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 義竹鴿笭季揭幕

傳承百年的義竹鴿笭文化季揭開序幕。(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十一日日在官順村芊子寮武聖殿,由縣長翁章梁等人主持開籠儀式,為傳承百年的鴿笭文化揭開序幕。 每年農曆二、三月農閒期間,就是義竹鄉民賽鴿笭的時節。這是一個傳承久遠的農村文化活動,一個活動能傳之久遠,有其歷史意義與價值,賽鴿笭讓恬靜的農村增添熱鬧氣息,也讓各村和村民之間感情緊密結合。尤其鴿笭飛上天嗡嗡作響,也象徵著一整年豐收與平安。 鴿笭活動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明鄭時期屯田的士兵農閒時,在軍用信鴿裝上竹哨,讓哨聲隨著鴿子飛翔而響徹雲霄,之後參與的人增多,演變出越來越大的竹哨與複雜、縝密的比賽規則。 「鴿笭」就是「鴿子揹笭」的飛行比賽,最大的笭有九點四,「賽鴿笭」是將不同尺寸的木笭綁在「鴿選手」身上,再讓鴿選手從對方村莊固定放飛陣地飛回自己村莊。 比賽分「私笭」與「公笭」,先進行私笭賽做為公笭決賽的訓練暖身賽,真正勝負排名,取決於公笭賽的積分多寡。台灣目前只有嘉義縣義竹和台南新營、鹽水、學甲等地區,仍保有賽鴿笭活動。 今年義竹鄉賽鴿笭各村對決時間為四月十七日至五月二十一日,每場村對決為期約二十天,視天候而定,六月舉行頒獎。

Read More

歷年最大規模 六堆運動會閉幕

「六堆運動會」趣味競賽「真功夫水上漂」。(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一連舉行兩天的第五十六屆「六堆運動會」,十一日圓滿閉幕,除感念客家祖先篳路藍縷、守衛家園的忠勇精神,也讓高屏地區十二鄉區客庄鄉親,展現並傳承六堆三百年的客家精神,希望再創下個百年風華。 今年輪由高雄市美濃區公所主辦的六堆運動會,是歷年來規模最大、也是報名人數最多的一屆,總人數達三千多人,最年長的選手九十六歲參加槌球比賽,最年幼選手僅五歲,參加首度增加的「親子組」揹穀包趣味競賽。 第五十六屆「六堆運動會」圓滿閉幕。(記者許正雄攝) 六堆運動會每年由六堆各鄉區輪流主辦,是六堆地區年度盛事;本屆六堆運動會還有一系列活動,包括六堆自行車巡禮、六堆遶境巡鄉之旅、右堆起動活動、六堆超級馬拉松異程接力賽。 而運動會比賽項目有田徑、棒球、籃球、網球、桌球、拔河、排球、槌球、躲避球、滑輪溜冰,以及首次舉辦趣味競賽「漂漂河」「真功夫水上漂」(在水圳中騎單車比賽)。 「六堆運動會」三百支大小紙傘的裝置藝術。(記者許正雄攝) 比賽主場的美濃國中大門口,並搭設很有客家文化的「花開‧傘亮六堆」紙傘裝置藝術,以三百支大小紙傘、客家采竹與傳統花布裝置而成,展現靚靚六堆繁花似錦的榮景。 美濃隸屬六堆的「右堆」地區,六堆運動會自一九四九年舉辦第一屆賽事後,便因時勢變遷而停辦至一九六六年,當時乃由美濃倡導再次舉辦第二屆六堆運動會,才使停辦近廿年之六堆運動會得以延續。

Read More

柯文哲贈雲林萬張悠遊卡

柯文哲送雲林一萬張智慧校園悠遊卡大禮,並與張麗善直播方式行銷雲林三萬公斤鳳梨。(記者陳虹伶攝) 記者陳虹伶∕雲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帶領市府研發團隊在一0九年酷課雲線上資源學習平台與雲林縣結盟後,十一日再度南下到斗南國小送一萬張悠遊卡,並由縣長張麗善親自受贈,柯文哲一行下午還到西螺大橋迎接大甲媽祖表達心意。 柯文哲指出,市府所研發酷課雲線上資源學習平台,花了十幾億建構,前三年使用量不高,去年第四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用量瞬間攀升,「危機就是轉機」顯見智慧教育在當代的重要性。該軟體也透過全台共享,雲林縣也已有近二百所學校在使用,如今再加碼一萬張悠遊卡分享。 柯文哲送雲林一萬張智慧校園悠遊卡大禮,並與張麗善直播方式行銷雲林三萬公斤鳳梨。(記者陳虹伶攝) 張麗善表示,感謝北市府一直以來對雲林縣的支持,不僅智慧農業、漁業建構,也無償技術轉移雲林縣消防局全民守護者APP,甚至對雲林縣的智慧校園發展更投入心力,正式提升雲林縣為智慧城市縮短城鄉差距,下個月也將複製運用在警局智慧巡邏上。 張麗善說,今年再推出三點0版悠遊卡數位學生證,整合縣府開發APP提供android、iOS版本給學校教職員與家長使用,功能有縣政及校端公告推播、到校管理、榮譽榜、成績查詢、我的圖書館、健康照護、電子聯絡簿與學生出缺席等,實現無紙化親師溝通平台。五月份起,陸續於縣內廿二所中心學校開始施行,明年擬擴編經費、約五百萬元購置四萬張數位學生證,可望讓縣內一九0多所國中、縣立高中等全面普及使用。 隨即,柯文哲與張麗善透過直播方式,共同行銷雲林道地美味的鳳梨三萬公斤,受到廣大粉絲的搶購。

Read More

琉璃詩人畫家 孫吳也創作展

孫吳也的作品呈現他自我內在精神的虛盈交錯。(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詩情畫意‧天人合一─一幅琉璃畫的誕生」孫吳也創作展,訂十三日起至五月九日,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藝文走廊展出;他從一百二十五幅作品中精選三十五幅,有寫實、寫意與抽象作品,呈現他自我內在精神的虛盈交錯,今年一月首展時就被封為琉璃詩人畫家。 港都電台副董孫國祥,以孫吳也的詩名享譽文學界,二0一九年十月因緣際會跨入琉璃畫創作,無師自通,至今已完成一百多幅作品。孫吳也表示,初執畫筆到現在,常有心神合一到忘我的時刻。 七十七歲的孫吳也指出,藝術是把最內在的修身與最入世的作為,合而為一,形成循環,而何其有幸與琉璃畫相遇,不僅完成年少時的夢想,更深刻體會生命就是恩賜,希望透過琉璃畫作品,提醒大家珍愛萬物生命與自然資源。 這次展覽中,孫吳也特別用科學方式說明一幅琉璃畫如何誕生,利用玻璃的冷凝體特殊材質,將無機玻璃釉藥,以釉下彩方式,繪畫於玻璃上,再以攝氏八百五十度左右的高溫燒熔淬鍊,使釉彩呈現出完美色彩變化。 由於琉璃畫工序與油畫、水彩、水墨,多所差異,又極易受到窯燒時的變化而難以掌握,因此,台灣並無專職專業琉璃畫家,孫吳也是跨領域專業琉璃畫創作第一人,今年首展大獲好評,多數作品立馬被許多知名收藏家相中收藏。

Read More

澎檢否認陳姓教誨師再提供假釋者住處

記者鄭伯勝∕澎湖報導 一名旅居臺北的澎湖籍陳姓教誨師,曾提供其澎湖住處給一名假釋受保護管束人居住,卻發生該名受保護管束人剪斷電子腳鐐逃逸事件,引起居民恐慌;外傳陳姓教誨師近期將再提供澎湖住處給假釋更生人,再度引發外界關注,不過澎湖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朱華君表示上述傳聞經查並非事實,請澎湖鄉親放心。 澎檢主任檢察官朱華君指出,自從一0五年發生陳姓教誨師提供澎湖處所給假釋受保護管束人居住,發生該名受保護管束人剪斷電子腳鐐事件引發在地居民恐慌後,澎湖地檢署除立即加強個案之保護管束執行,並採取相關防範作為外,法務部矯正署亦已配合採取更嚴謹之措施,對於假釋審查個案中所陳報之出監後住所,均詳加審核其妥適性,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而經查證結果,矯正署之假釋審查會迄今未接獲任何外傳陳姓教誨師將再度提供澎湖處所做為受刑人出監後住所之申請假釋個案,該傳聞內容並非事實。 另外,該署也將持續嚴謹審核任何假釋個案之住所陳報,以兼顧假釋更生人及維護社區安全;而該署對於每件個案之假釋付保護管束,也均會貫徹落實,以協助出監之受刑人確實改過,順利復歸社會。

Read More

阿里山火燒山熄滅 延燒0.4公頃

阿里山隙頂象山火燒山,遠方出現「一條火龍」。(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縣阿里山公路隙頂象山十日晚發生火燒山,從阿里山公路就可看到山上燒出「一條火龍」景象;嘉義林管處以空拍機確認起火地點,由於天色昏暗、步行至起火地點至少需六小時以上,考量夜間行動危險,林管處原決定相關滅火行動於十一日早展開,但今早監控發現,山火已經熄滅。 嘉義林管處副處長李定忠指出,火警地點大約位於大埔一一三事業林班地,確切位置需等派空拍機定位才能確定,昨晚發出緊急動員令,集結人力做沙盤推演,整理相關器材,希望儘量在最短時間內將火勢撲滅,目前火雖已熄滅,但起火原因仍待釐清。 當地居民陳先生表示,象山是人跡罕至之處,三年前也發生無名森林大火,因山上以芒草為主,今年南部又缺水嚴重,芒草都已經枯萎,也助長火勢延燒。 嘉義林管處研判因象山地形陡峭、延燒速度快,且現地為草生地,加上當晚低溫等因素,在沒有燃料下自行熄滅。火勢延燒面積約零點四公頃,無林木損害。

Read More

侯出席浴佛節 嘆人禍一件件

新北市佛教會浴佛節慶典大會,市長侯友宜與法師灌沐佛陀像祈求國泰民安。(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十一日出席市佛教會「浴佛節慶典大會」,與法師持誦《心經》、浴佛,為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罹難者及家屬祈福,願亡者安息,盼社會早日走出傷痛;更祈願佛陀福澤蒼生、消災彌難,祈禱國泰民安。 侯友宜表示,二日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發生出軌事故,造成嚴重傷亡,市民達十四名死亡、七十名受傷,共有八十四名傷亡,對於罹難者家屬的悲痛表達沉重不捨。感謝佛教會特別安排誦經祝禱,念《心經》迴向所有受難者,祈禱往生者離苦得樂,傷者早日康復。 他表示,今年旱災不斷缺水嚴重,人禍事件一件又一件;交通事故有蘇花公路台鐵等等很多的事情,今年又在防疫,看起來,台灣今年過的不是那麼平安。希望能夠用祝禱的方式,祝禱傷亡者能夠平安,也祈禱台灣能夠國泰民安。 侯友宜也說,感謝佛教會長年投入社會公益,救助弱勢不落人後。自新北升格以來,不僅每年歲末捐贈百萬善款;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期間,更捐贈一百二十一萬元防疫基金。為讓年輕世代認識佛陀及其普渡眾生的大愛精神,還舉辦新北國際佛教文化節,用科技創新思維接軌世界,讓佛教文化傳遍各地。 此外,全球疫情仍舊嚴峻,侯友宜感謝佛教會落實實聯制,座位皆保持社交距離,現場工作人員也協助量測體溫、酒精消毒,全程配戴口罩,把防疫做到位。

Read More

泰山汙水接管 3年後達38%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泰山地區汙水用戶接管工程即將全面啟動,接管完成後,家庭汙水將直接由汙水管線送至八里汙水處理廠處理。啟動的第三標工程預計分三年執行,預計一一三年底完工,接管戶數約一萬二千戶,屆時泰山地區汙水接管率將達百分之三十八。 水利局指出,泰山地區今年起預計於黎明、山腳、福泰、福興、楓樹、同興、全興、仁義等里陸續展開用戶接管工程;其中,福泰、山腳里於月前召開用戶接管施工說明會。 水利局表示,泰山地區汙水下水道系統工程分五個工程標案並採分年辦理,第一、二標為主要布設管網,第三、四、五標包括布設管網與用戶接管。第一標主幹管布設工程自一0七年三月開工,中港西路克服道路寬度狹小、交通流量大及地下管線錯綜複雜等困難,去年十月完工。 為加速泰山地區汙水管網推動期程,水利局同步辦理第二與第三標工程發包,有效提升支分管布設速度,並針對汙水下游管網已完成區域辦理用戶接管作業,後續俟中央經費補助到位後,將接續辦理第四、第五標工程發包。 水利局說,泰山地區汙水下水道工程全面展開,預計完工後接管戶數約二萬八千戶,接管率達百分之九十二。目前啟動的第三標包括黎明、山腳等八里用戶接管工程分三年執行,預計一一三年完成,接管戶數約一萬三千戶,接管率約三成八。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北市公園綠地嚴重不足,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啟動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但檢討完畢後公園綠地等五大公共設施卻不增反減。議員許家蓓抨擊市府公園用地六成未開闢,北市區依舊是一座水泥叢林,都市計畫更淪為紙上談兵。 許家蓓表示,北市公園綠地嚴重不足,柯文哲上任後啟動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但檢討完畢後公園綠地等五大公共設施卻不增反減,占總面積僅百分之五點五九,明顯不符合規定。 許家蓓發現,北市都市計畫公告的公園用地高達六成以上面積(約一百十二處)沒有開闢。其中,更有多處是早在六十年前、三十年前規劃為公園用地,遲至今日未做公園使用。 許家蓓指出,開闢公園並不容易,但都市計畫既然規劃為公園用地,應該盡可能照著計畫走,否則為何要做都市計畫?且北市公園綠地不夠是事實,市府應盡力而為、積極開闢公園或做更多綠美化,不要讓都市計劃淪紙上談兵,北市公園綠地依舊寥寥可數,市民僅能生活在水泥叢林。

Read More

最年輕火長 傳承蹦火仔文化

有百年歷史的金山磺港漁民傳統捕魚方式「蹦火仔」。圖為蹦火船作業情形。(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全台僅存有百年歷史的新北市金山磺港漁民捕魚方式「蹦火仔」,整艘漁船的靈魂人物就是「火長」。火長一般由經驗老道的資深船員擔任,三十歲簡士凱返鄉接家業,成了蹦火漁業史上最年輕的火長。為傳承蹦火漁業,他漁季結束後與漁會合作,到北海岸地區六所國小巡迴示範課程,希望把傳統漁業文化保留下來。 有百年歷史的金山「蹦火仔」捕魚方式,也稱「磺火捕魚」,利用磺石加水所產生的氣體「乙炔」經點燃「蹦」聲成為火炬,讓青鱗魚受光吸引跳出水面之際,再以叉手網進行撈捕。因瞬間製造火燄時產生的「蹦」聲聲響,得名為「蹦火仔」。 早期由四到五人搭乘竹筏或木造船,在夜間利用蹦火光源進行漁獲作業,逐漸演變至今以一艘漁船七到八人進行。此一傳統漁業文化,民國一0四年登錄為新北文化資產。 新北市金山蹦火漁業最年輕的「火長」簡士凱(前排右二)巡迴在地國小進行蹦火漁業推廣課程。 (新北市府漁業處提供) 近年來因環境影響漁獲量降低,加上漁村人口外移與人口老化,從事漁業勞動力逐年下降,「火長」面臨斷層。三十歲的金山青年簡士凱繼承家業,堅持在漁季出海以傳統蹦火捕魚,成了最年輕的火長。 為傳承這項特殊的傳統漁業文化,簡士凱與市府與北觀處合作,去年推出蹦火季活動,進行蹦火漁法展演增加漁民收入,致力保留家鄉的漁業文化。 簡士凱更在漁季結束後與在地漁會合作,今年起進行北海岸地區六所小學巡迴示範課程,透過經驗分享、蹦火仔DIY及相關文創商品製作等活動,加深在地學子對蹦火漁業的認識,並推廣在地漁村特色。 思賢國小附設幼兒園帶孩子展開中港大排尋根之旅,小小解說員為環境盡一份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思賢國小附設幼兒園週末結合主題教學課程「思賢好厝邊」,在新莊中港大排邀請幼兒、家長及社區民眾進行「GO!GO!齊步走!漫步中港I愛WALK」活動,探源中港大排的蛻變與創生。 思賢校長程煒庭表示,幼兒園課程強調以遊戲方式激發幼兒探索的學習動機與熱情。中港大排距學校二百七十公尺,與社區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辦理「思賢好厝邊」主題課程,透過踏查、體驗、觀察,帶孩子展開中港大排尋根之旅,透過這個課程,也帶動家長利用假日時間一起到大排散步,孩子還會介紹每一座橋的名字。 老師林亞萱表示,老師帶幼兒利用不同素材建構大排的彩色積木牆,把中港大排的景色搬回教室,分享其他班級的幼兒認識;甚至利用校慶當天邀請家長欣賞孩子的作品。透過一連串建構大排的課程活動,讓孩子越來越喜愛中港大排。在踏查中,孩子也發現步道與水裡有垃圾,還有飄落在河面上的落葉,也引發孩子帶著自製的垃圾叭噗車、網子、夾子等進行淨排工作。

Read More

新北考古生活節下月登場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五月將推出考古生活節,將首度加入快閃式互動劇場演出。 (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全台規模最盛大的考古主題節慶活動「新北考古生活節」,去年因疫情停辦一屆,五月將再度回歸。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表示,這次以「史前聚落生活」為主題,規劃「考古體驗」、「考古展演」、「考古市集」三大區域,歡迎民眾在勞動節連假期間到新北考古公園感受獨特的史前氛圍,體驗老祖宗製陶、打樹皮布、磨玉、狩獵甚至蓋房子等「勞動」模式。 十三行博物館館長柏麗梅表示,新北考古生活節自二0一二年舉辦以來,每屆邀請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學術單位、大專院校帶來多元的體驗活動與展演,多年來已累積不少忠實粉絲,期待每年來八里十三行「玩」考古。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五月將推出考古生活節,活動可讓參與民眾自己動手蓋房子。 (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柏麗梅表示,今年「史前聚落生活」推出與以往不同的活動,包括考古生活節有史以來最「大型」的DIY體驗,讓民眾在建築專業人士的指導下,親手搭建傳統形式的構造物;還有打破表演者與觀眾界線的快閃式「史前劇場」演出,裝扮成史前人的演員不定時會跳出來跟觀眾互動,彷彿闖進了數千年前的史前聚落。 十三行博物館旁的新北考古公園一0八年開園,園區內水道、檳榔樹、高腳屋、草棚充滿南洋風與史前氛圍,許多遊客來此散步不只有「偽出國」感,甚至還有「穿越時空」感。 十三行表示,今年新北考古生活節前哨活動「新北市國際考古論壇」二十三日於十三行博物館演講廳舉辦,以「史前聚落探究」為主題,推薦民眾可先充實關於史前聚落的知識,五月份再親身體驗。另外,五月一、二日在考古生活節登場活動,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在捷運關渡站及蘆洲站有免費接駁專車,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