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玉闕朝仁宮捐贈救災裝備

台中市玉闕朝仁宮捐贈救災裝備給第三救災救護大隊烏日分隊。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烏日報導 財團法人台中市玉闕朝仁宮,為提升消防局救災能量,七日捐贈第三救災救護大隊烏日分隊救災裝備,包括面罩六組、空氣呼吸器背架三組,一共價值十六萬五千元,由第三救災救護大隊組長葉至峰代表受贈並回贈感謝狀,感謝地方善心,市府將善用資源,守護市民消防安全。 消防局指出,烏日分隊轄內大樓數量日趨增多,交通人流多,火警出勤頻繁,裝備耗損率大,玉闕朝仁宮捐贈救災裝備,對於消防工作幫助極大,感謝熱心相挺,將愛心化為實際行動,提升消防員救災能量。 玉闕朝仁宮董事長林宏昭表示,為感謝消防人員投注生命熱忱,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特別捐贈消防救災器材充實救災設備,希望拋磚引玉,鼓勵更多社會善心人士及公益團體挹注消防資源。

Read More

歐權進駐中科 成立研發中心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國內第一大滾齒凸輪式分度盤製造商歐權科技公司,將投資一千萬元進駐中科園區成立研發中心,就近服務園區現有客戶並持續新產品之研發以增加國際競爭力。  中科表示,歐權科技公司研發之關鍵技術「滾齒凸輪」,結構相較市場既有產品蝸桿蝸輪接觸傳動技術,擁有較佳效能,滾齒與凸輪使用滾動方式接觸並且傳遞動能使得傳動效率高達八成五以上,可以有效減少驅動過程中的能量浪費,產品並使用預壓設計使滾齒與凸輪相互嚙合,能夠完全消除兩者之間的背隙,達成零背隙、高速度、超耐久、高剛性及低磨耗等多種特性。  該公司所開發之高精度數控分度盤適用於CNC機床、研磨機器及各式專用機,舉凡銑削各種齒輪、多邊形、花鍵等都需要使用分度盤進行分度,產品銷售至東台精機、程泰精機、美日等國內外工具機大廠,產品具高精度之分度特性,適用於品質要求嚴苛之產業如航太產業、汽車產業、醫材產業之零組件加工。  中科指出,歐權科技公司自二00四年開發凸輪式分度盤,並於二00五年上市至今,已累積近十五年的豐富經驗,市場占比不斷攀高。該公司並與清華、虎科大、中興、大同、成大等校進行產學合作,不斷研發差異化的產品。該公司之分度盤也可輔助自由曲面加工及複雜形狀工件加工,未來如5G產業、AI產業、汽車航太產業及生醫科技產業,甚至相關環保綠能科技產業等運用智慧機械之前瞻性產業,皆能透過該公司產品提升工具機產業之加工品質,進而提升我國精密機械產業技術與競爭力。

Read More

國慶連假 彰推扇型車庫散步旅遊

林世賢說,在通往扇型車庫的綠色廊道虹橋上可以一邊品嚐咖啡、一邊聆聽小提琴演奏。 (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全國唯一僅存的彰化扇型車庫,已九十八歲了,彰化市公所與鐵路村文化再生協會在國慶三天連假,舉辦「98扇庫.走吧散步趣」活動,推出旅美藝術家的喵星人作品供打卡拍照送紀念品,另還有小農市集、民歌演唱。市長林世賢表示將再和鐵路局合作,參觀扇型車庫後,安排小巴接送遊覽彰市古蹟及八卦山。  市公所指出,為結合鐵道文化,融合週邊社區生活圈打造新鐵道觀光軸線,成為彰化鐵道觀光旅遊的新亮點,公所持續改善後火車站廣場、虹橋及扇形車庫週邊公園等公共設施,打造彰化後火車站廣場至扇形車庫間之綠廊步道。今年再增設擬人化導引裝置,讓充滿童趣的喵星人公仔,在步道上指引遊客前往扇形車庫,並搭配沿途步道彩繪妝點,希望成為遊客駐足拍照、打卡新熱點。  為期三天的「98扇庫.走吧散步趣」活動,九、十兩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安排扇型車庫定時導覽、喵星人一齊打卡拍照送紀念品、小農市集、民歌演唱;九月十一日第三天,則由鐵道村文化協會接手,現場還有小農市集,歡迎民眾利用國慶假日舉家攜手來參加。

Read More

駐村協助農村再生 大葉奪洄游精神獎

大葉大學師生協助農村再生駐村成果獲頒洄游精神獎。 (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大村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鼓勵年輕學子參與農村社區,發揮創意和專長,協助農村再生,大葉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陳宜清指導學生與芬園鄉中崙社區合作,「嘿!鳳梨」計畫入選第十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駐村成果也獲頒洄游精神獎。  「嘿!鳳梨」團隊由婚禮企劃暨節慶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大四生蔡茹倩、大三生李美毅、視覺傳達設計系大二生黃汶雅、生物醫學系大四生陳軍豪,及剛從生物資源系畢業的吳威霖、邱致鈞組成。  隊長蔡茹倩說,他們根據社區需求發想計畫,一方面幫社區舉辦感恩會,感謝長照據點關懷志工的付出,讓志工們知道大家都有看見他們的辛苦,另方面,幫中崙社區彩繪入口意象,凝聚居民意識,同時吸引觀光客。  吳威霖說,中崙社區的特產是鳳梨、蘋婆跟紅磚,他們在圍牆彩繪,為社區打造入口意象時,畫面就結合了鳳梨等在地元素。整個創作選用列車方式呈現,車廂的部分特別留下空白,讓村民可以共同創作,凝聚意識。  環教中心主任陳宜清指出,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科系,擁有各自專業的領域,因此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協助中崙社區發展。學生們花了一個月時間駐村在芬園,隨時和社區保持溝通,並且發揮年輕人的創意,提出適合農村生活型態的計畫,為社區注入新能量,學生們的表現深受社區肯定,能夠得到精神獎可說是實至名歸。

Read More

侯友宜開箱迎賓空間新北視角

新北市府一樓大廳午間舉辦的音樂沙龍將會繼續辦理。(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持續改造辦公及行政空間,市長侯友宜七日開箱體驗市府十八樓迎賓空間「新北視角」的全新面貌。新北視角由文化局攜手秘書處以畫作及設計品改變原先刻板的模樣,侯友宜表示,要讓來訪的各國外賓透過藝術認識新北的美。  侯友宜表示,市府大樓三樓的逗點實驗室、一樓大廳正舉辦的「秋日‧Chill‧音樂沙龍」及十八樓迎賓空間的改造計畫,一連串的改變都是為了深化新北的DNA。他說,市府十八樓每年接待無數往來國內外重要貴賓、使節等,希望從新北本土藝術家與新北相關的畫作,讓原先給人神秘、嚴肅印象的空間,透過藝術之美拉近與各國外賓的距離。 新北市府十八樓迎賓空間「新北視角」全新面貌七日開箱,市長侯友宜還當場導覽細解說台灣早期藝術大師李梅樹的〈清溪浣衣〉畫作。 (記者吳瀛洲攝) 侯友宜表示,目前市府十八樓空間共展出八位畫家共十幅作品,包括台灣早期藝術大師李梅樹的〈清溪浣衣〉,重現多年前台灣的農村風貌;其他畫作則展現新北各區的面貌與新北的故事,新北就是台灣的縮影,每一幅畫都乘載著屬於台灣的記憶。  他說,未來十八樓空間將會定期更換展品,一樓大廳午間舉辦的音樂沙龍也會繼續辦理,拉近與賓客及民眾的距離,讓市府大樓成為充滿藝術之美的平台。  「新北視角」位在十八樓貴賓室大門左側,七日上午揭幕後,侯友宜還仔細解說李梅樹的畫作,並開玩笑地說「這次展出畫作最貴要價二千五百萬元,比我還要值錢,以後市長室外的駐警,要保護的不是我,而是這些珍貴的畫作」。  文化局指出,首波的展覽從移民城市的意象出發,以「山、海、空、市,流動的新北」為主題,邀展的藝術家橫跨老中青三代,包括李梅樹、何肇衢、楊恩生和謝牧岐等,畫展展至明年三月,到府洽公民眾可前往欣賞外,一般民眾可於市府文化局官網線上瀏覽,一起和世界分享新北之美。

Read More

太管處二度獲獎 合歡山史話獲文獻書刊佳作

太管處出版發行的《合歡山史話》榮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一0九年度文獻書刊佳作獎。(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發行的《合歡山史話》榮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一0九年度「文獻書刊─使用政府預算推廣性書刊類」佳作獎,這是太管處自一0七年出版發行《峽谷山徑二十里─內太魯閣警備道路》獲得台灣文獻館文獻書刊佳作後,第二次奪得此獎殊榮。  《合歡山史話》是太管處委託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踏查三十餘年的文史工作者金尚德,透過實地田野調查及史料爬梳,將合歡山這座山頭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從歷史宏觀的角度娓娓道來,本書更同時將許多的經典史籍照片與縝密的證據論述一一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讀者閱讀本書的同時,不只能隨著作者的文筆一同遨遊在不同的年代,更有逐漸撥雲見日的酣暢感受。  例如「合歡山」一詞,作者從早期道卡斯族的「合歡」族名開始切入,並提出清代嘉慶16 年 (一八一一年 )的契約書,當時的人名就有「合歡毛毛」及「合番阿包」等姓名,並且配合早期山域名常使用番語或族名來命名,讓讀者可以理解,最早的「合歡山」應該是出自族語的一環,在文化轉換的過程中被圖紙紀錄下而保存。  不論是日據還是國民政府時期,「合歡山」均有重要軍事樞紐地位,除了中橫公路統治及戰略用途,「合歡山」也曾是全台唯一可以同時接收臺北、新竹、苗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各地電臺訊號的所在,迄今於合歡山北峰,仍遺留一座微波反射板,作為歷史證據。

Read More

全國漁民節今年在澎湖馬公舉行

今年度選出十二位全國模範漁民齊聚合影。 (記者陳建興攝)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今年全國漁民節慶祝活動首次移師在離島舉辦,將於十月十六至十八日在澎湖馬公第三漁港隆重登場;活動由中華民國全國漁會主辦,澎湖區漁會承辦,各區漁會協辦,活動包括表揚十二名全國模範漁民、二十名全國優秀漁民及其他對漁業卓有貢獻人士的頒獎典禮,展現新農業創新推動的氣象與願景。  今年度選出十二位全國模範漁民,凸顯漁民不畏艱苦的精神,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毅力,對台灣漁業發展影響甚深,包含遠洋漁業高雄區漁會鐘稚傑;沿近海漁業蘇澳區漁會吳逢玉、東港區漁會蕭文明、基隆區漁會陳明欽、花蓮區漁會陳朝靜、琉球區漁會林黃秀梅;養殖漁業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李永鴻、林邊區漁會張詳誌、永安區漁會蘇良委;漁家婦女瑞芳區漁會連文珍、彰化區漁會林黃嬌;漁業資源保育類澎湖區漁會莊惠純等。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表示,今年所選出的十二名全國模範漁民遍及全台,除各具特色外,也呼應政府新農業創新推動政策,在從事漁業的同時,履行應負起的社會責任。

Read More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成績揭曉,金屬中心勇奪三金一銀一銅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成績揭曉,金屬中心勇奪三金一銀一銅。 (記者許正雄翻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年度國際指標性發明饗宴「二0二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成績揭曉,眾所矚目的發明競賽區,更是吸引超過二百家產學研單位參賽,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勇奪三金一銀一銅,充分展現前瞻創新技術與科技能量。  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表示,今年參賽的技術以金屬製程及材料創新研發為主,未來將系統性導入產業應用,藉此提高整體產業鏈之附加價值;金屬中心也在博覽會舉辦期間,同步展出三D移動式電力檢測載具(無人機)、及仿生模組化移動載具,拓展交易商機,將有助於解決企業發展瓶頸,進而為產業加值與開拓市場。  今年金屬中心共有五項技術參賽,分別為「金屬工件表面改質方法」、「黏合式積層鐵芯之製法與沾膠模組」、「殼模製造方法」、「封閉式輪葉之電化學加工裝置及其電極體之成形方法」與「鎂鋅鈣合金及鎂鋅鈣合金粉末」等。  其中「金屬工件表面改質方法」成果,主要結合表面衝擊形成奈米晶粒結構,與沃斯田鐵不銹鋼特殊表面硬化製程,達到強化、耐蝕及省時三大優點;而「黏合式積層鐵芯之製法與沾膠模組」成果,主要採用無鉚點、無銲點的新世代鐵芯疊積法,具良好擴散性與均勻性,相對提升馬達鐵芯高平整度以及堆疊率。  另在「殼模製造方法」成果,透過高溫燒結控制及合金熔配等,達到鑄件品質優化,而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封閉式輪葉之電化學加工裝置及其電極體之成形方法」成果,主要運用電腦數值控制多軸運動,「鎂鋅鈣合金及鎂鋅鈣合金粉末」成果,主要取代現有添加鋅、鋁及稀土元素等,進而控制鎂鋅鈣合金的降解速率,進而有效開發生物可降解醫用植入物。

Read More

第十五屆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十日起登場

第十五屆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活動,商機無限。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第十五屆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活動,訂十日起連續三天在虎尾高鐵特定區建成路與學府西路口處舉行,副縣長謝淑亞表示,該展規模已成為台灣最大、最專業之農業機械、設施設備專業展覽,勢必 吸引更多國內外專業農業人士的關注,創下更大的商機。  謝淑亞指出,今年農機展更結合虎尾特色產業毛巾節活動,也首次與大型花卉主題佈置結合,更安排農業相關多元的展售內容、雲林縣品牌豬肉推廣促銷品嚐活動及舞台節目演出,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 同遊。  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儼然已是全台農業盛事,參展廠商、成交金額及參觀人數每年均創下新高,去年展期就吸引超過五十一萬人次的參觀人潮,會場現場交易金額更是超過五 億元,今年可望再創高,商機無限。  今年展出內容包含有各式新型專業農機、新研發農機、農業資材及農特產品展售等。從新式無人飛行噴霧機到施肥機、田間搬運車到大型曳引機、智慧型農機、自駕車等。

Read More

創新技術博覽會義大獲2金1銀

義守大學材料系王惠森老師所研發的技術,具有綠色環保生產效益,獲得「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金牌。  (義守大學提供)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義守大學今年有六組團隊參加各界精英人才競技舞台的「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共榮獲二金一銀,成績亮眼。「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陳朝順提出的電力監控系統與電流感測模組,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王惠森研發的銅、鎳、矽、鉻合金的銲接方法與合金成品的修補方法獲得金牌。  陳朝順教授的研究特點為應用高導磁鐵心作電流取電,不須電池即可作故障電流偵測模組運作,而目前義大與亞力電機公司攜手「電流取電及羅式線圈模組」產學合作,已完成「故障指示器電流取電模組」的技術移轉,具商品化潛力。  王惠森教授團隊則研究各式銲前熱處理以降低熱傳導係數,提高合金的銲接特性,在銲接之後進行兩階段銲後熱處理,使其析出物散布均勻及回復其強度;王惠森教授指出,此技術有助於降低廢棄物產生與廢料回收的成本,更能延長模具使用壽命,以達到綠色環保生產的效益,正與相關產業討論技術合作項目。  「電機系」教授曾遠威發明的創新型振動控制系統,可用於微機電系統與智能結構,有助降低系統複雜性、成本與重量,獲得「台灣創新技術創博會」銀牌肯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