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高中幼保科自製幼兒教具「我們長大了」 榮獲全國高中家事類優勝

新竹市光復高中幼兒保育科學生楊沁樺以「我們長大了」為主題,設計適合「小班幼兒的操作書」,獲得112學年度全國高中家事類「幼兒教具製作職種」優勝殊榮。(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光復高中幼兒保育科學生楊沁樺以「我們長大了」為主題,設計一本適合「小班幼兒的操作書」,透過平面繪畫、半立體紙工、立體的手偶等方式呈現作品,獲得一百一十二學年度全國高中家事類「幼兒教具製作職種」優勝殊榮。 從小對繪畫及手作極具天分的楊沁樺感謝學校能夠給予她參加中等學校技藝競賽的機會,在培訓期間、她練習製作三十幾套教具,喜歡和孩子互動的楊沁樺為了要知道自己做的教具是否具備適齡、適性的條件,主動向學校提出想邀請光復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來玩她所製作之教具,假日還帶著自製的幼兒教具前往新竹市南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擔任志工大姊姊,在互動過程中,楊沁樺發揮敏銳的觀察力,將各年齡層幼兒操作時所遇到的問題或優點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在設計教具時的要記,讓自己的巧手技藝更加精益求精。 新竹市光復高中幼兒保育科學生楊沁樺以「我們長大了」為主題,設計適合「小班幼兒的操作書」,獲得112學年度全國高中家事類「幼兒教具製作職種」優勝殊榮。(記者曾芳蘭攝) 指導老師余玉琪表示,此次比賽題目有別以往都以設計中大班幼兒桌遊的題目為主,而是要設計一本適合「小班幼兒的操作書」,楊沁樺因為有了賽前與各種不同年齡幼兒互動的經驗,以「我們長大了」為主題,利用歌謠與故事情節串連,搭配各種適合訓練小班幼兒生活經驗的操作內容,並運用大會所提供的二十七種多元素材,透過平面繪畫、半立體紙工、立體的手偶等方式呈現作品,同時還必須完整的將創作理念、閱讀中指導用語寫出,選手能夠在四小時內完成題目中的各項要求,實屬不易。 余玉琪指出,今年的競賽必需在六十六名全國各校菁英好手中角逐二十八名優勝,選手除了融入平時課堂所學的知識及技藝外,仍需花費許多額外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培訓,才能在限時四小時的比賽中,掌握題意關鍵,並能正確讀題、解題、設計與製作出切合題目各項要求的幼兒教具。比賽過程當中考驗的是選手穩定度、對題意的理解能力及製作技巧的創意巧思。 楊沁樺十分感謝指導老師余玉琪,在繁重的課務之下,仍每天利用時間出題、檢討作品的優缺,傳授解題及製作技巧,才能讓自己的創意與技藝更精進。比賽培訓的過程中,甘苦並存,但不斷短勉勵自己成就的背後常伴隨著辛勤的付出,才有機會迎向成功獲得甜美的收穫,謝謝自己的堅持、毅力,在這學習的旅程中打下勝利的ㄧ仗。

Read More

北北桃中地籍謄本櫃員機 上線

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北北桃中無疆界 地政服務站做伙─地籍謄本櫃員機聯發跨縣市謄本發布會」。 (記者王誌成攝)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合作,讓民眾自助操作地籍謄本櫃員機就可以跨市申請北北桃中四地的地籍謄本資料,利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及身分證等多元身分驗證方式申請,不須再臨櫃蓋印,不到五分鐘就可以拿到完整的資料。 台北市長蔣萬安二十八日出席「北北桃中無疆界 地政服務站做伙─地籍謄本櫃員機聯發跨縣市謄本發布會」。他表示,台北市民對於台北市地政事務所臨櫃申請新北、桃園、台中市的跨縣市地籍謄本的需求超過二成。因此,與新北、桃園、台中市合作,將北北桃中地籍謄本納入櫃員機核發項目。 在提升流程效率方面,蔣萬安指出,過去民眾臨櫃申請需排隊且耗時,透過櫃員機並跨域連接,減少民眾臨櫃排隊的時間,服務效能由六十四%提升至八十五%,大幅提高申請地籍謄本的便利性。 台北市地政局表示,目前在六個地政事務所「一所一台」,配合地所服務開放時間為上午八點半到晚上五點,另在台北市府一樓設有一台,開放時間到晚上九點;由於內政部地政資料定期在晚上九點半以後更新,要二十四小時服務有困難,將從擴點設置先開始,包括從目前的地政所提供到站台外面或各區公所設置。

Read More

16類作業勞工預防職業病 每年可免費健康檢查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預防職業病,追蹤檢查很重要,勞保局二十八日表示,從事十六類有害作業滿一年的勞工每年都可申請一次免費健康追蹤檢查,今年已主動通知一萬人,盼勞工能來申請維護權益。 勞動部勞保局職業災害給付組長孫傳忠表示,如果是曾經從事游離輻射、粉塵、鎳、甲醛等十六類有害作業的勞工,這些有害作業罹患職業病潛伏期可能長達十年至三十年不等,因此有必要長期追蹤,盼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孫傳忠指出,只要從事這十六類有害作業且工作年資連續滿一年的勞工,不管是已經離職或是退保,每年都可向勞保局申請預防職業病健康追蹤檢查,後續將依各類有害作業可能的危害暴露情形,提供不同的特殊健康檢查項目,盼及早發現職業相關疾病徵兆,而檢查費用都會由勞保局支付。 孫傳忠並表示,根據統計,目前從事這十六類有害工作且仍在職勞工約有二十六萬至二十八萬人次,這部分會由事業單位向勞保局提出申請,而勞保局今年也已經主動通知曾有這十六類有害作業工作經歷且去年開始領老年給付的勞工,人數約一萬人,今年有五百二十三人提出申請。 孫傳忠強調,勞工如果檢查結果異常,還在加保期間經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診斷罹患職業病,都可持職業傷病醫療書單至健保特約醫院或診所診療,減免部分負擔醫療費用及職業傷病住院三十日內膳食費,也可依規定申請其他職災保險給付。

Read More

大新竹輕軌計畫 縣市簽合作MOU

竹縣長楊文科(中)、竹市長高虹安(左)在竹科同業公會處長盧秉志的見證下,兩縣市簽訂大新竹輕軌計畫合作備忘錄,共同改善大新竹地區的交通。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大新竹輕軌計畫合作備忘錄(MOU)廿八日由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市長高虹安在台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處長盧秉志見證下共同簽署,其中紅線將由新竹市舊市區,連結新竹車站再經新莊車站,沿線行經新竹市區、清交校區及竹科園區,還有直達竹科園區的橘線、跨越新竹縣的藍線等。 楊文科表示,計畫新竹縣藍線與新竹市紅線串聯,行經大新竹人口密集地區,是大新竹地區所需要的路網,「突破了過去的框架」。 楊文科說,原本新竹市端的路線「紅線」,從新竹火車站、光復路、新安路接到新莊火車站為止,但現在延伸到六家火車站,「這是很大的進步」。新竹縣端的「藍線」能從高鐵新竹站延伸至光明六路、跨頭前溪銜接回光復路並直到新竹火車站,串聯紅線與藍線,會行經整個大新竹的人口密集地區,包括新竹科、清大、陽明交大等,這才是大新竹地區需要的路網。至於機廠用地,他向高虹安表明竹縣能夠配合、提供縣市可以共用,「這樣才會節省成本」。 高虹安說,原本的輕軌路線因為運量及機廠位置、路線規劃等因素,在交通部審查過程中不甚順利,不過這次在新竹縣、市合作下,盼凝聚雙方共識、一起推動計畫。機廠選址在輕軌建設上非常重要,非常高興楊縣長表明可以配合,表達出很大的善意和誠意,她也希望縣、市能共用機廠。 目前竹縣的進度為整體路網規劃已送交通部審查,待通過後再送可行性規劃,接著設計、建造。大新竹地區交通壅塞是因竹科園區與縣市間的蓬勃發展所致,解方有二,一是捷運系統要建設完成,二則是盡快完成國道一號楊梅至頭份高架段。 楊文科指出,國家發展委員會廿七日審查通過楊頭高架段工程可行性規劃報告,全長約卅六公里,總經費一千三百一十四點一五億元,湖口路段則要下地。在工程前會先拓寬竹北交流道兩側車道,讓縣、市及園區間的交通更加便利。 而全台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唯獨新竹的快速道路沒有連接國道,已向中央建議並獲允諾納入規劃。楊文科也提出湖口第二交流道計劃及竹北交流道改善計劃,獲中央允諾規劃。楊頭高架整體計劃預定一一五年動工、一二一年完成。 國民黨立委林思銘直呼新竹民眾已經等太久,對的事要趕快做。

Read More

「一一二年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獎」十五家企業得主出爐

「一一二年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獎」十五家企業得主出爐,張善政市長期許成為工商業界的典範。(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二十八日下午前往桃園市綜合會議廳,出席「一一二年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獎頒獎典禮」。張善政市長表示,桃園自九十六年開始舉辦績優企業選拔活動,依不同的產業發展特色,設計出「智多星獎」、「隱形冠獎」、「新人王獎」、「好福企獎」與「愛地球獎」等五大獎項,每一類選出三家優質企業,共計選出十五家金牌企業得主,而在今年獲獎企業中,有五家獲額外獎項「性平獎」的肯定。張市長指出,他以所有獲獎企業為榮,並期許這十五家企業能夠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成為其他企業學習的榜樣。 經發局副局長黃穗鵬表示,桃園金牌企業選拔自九十六年開始辦理,至今已邁入第十七年,共累計選拔出三百二十七家金牌企業。今年桃園市金牌企業卓越獎得主包括:「智多星獎」由和迅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美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羅鐵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獲獎;「隱形冠獎」由台灣明尼蘇達礦業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源鮮農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隆硬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獲獎;「新人王獎」由巨茂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色年代長照社團法人、勝美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獲獎。 「好福企獎」由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宜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獲獎;「愛地球獎」由亞東綠材股份有限公司觀音二廠、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濾能股份有限公司獲獎。此外,其他額外獎項「桃園市金牌企業性平獎」由和迅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福隆硬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金色年代長照社團法人獲獎。

Read More

竹市節能設備補助再加碼158萬元

竹市府鼓勵公有市場及服務業設備汰換循環扇及燈具。(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節能設備補助加碼開跑!新竹市府於今年三月辦理「新竹市節電夥伴補助計畫」,總補助額度二百一十六萬元,已全數申請完畢,獲得熱烈迴響,為感謝服務業共同參與、提升節能效益及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3氣候行動,市長高虹安二十八日宣布,市府加碼祭出一百五十八萬元辦理「一百一十二年度新竹市熱島降溫補助作業計畫」,補助包含冷氣機清洗、循環扇、空氣簾(門)及綠建材標章相關產品,帶領產業加入節能技術行列,落實二0五0年淨零碳排目標,打造具競爭力又能永續循環的綠色經濟。 高虹安指出,市府推動「節電夥伴補助計畫」,主要是提供服務業改善室內老舊耗電設備,而近年台灣平均溫度逐漸增加,對於房屋相對集中的竹市而言,熱島效應的影響更為明顯,故規劃對於建築物本體的降溫策略也有其必要性,透過補助方式改善舊有建築物外殼耗能情形,降低冷氣使用量,除了能有效節省能源,更可減少夏季用電尖峰時刻耗電情形。

Read More

活化校舍及紓緩就學量能不足壓力 竹縣議員林碩彥設置陽明交大附中的建議

活化校舍及紓緩就學量能不足壓力,竹縣議員林碩彥(左)提出設置陽明交大附中的建議,也就是現今陽明交大擬要成立的實驗中學。(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陽明交大校方將於校務會議提出在竹北客家學院院區設置實驗中學,以紓緩新竹地區學子就近入學名額不足的問題,學子、家長及地方人士皆盼陽明交大校務會議儘速將此案通過,以讓民眾吃下定心丸。 其實,陽明交大設置實驗中學的想法,原創者係新竹縣議員林碩彥所提。林碩彥表示,今年六月他與竹北市民代表游雅婷,因七月立委將至竹縣訪視學校量能不足及校舍閒置案,故一起拜訪教育局局長楊郡慈,在談到基於現有校舍充分利用概念下,同時能儘快趕上新竹縣高中學校量能不足問題,當場他就提議位於竹北的陽明交大客家學院校舍再利用,不妨可考慮設立陽明交大附中。 今年七月六日,他邀請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召集人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召集教育部官員至新竹縣考察,針對新竹縣高中量不足部分,提出由教育部協助增班及新設高中事宜。感謝立法院、教育部、新竹縣政府的推動,讓新竹縣高中學生能就近入學有更多機會,他將持續監督教育局提供更多的資源在教育工作上。 林碩彥指出,新竹縣民對於陽明交大實驗中學之設置,都給予高度期待,希望盡快聽到陽明交大校務會議通過設置實驗中學的好消息。 至於當時許多議員提出要台大撥用校地,設置台大附中,林碩彥也認為係好建議,他個人也相當支持。

Read More

縱管處部落學習工作營「一起Qmpah支亞干」 走進部落日常深度體驗

合力搭建苧麻染織工寮。(縱管處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推出的二0二三部落學習工作營「一起Qmpah支亞干」圓滿落幕,由致力於發展在地文化傳承與部落產業的阿改玩生活領軍,號召全國各地三十名志工在四天三夜的活動中,與族人合力搭建苧麻染織工寮,並走進部落日常深度體驗,更有來自日本、法國的東華大學學生參與其中,透過凝聚夥伴們一起共作共享,讓志工們能在工作中深入了解部落文化,和支亞干族人們一同經歷日常,建立與部落緊緊相依的共榮情感。 「搭建苧麻染織工寮」是今年部落學習工作營的主軸,志工們從上山採竹開始,學習鋸竹、砌石技能,與在地青年、工匠們同心協力打造一處可以展示、儲放苧麻的空間外,也希望能在這裡推動處理苧麻纖維的工序、織布等重要工項,更期待在未來,這一座染織工寮能成為學習與傳承染織文化與知識的重要基地。此次搭建的工寮形式並非部落過去的傳統樣貌,而是使用現代工法打造,就像當代青年轉譯古老文化般,用當今的建築方式構築一處傳承文化知識的場域。 體驗傳統射箭。(縱管處提供) 此外,志工們亦向織者學習太魯閣祖先承襲下來的傳統編織工法,從認識天然的染材-薯榔開始,將薯榔切塊搗碎後用大鍋煮出染汁,再將絲線放進染汁中反覆熬煮至上色;也親手在染布上捶打自然素材,染出獨特樣貌,透過染織體驗,認識族人們就地取材、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智慧。 辛勤工作之外,志工們跟著阿改團隊的腳步,深入部落街道,認識在地遷移歷史;也來到族人的私房秘境-清水溪野餐,一邊聽著潺潺流水聲,一邊享用部落青年精心準備的美食;在第三天晚上,大家圍繞在三石灶旁,伴隨溫暖火堆,在冬夜裡共度美好的晚會,也聆聽阿改青年們在家鄉土地上的夢想藍圖。

Read More

大新竹輕軌捷運 立委王婉諭強調樂觀其成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針對新竹縣市首長共同簽署MOU推動大新竹輕軌一事,立法委員王婉諭表示樂見其成,同時也會全力爭取中央資源來協助大新竹的公共軌道運輸路網建置,希望能早日減緩大新竹、竹科長年的塞車問題。 王婉諭指出,園區內的交通堵塞問題,從她十年前還在竹科工作時,就一直延續至今。尤其在缺乏大眾運輸的情況下,大家都被迫開車通勤,導致塞車問題更加惡化。 王婉諭表示,過去紅線規劃沒有到新竹縣,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如今透過縣市政府的溝通,納入新竹高鐵站,她全力支持,也認同這是正確也必要的方向。相信這樣一來,更能串接起新竹交通轉運的需求。 不過,王婉諭也強調,在輕軌建設尚須經過交通黑暗期的情形下,縣市政府也應提出配套措施。尤其現在從台鐵進入園區的大眾運輸與接駁選項有限,面對過渡期的需求,應透過輕軌先導公車的完整規劃來因應現況。 王婉諭說,大新竹的交通問題,仰賴中央及地方共同合作,加速軌道運輸的建設,才能從根本紓緩園區的壓力,也讓大新竹的居民不再深受交通問題所苦。

Read More

東華大學雙語教學營隊引領孩子們展開雙語冒險之旅

東華大學雙語教學營隊引領孩子們展開雙語冒險之旅。(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由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謝顥音教授指導的十七位雙語教學實習課程學生,日前在平和國小成功舉辦了雙語教學營隊「洄瀾洄瀾Where Are You?」,掀起一陣學習風潮。團隊昨日再度啟程前往花蓮市復興國小,帶領孩子們開啟一場的雙語冒險之旅。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浪潮持續推進,語言能力需求急遽攀升。政府積極推動雙語國家政策,學校紛紛推出雙語相關課程,而東華大學則在去年首次開設加註雙語專長之微學程。這項微學程涵蓋五門理論與實作課程,培養學生在不同領域運用雙語進行教學、撰寫教案的能力。而「洄瀾洄瀾Where Are You?」雙語營,正是該微學程「雙語教學實習」課程的結業之作,讓學生有機會在實際場域中演練所學。 營隊理念不僅在於發揮雙語教學資源,更著重讓孩子們深入認識所處的家鄉花蓮(洄瀾)。課程設計以「社會、綜合、環境、藝術」四個學科領域為主軸,透過各項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帶入跨語言理論,將英語日常生活用語與學科用語自然融合並實際應用於領域學科教學,引導孩子在雙語活動中認識花蓮的族群多樣性、與地震的關聯、海洋資源、製作自然素材的拓印和音樂節拍的練習。各種內容豐富有趣的雙語課程,不僅讓孩子更多元而自然地接觸英語,更可放鬆享受這場語言與知識的盛宴。 在課程中,教師們全心投入,帶領孩子們學習與創作。課程結束後,走廊中充滿熱切的討論聲,顯示孩子們對學習的渴望仍然不減。「洄瀾洄瀾Where Are You?」雙語教學營隊,不僅讓東華大學學生和復興國小學生滿載而歸,更促成了大朋友與小朋友攜手共創雙贏的局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