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世間行踏〉大砲小砲砲打砲

共軍打到金門的砲彈成了打造菜刀的絕佳材料。 文/攝影 王源錕  金門模範街一家商店的對聯「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砲小砲砲打砲」,橫批「單打雙不打」,看來煞是有趣。金門因「八二三砲戰」舉世聞名,如今早已聽不到砲聲,許多人更不知「單打雙不打」為何物。  1958年8月23日中共發動大規模砲戰,四十四天內對大、小金門發射近五十萬發砲彈,無論落彈數量與密度,在人類戰爭史上堪稱空前。國軍拚命死守,又獲得美方八吋榴彈砲支援,對共軍展開猛烈反擊。共軍沒能討到便宜,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給自己找臺階下。  雙方你打我、我打你彼此有默契,不打開花彈只打文宣彈,砲擊的時間固定,讓對方能夠按時躲砲彈不影響作息,而且彈著點盡量挑空曠處,避免真的造成死傷,就這樣「單打雙不打」維持了二十一年。  我大學畢業考上預官,到步兵學校受完訓,下部隊的地方是桃園公西,正慶幸沒抽到「金馬獎」,哪知不到半年咱一二七師就移防到金門。從踏上料羅灣沙灘起,我在金門足足待了十一個月,回台休假?沒門!  那時的金門還算前線戰地,我們駐紮的據點共有五座碉堡(兼寢室),其中一座被磚塊封起來,聽說以前整個班被摸掉了,大家心裡都毛毛的。每座碉堡都供奉著神像,香燭跟煤油燈的煙把牆壁薰得黑黑的,更增添內心忐忑。 獅山砲陣地的八吋巨砲在「八二三砲戰」立下赫赫戰功。 其他據點都有電燈,不知為何我們的就是沒有?為了讓大家心安,我從營部倉庫找了好幾條廢電線,叫阿兵哥拼拼湊湊,把電線從營部沿著線溝拉到我們排據點,每個碉堡都裝上一盞小燈泡。這條偷接的電線很不「給力」,通電沒兩下子就燒掉了,營部還派人過來查,後來不了了之。  我少尉排長一個月薪餉一千七百元,拿出來買了新電線,趁著月黑風高再度偷偷拉上,當每個碉堡的小燈泡亮起,阿兵哥眼睛閃爍著安心喜悅的光芒,就著微弱燈光讀家書,或喝高粱配花生米「練肖話」,花這筆錢真值得!後來我們移防去守反空降堡時,接防的排長要我把電線「現況交接」,我說電線是「私產」,不給錢就拆掉,那位排長還跟小兵們收錢平均分攤,不像我這麼「阿莎力」。  我在金門經歷過兩次砲擊,一次是自己人打的,一次是老共的砲彈。  自己打自己?沒錯!那是要測試我方碉堡的堅固程度,同時讓軍官幹部實際體驗砲擊的震撼,有一天我們被集合到一座大型據點,所有的門跟射口都堆滿砂包,然後用大砲猛轟。待在據點裡只聽到連串悶響,地板牆壁都為之震動。砲擊結束後走出據點,外面的樹木被轟得東倒西歪,可見砲彈威力有多大!  被老共打的那回可好笑了,通常老共砲擊時間是單號晚上七點過後,有一天收操比較晚,我正集合全排講話,只見對岸閃了兩點火光,我心知對方又打文宣彈了,面對著我的阿兵哥突然聽到砲響,全嚇得趴在地上,只有排長我還站著。其實不是我最勇敢,只是先看見火光,有心理準備罷了。  這發砲彈的彈頭就打在我們據點土牆外,只要再偏兩三公尺,可能就有人要被裝在「忠靈袋」運回家鄉了,幸好我們都有老天保佑。隔天一早叫弟兄們把彈頭挖出來,摸一摸還有點燙,彈頭賣給鎮上打鐵舖打金門菜刀,我再貼些錢給大家加菜順便壓驚。  在金門前線服役的日子,就在你來我往的「單打雙不打」中度過。1979年元旦,對岸透過擴音器宣布與美國建交,並自即日起停止砲擊,「單打雙不打」成了過去式,國共軍事衝突也暫時畫下句點。沒有兩天一次象徵性的砲擊,真的少了置身戰地的感覺。退伍的饅頭越數越少,待退期間還經歷過一場「雷霆演習」,當搭船回到台灣,彷彿仍有隱隱砲聲盈耳。  前些年攜妻子重訪金門,總聽我說當兵的時候如何如何,讓她對戰地充滿好奇,想要眼見為憑。可是尋尋覓覓,我曾駐守過的據點、反空降堡都已拆個精光,讓我不知從何吹噓起。  我們去獅山砲陣地參觀八吋巨砲,獅山砲陣地又名「震東坑道」,取「威震金東」的意涵。「八二三砲戰」初期,國軍最大火力僅155公厘口徑六吋砲,因此處於挨打局面,後來八吋巨砲運抵金門,一發砲就把共軍嚇住了,對方還一度控訴我軍發射原子彈。也因為八吋巨砲加入戰鬥,台澎金馬才轉危為安。  獅山砲陣地2011年移交金門縣政府轉為觀光使用,當年立下戰功的八吋巨砲仍在,但穿草綠服跳砲操、模擬發射砲彈的都換成「活老百姓」。假阿兵哥砲操跳得有模有樣,砲長帥氣的拉火繩擊發,轟隆一聲發射了,遊客報以熱烈掌聲。我們服役期間,想到這種軍事重地參觀,想都別想!  廣義的「八二三砲戰」,一直到1979年元月一日中共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才正式結束,在此之前兩岸都處於交戰狀態,我也算親身見證過這段歷史。  「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砲小砲砲打砲」的對聯,還有其他版本。近二十年前小三通開通典禮掛著對聯「金門廈門門對門,族同情同同安同」(金門與廈門過去同屬泉州府同安縣),讓我們祝 禱「兩門同安」,兩岸和平砲聲永不再響。

Read More

<中華副刊>乞丐!

 ■紀小樣  很冷的,冬天的傍晚。  他,坐在天橋之上,衣履掩不住寒酸──腳穿一雙破漏的襪子,面前擺放一個泡麵的空碗──裡面稀落著幾枚零錢。  (幽暗的夜空,渴望多幾顆發亮的星星;夕陽像一握緊的拳頭,重重地敲在地平線上──地球並沒有因此凹下一個深坑。)  坐在天橋上面,他,戴著比路燈還暗的口罩,低首在髒污色澤的連衣帽下。我走過看見──那骨架──站起來,絕對比我還高。  我要到附近的店家吃飯──周年慶活動折扣的自助餐。吃到鹹魚苦瓜的時候,我想起他──天橋上那一坨瑟縮的孤寒。  回程,為了給他一盒溫暖──便幫他帶了一個有蛋、有肉的便當……;走過去,彎下膝蓋──我輕輕下放;他也配合騰挪了身姿……  My Lord (我冬夜的君王),請原諒──我無意看見──在您身後牛仔褲坐著的下方,那雙嶄新的球鞋──對我閃著弦月的冷光。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路追尋花蹤

 文/攝影 莫云  是不是那種白色花瓣,上面有很多紅色斑點的花?  午後,頂著溽暑高溫,驅車前往平溪探訪「艷紅鹿子百合」的芳蹤,卻被一道上鎖的鐵欄杆峻拒於「農會生態教育館」門外的我們,正用踟躕的目光掃瞄著草木蔥鬱的庭院,企盼從遠處一睹這稀有百合的花容——直到一旁那個被我們誤認為也是特意前來尋花的中年男子過來搭訕。  就是那種花啊?這裡應該沒有吧。隨著我們透過柵欄東張西望了半晌,他突然轉臉說:哎,其實我們老家就有,我可以帶你們去看。  愣怔幾秒,估量天色尚早,我們忙不迭點頭謝過,就上車跟隨那個熱心的陌生人車後,一路攀行狹仄迂迴的山路,迎著朵朵翻飛如蝶的野薑花,進入山林中的雲深不知處。  我們這裡叫番子坑。  男子在一棟泥磚屋前停好車,將兩隻聞聲狂吠的黑狗關入籠內,才招呼我們下車。  老屋右側的山溝旁栽植著成排點點粉紫的雪茄花,還夾雜著幾株盛開的金花石蒜與朱槿,山壁一道山泉小瀑嘩嘩流瀉。  走近屋前,又見到左邊大片坡地上零星開花的紫薇、山茶與茉莉。喏,這是萊姆,男子隨手摘取一顆黃熟的果實遞給我們,轉身又塞來兩顆尚帶青澀的小芭樂,隨即領路進入斜坡上種滿柑橘鳳梨、香蕉白柚、甘蔗木瓜的果園。  從山坡上放眼望去,遠方群山挨肩簇擁,天地間卻不見人煙。雲很淡,風很輕,穿梭在滿山深濃淺綠中的,只有盈耳的蟬鳴鳥語。走過果園,又看見一架絲瓜棚、一座蜂箱,浮漂著睡蓮的小水池中還嬉游著一群野生鬥魚,猛不防,一隻小青蛙就從池中蹦出。  你們這裡的生態比教育館還豐富,應該開放給學生做戶外教學。我們的視線忙著追隨主人介紹滿園少量而多樣化的動植物,一邊發出由衷讚嘆,他卻謙稱養花種樹只是休閒自娛,說著從枝幹低矮的樹梢上伸手一探,又遞來兩朵帶葉的玉蘭花。  啊,這裡有一株鹿子百合,可惜已經謝了。看到男子從玉蘭樹下拉起一株莖葉細長,植株上只剩半朵凋萎殘花的植物時,我們心裡不免有些意興闌珊。應是尋花去已遲,正想開口告辭,又聽見他亢奮的聲音:那邊還有兩朵完整的!  多獨特的花啊。約莫拳頭大小的花朵斜吊著吐出幾根長蕊,外翻如毬的白色花瓣上潑灑著斑斑點點暈漬的血紅(也因形如梅花鹿身上的斑點而得名)。  或許是莖株纖細而花朵稀落,這生長在山野中的原生百合,艷麗中卻透著幾分嬌弱的單薄,瘦骨娉婷地撐起孤芳自賞的一片天,教人我見猶憐地聯想起幽居空谷、終將在遲暮中零落成泥的美人。  男子邀請我們進屋喝茶。推開那扇半人高的木柵門,一腳就跨入了半個世紀前的時空,主人說這是他們的祖厝,平日都由長住的哥哥負責打理,散居都市的親友只有周末或年節才會上山度假。  在他熱誠的解說中,我們參觀了擺設著神明供桌的廳堂,保留著柴燒土灶的廚房,還顫巍巍攀爬活動木梯,一窺他們閣樓上儲藏的竹編畚箕、魚簍、蒸籠——這滿屋懷舊的愛物惜情,不僅紀念著一個家族,也記憶著一個胼手胝足的年代。  暮色轉濃,我們急著下山。主人卻興致勃勃地從路旁剝了幾顆黃澄澄的野生燈籠果給我們品嚐。揮手告別前,他又折來一株層層燦開的薑荷。  迴車時,隔窗瞅了一眼山林老屋前兀立的身影。夜幕漸層垂降中,庭園依然靜好,卻也難掩幾分歲月老去的寂寞。

Read More

山區豪雨停班課 桃源消費禮金延期發放

高市桃源區公所原要發放消費禮金因停班停課延期。 (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連日來受到西南氣流的影響豪雨不斷,山區的桃源、茂林、那瑪夏、甲仙、六龜等五個區,因雨量已達停班停課的標準,廿七日都停班停課一天,而原訂全台原鄉首例,要發放一千元消費禮金的桃源區公所,決定延後擇期再發。  桃源區長謝英雄表示,區公所是用結餘款發給設籍桃源區的居民,每人一千元做為振興經濟消費禮金,區公所原訂廿七日上午九點要發放,不巧市府宣布停班停課,只好擇期再發,防災重要,請居民再等幾天。  桃源區公所是全國第一個發放消費禮金,給所有設籍居民的原住民行政區,全區約四千三百多人,只要今年七月前設籍,都可領到一千元消費禮金,對象擴及0歲嬰幼兒,雖然只有一千元,但也讓其他原民區居民很羡慕。  區公所表示,消費禮金是配合中央發放三倍券政策,經費來源是區公所去年度結餘款,提案後獲代表會全力支持,總額約四百卅餘萬元,過去區公所每年結餘款都在百萬元以上,不加善用就需繳回庫,這次在代表會支持下,決定回饋給居民,振興部落經濟。  高雄地區己連續第三天豪大雨,但雨勢大多集中平地,像路竹一帶就淹水嚴重,但幾個原住民行政區,累積雨量其實不是很大,雨勢斷斷續續,因高雄市防災應變中心已經二級開設,停班停課的行政區,區公所不敢掉以輕心,市長陳其邁一早還到六龜區荖濃里長份野溪一帶視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府城人的出山之路

 ■舒三  阿爸童齔之年,日治時期的後十年,阿嬤剛過花信年華,便香消玉殞。  阿嬤出生後即住在府城城內,現今司法博物館斜對面,府前路的巷子宅院裡。阿嬤短暫的一生,都在府城渡過,「生於斯、葬於斯」。  阿嬤葬在南山第一公墓,每年清明時節,阿爸手握鎌刀,在雜草蔓生的墓地,劈出一條兩腳可觸之徑,順坡而上,尋見阿嬤墓塚祭祀。  阿爸說:「南山墓園,絕不是大眾所說的亂葬崗。每個墓塚都是經過地理師,仔細看過風水、方位才下葬的,是很嚴謹、慎重的看待下葬這件事。」  民國九十八年,西門路一段延伸到中華南路,打通南山公墓,工程落成,阿嬤的墓塚從高地變成路邊塚。阿爸本想讓阿嬤安寧長眠於南山下,但,不忍見母親的墓塚任人踩踏,決心遷進公塔,也方便後代子孫祭祀。  芒種時節雨紛紛,一向聽聞鬼魅喪膽的我,帶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踏入對自己來說,隔著一層面紗的益成棺木店。左側是堆疊整具從中國、越南進口的棺木,全部由密集板製造,板材薄易燒,因應現代的火葬儀式。  「這種便宜棺木,扣掉成本,盈利只有一千元,只夠糊口飯吃!」羅添成老板說著,右側是舖蓋著厚黑老舊棉布的洋杉棺木,一具至少二、三十萬起跳;經過天井,後面的肖楠棺木,價格都在五、六十萬之間,最貴的也有八十萬。  棺木,台灣人也巧稱為「大厝」,厝前刻有福或壽,現在大多是用貼的,四邊雕飾蝙蝠,上是天、下是地、左是日、右是月。  「這些『大厝』是以前做好的,都是有錢人及土葬者才會買。我現在不做了!」現在師傅難尋,木材缺乏,棺木業蕭條滑落,「我也老了,做不動了!」羅添成老板喟嘆,「工廠最盛時期有六、七位師傅,那是在民國五十七年以前的事了。」  「俗語說:『茨有借人死,沒借人生』。我做的棺材,有時會拿出來幫助散赤郎,一角銀都袜收!」羅添成老板面露慈善。  日治時期,台南南門城外,幾乎全是墓塚。從南門路、府前路南向,永福路、五妃街都是日本人墓地;大寮村廟玄良亭則是牛車聚集地;南寧街是水萍塭地;永福路的捐血中心,國民政府來台後則是刑場;現今的中山國中也因墓塚纍纍成了傾到廢棄物的垃圾場。  「府城人過身後,換好新衣,然後打廳,老一輩會幫忙並介紹司公,司公也會幫忙介紹棺材店。」羅添成老板說。  府城人出殯,都選在早上時分。騎馬、牽亡歌、八音、踩高蹺、台車繞街後,來到西門城外,現今電信局前祭拜,貧窮人家會來路祭拿紅包。最後司公帶路,一般及貧窮人家,有十六人扛「大厝」,富戶權貴人家,則有三十二人或六十四人扛「大厝」。有舉幡、捧斗、銘旌、大燈、幡鐘,行在五、六米寬的石頭路上,一路從電信局前的逢甲路,現今的西門路,經過大涼汽水廠、垃圾埕,直到南山下葬。  「五十多年前,府城人這種出山的場面,都會經過我的棺材店,我真了解!」羅添成老板回憶過去的記事。  步出益成棺木店,大雨未曾停歇,我矗立店門廊道,望向這條府城人的出山之路,有種心酸酸、視茫茫的落寞之感。八十多年前,我的花信年華阿嬤,她的出山之路,是否行經這條路?一陣唏噓上心頭!

Read More

高觀光局推愛情釀的酒 棧貳庫試飲會

高雄市觀光局與在地業者合作推出的「愛情釀的酒」,在七夕情人節當天晚上,邀請情侶們一起品嘗首發「戀人」酒款。 (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與在地掌門精釀啤酒業者合作推出的「愛情釀的酒」,在七夕情人節當天晚上,於棧貳庫舉辦「愛情釀的酒」試飲會,現場邀請參與觀光局七夕活動的情侶們,伴著知名樂手的浪漫歌聲中,一起品嘗首發「戀人」酒款。 觀光局表示,觀光局與在地業者攜手四位重量級藝術家跨刀,共同設計推出四種罐裝高雄酒款,首先,先發行其中一款「戀人」,非常適合情人節的氣氛。單身的朋友也有高雄萬興宮加持的月老姻緣符和愛情鎖「求愛必勝包」,在場民眾度過一個愉快又浪漫的夜晚。 高雄觀光業者看重暑假旅遊商機,提出多種優惠,如「愛河白色戀人貨櫃屋」日前新增一座浪漫指數破表的新打卡點「透明玻璃屋」結合餐飲優惠,亦吸引許多年輕朋友及情侶前往。 另國賓、義大皇家、翰品等十七家飯店業者也提供七夕優惠專案;觀光局六大委外場域,泮咖啡、白色戀人貨櫃屋、永浴愛河咖啡、J-cafe 、加勒比海餐酒館及貢多拉均提出優惠,業績均有成長,並帶動周邊觀光景點人潮。 觀光局說,這款「戀人」啤酒會在九月底於旗津預訂辦理的黑沙玩藝節活動再次亮相,活動中將推出精彩的沙雕藝術展、露營以及水上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同到高雄同樂。

Read More

學甲伯利恆兒童發展中心揭牌

副總統賴清德、市長黃偉哲等人,昨天參加伯利恆兒童發展中心揭牌。(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伯利恆兒童發展中心二十七日舉辦揭牌,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市長黃偉哲等人參加,賴清德盛讚已故的甘惠忠神父對台灣是「永遠不變的愛」,也會將這份精神持續下去。  伯利恆基金會董事長也是主教林吉男指出,由甘惠忠神父一手擘劃籌募興建的「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共有四千位善心人士捐助促成,在一百零七年舉辦落成典禮,但甘神父卻在今年四月於紐約過世,無法參加揭牌儀式,為落實甘神父的早療職志,將早療融合教育中心定名為伯利恆兒童發展中心。  賴清德表示,甘惠忠的心願是要為台灣這塊土地再做一件事,也就是成立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希望幼兒園和身心障礙機構小朋友一起生活成長,日後才不會有距離,甘惠忠留給台南的不只是伯利恆,還有安平瑞復益智中心,甘惠忠結合社會力量,一步一腳印,成就公益,「永遠不變的愛」就是甘惠忠的精神。  黃偉哲說,感謝甘惠忠神父對台灣早期療育的貢獻,尤其深耕台南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全方位的照顧與服務。之前甘神父有三個心願,分別是填補伯利恆幼兒園旁的大洞、興建早療融合教育中心及取得台灣身分證,這些都已陸續完成。將會持續甘神父「永恆不變的愛」傳承下去。  伯利恆兒童發展中心成為全台第四家的專辦早療機構,轉型後首要面對是每年補助款減少逾百萬元的問題。基金會強調,雖然補助款減少,但服務不打折。

Read More

節電到府服務評估 已訪視868用戶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市環保局啟動「節電到府服務評估」貼心政策,安排節電志工及輔導員走入家戶,宣導智慧節電政策、住家用電安全須知,並提供各式節電改善建議,目前已完成八百六十八間家戶節電訪視,預估每年可達到節電效益達六點五萬度。  環保局培訓三百多名節電志工,從中徵選節電輔導員三十八人,並準備了「節電量監測智慧工具包」,讓節電輔導員及志工使用照度計量測客廳燈具亮度,鉤錶量測電腦、電視、電鍋、微波爐、氣炸鍋等設備瓦數,測溫儀量測窗戶、牆面溫度,提供家戶節電建議及改善方向。  環保局長謝世傑表示,節電志工發現不少住家窗戶加裝窗簾,室內能見度較為昏暗,建議將舊式燈管改成LED燈管,增加亮度也省電及安全;部分家戶擺放的神明燈老舊且線路溫度偏高,建議更換為LED燈泡,將纏繞的電線整理分流,避免電源線溫度過高而發生走火意外。

Read More

虐死台南女童 2嫌無期定讞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台南市女子薛彗昀佯稱未成年表妹所生的一歲半女兒「嬰靈附身」,竟與表妹、丈夫何耿賢與友人李嘉偉,共同凌虐女童致死。一、二審均依成年人對兒童犯殺人罪將薛女、李男判處無期徒刑,何男判刑十八年,最高法院二十七日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定讞。  女童生母因是未成年少女,另案審理,台南地院少年法庭今年三月已將他判刑十三年。  判決指出,薛彗昀聲稱有靈異體質,看到女童被嬰靈附身,佯稱不能讓她晚上睡覺、每天只吃一餐。女童母親等人信以為真,見女童出現睡意,四人即輪流毆打女童,每天只餵喝一次奶。  薛女另在臉書群組謊稱有人因嬰靈作祟而發生車禍,要求表妹、何男、李男讓女童全天不要睡覺、要哭不能停,甚至不讓女童進食,還將她與狗關在狗籠中。女童奄奄一息,薛女等四人仍到KTV歡唱,發現女童死亡才送醫。  一審台南地院指出,薛女在網路上化名扮演多重角色,煽動唆使表妹、丈夫及友人施虐,惡性最為重大,李男虐打女童最凶殘,判決兩人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何男參與程度較低,判刑十八年。  二審台南高分院指出,薛女發現女童死亡後竟提議分屍,甚至在群組中提議不要救,毫無悔意,認定她是虐童案主導者,惡性嚴重,另兩人刑度適當,維持原判。最高法院昨日駁回上訴,全案確定。

Read More

一日幕僚實習 黃偉哲保證不會罵人

台南市政府率各縣市之先,讓學生到公部門實習,昨天實習成果歡喜分享。(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政府率各縣市之先,讓學生到公部門實習,實習生們還實習當市長「一日幕僚」,且難免被罵,廿七日舉辦實習成果分享會。市長黃偉哲向實習生保證「不會被我罵」,讓氣氛輕鬆不少。實習生們則透過自己寫腳本拍攝影片,展現實習點滴。  市府推動公部門實習,讓青年學子參與市政推動,甚至有實習生獲選擔任「一日幕僚」,隨行黃偉哲,感受緊湊的市長行程,昨天的實習成果分享會,實習生親自擔任尚青主播,還首映自行拍攝製作的實習成果影片。  黃偉哲表示,透過公部門暑期實習計畫和年輕人交流,可讓市府團隊與實習生教學相長,從中發掘優秀人才,所以特勉勵實習生們,能提供市府新的刺激與活力,讓市政做得更好。  與會研考會主委戴偉峻指出,今年暑期實習共媒合一百廿七位來自三十二所大專院校不同校系的學生,實習計畫以客製化方式,讓學子一同參與規劃,更特別推出「一日幕僚」,讓實習生體驗市長幕僚日常,包括盤整公共議題、擔任文案小編、參與市政三分鐘錄製,親自專訪市長黃偉哲。  昨天的成果分享,參與實習合作的大專院校包括崑山科技大學、嘉南藥理大學、成功大學、台南大學及台南應用科技學等也派代表出席,市議員沈震東與李宗翰與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