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藥3天黃金期 可避免重症

  醫師李孟智說,流感有全身痠痛、高燒等症狀,又好像不容易消退的樣子,應趕快儘速就醫。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藝人大S旅日感染流感併發肺炎猝逝,引發未接種疫苗民眾恐慌,衛福部台中醫院家醫科顧問醫師李孟智說,即使是不幸得到流感,有全身痠痛、高燒等症狀,又好像不容易消退的話,應該要趕快就醫。如果能在抗病毒藥物的3天黃金時間內接受抗病毒治療,就至少可以不變成重症。 李孟智表示,日本跟韓國是國人最愛旅遊的國家,今年冬天正值兩國政府都出現流感高峰期警訊,加上國內寒流一波接一波容易使人免疫力下降,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如果出現感冒症狀,應告訴醫師旅遊史與接觸史,並立即就醫,協助醫師快速診斷並即時給藥,避免疫情擴散。 李孟智分析,今年流感主要仍以A型流感為主,通常只要打過疫苗或是50歲以下青壯年,感染流感頂多就是出現全身痠痛、發燒等感冒症狀,只要及時接受抗病毒藥物或症狀治療,大多可以很快復原,但「3類人」要特別注意,包括「沒有打疫苗的人」、「免疫力失調或不足或正在服用免疫類藥物者」、以及「感染流感還合併感染其他病毒或細菌者」,都要特別當心有併發重症的風險。 李孟智提醒,春節假期尚未結束,春節連假之後還有元宵燈會,提醒民眾除了打疫苗預防流感,也要預防家族性親友聚餐旅遊群聚感染的機會;一旦感染流感,最好把握「感染3天內黃金治療期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避免併發重症風險,另生病了就應該在家休息,必要外出時也應該戴上口罩,才能避免疫情擴大。

Read More

〈中華副刊〉秋天裡的東方香水

文/刁李嫻 圖/李若梅 黃昏之約 一陣「清可絕塵,濃能溢遠」的香味在秋風的微撫下盈盈而來。它源於古老的東方,這是自然界的神奇,是歷史的輕吟,它就是桂花——秋天裡的東方香水。 最喜曹勳描摹桂花形貌的一句詞,「葉下茸金繁蕊。」妥帖,出神入化。楊萬裡筆下的桂花則最香,他在《詠桂》中雲,「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詩人言簡意賅,桂花的馥鬱芬芳躍然而出。 古人愛桂花香,又希望能不受時空的束縛,於是開始製香。最簡易的製作方式莫如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采花略蒸,曝乾做香者,吟邊酒裡,以古鼎燃,尤有清意。」焚香亦有講究,楊萬里的小書童不懂其中的道理,致火勢過猛,使香氣受損。著急不已的楊萬里立馬指點書童加上隔火的「薄銀葉」。 夏秋之際,南宋臨安熙熙攘攘的夜市上就有「木樨香珠」賣,據吳自牧《夢粱錄》「夜市」條載,「夏秋多撲青紗、黃草帳子、挑金紗、異巧香帶兒、木樨香數珠……」人們採摘桂花,碾作泥,揉搓成大小形制相同的圓球,上用針刺小孔,晾乾後將圓球一個一個串起,套於手腕,俗稱「木樨香珠」。 桂花香清幽甜潤,聞之心曠神怡,能安神助眠。人們習慣折枝桂花入床帳。當然,經由桂花與沉香蒸制而成的「木樨沉」也被人們常常焚於床帳內。做法是將桂花與沉香密封於瓷罐,放上蒸鍋,用小火慢蒸,彼此香味交融,形成合香。 除了「木樨沉」,另一款合香選用「蜜漬法」工藝製作,同樣流行。用蜂蜜攪拌洗淨的桂花,入瓷罐密封,埋於地下,藏三個月。據王欣《青煙錄》記載,「木犀溫甜之味本自盡人,而蜜尤甜,故宜少用。」 向來樸素的僧人則將冬青子搭配桂花制香,此款合香味清烈。據張邦《墨莊漫錄》載,「山僧以花半開香正濃時,新枝頭採擷取之,以女貞樹子俗呼冬青者,搗裂其汁,微用拌其花,入有釉磁瓶中,以厚紙冥之。至無花時於密室中取至盤中,其香裛裛中人。」 時光推移,制香工藝日臻成熟,人們逐漸用蒸餾工藝提取桂花香露。與合香相比,品質與純度大幅提升。向子諲在《如夢令》詞中曰,「欲問薌林秋露。來自廣寒深處。海上說薔薇,何以桂花風度。高古,高古。不著世間塵汙。」高度讚美了桂花香露遠勝國外的薔薇香水。 人們用桂花香露熏衣、熏霧,甚至做藥。如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王夫人讓襲人帶回兩瓶香露,其中一瓶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有「木樨清露」字樣。因桂花能「芳香除濕疫,舒肝理氣,醒脾辟穢,明目,潤喉。」 桂花香水綿延千年,時至今日,現代香水製作工藝不斷發展,且人們對香味的多樣化需求,使得現代桂花香水不再似古代那般純正。然而,市場上也存在高度還原古法工藝的桂花香水產品供人們選擇。 桂花飄香,不僅僅是秋天的標誌,更是東方美學的體現。它的香不張揚,卻以獨有的方式溫柔撫慰尋覓寧靜的靈魂。它的香穿越千年,始終令人著迷。 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讓我們沉醉在這秋天裡的東方香水中,感受來自大自然的美好與恬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