赫見200貓狗 數百當地雇員被放鴿子 中央社∕倫敦二十八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今天出動飛機載走駐阿富汗的最後一批英軍,結束英國在喀布爾的撤離行動。數以百計符合重新安頓資格的阿富汗人被他們留了下來,卻有兩百隻貓狗由包機載離,引發嘩然。 國防部推文寫道:「最後一架載運英國武裝部隊的班機已經離開喀布爾。」推文並向軍隊致敬:「致那些在龐大壓力與艱苦環境中英勇服勤,安全撤離最脆弱公民的人,謝謝你們。」 今天稍早,英國派出最後一架只限搭載平民的班機,在美軍與塔利班協議的八月三十一日期限前,結束空運撤離平民、外交官及軍隊行動。 英國首相強生感謝協助行動的人員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協助撤離一萬五千人。他在社群媒體貼文說:「我想感謝參與其中的所有人,還有在過去二十年間服役的人,你們可以為自己的成就自豪。」 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表示,英國部隊「幫助數以千計人尋求更好未來並取得安全」。 英國國防參謀長卡特則在今天稍早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撤離行動進展順利,但坦承「我們沒辦法帶所有人走」,很讓人「心痛」。 最後一批撤離喀布爾的人員,包括一間動物慈善機構的英國負責人,他帶著大約兩百隻貓狗搭乘私人包機離開喀布爾的動物收容所,結束一趟惹怒許多人、備受爭議的任務。 英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說,有為英軍工作的阿富汗翻譯人員問他:「為什麼我的五歲孩子,比你們的狗還不如?」 諾薩德對此只回應說,會「盡最大努力協助他們」。

Read More

喀布爾機場旁 又傳恐攻

拜登警告言猶在耳 火箭彈攻擊再現 已知1童亡 中央社∕喀布爾二十九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聯社報導,喀布爾警察首長表示,一枚火箭彈擊中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國際機場西北方附近區域,造成一名孩童身亡。目前尚未有團體出面承認犯下這起事件。 法新社記者稍早表示,聽到喀布爾傳出巨大爆炸聲。路透社報導,目擊者表示,事件疑似發生在機場附近,爆炸聲似乎來自火箭彈攻擊。電視畫面顯示冒出濃濃黑煙。 這名警官表示,火箭彈攻擊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二十九日下午。 目前沒有團體宣稱犯下該事件。 中央社∕華盛頓二十八日專電 美國總統拜登警告,阿富汗當地局勢仍極度危險,發生在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的攻擊事件,未來二十四到三十六小時極可能再度發生。 美軍撤離阿富汗計畫歷經最動盪的兩天,拜登週末留在華府持續緊盯當地最新發展,今天上午並與國安團隊、現場指揮官討論昨天在阿富汗對「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的報復空襲行動。 拜登透過聲明表示,他曾誓言會追捕對美軍與喀布爾無辜百姓發動襲擊的組織,「我們已經做到」。這次空襲不會是最後一次,美軍會持續追捕參與這次令人髮指襲擊的所有人,並讓他們付出代價。 至於阿富汗當地情勢,拜登坦言仍極度危險,機場遭受恐怖襲擊的威脅依然很高。美軍指揮官向他示警,未來二十四到三十六小時極有可能再次發生攻擊事件。 拜登下達指令,讓當地美軍採取一切可能措施優先防護部隊,並確保當地美軍擁有所有權力、資源及計畫,以保護當地美國民眾。 儘管喀布爾局勢危急,撤離行動仍持續展開,昨天約六千八百人離開當地,其中包括數百名美國人。拜登聲明中也表示,今天也討論進行中的準備計畫,以協助民眾在美軍撤離後,仍能繼續離開阿富汗。 喀布爾機場二十六日發生自殺攻擊事件,造成十三名美軍殉職。美國國防部今天公布罹難者名單,包括十一名陸戰隊員、一名海軍,以及一名陸軍士官。為報復伊斯蘭國的恐怖攻擊,美軍出動無人機進行空襲,炸死兩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一人受傷。據傳美方使用的是配備刀刃的特殊型「地獄火」飛彈。 該型飛彈不會爆炸,而是在接近攻擊目標最後一刻,射出飛彈內圈的六枚巨型刀刃,猶如「血滴子」一般鎖定目標。

Read More

日本調查顯示 18人有1人出現莫德納手臂

中央社∕東京29日綜合外電報導 接種美國莫德納(Moderna)COVID-19疫苗後,手臂會出現紅腫和發癢症狀,俗稱「莫德納手臂」,日本針對4萬多人的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約每18人就有1人會出現此副作用。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自衛隊中央醫院發表的這項調查結果,雖然比例較先前調查結果略高,但參與調查的醫生表示,症狀大多相對較溫和,無需過度擔心,希望大家把握接種疫苗的機會。 根據在東京大手町大規模接種中心施打莫德納疫苗的自衛隊中央醫院發表的調查,針對7月1日起一週期間接種完疫苗的高齡者等4萬2017人進行分析後,約每18人有1人於接種後手臂出現紅腫症狀,總數2369人,占整體人數5.6%,其中83%是女性。 接種第一劑疫苗4天後,最遲是21日後出現紅腫症狀,大多於接種一週前後出現症狀。此外,幾乎全都於4日至8日間症狀消失。 出現莫德納手臂的比例,海外臨床試驗是0.8%,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針對自衛隊員的調查結果是3.5% ,此番針對一般接種對象的調查結果為5.6%,比例略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