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海味拾一珍饌 精品海宴漁你共享

漁業署王茂城署長與得獎廠商合影。(漁業署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第11屆水產精品頒獎典禮於9月27日在華山文創園區中4A館熱鬧登場,漁業署王茂城署長親自蒞臨活動現場頒獎,今年以「拾一珍饌 漁你共享」為理念,象徵透過11屆累積的用心,將來自臺灣各地的珍貴海味,化作一道道精緻饗宴,與全民共享美味與永續的價值,期待透過水產精品頒獎,激勵業者持續開發精緻優質水產品與開拓國內外市場,增加漁業產值與能見度! 漁業署表示,2010年起辦理「海宴水產精品」評選活動,今年邁入第11屆,產品以國產水產品為原料或特色原料,生產製程需通過CAS、HACCP、TQF、TAP、ISO 22000等其中1項認驗證,確保安全品質,並經專家嚴謹評選食材用料、包裝設計、市場通路、經濟效益及料理風味等完整價值鏈,選出20項水產精品,從過往單純生鮮冷凍冷藏產品,演變為分切、小包裝、即食調理包、精美禮盒等,展現臺灣水產加工與創新技術與實力,以貼近不同消費族群與市場需求,讓漁業突破傳統框架,朝「精品」高端市場邁進。 另外,本屆20項得獎產品來自10個縣市,北中南東皆有縣市獲獎,其中高雄市表現最為亮眼,共有7項產品獲獎。新北市、雲林縣、臺南市、屏東縣各有2項產品獲獎,臺北市、臺中市、嘉義縣、宜蘭縣及臺東縣各有1項產品獲獎,展現全臺各地特色與優勢。 現場食魚教育專區。(漁業署提供) 漁業署說明,養殖漁業「石斑魚」、「烏魚」、「鰻魚」、「臺灣鯛」、「鱸魚」、「虱目魚」最受消費者及評審青睞;海洋漁業則以「鮪魚」、「鬼頭刀」佔有一席之地,特別的是「文蛤」、「白帶魚」、「鯖魚」首次上榜,各產業都在為提升產品加值目標努力邁進。 今年的得獎產品展現出幾個鮮明特色,首先為精緻化與差異化,如「鰻魚禮盒」、「松露黑鮪魚禮盒」,代表臺灣水產品能夠進軍高端市場,成為送禮的最佳選擇。其次,健康與養生,例如「養生花膠鱸魚湯」、「食倍營養禮盒」,符合現代人追求營養均衡的飲食潮流。此外,便利與即食化,從鬼頭刀魚鬆、鮪魚鬆蛋捲,到龍虎斑炊粉鍋,充分滿足小家庭與單身族群的需求。最後,在地特色與永續價值,不論是臺南的虱目魚白蝦禮盒,還是屏東的龍膽石斑魚排,都彰顯了臺灣在地食材的魅力與國際永續潮流的結合。 漁業署指出,今年20項得獎產品中,3項榮獲創新獎。新北貢寮紅燒白帶魚罐頭禮盒,導入熱滲透技術將魚骨魚刺軟化,讓白帶魚原本從冷凍分切,多元開發利用,創造無限的可能,便利且可提供銀髮族飲食新選擇;嘉義果乾烏魚子禮盒組,則將烏魚子搭配金鑽鳳梨、愛文芒果與蜜柑果乾一同切片真空包裝,鹹香與果乾交織,提升烏魚食用趣味,成功吸引年輕族群及開拓國際市場;乙炰來即食魚片,特別以臺灣鯛為基底,融入柚子胡椒、和風輕照燒、秘製香料等多樣風味,採用低溫熟成技術保留魚肉鮮甜與營養,開封加熱無須再調味即可食用,迎合現代消費趨勢;3項產品皆頗具創意與巧思! 9月27日至9月28日兩天的活動現場除了頒獎典禮外,還有食魚教育園遊會闖關、水產精品的展示及試吃活動,能夠搶先品嚐創新獎水產精品,讓大小朋友們享受「食、育、樂、購」全方位食魚文化體驗。 另外,獲獎產品將於10月份上架至iOPEN Mall網路平臺,規劃方便民眾一站式選購的「水產精品專區」,於10月15日至11月14日推出免運券及折扣券的雙重優惠。同時,10月16日至10月27日則可直接在臺北忠孝SOGO 11樓買到實體商品。10月17日還邀請電視名廚蔡季芳老師開箱直播,結合線上線下同步分享,讓更多人看得到、買得到。最後,漁業署誠摯推薦,邀請大家一起把值得信賴、送禮自用的國產好選擇帶回享用!

Read More

農糧署力推國產食材 成果豐碩!

陳駿季部長與績優機關合影。(農糧署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為鼓勵全民支持在地農業,農業部農糧署積極推廣國產食材以提高使用率,並透過多元管道將食農教育融入民眾生活。農糧署27日在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表揚推動國產食材傑出的政府機關(構)與公營事業,獲獎單位包括員工餐廳每月詳列主要食材採購來源的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明潭發電廠,以及近乎100%採用國產食材的屏東榮民總醫院。 另針對員工餐廳創新作法之示範場域也值得嘉許,例如,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在院內採用當地特產紅棗「奉茶」給來院民眾,並於員工餐廳舉辦「地中海食物日」,以苗栗在地生產具有溯源農糧產品追溯條碼的綠豆芽為主題設計特色料理。 農糧署在食農教育大會設置「家鄉味地圖」攤位。(農糧署提供) 而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則與團膳營養師合作,設計專屬的食農文宣並透過LINE群組推播及收集回饋建議,成功給予消防員滿滿活力與國產食材知識,透過這些績優單位的積極響應,成為使用國產食材的典範,並為員工與民眾提供更安心、健康的餐點。頒獎典禮由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蒞臨致詞,並由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親自頒發獎狀,彰顯政府對此政策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該署透過與國內餐飲業者合作,將國產農漁畜產品納入菜單,並鼓勵超市與賣場設置國產農產品專區及廣設農民直銷站,讓消費者能更便利地選購在地食材。此外,學童是國家未來主人翁,飲食安全是家長最重視的議題,所以在學校午餐中積極推動使用「三章一Q」食材,114年可溯源食材使用比例達98.98%,除了讓學童吃得健康、安心外,亦從校園開始培養學童對國產食材的認同感與建立優質飲食文化。這些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國產食材的能見度,也讓食農教育的理念具體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農糧署表示,農業部舉辦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向大眾展現近年推動食農教育的豐碩成果。該署作為共同推動者,在此次大會上亦設置主題為「家鄉味地圖-食農教育與農民直銷站」的攤位,以「農民直銷站地圖」為核心,透過插畫風格呈現全臺68處農民直銷站點位,地圖上加入各區特色農產意象,如臺東的稻米和臺南的芒果,吸引民眾拍照與分享。攤位也規劃了一系列互動活動,例如透過六面骰子的「食農面面關」遊戲,讓民眾以趣味方式了解農業生產與環境、飲食及健康等面向息息相關。 此外,攤位也發送《食旅地圖:在地好食光 農民直銷站尋味指南》文宣手冊,內容介紹各地特色食材,更強調農民直銷站「在地直送,安心選擇」的精神與價值。農糧署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產地與消費者的連結,讓食農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能轉化為全民的實際行動,共同開啟臺灣農業的永續新篇章。

Read More

中市環保局跨縣市支援 花蓮光復災區清淤加速環境復原

台中市環保局馳援花蓮掃街工作。(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災,災後環境復原工作刻不容緩。台中市環保局二十六日派遣掃街機具及清潔人員前往支援,投入道路清淤工作。 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災區在大型淤泥清除完成後,仍急需專業掃街與洗街車協助,才能讓環境快速恢復。市府二十五日接獲環管署請求支援,立即整備兩輛大型掃街車及六名資深清潔隊員,由大肚區清潔隊大隊長何國仲擔任指揮官,二十六日抵達花蓮救災前進指揮所光復糖廠,二十七日上午投入清理行動。 何國仲指出,光復糖廠為救災前進指揮所,各地人車湧入造成周邊道路泥濘與揚塵。經與當地環保單位協調後,發現糖廠附近的土方暫置場有大量運土車行經,導致中山路及周邊道路泥土堆積,急需掃街車支援。環保局人員隨即展開清掃,展現跨縣市支援的效率與合作精神。 環保局強調,面對重大天然災害,跨縣市資源調度是確保災區環境迅速復原的重要措施。感謝犧牲連假前往花蓮支援的同仁,以實際行動詮釋「同島一命、同舟共濟」的精神,期盼透過大家共同努力,協助災區居民早日重建家園、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台海防衛兵推 東部已非屏障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二十六日舉行「台海防衛兵推總結報告」新書發表會,邀請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中)、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右)以及和平與安全中心執行長李喜明(左)出席。   (中央社)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六月邀集台美日九位退役上將舉辦「台海防衛兵棋推演」,二十六日發表總結報告。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黃介正指出,兵推結論是台灣東部地區已非戰略屏障,面對東部兵力薄弱的問題,有必要慎重思考。 黃介正表示,總結報告中,兵推總共歸納出六項發現,提醒政府部門應正視因應。其中,「灰色地帶」襲擾已有三年,政府缺乏明確的接戰規定或交戰規則,很容易使第一線部隊遭遇很大的迷霧與判斷壓力,他提醒,共軍「由演轉戰」突襲行動之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政府相關單位應研擬因應作為以及指導原則。 黃介正表示,根據兵推過程與結果分析,以國軍現有作戰部隊之部署及編現比,現實上難以維持「島島皆守」的軍事防衛能量。針對外離島之防衛作為,政府及國防部除現行「獨立固守」的原則性指導外,欠缺明確的交戰規則以及創新的遠距增援作戰思維。 黃介正舉例,美國組建議可從澳洲向北、沿美國亞太盟國的領海內側,向台灣運送物資,頗有創新思維,但是我國缺乏與其他國家之間聯盟作戰之條約、聯合編組、聯合指揮、協調與作業程序以及實兵演練,恐怕在實際上難以執行。 黃介正強調,兵推結論是台灣東部地區已非戰略屏障且解放軍現有海空軍的絕對優勢兵力,足以封控台灣四周海空域,所以空軍東遷或海軍疏泊保存戰力的做法,若沒有友盟幫助,我方各軍種將會相當脆弱,因此面對東部兵力薄弱的問題,有必要慎重思考。

Read More

堰塞湖無立即危險?李鴻源指輕忽颱風嚴重性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針對農業部長陳駿季八月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被外界質疑太過輕忽。前內政部長、水利專家李鴻源二十六日直言,農業部長並非水利專業,輕忽颱風季的嚴重性,面對堰塞湖目前唯一方法就是預警、疏散。他也提醒,堰塞湖仍未解除警戒,且河床已經淤積,未來十到二十年內淹水潛勢都較高,中央應持續因應。 李鴻源表示,八月當時堰塞湖只有六千萬噸水,溢流要到九千萬噸,當時確實沒有立即危險,但八、九月仍是颱風季,才差三千噸的水,只要颱風來下半天的雨就達標,滿了就溢流、溢流就會潰壩,「他們輕忽颱風季的嚴重性」。 水利專家李鴻源指出,馬太鞍溪出現淤積,未來十至廿年內都有淹水潛勢。圖為空勤總隊協助壩體及湖區數據,以利後續評估重新裝設水位計可行性。(花蓮分署提供) 被媒體問到,農業部要求媒體都要改成「溢流」,而非「潰壩」,李鴻源認為,若不是專業人士,怎搞得清楚什麼是潰堤、潰壩或溢流,「爭論這個有意義嗎?(溢流口)下切八十公尺就叫潰壩,壩就是已經垮了、不見了,災害發生還考慮個人、政黨利益並不聰明。 李鴻源指出,他兩周前接到內政部長劉世芳的電話,請他召集一組專業團隊時,收到資料時發現茲事體大,因為堰塞湖有六千萬噸水相當於兩個牡丹水庫、滿水位到九千萬噸就是一座南化水庫。原以為還有一年時間評估,結果颱風就來了,兩周不到就垮了,又要疏散八千人,不要說花蓮縣政府做不到,連中央地方密切配合都不見得做得到,何況現在還互相猜忌,太多政治算計,呼籲藍綠政治人物都應把嘴巴閉起來。 李鴻源說,原本中央說要撤六百人,後來開會時他們交給內政部最新評估報告後,發現淹水範圍遠超過之前估計,才會跑出八千人的數字,所以別糾結垂直撤離,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有沒有時間才是重點。 李鴻源強調,現在要做的是持續搶救和災後復原,還有大面積的垃圾必須處理,期盼各界體諒花蓮縣真的沒有能力處理這麼大規模的狀況。他提醒,馬太鞍溪河床目前已經淤積,堤防高度勢必不足,未來十到二十年內淹水潛勢都會比較高,中央應持續因應。

Read More

災民住宿 中央埋單

官兵在屋主同意下進入民宅,協助清理大型廢棄物。(第二作戰區提供)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造成光復鄉災情慘重,許多民宅內遍布厚重泥濘,根本無法居住,總統賴清德二十六日在臉書發文,國軍會跨區增派兵力機具,協助災戶進行清淤,他也承諾,災民在這段時間若有短期住宿需求,將由中央政府負擔。 賴清德指出,為了盡速協助災後復原與物資發放,國軍二十六日跨區增派兵力,立即投入超過百輛各種機載具,協助光復的災戶進行清淤,並提供新式野戰沐浴機具,讓災民可以清洗。賴清德特別下令,國軍可在村長及災戶等的同意、陪同下,進入家戶內協助清淤。 賴清德承諾,災民在這段時間若有短期住宿需求,將由中央政府負擔;馬太鞍溪橋的重建,也全由中央支應。他強調,中央一定會和花蓮站在一起,大家一定要通力合作,才能盡速解決國人的問題,以及恢復日常的生活。

Read More

光復鄉太平村 2/3成泥海

  花蓮光復鄉原本村落有綠油油的稻田,災後瞬成一片灰色泥海,其中太平村災情更是嚴重。(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根據東華大學防災團隊建置的「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最新公布的災後衛星照片顯示,原本光復鄉村落有綠油油的稻田,經堰塞湖潰堤土石沖刷後,瞬間化為一片灰色泥海,其中災情最嚴重的太平村,竟然有超過三分之二成為泥海,農田與聚落景觀消失殆盡。 根據「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公布的光復鄉溢淹前正射影像,與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前一天公開災後衛星影像,兩者相互對照之下,清楚呈現村落遭土石洪流吞沒的慘況。其中太平村受創最為嚴重,全境幾乎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面積被泥土砂石覆蓋;鄰近的長橋里與大同村同樣慘遭泥濘吞沒。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資料,馬太鞍溪堰塞湖前一天的湖面積為十六公頃,較災前一百四十公頃已明顯縮小,蓄水量僅剩一千一百萬噸,目前水位一千零二十六公尺,較峰值下降一百一十三公尺。但溢流仍持續沖刷壩體,壩體下切加劇,周邊地質不穩,農業部維持紅色警戒。  

Read More

最低月薪29500時薪196

  勞動部長洪申翰(圖)開心宣布最低工資整體調幅3.18%,勞動部將針對受美國關稅影響的產業提供配套。 (中央社)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勞動部二十六日召開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決定自明年元旦起,最低工資由兩萬八千五百九十元,調升九百一十元至兩萬九千五百元,調幅百分之三點一八;每小時最低工資也由一百九十元調整至一百九十六元,創下最低工資連十漲紀錄,預估有兩百四十七萬名勞工受惠。 勞動部昨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邀集勞、資、政、學四方委員歷經近四小時討論,決定明年最低工資數額。 勞動部長洪申翰於會後記者會說明表示,會議結論將盡快陳報給行政院,核定後公告實施。洪申翰指出,這次審議主要有三考量,包含消費者物價指數、經濟成長果實如何與勞工分享,以及國際經貿情勢不確定下,對於產業和勞工可能會有的影響;經過勞資政學四方審議、來回折衷,獲得最後調幅百分之三點一八。 洪申翰也說,勞資委員都有提出,希望針對受美國關稅影響的產業提供配套措施,後續將跟經濟部研議相關方案。 統計數據顯示,月薪調高到二萬九千五百元,計有一七三點九五萬名勞工受惠,其中本國籍勞工一三五點零二萬名、移工卅八點九三萬名;時薪調高則有七十二點九八萬名勞工受惠。兩者合計有近二百四十七萬名勞工受惠。 最低工資連十年調漲,每月最低工資由一0五年的二萬零八元,調漲至一一五年的二萬九千五百元,漲幅為百八之四十七點四;每小時最低工資也由一百二十元調漲至一百九十六元,漲幅為百分之六十三點三。 洪申翰說,十年來月薪漲幅達到百分之四十七點四,即便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實質薪資成長率超過三成,顯見對於邊際勞工實質上有幫助。 他強調,後續會加強查察,要求雇主不能違反最低工資,包含透過產業團體加強宣導、提供計算工資相關資訊等。 被問到是否滿意百分之三點一八的調幅,洪申翰表示,能跟委員們在這相對複雜經濟情勢中完成任務、獲得結論,心中只有感謝。

Read More

堰塞湖下降 拚2週封堵缺口

光復鄉市區大面積淤泥堆積仍是最棘手問題。 (花蓮分署提供) 記者林中行、黃翠娟∕花蓮、台北報導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二十六日說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最新救災進度,堰塞湖規模已減少八成八,預計兩週完成缺口封堵,農曆年底前加固堤防毀壞設施,明年汛期前,受損堤防完全恢復,另,會儘速完成馬太鞍溪鋼便橋,新橋預定明年底前完成。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目前已動員十縣市搜救隊協助,死亡人數十四人、失聯人數七人、救出人數六百八十六人,收容安置一千零二十三人;原民會另在馬太鞍教會、太巴塱教會、阿陶莫文建站及東富活動中心等四處開放收容,安置四百九十五人。 有關堰塞湖水量監測,賴建信說明,經九月二十三日堰塞湖壩頂溢流後規模已大幅下降,由原九千一百萬立方公尺減少至一千一百萬立方公尺容積量,已減少百分之八十八。而缺口封堵部分,經濟部水利署正加緊作業,盼能在兩週內完成,農曆年底前把所有的堤防毀壞的設施再進行加固,至明年汛期之前,將受損的堤防完全恢復。 至於公路的橋梁修復部分,馬太鞍溪橋斷裂後,交通部會用最快的速度來完成鋼便橋,目標明年底前完成新橋。 部分水流二十五日晚間流至佛祖街,賴建信說明,水流並非由馬太鞍溪流入,而是馬錫山上的野溪排水溝,從山上的清水流下,原先是經開口堤防流入河床,但因馬太鞍溪水流已經溢漫,因而回流,現正進行封堵工作,並由農業部林保署、農水署、水保署及經濟部水利署架設緊急簡易監測設施,並透過水保署志工向民眾說明,主動提供資訊。 另針對家戶受損民眾的就醫需求,考量受傷民眾身分證或健保卡遺失,經協調可先至光復糖廠餐廳臨時戶政服務櫃台申請,針對復水復電部分,目前已經恢復八成五家戶用水,台電公司亦已加派人力巡檢,積極調度人力進行修復。 此外,經濟部產發署也協調振宇五金提供協助,二十六日晚間將有超過七百台水槍運進災區,由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協助進行相關發送,加速災區家園清潔。

Read More

8月景氣燈號連4綠 金融表現佳

  國發會二十六日公布八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為三十分,較七月增加一分,連續四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圖為民眾在台北市一間賣場採買日用品。(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八月上路,國發會二十六日公布的八月景氣燈號仍穩住綠燈,且可望延續至一一四年底。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陳美菊表示,傳產受到衝擊,但人工智慧(AI)的強勁需求,支撐生產、出口等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國內經濟狀況平穩。 八月景氣燈號綜合判斷分數為三十分,較七月增加一分,連續四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觀察景氣燈號九項構成指標,在台股價量回升帶動下,股價指數轉呈綠燈、貨幣總計數M1B轉呈黃藍燈,各增加一分;製造業銷售量指數則受美國關稅與國際產能競爭影響,退至黃紅燈,減少一分,顯示關稅衝擊已經浮現。 儘管八月景氣領先指標連七月下滑,同時指標則連續二十七個月上升,國發會指出,國內景氣穩定成長,但須密切關注國際局勢變化。 陳美菊說明,從八月景氣燈號構成項目看來,金融面因美國總統川普承諾半導體業赴美投資,可豁免二三二條款,加上美國聯準會釋出降息訊號,激勵股市上揚,相關指標表現轉佳;另外,銷售面、貿易面指標也都相當活絡,僅消費面略顯疲弱,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續亮黃藍燈。 至於國內產業兩極化趨勢明顯,半導體、資通訊產業受惠於AI強勁需求,出口暢旺,但傳產關稅衝擊已經浮現,不只生產、出口露出疲態,無薪假人數也持續攀高,是否影響燈號表現。 陳美菊認為,景氣燈號屬於總體指標,儘管傳產表現不佳,但因目前出口結構,以ICT相關業別及產品比重較高,因此傳產即使衰退,整體數據還是往上走,不過反映廠商信心面指標、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可看出端倪。 景氣燈號構成項目之一、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已經連續五個月維持低迷藍燈,陳美菊表示,雖然數值略有回升,但還是偏弱,主因是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存,企業信心難以很快回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