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暖暖 7校深入人文與生態

  「走入暖暖」結合在地七所學校規劃七場活動。(暖暖區衛生所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基隆市府、暖暖區公所與暖暖區衛生所等單位暑假期間共同主辦基隆親水季─走入暖暖走讀活動,合在地七所學校規劃七場活動,帶領民眾認識暖暖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 首場活動從親水公園出發,經安德宮至福興宮,了解暖暖國小周邊歷史人文。十二日自暖西國小起始,介紹暖暖水源地的生態與歷史脈絡。十九日從八堵國小出發至基隆中學,抵達八中社區,講解當地社區歷大沿革,體會當地的過往生活。 八月二日暖暖國中場在安德宮集合,從親水公園經防空洞、百年幫浦間、雙生土地公廟抵達西勢水庫。八月九日自暖江國小出發,經中漁新村與河濱步道至警察宿舍群,引導學員了解過港歷史文化。

Read More

東安里防災兵推 模擬土石流警戒

  信義區東安里社區防災志工及居民參與「自主防災社區兵棋推演工作坊」。(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信義區東安里在里民活動中心舉辦「自主防災社區兵棋推演工作坊」,由里長林睿騰帶領社區防災志工及居民三十五人參與,邀公所秘書朱南光、經建課長陳立偉、中華科大教授洪志評出席指導,深化民眾防災意識與實戰能力。 基隆九成五為山坡地,面對颱風豪雨易發生落石、崩塌及土石流等災害,加強社區自主防災動員可降低災損風險。颱風丹娜絲應變期間,朱南光為東安里的防災志工加油打氣,感謝里長及志工共同守護家園安全。 兵推模擬土石流警戒發布後的行動分工,從監測雨量開始進行疏散路線規劃、保全住戶聯繫到避難收容處所開設,社區分工明確並且落實演練。如果發布黃色警戒時即啟動預防性撤離,達紅色警戒時則由警方協助強制撤離並逐戶確認,最大程度降低人員傷害風險。 陳立偉說,東安里內土石流潛勢溪流有保全住戶共五戶八人,颱風警報發布即會聯繫里長,確認實際居住在家人數,預先調查是否依親避難或協助安置,並提醒準備好緊急避難包,當警戒發布可立即撤離,確保人員安全。 洪志評強調,現在有許多數位防災科技相當便捷,如「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LINE官方帳號,可以加入好友訂閱即時情資,也能進行巡查通報反饋現地狀況。

Read More

大英雄天團二 助青年探索職涯

  勞發署北分署推出青年暑期職涯活動。(勞發署北分署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青年職涯中心舉辦第七屆青年暑期職涯活動「大英雄天團二」,四十五位來自不同背景的青年齊聚YS,展開一段以「探索、實踐、進化」為核心的職涯探索旅程。活動結合就業力養成課程、產業參訪與企業見習三大主軸,導入資訊科技、品牌行銷、餐旅服務與百貨零售等四大領域,引導青年認識產業趨勢、累積實戰經驗,打造職場即戰力。 北分署表示,今年主題延續去年廣受好評的「大英雄天團」,期盼來自多元背景的青年能在團隊合作與挑戰任務中彼此學習、共同成長。課程設計聚焦數位時代職場所需,涵蓋職涯規劃、履歷撰寫、面試技巧、職場形象、勞動法規與人際溝通等主題,協助青年厚植就業基礎能力。 活動期間亦安排參訪精誠資訊、鮮乳坊、寒舍集團、三創數位等企業,讓學員深入了解企業文化與職場實況;後期更透過模擬面試與企業見習媒合,提供實戰演練機會,強化職場銜接力。活動也邀請第六屆優秀學員代表陳宏澤與黃蓉擔任分享嘉賓。

Read More

40%機車行轉型經營油電合一

  市府全面輔導傳統機車行升級轉型為「油電合一」店。(產發處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電動機車近二萬輛、約占百分之十比例,為全台電動機車密度最高的城市。市府一月推出「機車產業輔導綠能轉型補助計畫」,全面輔導傳統機車行技術提升與設備更新,打造「油電合一」新車行經營模式;截至六月三十日,已超過一百四十家車行完成轉型,約占全市車行總數百分之四十。 產發處長蔡馥嚀表示,計畫推出以來廣受在地車行業者支持,今年除編列補助經費,輔導車行轉型成為「油電合一」店;同時成立專業輔導團隊,提供車行專人一對一諮詢與線上Line客服「基隆綠能車行補助通」服務,協助車行釐清補助流程及解決轉型疑慮。補助內容涵蓋綠能轉型、留才獎勵、設備更新三大方向,降低業者轉型門檻,強化營運效率與市場競爭力。現在已可隨處看見市府認可的「基隆友善車行」認證標誌。 為協助車行增進電動機車維修技術,市府並陸續舉辦政策宣導暨技術培訓座談會,邀請中經院、機車公會、各大車廠與經銷商代表參與,除了協助車行掌握補助申請重點外,更培訓五十多位技術人員取得電動機車維修專業證照(含中央及各大車廠廠牌認證),並廣納產業端實際需求與意見,作為未來政策滾動式修正與資源規劃的重要依據。

Read More

蘭陽媽祖文化節 林茂盛授旗

  蘭陽媽祖文化節海巡總指揮官、代理縣長林茂盛向媽祖獻香祈福並擲筊選出,由協益26號漁船擔任海上慈航總指揮(船長阮志明)。(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二0二五蘭陽媽祖文化節」九月二十六日(農曆八月五日)起登場,一連三天舉辦海陸遶境,將由百艘船隻組成媽祖專屬船隊出海巡香,接著展開陸上千人步巡與車隊車巡,走遍縣內十個鄉鎮市。代理縣長林茂盛九日帶領主祀宮廟南方澳進安宮向媽祖獻香祈福,並擲筊選出海巡總指揮官與進行授旗儀式,象徵活動正式啟程。 林茂盛至進安宮獻香祈福,祈求活動順利進行;同時向媽祖擲筊擇選海上慈航總指揮漁船。此次有八單位八船角逐,在媽祖聖諭下,由宜蘭縣近海小單拖漁業協會的協益二十六號漁船獲得最多聖筊,擔任海上慈航總指揮(船長阮志明),擔任調度船隻的重要角色;陸上巡安總指揮由進安宮團隊負責。接著由林茂盛為海、陸巡總指揮官進行佩授紅菱彩帶、旗幟儀式,宣布活動正式啟動。

Read More

桃捷棕線 打造北北桃1小時生活圈

  桃園捷運棕線穩健推進改善交通瓶頸,串聯北北桃一小時生活圈。(捷工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推動捷運棕線計畫,全長約十一點三八公里設置七座車站(二座高架站與五座地下車站),採高架與地下並行,路線自新北市迴龍地區起直達桃園市中心。全線未來預估每日運量可達七點六萬人次,尖峰班距可達三點五分鐘,最快十八分鐘即可實現「北北桃一小時生活圈」,並串聯捷運綠線、未來的青線、橘線及銀線等路網,形成便捷轉乘網絡。 捷運棕線去年三月獲行政院核定綜合規劃報告,同年五月委託專案管理暨監造技術服務決標,陸續展開基本設計檢討,目前已送交通部辦理經費審議作業中。為縮短作業期程及探詢潛在廠商,土建及機電工程已進行公開徵求,蒐集潛在廠商意見,同步優化招標文件,確保工程如期推動。 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九日表示,捷運棕線借鏡綠線經驗,減拆大棟橋可降低施工中交通影響亦可減少經費,校園空橋連通提升通學環境,道岔調整可縮短營運班距、預留未來BRO三站改設空間及銀線S十五站位調整,以提高服務旅次;另考量棕線沿線路幅狹小,同步推動先期工程,優先執行騎樓打通及整平、電箱及路樹移設作業,確保施工期間行人通行安全。 捷運棕線的推動將有效改善龜山地區交通瓶頸,帶動萬壽路二段及東萬壽路沿線社區及產業整體發展,結合捷運聯合開發,推動區域產業升級,打造宜居樂業的優質環境。

Read More

愛留家鄉 教師遺孀捐巴士助醫療

  退休教師洪夏月捐贈蘇澳榮院醫療運輸中巴。(蘇澳榮民醫院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曾於羅東國小任教三十八年的退休教師洪夏月為完成已故夫婿陳炎城老師的遺願,七日捐贈一輛中型巴士給台北榮民總醫院蘇澳暨員山分院。捐贈典禮由三女陳盈如代表出席,院方則由前副院長李麗珠代表受贈。 陳盈如在致詞中表示,父親陳炎城自南方澳出生成長,年輕時家境清寒,憑藉自身努力在教育領域奉獻一生,與母親退休後雖定居台北,但始終心繫宜蘭家鄉。面對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父母早有意願回饋社會,這次捐贈正是完成他們長久以來的心願。她特別提及捐贈巴士的車牌「0三五五」,對家人而言象徵「愛散無我」,彷彿父親以這串號碼傳達「愛留在家鄉」,雖人已不在,精神仍與家鄉同在。 李麗珠表示,感謝洪夏月一家善心義舉,這輛中型巴士將用於接送康復之家學員就醫及民眾探視,提升交通便利性,嘉惠偏鄉。藉由「行愛於路、載夢前行」的精神,將這份溫暖與關懷持續傳遞下去。

Read More

Podcast跟風來竹縣 開播

新竹縣政府Podcast《跟風來竹縣》開播,縣長楊文科邀民眾聽見城市故事與軌跡。(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民平均年齡四十一歲,是個年輕的城市。為拓展多元溝通管道、深化與民眾的連結,新聞處跟風年輕人喜愛Podcast的熱潮,製播新竹縣政府Podcast《跟風來竹縣》,目前已上架至各大Podcast平台。 縣長楊文科九日在開播記者會中,與《跟風來竹縣》主持人Eddie、跟風大來賓黃豪平一起戴上耳機、按下手機啟動按鈕,邀請全國朋友利用網路隨選即聽,用耳朵連結新竹縣大小事。 楊文科表示,《跟風來竹縣》以「用耳朵認識竹縣」為核心概念,設計貼近生活、內容豐富多元。首季十集聚焦生活、文化與縣政精華,涵蓋觀光美食、親子育兒、科技永續、客家文化等話題,期望透過Podcast讓民眾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聽見」城市的故事與縣政進步軌跡。 新聞處長顏章聖表示,節目錄製地點橫跨戶外與專業錄音室,讓聽眾不只聽見故事,更透過聲音身歷其境。《跟風來竹縣》已上架至各大Podcast平台,其中九集會在竹縣Youtube頻道同步上架。節目邀請跨界名人與專業來賓,包括大廚佛瑞德Fred、黃豪平、主播路怡珍、哇賽心理學蔡宇哲、醫療科普名人蒼藍鴿、親子專家王宏哲等。特別節目由楊文科與作家吳淡如從生活應用談起,揭密竹縣「智慧治理」的新方向。

Read More

霍夫曼現身宜蘭童玩節 同框史努比鴨

  荷蘭籍藝術家霍夫曼現身宜蘭童玩節,首次和「史努比鴨」實體相見歡。(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童玩節邁入第三十年,以「童心無限、童玩三0」為題展開夏日序幕,邀請荷蘭籍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跨海操刀,創作充氣裝置藝術「史努比鴨」,吸引許多民眾拍照打卡。霍夫曼九日快閃訪台,首站即現身童玩節與「史努比鴨」同框。 霍夫曼現身宜蘭童玩節,首次和「史努比鴨」實體相見歡。他闡述設計理念表示,黃色小鴨是他創作中經常使用的視覺語言,史努比則是童年時期非常喜愛的經典角色,「史努比鴨」巧妙結合史努比的幽默個性與黃色小鴨的溫暖童趣兩者特色,打造親切且充滿趣味的新形象,期望為參加童玩節的大小朋友增添童年歡樂回憶。 宜蘭童玩節邀請羅東鎮成功國小美術班學生在現場創作,描繪屬於自己風格的史努比鴨,展現童心創意與藝術才華。霍夫曼欣賞孩子的畫作,看見他們細膩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感到十分驚喜與感動。霍夫曼並致贈親筆簽名的「史努比鴨」複製手稿,給縣府及縣會典藏。

Read More

諸葛四郎展 秀台灣漫畫魅力

  「諸葛四郎展」在桃園登場,市長張善政與民眾合影。(桃園市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少年英雄—諸葛四郎展」九日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行開幕儀式。市長張善政歡迎民眾前往重溫台灣漫畫的感動與魅力。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楊婷媜表示,《諸葛四郎》動畫曾於國家漫畫博物館展出播放。後續因應文化部推動國家語言政策,重新剪輯、增配台語及客語版本,並於今年二月的「世界母語日」活動放映,獲得廣大回響。希望「少年英雄—諸葛四郎展」也能同樣引起大家關注,提升國人對台灣漫畫的重視與支持,進一步促進本土漫畫產業的永續發展。   經典「諸葛四郎展」桃園登場,張善政市長與貴賓們合影。(新聞處提供) 張善政表示,《諸葛四郎》不單具備娛樂性,更傳遞「勇氣與正義」的正面價值觀,陪伴無數人成長。 他也提及在當時物資缺乏的年代,漫畫是許多孩子的主要娛樂,其中《諸葛四郎》更是當時最風靡、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漫畫作品。如今《諸葛四郎》漫畫透過3D動畫的形式躍於眼前,不僅讓下一代得以重新認識台灣漫畫魅力,也是一項珍貴的文化傳承,喚起世代間的情感共鳴。 張善政感謝諸葛四郎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大量珍貴史料與《諸葛四郎》漫畫原作手稿,以及文化部的補助與市圖合作,使這場展覽能在暑假期間與市民見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