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相:英變種病毒傳播更快更致命

中央社∕倫敦二十二日專電 英國政府今天表示,部分初步證據顯示,英國變種病毒不僅傳播率比舊病毒更高,致死率也更高。所幸的是,目前並未有證據顯示變種病毒會讓疫苗失效。 英國首相強生傍晚召開記者會表示,部分初步證據顯示,「除了傳播更快之外,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發現的變種病毒,或許有更高的致死率。」 這項結果是英國政府「新型與新興呼吸道病毒威脅顧問小組」研究發現,但所有證據仍在早期階段。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目前有三種變種病毒令人關切,第一種是去年九月在肯特郡發現的變種病毒,也是在英格蘭與北愛爾蘭地區傳播最多的變種病毒,且已在超過五十個國家發現;第二種是南非變種變毒,第三種則是巴西變種病毒。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朗斯表示,目前已知肯特郡變種病毒比舊病毒傳播更快,且不分族群,「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會感染」。 先前研究顯示,英國變種病毒的傳播率比舊病毒高出三十%至七十%。瓦朗斯表示,至於致死率,初步證據顯示,假設一千名六十歲民眾感染舊病毒,死亡率為一千人中十人,英國變種病毒則為一千人中十三、十四人死亡。 他表示,這些證據雖然「令人關切」,但「還不夠有力」。「我必須強調,這些數字還有許多不確定性,我們必須進行更多研究。不過致死率和傳染率的提高,顯然都值得關切。」 瓦朗斯也表示,臨床證據顯示,疫苗對舊病毒和英國變種病毒都有效力,「這是好消息」。不過他也說,南非和巴西變種病毒對疫苗的反應仍令人關切。  

Read More

英媒重返武漢 醫師透露早知人傳人 但被封口

中央社∕倫敦21日專電 英國獨立電視台(ITV)在武漢肺炎爆發一年後重返現場,中國醫師向公民記者首次坦承,其實早就知道病毒會人傳人,卻被政府封口。 替ITV紀錄片祕密拍攝的公民記者錄製畫面中顯示,最早經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武漢醫院高層表示,他們絕不懷疑這種病毒十分危險,早在2019年12月底就知有死亡案例。 一名在鏡頭上被打馬賽克的醫師表示:「實際上,在(2019年)12月底或(2020年)1月初,有我熟人的親戚死於這種病毒。許多與他同住的人也被傳染,包括我認識的人。」另一名醫生稱:「我們所有人都認為,毫無疑問這會人傳人。」 醫師也透露,早在疫情爆發初期,中國當局就開始掩蓋真相。一人說:「我們知道病毒會人傳人,但我們出席醫院會議時,被告知不可聲張。省領導要醫院不可說出真相。」 紀錄片揭露,病毒早在2020年1月5日至1月17日間就開始傳播,但中國當局在這12天都沒有正式報告新病例。 台灣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傳染病學專家羅一鈞受訪表示:「疫情爆發的早期管理工作是一團糟,根本失敗。我認為中國如果迅速向全世界提供必要資訊,從一開始就可以避免大流行。」

Read More

伊朗打算生產鈾金屬 法德英外長聯合聲明籲停止

中央社/柏林十六日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強國今天對伊朗打算製造鈾金屬的計畫表示深切擔憂,英國、法國、德國外交部長發布聯合聲明,敦促伊朗停止計畫。 聯合聲明說:「鈾金屬的生產可能具有重大的軍事意涵。」 「我們強烈敦促伊朗停止這種活動,若伊朗對維護協議認真看待,就重新遵守聯合全面行動方案,不得延誤。」 根據伊朗二0一五年和世界強國簽訂、俗稱「伊朗核子協議」的聯合全面行動方案,伊朗同意十五年內不「生產或取得鈽或鈾金屬或其合金」。 國際原子能總署十三日表示,伊朗已告知原能總署德黑蘭正在進行鈾金屬生產研究,目標是提供德黑蘭研究反應爐的高階燃料。 法國外交部長勒德里安也在今天刊出的訪問中表示,伊朗正在增強核武能力,德黑蘭和華盛頓必須盡快恢復二0一五年的核子協議。 勒德里安告訴法國「星期日報」,伊朗違反核協議的行動持續加快,本月稍早開始在福爾多地下核設施推動將濃縮鈾純度提升到二十%的計畫,達到二0一五年核協議前的水準。 美國總統川普二0一八年退出核協議,並對德黑蘭施加制裁之後,伊朗持續違反協議條款。勒德里安表示:川普政府選擇以他們稱為最大壓力的行動來針對伊朗,這種策略到頭來只造成風險和威脅升高。 勒德里安還說,即便德黑蘭和華盛頓重返協議也還不夠,「還需要針對彈道擴散以及伊朗造成區域鄰國不穩定等棘手問題進行討論」。

Read More

反制香港大抓捕 美再制裁6官員

中央社/華盛頓十五日專電 美國國務院今天宣布,為回應港府日前大規模逮捕泛民派人士,制裁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尤權、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孫青野等六名中港官員,這些人士在美資產將被凍結。 根據蓬佩奧今天發布的聲明,受制裁官員包含兼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駐港國安公署副署長孫青野、港區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以及香港警務處國安處處長蔡展鵬、警務處助理處長江學禮與簡啟恩。 依據美國總統川普去年七月發布的行政命令,以上受制裁人士在美國或由美國他人持有或控制的資產,都將遭到凍結。

Read More

韓國社交距離、5人聚會禁令 延長2週

中央社∕首爾16日專電 為確實遏制COVID-19疫情,韓國政府今天宣布既有社交距離規範及5人以上聚會禁令延長實施2週,並在2月1~14日實施春節特別防疫。 韓聯社報導,國務總理丁世均今天上午在防疫會議中宣布防疫方針,首都圈第2.5階段、非首都圈第2 階段社交距離規範,5人以上聚會禁令及店家晚間9時後限制營業的措施都將延長2週至31日。 不過,針對受到業者抗議標準不一或措施過當的健身房、補習班、咖啡廳等防疫規範則將自18日起放寬,其中原遭強制停業的健身房、補習班、KTV等大眾設施,可在符合防疫規範下恢復營業。 咖啡廳取消原本全面禁止內用的規定,比照餐廳可提供內用服務至晚上9時;教會等宗教設施開放舉行週日禮拜,人數必須在座位數的10%以下。 同時,為減少春節連假期間人口大規模移動造成疫情擴散,當局也將2月1~14日間訂為春節連假特別防疫期,考慮限制火車座位販售及取消高速公路免收費優惠。 韓國至今累計7萬1820例確診,1236例病歿。據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15日凌晨零時到今天凌晨零時間新增580例,已連續5天維持在500至600例間。

Read More

CDC警告 英變種病毒3月恐蔓延美國

中央社∕芝加哥15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先前發現一種新冠病毒變種具高度傳染性,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警告,這種病毒可能在3月之前成為在美國流行的主要病毒株。 路透社報導,這株突變病毒稱為B.1.1.7,據信傳染力是美國當前流行病毒的2倍。目前美國有76人感染這種病毒,分別來自10州。 美國疾管中心在每週疫情報告中指出,美國國內正值病例激增,這種病毒迅速傳播,將加重衛生資源負荷,使得醫療照護體系更加緊繃,民眾需更遵守防疫措施,例如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 CDC表示,這種具高度傳染力的變種病毒也會使需要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增加,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保護效果、控制疫情。 衛生官員在報告中寫道:「B.1.1.7變種病毒傳染力增強,說明必須嚴格實施公衛措施,以減少傳染,爭取普打疫苗的關鍵時間。」 這隻變種病毒包含數種基因變異,使得病毒更易人傳人。 CDC表示,據信這些變異不會造成更嚴重的病症,但傳染率變高,意味著會出現更多病例。

Read More

日本醫院群聚感染 310確診31死

中央社∕東京16日專電 日本東京鄰縣埼玉縣的戶田中央綜合醫院發生新冠肺炎群聚感染,截至1月14日,已知住院的病人與職員共310人確診,其中31人死亡。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位於戶田市的戶田中央綜合醫院去年11月首度查出有職員確診COVID-19,之後陸續查出有人確診。截至1月14日患者與職員多達310人確診,其中31名住院患者死亡。 埼玉縣政府對於發生院內感染一事正在調查感染擴大的原因。 戶田中央綜合醫院被中央政府指定為救災時的據點醫院,屬區域的核心醫院,但因發生院內感染,目前暫停收治患者及急診。 1月6日埼玉縣政府與厚生勞動省(相當於衛生福利部)的防止群聚感染小組成立聯合防疫小組,對戶田中央綜合醫院進行防疫指導,希望協助這家醫院恢復醫療機能,院內感染情況目前正逐漸平息。 埼玉縣政府表示,希望中央能支援,讓這家醫院早日恢復醫療功能,維持區域的醫療體制。

Read More

嚴峻!連4天破千 東京新增1809例

中央社∕東京16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東京都今天新增1809例確診病例,創週六次高紀錄,是連續4天單日新增逾千例。日媒觀察,東京都內鬧區部分餐飲店未配合提前打烊,反因客人聚集更顯擁擠。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至今累計COVID-19病例數為8萬3878例,重症患者數較昨天增加3人,總數136人。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昨天是日本政府因應疫情擴大,將二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對象地區擴及11都府縣的第一個星期五,雖然鬧區不少餐飲店都配合提前打烊,但也有部分地區人潮是去年春天首波疫情爆發時的約2倍。 甚至也有店家不理會政府籲請提前打烊持續營業,現場看起來因為客人集中顯得擁擠。去年4月17日的逾2倍。 東京都政府表示,東京都內屬於提前打烊對象餐飲店約9萬家,雖然政府有採取發放補助金等措施,但都政府官員表示,如果店家指為了經營不得不繼續營業,政府也無法強制,但今年可說已沒像去年首波疫情那樣的緊張感。

Read More

挪威23人打新冠疫苗後喪命

中央社∕奧斯陸15日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為控制COVID-19疫情,已展開疫苗接種。但挪威出現23人在接種第1劑疫苗後死亡,當局表示,COVID-19疫苗對極高齡與患有絕症的人,恐風險過高。 各國都在評估COVID-19疫苗副作用,而挪威這次的聲明,是歐洲衛生當局至今態度最為謹慎的一次。 挪威官員說,國內有23人在接種第1劑疫苗不久後死亡。挪威藥品管理局表示,其中13人已解剖驗屍,結果表明,常見的副作用可能在年老體弱接種者身上出現嚴重反應。 挪威公共衛生署在聲明中說:「對極其虛弱的人而言,即便是相對輕微的疫苗副作用,也會產生嚴重後果;而對可能不久人世者而言,疫苗帶來的好處可能微不足道或無關緊要。」 挪威的建議不代表較年輕、較健康的群體不該打疫苗。歐盟藥品管理局(EMA)執行主任庫克(Emer Cooke)曾表示,一旦全面推動接種,追蹤疫苗安全性,特別是仰賴傳訊核糖核酸(mRNA)這類新技術的疫苗,將是最大挑戰之一。 挪威已至少3萬3000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多是被認為感染後風險最大的群體,包括老年人。去年底在歐洲獲准使用的輝瑞疫苗用得最多,本月獲准使用的莫德納疫苗也開始施打。 監管單位在1月14日的報告中表示,挪威當局正調查29例可能的副作用,其中近3/4都是80歲以上長者。 美國休士頓在地媒體Click2Houston報導,一名南佛羅里達地區的醫生在接種2週後過世,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正釐清死因。 據德州衛生廳的資料,德州到去年12月29日為止,已有25萬人接種疫苗,這段期間內,當地向CDC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VAERS)通報287例,其中11例歸類為嚴重反應,包括一名84歲女性死亡,還有人通報出現終身癱瘓的狀況,其他嚴重病例則住院1到4天不等。

Read More

輝瑞疫苗延遲交貨 歐盟跳腳

中央社∕柏林、布魯塞爾15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輝瑞大藥廠今天宣布,由於在比利時的重要工廠須修整,接下來3~4週將延遲新冠病毒疫苗的交貨時程。這讓歐洲國家施打疫苗的計畫遭受重大打擊。 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COVID-19疫苗。輝瑞表示,為了自2月中旬起擴大產量,位於比利時北部皮爾斯的工廠有修整必要,在2月底和3月疫苗交貨量會「顯著增加」。 BioNTech也在聲明中保證:「我們會在1月25日當週開始,回到原本向歐盟交貨的時程,並自2月15日當週起增加交貨量。」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則表示,原本承諾在今年第一季提供的疫苗數量將如期送達。但急著替更多人民施打疫苗的歐洲國家對於輝瑞延遲交貨感到不滿。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對於「臨時且出乎意料的」延誤表達遺憾,呼籲負責替所有成員國採購疫苗的歐盟執委會確保未來交貨時程明確。 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及瑞典的衛生部長聯名致函歐盟執委會表示,這種「令人無法接受」的狀況「傷害疫苗接種程序的可信度」,並進一步呼籲執委會「要求(藥廠)對此狀況公開說明」。 而大西洋另一端的加拿大雖也坦承受影響,但採購部長安南德認為,「當全球供應鏈繃到超出負荷時,可預料到會有這類延誤和問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