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善縣長視訊關心老人福利機構防疫整備

張麗善縣長視訊關心雲林縣老人福利機構防疫整備。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雲林縣共有四十三家老人福利機構,縣長張麗善十七日在雲林縣衛生局長曾春美、新聞處長羅楚東陪同下,至斗六市某老人養護中心關心機構防疫及公共安全改善情形,並於戶外透過視訊聽取雲林縣各老福機構整備及面臨問題。 張麗善表示,現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整體防疫政策鬆綁,朝向與病毒共存情況下,縣府盼透過落實防疫減災,確保六十五歲以上長輩、長照機構住民及尚未施打疫苗的幼兒健康。 張縣長指出,自四月中旬以來,本土新型冠狀肺炎確診數大增,目前雲林縣有四家機構出現零星感染個案,但各機構仍積極防疫,現今疫情嚴峻,雲林縣住宿式長照機構禁止訪視至五月三十一日。 衛生局長曾春美強調,雲林縣針對住宿型長照機構,都有指派專責醫院,做為就醫後援醫院。目前雲林縣有六家專責醫院,機構若有住民染疫,可就近送至專責醫院,由醫生依照專業評斷。 曾局長再說,若區內醫療院所量能不足時,就會透過區域緊急醫療指揮中心調度,協助後送。台大雲林分院身為雲林縣重症專責醫院,目前在台大醫院全力投注之下,重症患者包含小兒科的部分,台大都能完全處理。

Read More

新竹市立棒球場將完工 迎接7月味全龍主場首戰

竹市府投入12億元於原址重建竹竹苗唯一符合職棒規格棒球場,工程進入最後裝修階段,新竹市長林智堅十七日視察市立棒球場,預告首場賽事將於七月登場!(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政府投入十二億元於原址重建竹竹苗唯一符合職棒規格棒球場,工程進入最後裝修階段,新竹市長林智堅十七日視察市立棒球場,預告首場賽事將於七月登場,迎接味全龍主場首戰! 林智堅視察市立棒球場工程進度,分別體驗觀眾席、VIP室與頂樓的觀賽視野,開箱全台球場第三大的LED全彩大螢幕。目前市立棒球場目前已完成草皮、球場防護網、防撞墊、自動噴灌等工程,待細部傢俱、環場LED及外觀立招完成,相約市民朋友妻月一起進場看球。 林智堅表示,市立棒球場落成至今四十六年,陪伴許多新竹人長大,但有主體結構老舊、耐震係數不足等問題,市府於一O八年啟動重建工程,今年將完工,為味全龍雙主場之一,迎接中華職棒下半年球季,完成在地居民多年來的期盼,更盼在各專業團隊進駐下,達成球場智慧化、球團在地化、培訓基層化目標。 工務處說明,新竹市立棒球場 打造三個全台第一,設有智慧化地下停車場;場內高桅桿燈均採LED智能燈具;首創外野牛棚,更換投手時選手將由外野步行至內野,增加賽事氣氛;另也設有LED全彩大螢幕,為全台球場第三大,搭配電子螢幕計分板,提升球迷觀賞體驗。 竹市府投入12億元於原址重建竹竹苗唯一符合職棒規格棒球場,工程進入最後裝修階段,新竹市長林智堅十七日視察市立棒球場,預告首場賽事將於七月登場!(記者曾芳蘭攝)

Read More

推動國家綠能政策 國有財產署於口湖鄉公所辦理說明會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為推動國家綠能政策,落實能源安全,五月十七日國有財產署於口湖鄉公所辦理「推動國有土地漁電共生複合使用新制」說明會,立法委員蘇治芬、口湖鄉長林哲凌和雲林縣議員蔡岳儒等人也都到場關心,積極向農民宣導新制,鼓勵民眾透過漁業養殖之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達到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益和土地多元利用等優點。 行政院於去年召開「已有案源之地面型太陽光電進度追蹤及困難排除商研會議」,請國有財產署研議放寬國有養殖地漁電共生僅能由承租人單一使用的限制。國有財產署隨即邀集農委會和經濟部能源局,共同研議出「國有土地漁電共生複合使用新制」。新制施行後,國產署與承租人源租賃關係不變,經承租人同意提供光電業者申請開發,光電業者取得電業籌設許可後,由國有財產署將土地核准電業籌設許可範圍委託經營光電業者,並建置可行運作方式、委託經營之作業流程等,透過此次說明會,廣納各界建言,確認相關作業更加完善。 口湖鄉長林哲凌表示,推動漁電共生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幫助漁民養殖以外,還能創造額外收入,提供方法給鄉親讓魚塭做漁電共生或室內養殖,因為口湖鄉有很多養殖魚塭是跟國產署承租,有地主的問題,於是請蘇治芬委員協助處理這個問題,讓國產署的租金降低,讓鄉親有更大的收益。 立法委員蘇治芬表示,國產署非常詳細地跟鄉親說明,目前漁電共生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除了屋頂型和自行辦理地面型,現在還多了承租人與光電業者複合使用,說明會其實就是要告訴大家賺錢的方式,除了魚塭的養殖收入之外,還能多一筆收益,請鄉親把握機會申請。國有財產署補充,除了在口湖辦理說明會,五月二十三日也會在台西鄉再辦理一場說明會,廣納鄉親的建議,確保新制上路後,能兼顧漁民權益並促進國有土地有效利用。

Read More

記身分證字號被指威脅百姓 柯P:所以議員主張大家盡量爽約

台北市長柯文哲17日下午視察台大篩檢站,對於有議員批評他說預約後爽約將記身份證字號一事表示,是非對錯有一定標準,「很奇怪,不來就要取消,議員又出來講一大堆話,不曉得她是主張大家盡量爽約還是怎樣?」(北市府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針對防疫急門診爽約率高,台北市長柯文哲十六日指太過分,更表示「一開始用拜託的,再來就要記下身分證字號」,北市議員因此質疑他缺乏慈悲心跟同理心,金剛經白念了。柯文哲十七日表示,是非對錯有一定標準,「很奇怪,不來就要取消,議員又出來講一大堆話,不曉得她是主張大家盡量爽約還是怎樣?」 柯文哲昨天下午視察台大篩檢站會後接受媒體聯訪,對議員的批評,他不滿的表示,常常議員會講很多話,但是他覺得很奇怪,站在醫療體系的立場來說,北市府當然會讓大家預約,但如果不來應該要取消,不要預約後又占住名額不來,結果現在議員就出來講一大堆話,質疑「他是主張大家盡量爽約還怎樣?我搞不清楚」。 柯文哲強調,是非對錯有一定的標準,預約不來就得取消,才不會造成醫療體系混亂、效率降低,通常講了之後,八十%以上的民眾都會遵守,所以自己昨天講了之後爽約率大概會掉下來,但他現在不曉得實際數字;一旁的聯合醫院官員則透露,昨已經降到十幾%左右。 北市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遵誠表示,北市防疫急門診預約頁面上就有取消功能,呼籲民眾不能來一定要取消預約,至於預約系統是提供給很急的快篩陽性民眾預約,現在預約開兩個時段,以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為例,今天夜間零點,會開後天的預約名額,只有明天跟後天兩個時段。

Read More

國黨新北市議員第4選區民調 林鼎超、吳訓孝勝出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選舉第四選區(三重、蘆洲)民調結果出爐,由前高雄市府青年局長林鼎超(右二)、前新北市府市長室秘書吳訓孝(左)勝出。 (國民黨新北市黨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選舉第四選區(三重、蘆洲)民調結果出爐,國民黨新北市委員會十七日上午在市黨部會議室公布,由前高雄市府青年局長林鼎超、前新北市府市長室秘書吳訓孝勝出,將連同尋求連任的議員黃桂蘭、王威元一併報中央提名。 國民黨新北市黨部指出,新北市第四選區預計提名四席,除二名現任市議員黃桂蘭、王威元不需參與民調初選外,另二席由前高雄市府青年局長林鼎超、前新北市府市長室秘書吳訓孝、現任新北市議員蔡明堂的兒子服務處特助蔡政呈等三名新人角逐,民調結果由前二者出線。 新北市黨部公布民調結果,原始民調平均支持率林鼎超獲得四一點一五八%、吳訓孝二七點五七五%、蔡政呈為三一點二六七%;在計算加權上,吳訓孝未滿卅五歲加權百分之一百,林鼎超加權八十%,而蔡政呈因是政二代,只有卅五歲以下的加權七十%。總計加權計算後,林鼎超七四點0八四%、吳訓孝五五點一五0%、蔡政呈五三點一五四%。 市黨部表示,黃桂蘭、王威元、林鼎超、吳訓孝等四人,將報送提名審查暨評鑑小組,通過薦請提名名單後,報送中央黨部。

Read More

「港動淡水」文化行旅秒殺 加開2場特色活動回饋大眾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港動淡水」系列活動,將加開二場「淡水茶金之秘」特色活動帶領民眾從茶文化看淡水貿易史。 (淡古博物館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港動淡水-淡水開港設關一六0周年暨馬偕來台一五0周年」系列活動受到熱烈迴響,日前推出的二條文化行旅更是場場爆滿,為回饋大眾,特別加開二場「淡水茶金之秘」特色活動,帶領民眾從茶文化來看淡水貿易史,定十八日中午十二時於淡古官方網站免費報名,每場限額二十人,額滿為止。 淡水古蹟博物館表示,日前推出文化行旅二條主題走讀路線,分別為「淡水開港的黃金歲月」及「尋覓馬偕百年足跡」,並搭配「港動淡水」各月活動安排專屬內容,包括欣賞戶外戲劇表演、參觀「關關PASS!」特展、國際古蹟文化論壇、音樂會等,活動場場秒殺。 淡古表示,為使更多人參與體驗一六0年前的開港盛況,特別在淡水程氏古厝加開五月廿二日及廿八日辦理「淡水茶金之秘」二場特色活動,邀請淡水文史工作者謝德錫、潘國明、淡水茶業職人王茂林及雲峰茶莊負責人劉學昭現身說法,透過精彩的解說引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一八六二年,在品茶之中認識淡水「茶金」的秘密。 淡古館長黃麗鈴表示,除輕鬆有趣的文化行旅外,推薦大眾免費參與在淡水海關碼頭洋樓辦理的「滬尾講堂」,月月都有專家學者來解密淡水大小事,每場次的議題相當多元,包括文史導覽行家高傳棋、金漫獎漫畫新人獎得主張季雅及淡江大學副教授黃瑞茂等,師資陣容堅強,歡迎有興趣的人把握每月一場的講座。

Read More

挺前線醫護 鄭宏輝送美食為醫護送暖打氣

行政院顧問鄭宏輝十七日前往新竹市五大醫院關心篩檢量能,並贈送紅豆餅、包子、餡餅等上千份美味餐點為前線醫護人員加油打氣。(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醫護加油打氣,行政院顧問鄭宏輝發起美食送活動,獲得在地店的支持,十七日前往新竹市五大醫院關心篩檢量能,並贈送紅豆餅、包子、餡餅等上千份美味餐點為前線醫護人員加油打氣。 鄭宏輝表示、醫院要負擔PCR篩檢工作、也是照護重症患者的最終防疫防線,成為前線醫療量能的重擔。依照指揮中心推估疫情趨勢,疫情高峰可能落在五月二十至三十日,最快本週五就會迎來確診人數高峰。 鄭宏輝表示,全台疫情延燒,新竹市累積確診人數將破萬例,台灣朝著與病毒共存的目標前進,將考驗各地醫療資源量能,而醫護人員更面對染疫風險與龐大照護壓力,兩年多以來守在疫情前線更是被壓得喘不過氣,這次發起美食送暖,要用行動表達心中對醫護的感激。   鄭宏輝號召美食店家送暖到醫院,紅豆村紅豆餅、大成街金陵包子和曾記餡餅熱情參與響應,送出美味餐點到新竹市醫院,分別為南門醫院、馬偕醫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與國軍醫院新竹分院,為醫護人員送上暖心感謝,共抗疫情,防疫新竹隊會團結守護新竹。    

Read More

新北工地圍籬綠美化評選比賽開跑

一一一年新北市建築工程施工圍籬綠美化評選開跑,邀請全市各建築工地創意想將工程圍籬變成展示藝術的櫥窗。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工務局「一一一年新北市建築工程施工圍籬綠美化評選比賽」開跑,即日起至六月十五日止報名,邀請全市各建築工地結合文化藝術及創意發想,將工程圍籬變成展示櫥窗,翻轉城市新美學。民眾也可參與網路投票抽獎,七月十六日至七月廿九日於工務局臉書粉絲專頁「工程圖輯隊」,選出讓你印象深刻的施工圍籬作品。 工務局長詹榮鋒表示,以往建築工程的施工圍籬給人外觀單調乏味、有礙觀瞻的刻板印象,市府近年推動圍籬景觀再造,突破冰冷的簡單鐵皮,超越綠植栽圍籬的思維,希望結合文化藝術把圍籬變身媲美藝術展示櫥窗,提升生活品質與城市景觀,歡迎市轄內各建築工程踴躍參與評選。 工務局表示,施工圍籬評選活動將由評選小組依據作品的綠美化或創意設計,分為「城市森林組」及「視覺藝術組」,參賽者可將森林綠化及創意視覺設計等概念融入,創造生活美學及低碳環境,把施工圍籬妝點成都市藝廊,變得煥然一新。 評選小組由學者、專家及公會組成,透過現勘考評與民眾網路票選結果,根據「美化」主軸設計理念、綠化及美化效果、工地環境與維護管理等項目,綜合選出獲獎者;並為鼓勵民眾參與,自七月十六日起至七月廿九日將於工務局臉書粉絲專頁「工程圖輯隊」舉辦網路投票抽獎活動。

Read More

高姓男子見警加速逃逸 遭警攔停盤查竟是通緝犯

岡山警逮捕毒品刀械隨身的通緝犯。(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梓官報導 二十五歲高姓通緝犯十四日晚間在高雄市梓官區通港路段見警守望,立即違規迴轉加速逃逸,仍被警察攔停盤查,高男謊報其兄身分證號,遭員警當場識破,依法逮捕;隨後在搜查的過程中,在高男身上查獲K他命二包及彈簧刀一把,另在自小客車內也起獲藍波刀及西瓜刀各一把;全案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社會秩序維護法及毀損通緝等,帶返所偵辦。 岡山分局梓官分駐所所長郭宗鑫表示,十四日晚間十時許在梓官區通港路段執行守望勤務時,這名高姓通緝犯立即違規迴轉加速逃逸,仍被警察攔停盤查,高男笑稱忘了自己的身分證字號,索性拿出手機備忘錄給員警看,表示將身分證字號記在備忘錄內,讓員警自行查詢;但員警透過警用行動電腦影像,查出該身分證所登錄的照片特徵,根本就不是高男而是高男的親哥哥,高男才坦承因為被通緝,怕被警方發現,打算提供哥哥的身分證號給警方查證卻記不起來,所以將身分證號貼在記事本內,想不到還是被識破。 警方隨後在在高男身上查獲K他命二包(毛重五點二五公克)及彈簧刀一把,另在自小客車內也起獲藍波刀及西瓜刀各一把;員警起獲愷他命毒品及藍波刀械等,詢問高男分別作何用途時,高男竟然戲稱「切水果阿」,員警聽了直搖頭告知,「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刀械,依法查辦」。

Read More

鐵漢柔情臺西警 溫馨幫籌喪葬費

鐵漢柔情臺西警,溫馨送暖幫籌喪葬費。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雲林縣警察局臺西分局飛沙派出所巡佐王安順,於擔任警勤區警員時即深入基層關懷弱勢,與社區居民建立良好的感情,經常利用勤餘配合慈善會救助貧苦家庭,獲得警政署長頒發忠勇忠勤忠義楷模水晶獎座,分局同仁階與有榮焉。 王安順巡佐得知住在斗六的張姓婦人往生,家屬籌不出喪葬費,他立即連繫屏東慈芯濟善團一同前往訪視關懷。經瞭解七十八歲的張婦以拾荒為業獨撐家計,是低收入戶,子女雖已成年但經濟狀況皆不佳,無法籌錢為她處理後事,王安順利用休假日前往古坑關懷瞭解。 當日下著大雨,王安順在雲林古坑與屏東間奔波,來回上百公里也不喊苦,拿著相關資料與慈善會人員仔細核對,終於在日前幫他們申請到善款,讓張婦能順利下葬,圓滿了她的人生,家屬來到飛沙派出所感謝王安順的大力協助,幫忙度過難關。 平常不多話的王安順有著好心腸,平時除了認真工作也勤耕福田做慈善,他常說「身在公門好修行」,遇到轄區有孤苦民眾他都會協助救助,是真正的鐵漢柔情。 分局長黃念生肯定王巡佐的善行義舉,他表示,這不但是表現出警察關懷弱勢服務人群的精神,同時也展現警察的公共價值,更是警察同仁的楷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