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歷史的金山磺港漁民傳統捕魚方式「蹦火仔」。圖為蹦火船作業情形。(新北市漁業處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全台僅存有百年歷史的新北市金山磺港漁民捕魚方式「蹦火仔」,整艘漁船的靈魂人物就是「火長」。火長一般由經驗老道的資深船員擔任,三十歲簡士凱返鄉接家業,成了蹦火漁業史上最年輕的火長。為傳承蹦火漁業,他漁季結束後與漁會合作,到北海岸地區六所國小巡迴示範課程,希望把傳統漁業文化保留下來。
有百年歷史的金山「蹦火仔」捕魚方式,也稱「磺火捕魚」,利用磺石加水所產生的氣體「乙炔」經點燃「蹦」聲成為火炬,讓青鱗魚受光吸引跳出水面之際,再以叉手網進行撈捕。因瞬間製造火燄時產生的「蹦」聲聲響,得名為「蹦火仔」。
早期由四到五人搭乘竹筏或木造船,在夜間利用蹦火光源進行漁獲作業,逐漸演變至今以一艘漁船七到八人進行。此一傳統漁業文化,民國一0四年登錄為新北文化資產。
新北市金山蹦火漁業最年輕的「火長」簡士凱(前排右二)巡迴在地國小進行蹦火漁業推廣課程。 (新北市府漁業處提供)
近年來因環境影響漁獲量降低,加上漁村人口外移與人口老化,從事漁業勞動力逐年下降,「火長」面臨斷層。三十歲的金山青年簡士凱繼承家業,堅持在漁季出海以傳統蹦火捕魚,成了最年輕的火長。
為傳承這項特殊的傳統漁業文化,簡士凱與市府與北觀處合作,去年推出蹦火季活動,進行蹦火漁法展演增加漁民收入,致力保留家鄉的漁業文化。
簡士凱更在漁季結束後與在地漁會合作,今年起進行北海岸地區六所小學巡迴示範課程,透過經驗分享、蹦火仔DIY及相關文創商品製作等活動,加深在地學子對蹦火漁業的認識,並推廣在地漁村特色。
思賢國小附設幼兒園帶孩子展開中港大排尋根之旅,小小解說員為環境盡一份力。(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思賢國小附設幼兒園週末結合主題教學課程「思賢好厝邊」,在新莊中港大排邀請幼兒、家長及社區民眾進行「GO!GO!齊步走!漫步中港I愛WALK」活動,探源中港大排的蛻變與創生。
思賢校長程煒庭表示,幼兒園課程強調以遊戲方式激發幼兒探索的學習動機與熱情。中港大排距學校二百七十公尺,與社區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辦理「思賢好厝邊」主題課程,透過踏查、體驗、觀察,帶孩子展開中港大排尋根之旅,透過這個課程,也帶動家長利用假日時間一起到大排散步,孩子還會介紹每一座橋的名字。
老師林亞萱表示,老師帶幼兒利用不同素材建構大排的彩色積木牆,把中港大排的景色搬回教室,分享其他班級的幼兒認識;甚至利用校慶當天邀請家長欣賞孩子的作品。透過一連串建構大排的課程活動,讓孩子越來越喜愛中港大排。在踏查中,孩子也發現步道與水裡有垃圾,還有飄落在河面上的落葉,也引發孩子帶著自製的垃圾叭噗車、網子、夾子等進行淨排工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