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12例確診0死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十五日公布國內新增十二例本土及一例境外移入,且無無新增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看來仍在可控範圍,但國際疫情依舊嚴峻,不可掉以輕心,以避免疫情反彈。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十二例本土確診病例中,有五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六例男性、六例女性,年齡介於二十多歲至七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七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 本土個案分布以台北市七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五例;其中十例為已知感染源、一例關聯不明、一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並指出,近期確診個案,已有一萬二千五百五十五人解除隔離,達確診人數百分之八十七點六。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一例境外移入個案,為本國籍六十多歲女性,自緬甸返台,因同行者確診,被改列為居家隔離,隔離期滿前採檢確診(Ct值三十五);在台期間並無症狀,且檢疫與隔離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一萬五千五百七十一例確診,自去年起累計七百八十六例死亡,其中七百七十八例本土,八例為境外移入。

Read More

安平6確診偷渡客 2例Delta病毒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海巡署日前在安平外海查獲八名偷渡客,其中六人PCR檢驗陽性,台南市衛生局廿五日證實其中兩人檢出最毒最難纏的印度Delta病毒,目前染疫者全收治在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另外,匡列海巡和環保清消人員共十六人採檢皆陰性。 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說,海巡署於七月二十日上午在安平外海三十海浬處查獲一艘疑似人口走私案之本國籍漁船,船上包括八名偷渡客(六名印尼籍,二名緬甸籍)和三名船員(二名台灣籍,一名印尼籍),船上十一名人員經作核酸檢測PCR其中有六人確診(印尼籍四人,緬甸籍二人)。衛生局懷疑有印度Delta病毒入境,進一步送中央檢驗作基因定序,結果出來印尼籍案一五五七六、緬甸籍案一五五八0兩人所感染病毒,確實為變種的Delta病毒,皆屬境外感染。 市長黃偉哲感謝海巡人員及時攔阻病毒於境外,幸好染疫者未進入社區與本國人接觸。 另匡列的十四名海巡人員和二名環保清消人員(其中有二人居家隔離,十四人自主健康管理)。衛生局強調,將密切監控後續發展。

Read More

兒少開打莫德納 跟進國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防疫普及,繼BNT疫苗後,歐盟藥管局近期建議批准十二到十七歲未成年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二十五日表示,若國際認可,跟進開放可能性就大增。 路透社報導,歐盟藥品管理局近期研議,十二歲至十七歲青少年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反應,與十八到二十五歲施打者產生的抗體反應相當,因此,建議批准莫德納疫苗,成為繼BNT疫苗後,第二款提供十二歲至十七歲青少年接種的疫苗。 若歐盟批准兒少施打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表示,目前國內疫苗接種政策十分謹慎,均由專家檢視、給予建議後,由指揮中心規劃相關接種作業,因此,如有國際認可青少年可施打莫德納疫苗,國內開放可能性就大增;反之,就不會允許。 不過,對於下一批莫德納疫苗何時進貨?陳時中也照例重申,「到貨就會向民眾報告」並強調,不是不願意講,但因為有保密條款規範,不得不依照合約行事。

Read More

船員丟包台灣 航港局否認人數暴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船員丟包台灣港口暴增」,交通部航港局二十五日澄清表示,近四年來,於我國海域發生問題或糾紛,導致船員滯留的外籍船舶共有六艘,其中四艘船舶脫困已離開台灣港口。 航港局表示,自一0七年迄今,於我國海域發生因船舶發生問題或船上勞資糾紛,導致船上船員滯留之外籍船舶共有六艘,分別為一0七年一艘、一0八年三艘及一0九年二艘,今年則無新增船舶。 其中,有四艘船舶脫困與離開台灣港口,並無媒體所謂「船員丟包台灣港口暴增」情事。且針對該等船舶,航港局已本於人道立場及港口國角色,會同國際運輸勞工聯盟ITF、法扶律師積極提供船上滯留船員飲食用水等人道救援,建立聯繫管道與法律援助,協助將船上之外籍船員順利遣送返國。 航港局並呼籲船旗國、船員國及船東應依海事勞工公約規定,妥善處理船員薪資爭議,保障船員權益。 航港局表示,目前停留在台北港之貝里斯籍德運輪,於烟花颱風前已安排移泊至內港平穩水域處,船上船員經疾管署確認健康狀況後,四名船員留守船上,另四名船員已入境及入住防疫旅館。 航港局也正會同國際運輸工人聯盟(ITF)協助要求船東及P&I保險公司出面處理船員薪資問題,並積極洽詢法律顧問研議依商港法裁罰,將船舶移送行政執行之可行性,以維船員權益。 另外原擱淺於彰化外海之獅子山籍米達斯輪(已改名為星富輪)業已脫困,目前在高雄港維修,船上二名緬甸船員刻正安排搭乘專機返國。

Read More

嘉翎強心臟 連拿7分逆轉

中央社∕東京二十五日電 踏上夢想中的擂台,羅嘉翎心中不再恐懼,拋開五月奧運跆拳道亞洲資格賽的壓力,在體壇最盛大舞台上,盡情享受每一次對決,而東京奧運跆拳道女子五十七公斤量級銅牌,是驗證她蛻變後的勳章。 羅嘉翎國小六年級已是全國冠軍,高中在世界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完成二連霸,成為台灣跆拳道界的第一人。 身高一八三公分的羅嘉翎擁有一雙逆天長腿,這也是她在戰場上最大的利器,雖然東奧因疫情順延一年,但羅嘉翎的身分也從高中生變成了大學生,多出來的一年時間給了她更多準備空間。透過這段時間讓自己學著可以更冷靜、更專注在賽場上,不受外界因素影響。 今年五月奧運跆拳道亞洲資格賽,年紀最小的羅嘉翎壓軸登場,在前面的隊友紛紛拿下奧運參賽門票後,龐大壓力讓她差點撐不住,連眼淚也止不住。所幸挺過後,她的表現如倒吃甘蔗,四強關鍵戰役她在最後一分鐘內連拿十分,順利摘下奧運門票。 當大夥人一起登上體壇聖殿,迎來的卻是沉重的打擊,前兩個出賽隊友,包括亞運金牌得主蘇柏亞與二0一七世錦賽銀牌好手黃鈺仁雙雙在首輪止步,在低迷氣氛下,羅嘉翎反倒逆勢踢出驚奇,一路過關斬將闖進四強。 雖然羅嘉翎在四強賽不敵美國選手左羅蒂奇,不過銅牌戰她再次展現「強心臟」本色,第三回合她以三比四落後尼日選手耶索夫,最後一分十秒內靠著兩次成功的上端攻擊,加上對手被扣分,連拿七分逆轉摘銅。 還是個大女孩的羅嘉翎賽後臉上掛著大大微笑,她透露,賽前沒有預期能夠拿下獎牌,能夠摘下這面銅牌,對她來說有一些些意外。 沒能挺進金牌戰,羅嘉翎承認,心情上的確有些波動,但已習得冷靜技能的她,很快調適好心情,就如同教練吩咐她的:「忘記前一場比賽,因為眼前的比賽更重要。」

Read More

國際生物奧賽 台生奪4金並列第一

2021年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成績揭曉,台灣學生共拿下4金,國際排名與中國並列第1名。(教育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由葡萄牙主辦二0二一年第三十二屆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受疫情影響改為線上國際賽。教育部二十五日表示,二0二一年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由葡萄牙主辦,台灣代表隊由中山大學教授陳錦翠等二十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從五千多名學生中選出四名代表參賽,台灣學生共拿下四金,國際排名與中國並列第一名。 今年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改為線上國際賽,師大附中學生林宗毅、建國中學學生林威辰、嘉義高中學生杞亮昀和吳家愷等四名學生都拿下金牌,台灣國際排名與中國並列第一名。 我國自一九九九年起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歷年均獲佳績,參賽至今總計榮獲六十七金、二十二銀、三銅,本屆競賽是繼二00八年、二0一0年、二0一一年、二0一四年及二0一六年至二0一八年後,參賽學生再次全數獲得金牌。 根據教育部「參加國際數理學科奧林匹亞競賽及國際科學展覽成績優良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獲得競賽金、銀、銅牌獎者,可保送大學院校各本學系或推薦入大學院校各學系;另於競賽獲金牌、銀牌與銅牌者,分別可獲教育部頒發新台幣二十萬元、十萬元與五萬元獎學金。

Read More

〈社論〉降級解封半調子,莫非誰都不想負責?

台灣目前疫苗覆蓋率雖然號稱已逾26%,但施打率跟周遭國家相比仍然遠遠瞠乎其後。(本報資料照) 正當全球疫情風險持續升高之際,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九日疫情警戒從三級降為二級,調降原因是國內整體個案數減少,不明感染源確診者持續一周低於十例,但因很多國家疫苗施打率已達一定程度,解封、放寬管制之後仍出現疫情,所以整體管制緩步進行,雖然宣布降級,仍將滾動式調整。表面看來,這次二級警戒強化措施,既有相當程度的開放,又保留部分必要的限制,似乎是面面俱到。然而,外界的反應為什麼不如政府預期? 首先,整體個案與不明感染源減少縱為事實,但現在有多少潛在病患還未查出?有多少確診案例被隱匿?外界就高度懷疑。 舉例來說,台灣本地篩檢陰性而出境發現確診者,目前已有數十例,證明台灣的篩檢並不可靠;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就指出,台灣早期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僅百分之五,但因當初偏向出現症狀才採檢,因此數據恐被低估,保守估計無症狀感染者約三成;陳時中也坦承「確診黑數各國多少都有」。換言之,縱使官方公布疫情相關數據有好轉跡象,但是否真的達到解封條件?令人懷疑。同時,如果疫情真已到解封地步,為什麼不乾脆落實二級警戒,卻還要保留多項限制? 其次,台灣目前疫苗覆蓋率雖然號稱已逾百分之二十六,但施打率跟周遭國家相比,仍然遠遠瞠乎其後,距離群體免疫的標準,更差了十萬八千里。再者,Delta變種病毒在一百多個國家快速蔓延,正是全球這一波新疫情不斷擴大的最主要原因。台灣已發現多起感染Delta病毒的案例,雖然目前好像還不太嚴重,但感染源頭究竟在哪裡?至今並未查出,未來會不會擴散?也沒有人能夠確定。 就事論事,最近半年來,因為疫情暫時好轉而放寬管制或解封的國家,幾乎都受到慘痛教訓。以全球接種疫苗速度最快的以色列為例,六月中旬解封後,疫情又死灰復燃,最近不得不重新要求,所有超過一百人以上的婚禮或室內集會,參加者都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或有效病毒陰性檢測結果。英國亦復如此,本月十九日起英國取消已經實施長達四百八十三天的疫情防控限制,但先前有超過四千名科學家、醫護和專業人士認為這是「危險而不道德的實驗」,並且在網路上呼籲暫停解封計畫。這說明在疫情沒有真正有效控制前放寬管制,無異是具有高度風險的豪賭。 此外,台灣這次警戒降級並不是真從三級降為二級,而是介於三級和二級之間的「二級加強版」,比起先前的「微解封」,有些地方反而更嚴。例如原本二級,開放室內一百人,室外五百人;這次緊縮為室內五十人,室外一百人,超過人數需提計畫審核;又如「微解封」可容許室內一百人看電影,宗教場所最多九十九人,現在改為室內限五十人,標準究竟何在?政府不是說疫情趨緩嗎?為什麼規定反而從嚴? 更重要的是,這次警戒降級公布之後,地方政府並未與中央政府同調,例如餐飲開放內用,宣布之後的第一時間台北市與新北市都決定「觀察一周再說」;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仍要評估再決定,只有桃園市照辦,其他縣市則意見分歧。中央政府為何不真正降為二級的警戒措施?地方與中央為何不同調?莫非關鍵在於誰都不敢負起開放後萬一疫情又再升高的責任?

Read More

旅宿業未通報開趴群聚 最重廢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疫情降級鬆綁,針對汽車旅館及相關旅宿若未通報開趴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業者基於防疫應負通報責任,若應通報而未通報,將依情節輕重及相關法規裁處,最重可廢營業執照。 指揮中心表示,降級鬆綁後,若在汽車旅館及相關旅宿群聚開趴或歡唱,提高疫情傳染風險,將由各主管機關依情節輕重,分別依「發展觀光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裁罰,;最重者將視為「損害國家利益、妨害善良風俗」,由地方主管機關依發展觀光條例「定期停止其營業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營業執照或登記證」裁處。 指揮中心表示,汽車旅館及相關旅宿違反限制規定且未通報時,依發展觀光條例可裁處新台幣三萬至十五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定期停止其營業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營業執照或登記證。 如查獲有人在內施用或持有毒品(開毒趴),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該場所將依「特定營業場所執行毒品防制措施辦法」自查獲次日起列為特定營業場所;業者未通報警察機關處理者,除依該條例罰鍰,其情節重大者,得令其停止營業。

Read More

接種處置費獎勵合約日 陳時中:從寬認定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基層醫療院所接種疫苗處置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由四十元調高至一百元,指揮官陳時中二十五日表示,獎勵日期可溯及更換合約書內容日起算,並從寬認定。 指揮中心二十四日晚間宣布調整「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免費提供民眾接種服務獎勵措施」,並提高每人次獎勵由四十元調高至一百元,且獎勵也溯及既往自六月七日起,但須視簽約日期。 不過,由於六月七日僅部分診所簽約,對溯及簽約日的但書規定,陳時中表示,雖然可以考慮取消但書,仍須考慮法律問題;如果相關證明不夠完備,但是地方政府願意從寬認定,指揮中心也會尊重地方政府的決定,一併從寬認定。 此外,對於因應這波疫情升溫,各醫院擴大增設專責病房,對門診、手術採取降載,多少擠壓到一般病患就醫權利,對此,陳時中也表示,目前染疫住院確診者約四百五十七多人,相關專責病房或專責加護病房量能都有餘裕,因此,已告知各醫院可根據病人需要,逐步恢復醫療量能。

Read More

〈 全球探索 〉參與APEC 美國重返亞太起手式

張忠謀敦促APEC會員在考慮國家安全需要後,進行彼此間與全球的自由貿易。(取自總統府網站) 周志杰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七月十六日由主辦國紐西蘭以疫情及經濟復甦為主題,破例召開非正式領袖視訊會議。包括美日中俄等二十一個會員經濟體政府領導人幾乎都出席,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則是第四度代表蔡英文總統與會。 會議通過「克服疫情與促進經濟復甦」聲明,鼓勵會員合作,實現疫苗的公平與快速分配,以及強調促進會員經濟復甦時保持自由貿易供應鏈的重要性。從國際政治視角來看,非傳統安全的重要性、大國角力、小國外交,以及張忠謀對半導體產業鏈暮鼓晨鐘的警語,見微知著,值得國人關注。 拜登此番參加APEC,可視為美國重返亞太的起手式。(路透,資料照) APEC破例召開非正式領袖視訊會議。圖為俄羅斯總統蒲亭參加會議。(路透) 美凸出正面形象 綿裡卻藏針 以經濟為主、採論壇形式的APEC,締結於一九八九年,迄今擁有亞太地區共二十一個組織成員,成員之間以經濟體互稱,人口占全球四成、經濟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六成,貿易總量約占全球近半。特點是會員多、幅員廣、組織鬆散,功能上,是南北關係、已開發國家與中低度開發國家對話與整合的場域。對台灣而言,APEC是台灣唯一參與的亞太多邊主義載體。 美國總統拜登出席了這場視訊峰會。拜登從七大工業國峰會(G7)、歐盟與北約峰會、美俄峰會一路走來,很明顯改採單邊與多邊交互運用方式,欲找回美國國際影響力。過去四年,川普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忽略了東協,也沒有加入東協十加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拜登此番參加APEC,可視為美國重返亞太的起手式。 美國目的當然想削弱中國大陸對東南亞的影響力。但這場會議主題限定疫苗分配與經濟復甦,具有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這使得拜登從美國利益為出發點的論述,只能點到為止,但仍有其亮點,亦即拜登強調美國捐出的疫苗並非銷售,且首度喊出「不附帶任何政治和經濟條件」。 美國想凸出正面形象,卻藏有綿裡針。一方面在疫苗供應上刺激中國大陸,另一方面,疫苗需求孔急的開發中國家新興經濟體,是大陸近鄰外交的重中之重。美國抄北京作業的「不干涉他國內政」,現在也喊出「不附帶任何政治和經濟條件」,這個句型是否會延伸到其他援助國?進而影響大陸外交的基本盤,未來仍待進一步觀察。 習近平強調 要開放不要隔絕 其次,拜登還強調自由開放的印太願景,鼓吹「印太戰略」。但APEC主軸是經濟合作,並非政治、軍事、外交、戰略的場域,況且,APEC裡也沒有印度,「亞太」要如何變「印太」?又如何搭建與南亞國家的連結?拜登並沒有具體談到要如何落實,給人虛多於實、言多於行的印象。 與會的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則強調,大陸迄今已向發展中國家供應了逾五億劑疫苗,並承諾三年內再提供三十億美元作為國際援助,同時表態支持豁免疫苗知識產權;還強調大陸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要拆牆而不要築牆,要開放而不要隔絕,要融合而不要脫鉤。」 習近平雖然沒點名美國,但背後隱含了大陸在疫苗國際援助上,做得比美國多,更開放、多元。習近平緊扣APEC主張開放、公平、多元的貿易,不只是針對美國對大陸掐脖子、行長臂管轄的貿易戰、科技戰,也道出了一些成員經濟體的心聲,憂慮在美國主導的關鍵產業供應鏈自主化下,恐將被邊緣化。 紐靈活外交 美中角力下解危 在APEC疫情、經貿為主軸的會議桌下,美中角力暗潮洶湧。雙方都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如衛生、氣候、人道等,尋找新模式,創造鬥而不破的銜接方式,希望營造正面形象又能強化影響力。大陸持續軟性呼籲自由、開放,不要貿易壁壘;美國則是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喊出「不附帶任何政治和經濟條件」,已經出現定義上的改變。 APEC這場非正式領袖視訊會議,另一個亮點是紐西蘭。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善用主辦國身分,將疫情與經濟議題抓得精準,具有道德性與急迫性,會員經濟體都能接受,經她登高一呼,大咖全部出席,可謂成就非常。 其次,紐西蘭身為情報交換的五眼聯盟(美、英、加、澳、紐)成員,又與中國大陸有經貿利益,卻不願對大陸惡言相向,對比澳洲一面倒向美國,紐國外交更顯靈活,並獲中國大陸的基本信任。這使得人口不到五百萬的紐西蘭,能適時凸顯自己的國家利益,在美中角力下解危。 第三,在傳統安全議題與全球地緣政治中,紐西蘭找到自己的定位,扮演美、中、東協、澳洲之間的緩衝區,成為大家可以對話的國家。大國視角往國家安全與戰略方向挪移時,對中小型已開發國家、東協開發中國家並不利,而紐西蘭卻能在APEC載體中發揮支點功能,提醒大國不要做過了頭。相信這對一些西方國家也會有所啟發。 半導體移美國 弱化台灣安全 最後,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出席APEC,除了明確表達台灣需要疫苗外,特別針對半導體供應鏈走向「境外」、自給自足的趨勢,強調「試圖讓時光倒流是相當不切實際的」,且成本將會提升,技術進步可能放緩。他敦促APEC會員在考慮國家安全需要後,進行彼此間與全球的自由貿易。 美國以自身利益出發所構築的供應鏈,國家安全位階高於生產效率,這對美國有利,但已壓迫台積電、三星等大廠必須選邊站,卻可能對相關國家帶來致命打擊,全球貿易分工也往不效率的方向走。張忠謀提醒,美國這麼做未謀其利,盟邦先受其害,未來必反噬到研發端,最後是美國自己受害。 從台灣立場看,台海目前有戰爭風險,把淘金量高、具戰略安全的半導體產業移往美國,等於弱化台灣安全。張忠謀的暮鼓晨鐘是給美國軟釘子,相當程度代表台灣發言,並為處境相近的國家如韓國等發聲。但說歸說,台灣現在一面倒的聽命於美國,又能有什麼籌碼呢?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