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青年軍開發 6博物館文創品吸睛

「臺南博物館節─南博青年軍館校合作計畫」以水交社為主題開發文創紀念品。(市府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由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台南博物館節─南博青年軍館校合作計畫」,今年媒合大專院校學生團隊開發出歷屆最多的八件文創紀念品,包含復古童玩、時尚打卡道具及質感桌邊商品等多元風格造型,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局表示,「南博青年軍館校合作計畫」結合大專院校設計系所的創意專業及博物館特色主題,協助二十四間台南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於博物館節期間策劃展覽及各項推廣活動。 今年共徵選崑山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等八組學生團隊為六間博物館推出文創紀念品;其中水交社文化園區「一童水交趣─拍出自己的水交社吧」、「嗨!水交社─拼起水交社回憶」兩款,透過年代場景拍照打卡道具及手繪童趣拼圖,引領觀眾認識水交社過去的生活容貌及特色;消防史料館「防災,由我照!DIY防災知識包」以消防車造型防災包搭配知識圖卡,寓教於樂建立孩童基礎防災概念;許石音樂圖書館「盼依─許石典藏套組」將經典老歌《安平追想曲》圖像化為月曆、筆記本、收藏卡紀念套組,讓收藏者可以細細品味蘊含其中的情感。 而傳統折頁及提袋也是博物館文創的不敗單品,像是三寮灣東隆文化中心「東昇平安 隆照啟航」以平安符造型開發館舍多功能簡介摺頁,顯示學生團隊對於文化的創新詮釋及靈活運用。相關活動及購買資訊請上「南博ONE」FB粉絲專頁查詢。

Read More

〈生活休閒〉台北信義區芋頭米粉名聞鄰里

經濟實惠店面整齊 沒有醒目招牌仍然大排長龍 「路旁小店窮順路,家常便飯如到家」,芋頭米粉小店走的正是這種鄰里風!(記者王超群攝) 認識這家以芋頭米粉為字號的小店,當時它還是隱身在信義區松德路平行的巷道內,店面極窄,但食客絡繹不絕,連招牌都沒有,卻在午間大排長龍;後來搬店到現址,意思意思地把招牌掛著在爐灶前,店面也寬多了,客人仍是午間周邊的上班族,仍然客滿,經濟實惠是一大誘因。 主力是粿仔條、米苔目、切仔麵和陽春麵等,乾麵大碗六十,小碗四十,在台北市中心,哪裡去找這樣的價格。即使切小菜,沙魚煙、嘴邊肉、肝連五十元,其餘如豆干魯蛋燙青菜之類,由十元到三十五元不等。一碗豬肝湯也不過三十五。 份量足夠吃飽,切工秀氣,搭配沙魚煙的薑絲細如髮絲,量又恰到好處,難怪吸引了周邊方圓一公里的辦公大樓內男男女女上班族。 除了經濟實惠,最主要的還是店面內整齊清爽,沒有一般小吃店隨意馬虎的草率風氣。餐具、菜單規規矩矩,每頁菜單上店家還自註記桌號,記者注意到店家的模式是,凡是點過餐的桌面,菜單就收到櫃台,直到客人離席,桌面清整完畢,菜單又重歸定位。而收帳和跑堂的各司其職,掌杓的廚師則是坐鎮爐灶,足不出那方寸之地。總共三人,午休時分瞬間湧至的客人的肚腹就得以滿足。 店家營業時間只到午後,因應客群,上班族下班後的晚餐,恕不供應。芋頭米粉雖是小店,卻名聞鄰里,在虎林街松德路一帶走動,或附近住戶,沒有不知這家店。但它低調樸素,店家老闆沒有多餘的客套,只有基本應對,以姜太公釣魚的姿態在信義區立足,若沒有特色,又豈能拓展店面長治久安呢! 有道是「路旁小店窮順路,家常便飯如到家」,芋頭米粉小店走的正是這種鄰里風! (記者王超群)

Read More

健康過端午 包你不超粽

如何享受粽子美食又能兼顧健康,營養師莫謹蓮教導民眾撇步。 (柳營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端午節快到了,粽子是應景美食,柳營奇美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莫謹蓮說,粽子熱量高,尤其對於有慢性疾病及三高患者更是一大負擔,如何享受粽子美食又能兼顧健康,其實有小撇步。 莫謹蓮表示,粽子的內餡如五花肉、或油花較豐富的梅花肉等,都是飽和脂肪,包粽的糯米不易被人體消化,食用過多時,易有脹氣等腸胃道不適症狀,且易造成體內血糖快速上升,糖尿病患者不宜過量食用。 她指出,粽子的其他的配料像是乾蝦米、乾魷魚這些加工食品,屬於鈉含量較高食品;若再增加醬油及醬油膏等攝取,就會有鈉攝取過多的問題,因此要提醒大家,醬料類盡量避免使用,尤其是三高的病人更要特別注意。 她表示,粽子含有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但缺少重要的蔬菜類及水果類,若想要減輕食用負擔,吃粽前先吃1碗蔬菜,可延緩血糖上升速度,還可以增加飽足感及促進腸道蠕動;餐後水果不可少,水果含有豐富維生素,可提升抵抗力。 她指出,粽子熱量高,1天1顆不要多,吃時儘量把肥肉挑掉;市場內有許多小粽子,建議選小粽子,或選五穀粽吃,熱量負擔才不會太大。

Read More

〈全球探索〉美發動圍堵 卻未強烈劍指大陸?

拜登亞洲行,與避免譴責俄羅斯的印度總理莫迪對話。(歐新社) 李樑堅 美國總統拜登五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進行上任後的首度亞洲行,期間參加了美韓、美日峰會,在東京公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倡議,並且和日本、澳洲及印度召開「四方安全會談」(QUAD)峰會。主要的聚焦觀察有三: 其一,QUAD是政治與軍事的結盟,IPEF則是希望能彌補前總統川普主政時期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缺憾。美國從政治、軍事到經濟安保,已經很明顯的對中國大陸展開區域圍堵。 其二,俄烏戰事未歇,美國因為援烏抗俄,與歐洲的關係大有進展;現在,拜登的亞洲行程中,還與韓國新總統尹錫悅、澳洲新總理艾班尼斯,以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總理莫迪見面,具體建構了與亞洲重要領導人情誼與互動機制。 軍事護台 拜登測試大陸底線 其三,拜登亞洲行最受熱議的「軍事護台論」。針對媒體詢問如果中國大陸發動入侵,美國是否會在軍事上保衛台灣?拜登回答「會」、「我們對此有承諾。」雖然白宮稍後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但美國這種兩面手法一再上演,明顯是在測試中國大陸容忍的底線。 進一步觀察,拜登於五月二十三日下午在日本東京正式宣布啟動IPEF,首批有十三個成員國,分別是美國、韓國、日本、印度、澳州、紐西蘭、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汶萊。但其中有十一國同時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國。 東協十加五國的RCEP,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自今年元月一日生效以來,成效良好,但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並不在其中。美國現在找RCEP當中的十一個成員國另行啟動IPEF,意圖在分散RCEP的影響力,並從經濟安保來對抗中國大陸勢力外擴。 根據拜登的說法,IPEF是「整個印太地區的經濟戰略,旨在加強成員國在基礎建設、數位經濟、清潔能源、全球最低稅收以及供應鏈等領域上的合作」。其中,具體重點項目則包括了半導體產業與5G,這正是美國與中國大陸科技戰的核心領域。   兩大經濟整合 台灣被拒門外 拜登訪問韓國的第一個行程就走訪三星工廠,以行動傳達了美國主導重組半導體供應鏈的目標,而韓國已是重要的合作夥伴。IPEF強調了供應鏈的合作之外,QUAD會後,四國也共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明白揭示將聚焦半導體、5G、新興科技等關鍵技術的安全性。 拜登在東京啟動了IPEF,但遺憾的是,台灣並未加入。台灣早就表達爭取加入IPEF,加上半導體、5G等資通訊產業,都是台灣的強項,美方也一直強調美台關係「堅若磐石」,拜登此行甚且超越過去的「戰略模糊」,公開揭示會軍事護台;稍早,美國行政、立法部門也高分貝表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 按理說,IPEF是由美國發起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加入又無須經由中國大陸同意,目前正是台灣加入IPEF的最佳時機。但為何台灣仍被拒於門外,甚至連觀察員的身分都沒有?然而,出乎意料尚不僅於此。 台灣不但沒能加入IPEF,就連已提出申請加入、由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今年擔任輪值主席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近日受訪時,也只談到歡迎中國大陸入會,卻完全未提及台灣申請入會事宜。 拜登出席QUAD,是美國與日本、印度、澳洲的政治、軍事同盟。(歐新社) 美國友台口惠 在意大陸反應 再者,美國針對中國大陸若繼續在軍事上威脅台灣,雖然表明不會置身事外,並且會聯合他國一起對抗;但是,在此次的美日印澳QUAD峰會對話中,卻又沒有能夠強烈劍指中國大陸。 事實上,美國「友台」的話,說得都很漂亮,但卻往往口惠而實不至。說穿了,美國一直在評估中國大陸的反應。現在,美「中」貿易戰還未結束,美國為了對抗自己國內通膨與就業問題,拜登於五月二十三日就表示,正在考慮進一步削減對中國大陸商品課徵的關稅。 另一方面,QUAD四國雖然同意未來五年要爭取在印太地區提供逾五百億美元,援助與投資建造基礎設施,但相關國家皆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密切,大家都在觀望,要看美國到底會釋出多少誠意?國會是否通過相關預算?以及美國自己在市場准入、科技整合、關稅降低方面,到底能否讓IPEF成員受益? 簡言之,美國因應對中國大陸關係,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在與盟邦政治、軍事結盟同時,仍必須要為未來的經貿政策保持彈性;拜登結束亞洲行,仍可能會在未來幾週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如果美「中」達成某種合作機制,台海問題是否因此又出現新的轉折點?值得密切觀察。 拜登和南韓總統尹錫悅(右三)聯袂走訪三星電子。(歐新社) 降低各國疑慮 陸技巧性運作 現在,中國大陸已經體察到美國的圍堵趨勢,往後只會更務實、更積極的與各國互動,特別是在經略「一帶一路」方面,預料會更有技巧性的運作,既要深化與沿線國家的合作關係,又要儘量降低相關國家的疑慮。 就在拜登結束「亞洲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會談」之後,大陸外交部長王毅馬上就安排五月二十六日起至六月四日出訪南太平洋七個島國和東帝汶。根據外媒披露的文件顯示,中國大陸將尋求與十個太平洋島國達成一項涵蓋警務、安全和資料通訊合作的區域性協議。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美、「中」都在拉攏韓國。新總統尹錫悅就職,中國大陸派出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道賀,層級是歷來最高;尹錫悅立場親美,拜登親訪相挺,共同面對北韓壓力,並洽談美韓產業合作;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就在總統座機「空軍一號」上強調,三星計畫在德州投資一百七十億美元設廠。 拜登亞洲行,與韓、澳新領導人建立友誼,與避免針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作出譴責的印度對話,均未受到排斥,藉由理性、和平的方式,在經濟和安全、軍事聯繫上達成若干共識,也算是拜登此行的成果展現。 (義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樑堅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

數位健康證明系統可補發居隔單

今日零時上線 符合兩資格者登入系統後填妥資料即可下載列印 指揮中心自30日起開放數位健康證明系統「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功能,符合2大條件的民眾可申請。(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民眾取得隔離通知書的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十九日表示,自五月三十日零時起,在「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新增「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功能,可供符合條件民眾申請。 指揮中心表示,由於「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五月一日上線後,仍有民眾超過三天仍未能取得或下載隔離通知書。為服務民眾,自五月三十日零時起在「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新增「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功能。 指揮中心表示,符合今年五月一日至二十六日確診,但仍未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書者;以及五月二十七日起確診,未於三日內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書者,都可利用數位健康證明系統申請。 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係以電腦或手機直接上網辦理,可透過多元身分驗證登入,亦可使用健康存摺APP,先點選「申請COVID-19數位證明」功能,再點選「COVID-19數位證明申請系統」,選擇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檢驗結果數位證明(含核酸PCR數位證明或快篩陽性證明)、接觸者隔離證明、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即可送出申請。取得數位證明可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數位證明」,若需列印者也可使用「取得超商列印碼」。

Read More

暴增145死再創新高

本土+76539例 378中重症 +2童重症疑腦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十九日公布,國內新增七萬六千五百三十九例本土個案,但死亡人數飆升至一百四十五人,再創新高,另也新增三百七十八例中重症,其中包括兩名兒童重症;據統計,目前兒童重症累計二十二例,死亡已達十人,其中有十一例是腦炎。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一百四十五名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三十多歲至九十歲以上,其中九十五人年齡超過八十歲,有一百三十六例具慢性病史、一百零二例未打滿三劑疫苗,七十例無接種任何一劑疫苗。新增最年輕個案為卅歲男性,有慢性腎病,已接種兩劑疫苗,因肺炎併敗血症性休克死亡。七十例無疫苗接種,四十五例為長照相關。 至於新增三百七十八例中重症,有二百四十四人是中症,一百三十四人是重症。其中有二例兒童重症,分為一歲女童及六歲男童。羅一鈞說,一歲女童,無慢性病,廿五日發燒、廿六日檢驗陽性,當天赴急診醫師評估適合返家,但回家途中出現抽搐狀況,再送回急診,當時有意識變化、呼吸窘迫插管。 羅一鈞表示,臨床診斷懷疑這名女童為腦炎,電腦斷層顯示有輕微腦腫脹,使用免疫球蛋白、抗癲癇藥物及類固醇等治療,入住加護壁房,廿七日恢復意識,轉入一般病房,生命跡象穩定,無需用氧。 羅一鈞說,另一名為六歲男童,無慢性病,二十一日發燒,醫院採檢確診,在家服藥,但出現食慾、活力減退,廿四日出現全身抽搐,送醫入住加護病房。 這名男童被診斷為疑似腦炎,廿五日插管入住加護病房,廿七日拔管,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免疫調節劑及瑞德西韋治療,病況已改善,還在加護病房使用高流量氧氣。 目前兒童重症累計二十二例,死亡已達十人,其中有十一例腦炎。羅一鈞說明外界關注的腦炎重症兒童,十一人其中五人不幸死亡,還在救治中的六名孩子,五名狀況已好轉拔管、一人仍在使用呼吸器,但肝腎功能及意識狀況改善中。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鐵路改革前車之鑑,歷史總在輪迴?

蘇昭旭 在台鐵工會反對下,立法院以執政黨的優勢人力,強行通過鐵路公司化草案。(中央社) 二0二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在台鐵工會反對下,立法院以執政黨的優勢人力,強行通過了鐵路公司化草案。有五一勞動節罷工的前車之鑑,面臨未來的端午節與年底的節日,政府與工會之間依舊沒有共識,未來更多衝突,可能一觸即發。 歷史上的是與非,很難當下去判定,真相需要時間去沉澱,塵埃落定觀世清,也許真的是歷史的巧合,令我想起一百一十一年前的一個歷史事件。 一九一一年五月,清宣統三年,清廷因為庚子賠款,國庫空虛,清政府頒布「鐵路國有」政策,宣布把民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的主權收歸國有,並賣給英、法、德、美等國銀行團。激起全國人民反對,各省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以四川的保路運動最為激烈。 一九一一年九月七日,四川總督趙爾豐,在成都誘捕保路同志會代表,並槍殺請願群眾數百人,輿情譁然,民情激憤,史稱成都血案。此事爆發,清廷恐動亂延燒,命湖北新軍入川鎮壓,造成武昌空虛,革命黨見機不可失,發動了武昌起義,於是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軍政府,在鄂軍都督府成立,一九一一年底推翻滿清,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正式誕生。 回顧這段歷史,當時清廷的錯誤,無非是想用鐵路改革的政策,強制徵收民間鐵路的土地與資產,以解決國家財務問題。但是並沒有經過合理的溝通程序,而是用鎮壓的手段,激起民怨。此外,清廷更是忽略民氣可用這句話,不知道清廷的腐敗,老百姓積怨已久。而經歷過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的革命黨,深知革命黨這些散兵游勇,是不可能正面對抗受過訓練的正規軍,也就是持西方陸軍步槍的新軍,所以黃花崗起義,才會死傷慘重,全軍覆沒。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剛好就在保路運動的時機點,革命黨利用湖北新軍入川鎮壓,武昌空虛,一舉攻入武昌新軍的軍火庫,革命黨人取得西方新式步槍與彈藥,以致情勢大逆轉,鄂軍都督府只能順勢倒戈,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中華民國軍政府成立,而有今日的中華民國。如果歷史可以回頭,清廷必然後悔為了鐵路的利益,而讓革命黨,有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前面失敗經驗的累積,更是天時地利的組合。 歷史學者告訴我,歷史始終在輪迴,只是人們渾然不覺。 百年之後的事件,太多地方相似,一樣的透過鐵路改革取得土地利益,一樣的強制推行,一樣是發生在社會動盪不安的環境,只是大環境從八國聯軍,變成了疫情肆虐,物價飛漲,民怨沸騰。 這正是為什麼從政者必須讀歷史,以史為鏡,知前車之鑑的道理。今日的是與非,我們無法去評論,對與錯只能交給歷史。我只能說,鐵路問題得冷靜處理,願鐵路政策衝突,爆發革命不要重演。 (作者為世界鐵道專家)

Read More

國務機要費除罪化今三讀 藍:堅決反對

曾銘宗:不排除發動抗議 柯建銘:照程序處理 該表決就表決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立法院會今(卅)日將處理攸關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第九十九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二十九日表示,堅決反對,不排除發動抗議。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照程序處理,該表決就表決。 立法院本會期法定會期將在卅一日結束,由於朝野黨團傾向不加開臨時會,再加上中華民國一一一年度國營事業預算案及很多法案要處理,因此立法院朝野黨團日前也達成共識,除卅一日外,於卅日也加開院會。 而在今、明本會期最後的兩天院會中,立法院預計將處理一一一年度國營事業預算案、攸關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第九十九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縣市議員財產申報資料應上網公開的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另外,還有攸關強化幼兒保護規定、明定教保人員不得對幼兒有身心虐待等規範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修正草案、教保服務人員條例修正草案等十數案法案待完成三讀程序。 其中爭議最大、恐引發藍綠交鋒的就是攸關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第九十九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曾銘宗表示,國民黨團堅決表達反對立場,屆時也會有抗議行動;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就照程序處理,該表決就表決。 有關國營事業預算的部分,日前朝野黨團已協商完畢,目前有二十多案必須要進行表決,而其他法案則沒有重大爭議,將依照廿七日院會通過的議程依序處理。

Read More

〈社論〉8400億元防疫紓困預算真花在刀口上?

從口罩到快篩等防疫物資,都爆出供給不足。(資料照) 二十七日正當立法院同意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期間延長一年之際,赫然發現八千四百億元的防疫及紓困特別預算,至今執行僅約百分之八十五,剩餘將近一千三百餘億元。這充分顯現政府紓困從預算編列到執行都出了問題,花了幾千億的錢,防疫物資卻無法及時供應,一些迫切需要救助的民眾跟產業也未得到紓困,反而令人質疑少數「綠友友」廠商從中獲利。 因應疫情需要,在朝野共識下,行政院於前年二月編列六百億元特別預算,四月追加一千五百億元,九月再通過第二次追加預算二千一百億元;去年疫情擴大,又追加一千六百億元,合計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八千三百九十四億元。 就事論事,疫情發展既難完全控制,預算頻頻追加原本也無可厚非。但政府從編列預算開始,就出現一大堆問題,舉例來說,農委會把應該用年度預算辦理的「全國炒飯比賽委外計畫」編入紓困特別預算,而且和前身碗粿比賽這幾年都由同一家公司得標。類似的,交通部原本就編列觀光宣傳項目的年度預算,卻又從紓困特別預算中砸下九千萬元製作「虛擬線上觀光」。這些都讓人懷疑其中有無蹊蹺? 更可議的是,真正需要紓困的民眾和企業往往沒能及時得到救助,反而一再傳出跟綠營關係密切的企業,分食防疫紓困特別預算,高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種遭疑為「綠友友」猛賺防疫財的情況,不只輿論一再抨擊,就連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也曾痛批「政策不食人間煙火,最基層需要幫忙的人完全被漏掉,紓困沒有雨露均霑,獨厚特定財團和企業」。中間有無官商勾結、利益輸送?自然啟人疑竇。 另外,由於政策上振興往往先於紓困,使得急需資金度過困境的企業,很可能在還未振興之前就已歇業。以觀光業者為例,疫情肆虐期間,既沒有遊客,業者自然收入銳減,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周轉,而中央政府提出的卻是振興為主,根本就搞錯了方向。這不僅使紓困成效大打折扣,也讓許多被迫關門企業的員工飽受失業之苦。 更讓人氣結的是,政府一再標榜「超前部署」,但是防疫物資的供應完全跟不上疫情的發展,特別預算中明明編列一千四百六十六億元可用於購買防疫物資,但是民眾最需要的防疫物資,卻始終沒能及時供應。 最明顯的就是,前年口罩一罩難求,民眾大排長龍搶購;去年疫情爆發,國內疫苗卻寥寥無幾,有很長的時間是仰賴民間和外國政府捐贈;今年的快篩試劑也同樣出現配給不足,民眾搶購人潮。再加上治療藥物和病床短缺,醫護人力吃緊,在在證明政府既沒有搞清防疫的輕重緩急,也沒有完備周全的計畫。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居然還大言不慚「預算都有用在刀口上,只是時程的快慢而已」。試問,最需要的時候卻總是缺乏,難道這就是「預算都有用在刀口上」嗎? 平心而論,行政院在編列紓困特別預算之初,就是急就章,並未充分考慮實際需求與疫情發展,各部會也只是儘量扯些相關科目要錢。這或許是缺乏經驗、緊急應變所致,但疫情持續至今將近兩年半,國外又有諸多經驗可以借鏡,政府的紓困措施卻荒腔走板,明明還有一千三百多億剩餘,卻又要增加預算,好像只要花錢就能紓困。果真如此,問題怎麼還會層出不窮?

Read More

新訓旅擴編 後備戰士召募額倍增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為強化戰力,國防部推動後備戰士。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近日送交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後備軍人志願短期入營服役(後備戰士)施行五年之檢討書面報告」內容指出,明年因應增編新訓旅、召訓中心及後備部隊基幹人力,初步決議召募約一百名後備戰士,藉由平時入營持續接受訓練,有助戰時動員後立即形成戰力。 全動署表示,針對執行成效部分,去年國軍志願役人員編現比已達百分之九十之目標,經各軍司令(指揮)部重新評估後,今年修調以陸、海、空軍飛行、航管、特戰爆破、兩棲偵搜、通資電及專業修護等高級專長,計十五個單位、九項專長,共四十九人;因應增編新訓旅、召訓中心及後備部隊基幹人力,一百十二年招募規劃,各單位初步提出需求員額共約一百人,將繼續滾動式訂定招募員額及專長需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