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兼防疫 山上水果小尖兵上菜

山上學生們變身小廚師當水果小尖兵。(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山上報導 食農教育兼防疫,廿日上午山上區農會結合山上區衛生所、遠東科技大學辦理「山上水果小尖兵上菜」活動,山上學童們變身成小廚師,學習如何將山上在地水果入菜,一道鳳梨芭樂炒飯香氣四溢,還有一杯漂亮的芭樂多多,為盛夏解暑消渴多多。 今日上午山上國小水果大集合,不只有金色漂亮的木瓜和鳳梨,還有紅心芭樂和甜心芭樂,可說是「出類『芭』萃」。校長蘇耿義表示,每學期的食農教育都與生活習習相關,去年帶著學生們認養地瓜田種地瓜,同時也體驗焢窯之樂,此外,也讓學生們知道爆米花的過程,讓稻米、地瓜等在地作物的原形和生態完整呈現學習,這學期則是讓學生明白在地水果除了鮮食外,如何做成一道道美味料理,同時也讓水果的維生素成為學生們身體防疫尖兵。 鳳梨芭樂炒飯。(記者張淑娟攝) 由於山上區有相當多的水果,現正值鳳梨產季,六月將進入芭樂、木瓜和芒果等產季,區農會總幹事許弘霖特別帶著同仁結合衛生所到山上國小指導水果入菜,菜色則由遠科大的師生們研發調配而成,因此不論是鳳梨芭樂炒飯,還是山上炒鮮蔬,在色澤上都相當美麗,尤其因應暑夏製成的芭樂果凍和芭樂多多,相當應景,其中果凍則以芭樂葉熬煮而成,再搭配雕成花樣的芭樂果肉,確實漂亮好食。 學生們看著水果變化出來的花樣,莫不驚奇,更躍躍欲試,想好好學學,回家實作分享給家人。衛生所營養師則逐一介紹各種水果營養素,並叮嚀學生們每種顏色的蔬果都要吃,營養各不同,也增進身體健康,更可對付疫情。衛生所護理師強調,故鄉盛產的水果是最好的食材,不論鮮食或入菜,都值得好好品嘗。 許弘霖表示,藉由食農教育引導孩子認識在地產業文化及餐桌禮儀,同時也為即將於六月十八日舉辦的「芭頭籌~樂陶陶」芭樂產業文化活動暖身。 芭樂果凍。(記者張淑娟攝)

Read More

線上遊戲搶救北極熊 聖功女中雙胞胎姊妹抱走設計大獎

聖功女中雙胞胎姊妹王昭尹(右)、王昫尹,獲得青少年AI人工智慧與AIT Game Jam國際創作競賽高中職組特優。(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目前就讀聖功女中高二的雙胞胎姊妹王昭尹、王昫尹,參加「2022青少年AI人工智慧與AIT Game Jam國際創作競賽」,兩人設計的「Save the Arctic」遊戲獲得高中職組特優,除了獲頒獎狀、獎品及作品展示於AIT網站外,還將受邀至AIT美國在台協會參訪。 「2022青少年AI人工智慧與AIT Game Jam國際創作競賽」是由新興科技教育遠距示範服務計畫北區區域推廣中心與AIC美國創新中心、AIT美國在台協會、台灣微軟等單位合辦,今年是以氣候變遷為遊戲設計主題。 對於資訊工程相當感興趣的王昭尹、王昫尹姊妹也報名此次競賽,設計了「Save the Arctic」遊戲。王昭尹表示,遊戲設計靈感來自北極熊保育問題,遊戲中的北極熊要收集足夠的太陽能板才能夠返家,整個設計從美工繪圖、遊戲關卡到故事劇情的發展,都由兩人一手包辦,大約花了一個月製作完成。 王昭尹表示,自己對於程式及數學有邏輯性的學科較有興趣,但在美術設計上則有難度,因此在培訓社團內,經由小組的討論與指導老師的建議,以設計出有種呆萌復古感的遊戲與高互動性為這款遊戲的呈現主軸,遊戲設計平台是MakeCode Arcade,如何將故事流程與互動,在小小的螢幕畫面上呈現,是一個滿大的挑戰。 校長鄭麗蓉表示,這對雙胞胎姊妹花是聖功初中直升高中的學生,一直是數理表現良好的學生,她們能依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主動學習並提出學習發展需求,正是新課綱所要的自動自學與共好精神。

Read More

台電瓩設計獎頒獎 變電箱變掛架奪冠

5月20日「台電瓩設計獎kW Design Award-第22屆創意競賽」頒獎典禮,得獎者、評審、出席貴賓與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合影。(台電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電瓩設計獎邁入第22屆,本屆以「千瓦創意、百萬功率」為號召,鼓勵參賽者以創作將生活中的電力連結設計。台電表示,今年總獎金近88萬元,創歷年新高,吸引3,245件作品角逐,其中,有設計師以環保概念發想,利用退役變電箱鋼板重新再製牆掛架,呼應循環經濟潮流。 台電今(20)日舉辦「瓩設計獎-第22屆創意競賽」頒獎典禮,由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與二三設計創意總監蘇巧純、小黑尾巴創辦人鄭洪與美感細胞教科書再造計畫設計長黃馨等重磅評審團,及雲林科技大學教務長李傳房等貴賓一同揭曉今年獲獎作品。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表示,台電積極以多元方式和大眾溝通,鼓勵設計人以美感思考電力議題。(台電提供) 台電說明,確保穩定供電並兼顧環境保護是台電不變的社會責任,如4月甫呼應國家發展宣示「電力淨零排放」,而除了電力本業,台電也持續結合多元方式與社會大眾溝通互動,如本屆瓩設計獎競賽主題即以「再生能源」、「環境永續」及「智慧科技」為主題,分為「創意品設計」、「創意短片」及「平面海報設計」三類競賽組別,共吸引約3300位設計好手報名參賽。 學生組以景文科技大學和南台科技大學報名最踴躍,兩校即有超過500件作品參賽。經初複審30位專業評審把關,選出最終46件得獎作品。 其中,創意短片類社會組「導航先生」作品拿下本次最高10萬元獎金,創作者曾能琪透過車主小姐與AI導航先生間的趣味對話,帶出電廠與生態共融、環境永續議題。 平面海報設計類學生組第一名則為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學生林愛詠的「再生能源 永續電源」,以清新能量線條象徵傳遞能量的光芒,表現自然界能量轉為「電」的過程,由太陽能、風力發電使電能不斷傳遞給世界。 呂瑞辰以退役變電箱鋼板重新再製成牆掛架,獲得創意品設計類第一名。(台電提供) 創意品設計類競賽邁入第二年,繼去年首獎人孔蓋無線充電盤引起網友熱議,今年首獎設計師呂瑞辰以環保概念發想,利用退役變電箱鋼板重新再製牆掛架,掛勾保留鋼板的原始花紋,勇奪冠軍。 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廖姵慈則創作「Got You Covered」,以電塔發想設計折疊傘,隨著折疊傘展開的過程,將呈現不同角度的電塔,傳達「無論颳風下雨,台電在您左右」的精神。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團隊林嘉鑫、謝昌庭、林昱婷與黃亦晨共同創作的「盛你所礙-礙子醬油碟」,將電桿、電塔上的絕緣陶瓷礙子化成醬油碟,獲創意品設計類第三名的殊榮。(台電提供) 而由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品設計系團隊林嘉鑫、謝昌庭、林昱婷與黃亦晨共同創作的「盛你所礙-礙子醬油碟」,同樣連結電力設備與生活小物,林嘉鑫説,團隊將一個個醬油碟堆疊成礙子造型,意指電力如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必需品,撐起台灣經濟與生活。

Read More

奉獻偏鄉逾38年 何馬可牧師伉儷取得台灣身分證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何馬可牧師及何路得夫婦殊勳歸化我國國籍,今(20)日嘉義縣長翁章梁與內政部戶政司司長林清淇,共同致贈歸化我國國籍許可證書、台灣地區定居證及國民身分證,同時對於何馬可牧師伉儷愛台惠台、深耕鄉里,長年無私奉獻照顧弱勢及關心學子等善舉,表示肯定及感謝。 內政部表示,何馬可牧師及何路得夫婦從美國來台逾38年,曾在台灣城鄉間的教會服務,深刻瞭解台灣城鄉差距,民國101年起協助嘉義縣雙福教會開拓大林好厝邊教會,與大林地區中小學合作舉辦暑期營會,充實教育資源。 兩人並積極創立社區關懷組織「台灣豐收119」,在省道台1線及台19線沿途開拓60個據點,連結資源豐富的衛星教會認領,引介城市資源協助偏鄉民眾,藉由開拓據點照護需要幫助的獨居長者。 此外,何牧師伉儷也與彰化縣大庄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辦理供餐、義剪等愛心服務,照顧如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及時提供協助,也教化邊緣學生,用行動與地方協會及學校合作,長期服務弱勢。 內政部強調,像何牧師伉儷永不停歇的奉獻精神,用己力行動,實惠社會所需,值得大家鼓勵與仿效,期盼社會大眾見賢思齊,並引發良善的循環與迴響,讓祥和與溫暖傳遍台灣每片土地。 內政部指出,今日致贈儀式後,何牧師伉儷共同演唱台灣傳統民謠「天黑黑」及「四季紅」,展現他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活動並在大林好厝邊教會人員獻花及全體人員大合照後,圓滿結束。

Read More

台86線武東大潭交流道東向匝道拓寬接高發二路 今通車

黃偉哲表示,大潭交流道往高鐵匝道拓寬延伸道路完工後,讓高鐵特定區交通網絡更完善。(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歸仁報導 斥資三億元的「台86線武東大潭交流道東向下匝道(往高鐵)拓寬及高發二路新闢工程」廿日下午五時將通車,可讓高鐵特定區的交通網絡更便捷。今日上午交通部常務次長祁文中、交通部公路總局副局長林聰利和台南市長黃偉哲共同為通車剪綵,期許減輕交通壅塞問題。 由於高鐵特定區隨著國際會展中心、中研院南部院區、智慧綠能循環住宅、三井Outlet商場等陸續進駐,為解決匝道下高鐵西側車流,並避免影響到台86線主線車流,台南市府積極規劃高鐵特定區聯外道路,而「台86線大潭交流道匝道(往高鐵)拓寬工程和高發二路道路開闢工程」,即是在潭交流道新增一支線連接到高發二路,分散車流。 黃偉哲表示,大潭交流道往高鐵匝道拓寬延伸道路完工後,讓高鐵特定區交通網絡更完善。(記者張淑娟攝) 至於該工程長度約一點一六公里,匝道寬度七點二公尺,銜接高發二路寬十三點五公尺,工程總經費約三億元(含用地費),由公路總局於一百零九年十月開工,歷經一年半終於完工,今日舉辦通車典禮,通車後可有效分流既有匝道下高鐵西側車流,降低車輛回堵。 黃偉哲表示,向中央爭取到前瞻計畫補助十五億餘元,目前已完成往來歸仁、關廟市區的兩條道路,如今大潭交流道往高鐵匝道拓寬延伸道路完工後,高鐵東側區域,將不受中正南路交通影響,更讓高鐵特定區交通網絡更完善。武東里里長劉延欽也表示,三條聯外道路陸續開通,對於疏導車流很有幫助。 大潭交流道增一支線接到高發二路,讓特定區交通網絡更完善。(記者張淑娟攝)

Read More

慈幼工商與南市四大動力產業團體簽合作意向書

慈幼工商攜手崑山科大,與台南市四大動力產業團體聯合簽署合作。(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慈幼工商結合崑山科技大學智慧車輛研發中心,與台南市機車商業公會、台南市汽車修理材料公會、台南市機車修理業職業工會及台南市動力車輛產業工會,二十日上午在慈幼工商舉行合作意向簽署儀式,在市長黃偉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等人的見證下,首創啟動產學暨公會聯合簽署合作。 校長陳素貞指出,慈幼工商汽車科已經成立四十七年,培育無數專業人才,一0八學年度還榮獲教育部評鑑優等,日前更獨步全國,引進華育機電公司設計開發的「電動車輛底盤模擬系統」教具,以發展校訂特色課程,建立電動車輛課程新里程碑,並進一步對應鄰近合作學校崑山科大智慧車輛研發中心之車聯網系列技專端課程,展開動力機械職群電動車輛跨校銜接系統,以豐厚學子新動力科技世代職場技能。 推動此次聯合簽署的台南市機車公會理事長李茂坤,長期關注技職教育與產業發展現況議題,多次策動產業捐贈實習用車,並協助辦理學生校外實習、產業參訪活動。他說,希望藉由此次產學合作,讓學生、學校及業界可共創三贏,並協助產業界解決缺工的情形。 台南市汽車修理材料公會理事長彭清森也表示,此次合作有三大訴求,第一是鋪設就業進路,讓汽車科學生能學以致用進入相關行業,再則由業師協同教學,讓理論與實務合而為一,精進專業知能,最後也希望所有員工會員能利用假日重返校園進修,讓技術底蘊全面提升。 台南市機車修理業職業工會暨台南市動力車輛產業工會理事長施伯諭,則除了長期承辦經濟部機車行升級轉型計畫,也協助輔導學生課餘見習、支援技職相關訪視活動。

Read More

女兒確診5天後通知領防疫包 郭信良批行政效率差

議長郭信良女兒確診5天,通知隔日領取,等於只剩一天時間,郭信良霸氣說,「不用領了」。(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疫情爆發,然政府關懷送暖腳步跟不上,日前議員李中岑隔離5天都尚未領取防疫包,然部分議員參選人卻代領,議長郭信良也發文指政府若人手不夠,可以委請里長代發,各界原以為他伸援議員。20日他出面表示,女兒確診5天也未通知領取,批評市府行政效率太差。 市府提供的防疫包原是暖心之舉,卻因發送速度過慢,連日來頻傳民眾解居隔都還未領取,郭信良20日證實,女兒確診5天,今日接獲安南區公所通知,請親友明日至城北里活動中心領取;郭信良指出,這等於是確診第6天才領得到防疫包,領取後也只剩1天,他霸氣的回應:「不用了!防疫包留給有需要的人就好。」 郭信良日前就曾建議市府,若人手真的不夠,可委請里長協助處理。他表示,區公所通知民眾在上午8時至下午4時領取,即使台南目前快篩陽性人數增加,但也還在每日4千人左右,一個里其實也沒多少人確診,與其派人待在活動中心,讓民眾親跑一趟領取,不如直接送至確診者家中,「時間也沒差多少」,第一時間送關懷,才是真正送暖。 郭信良批評,從防疫包發放,可看出防疫措施尚有不少漏洞,只是冰山一角,防疫工作千頭萬緒,「市府要好好檢討。」 安南區公所回應,領取防疫包都在公所,因安南區幅員廣,才在偏遠的土城、中洲寮各設一處領取點,附近里都可領取,因人力不充裕,目前協調戶所代協助發送;公所指確診名冊因衛生單位有作業流程,公所收到已經2至3天,各單位人力有限,導致領取時間落差,已儘速通知確診者領取。

Read More

貪圖方便違停防疫旅館通道 警眼尖意外查獲毒品

淡水警分局中山路派出員警巡邏時,發現一部自小客車懸掛臨時車牌,經趨前查看,發現車裡排檔桿旁的手提包竟有疑似毒品吸食玻璃球。(淡水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警局淡水分局中山路派出員警日前執行巡邏勤務時,發現一部自小客車懸掛臨時車牌,直覺可疑,經趨前查看,赫然發現車裡排檔桿旁的手提包竟有疑似毒品吸食玻璃球而且車鑰匙未拔取,員警埋伏近1小時見車主現身,便快步趨前攔查盤問,41歲的洪姓男子對於持有毒品坦承不諱,全案訊後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移送偵辦。 淡水警分局中山路派出員警巡邏時,發現一部自小客車懸掛臨時車牌,經趨前查看,發現車裡排檔桿旁的手提包竟有疑似毒品吸食玻璃球。(淡水警分局提供) 淡水警分局指出,中山路派出所巡佐羅勝昌、警員石永軒與吳孟蒼,於14日22時許巡經中正東路一段,發現一輛自小客車懸掛臨時車牌停放在防疫旅館的車道出入口,擔心影響防疫的作業,便上前查看,發現車鑰匙不僅仍插在車上,排檔桿旁的手提袋更有疑似毒品吸食器的玻璃球,當下研判車主應該還在附近,於是分別於車子周邊埋伏等待車主現身,約莫1小時後,1名男子從社區大樓出來朝車子走去,並悄悄地打開車門,員警見時機成熟便一擁而上,男子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頓時顯得不知所措,員警盤問41歲的洪姓男子排檔桿旁的手提包是否藏有毒品及吸食器?洪男眼看無法掩飾,便主動交付提袋,果然裡面藏有二級毒品安非他命2包及吸食器玻璃球2個,訊後依法移送士林地檢署偵辦。 淡水警分局表,據了解,洪男當晚臨時接到水電工作,於是驅車前往工作地點,因找不到適當的停車位置,便一時貪圖方便違規停車,卻不知道阻擋了防疫旅館的通道,被巡邏員警發現車輛又是懸掛臨時車牌覺得可疑,進一步遭查獲毒品,事後不禁大嘆:「倒楣!」 淡水警分局呼籲,施用毒品嚴重危害健康,只會讓人陷入萬劫不復無法自拔,千萬不可輕易嘗試,斷送美好前程!

Read More

碧潭水舞換新曲 初夏夜晚好去處

於碧潭首創大型山景投影水舞互動秀,壯觀舞台展現新風貌。(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碧潭水舞將於21日推出第二波嶄新曲目《浪漫水岸》及《初夏趣遊》,分別呈現碧潭的浪漫藝術元素、自然景緻以及在地民眾喜愛的休閒娛樂、美食佳餚,讓工作繁忙的民眾到碧潭充電,享受悠閒的美好春日時光。另為提供民眾更好的欣賞品質,因應日落時間變晚調整演出時段,自21日起至6月19日間,更改為每晚6點30至8點30分,每半小時演出1次,並在晚上8點45分進行最後一場表演,共6場,將有2首各4分半鐘的精彩曲目交錯演出。 和美山上舞台燈與水舞共舞,帶來耳目一新的動感曲目。(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新北市觀旅局長楊宗珉表示,2022碧潭水舞在展出後受到民眾的喜愛,在第二波曲目登場時將加入和美山壁的燈光秀,多種色彩的舞台光束燈將在和美山上與水舞一同互動起舞,前後呼應,讓投影動畫更加生動、壯麗,透過雙水幕、多種噴頭與炫彩雷射等多種效果交織編排,描繪一段在夜晚的浪漫碧潭故事,讓每首曲目都有耳目一新的享受。 水幕投影、水舞躍動、絢彩雷射燈光與碧潭吊橋互相輝映,打造多重感官享受。(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浪漫水岸》結合碧潭獨有的藝術元素及在地自然景緻,編織一場充滿愛與歡樂的小劇場,愛神邱比特伴隨著月亮浮出水面,追逐著從水面一躍而出的香魚,俏皮可愛的月兔也前來助陣,接著各種在碧潭的浪漫場景逐一浮出畫面,以天鵝水中嬉戲的情景象徵情侶來碧潭最愛搭乘的天鵝船,當天空劃下流星雨,溪水中的香魚、和美山飛舞的螢火蟲、碧潭夜晚的燈火穿梭於水幕之間,點綴碧潭美麗的夜晚,也點燃人們心中的浪漫情懷,在曲目中有許多碧潭的裝置藝術如邱比特、愛心椅、繽紛傘等以擬人化的方式出現,大家在碧潭散心時不妨試著尋找它們的可愛身影! 各種碧潭吃喝玩樂呈現在投影故事中,留下歡樂記憶。(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初夏趣遊》則是描寫碧潭帶給人們放鬆心靈的休閒時光與在碧潭遇見的小確幸,人們因為都市繁忙的生活而焦頭爛額時,就需要接觸大自然好好充電一番,搭上新店捷運線一眨眼就來到碧潭,發現人們在這裡遛寵物、溜冰、騎乘自行車、划立槳、搭乘天鵝船、游泳等各種休閒活動,滿滿是歡欣的笑臉,接著場景換到碧潭的美食,廚師烹調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三五好友相聚在碧潭,耳邊伴隨著音樂的律動,傳達在碧潭悠閒旅遊後吃飽喝足的幸福感,只要來到碧潭就會遇到許多美妙的事情。 各種碧潭吃喝玩樂呈現在投影故事中,留下歡樂記憶。(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觀旅局表示,未來碧潭水舞將再陸續推出第三波曲目,請持續關注新北市觀光旅遊網(https://newtaipei.travel/)及新北旅客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ntctour)以獲得最新資訊!

Read More

高捷第五能源站24小時「嗡嗡嗡」 康裕成要求市府減噪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康裕成廿日議會總質詢指出,捷運第五能源站廿四小時發出「嗡嗡嗡」噪音,影響周遭社區安寧,要求市府規劃減噪進行改善,並提出未來其他捷運路線的因應規劃。 高雄市議員康裕成指出,捷運第五能源站廿四小時發出「嗡嗡嗡」噪音,影響周遭社區安寧,要求市府規劃減噪進行改善。(記者吳文欽攝) 康裕成說,同盟路三民一警分局對面的捷運第五能源站,廿四小時發出嗡嗡嗡聲,吵雜噪音讓周遭居民無法忍受。 康裕成表示,同盟路因愛河整治成功而變得更為美麗,新建社區大樓林立,居民大幅增加。但附近社區居民只要打開窗戶,就能聽到捷運能源站廿四小時不中斷的噪音。 康裕成指出,捷運第五能源站於民國九十年興建,擁有二台機組,當時興建有符合相關環保法規,去年十二月十七日夜間檢測分貝為五十六點一,超出標準值四十七,今年一月廿日檢測值為四十六點二分貝,接近臨界值。 康裕成表示,高雄捷運公司雖善意提出降噪對策並研擬具體改善期程,決定只開一個機組,但未來岡山路竹延伸線即將動工,恐將影響相關電力供應,問題並沒有解決。 康裕成要求市府未來規劃捷運學園線及小港林園線時,應提前因應能源站噪音問題,針對能源站地下、地上或室內噪音進行評估分析,在維護電力供應下,徹底解決噪音問題,減低對市民的影響。 市長陳其邁答覆強調,減噪是專業的議題,有關捷運能源站噪音問題可研議改變工法、建置地下及選擇適合地點來進行改善,市府將儘速改善第五能源站噪音問題,並請減噪專業人員來協助。 康裕成同時關切高雄表參道計畫三鳳商圈改善成果,期盼市府針對三塊厝車站周邊用地景觀進行整體改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