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口整潔競賽 跨出夜市改革第一步

「乾淨基隆.環保家園」第一屆基隆廟口夜市整潔競賽,二十九日正式啟動。(記者楊耀華攝)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乾淨基隆.環保家園」第一屆基隆廟口夜市整潔競賽二十九日正式啟動,副市長邱佩琳與環保局長馬仲豪、衛生局、產發處代表及仁三路廟口飲食攤販小組主委謝文賢共同宣布競賽開跑,展現基隆夜市整潔改革的第一步。 副市長邱佩琳表示,廟口夜市是基隆代表性的觀光地標,攤商所營造的環境品質,不僅影響市容觀感,也直接連結城市印象,市府除持續推動「乾淨家園」政策,今年更首度將施政重點延伸至仁三路廟口夜市攤商,希望透過友善競賽機制邀請市民與遊客共同參與票選,打造更乾淨、舒適的夜市空間。 環保局長馬仲豪指出,競賽評比分為專業評審與全民投票兩軌並行,項目涵蓋環境衛生、垃圾管理、汙染防制、友善環境措施、食品衛生、病媒防治及衛生管理共七大面向;最終將評選出績優攤商,頒發總額十五萬元獎勵金,參與投票的民眾也有機會抽中總價八萬元的好禮。 馬仲豪強調未來環保局將爭取中央資源、持續編列預算,逐步擴大夜市整潔提升計畫推動對象,落實「乾淨基隆、環保家園」的願景,讓在地居民與海內外旅客都能看見不一樣的基隆。

Read More

基隆之星選拔 大新咖哩餅奪潮嚮之星

  「K STAR基隆之星」徵選活動,二十九日由副市長邱佩琳頒發年度四大獎項給獲獎業者。(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政府「K STAR基隆之星」徵選活動二十九日正式公布第二屆入選商品名單,並由副市長邱佩琳頒發年度四大獎項給獲獎業者,同時宣布K STAR將首度參展台灣文博會,進駐松菸與南港展區,透過品牌實體展演向來自國內外觀眾展示基隆商品的設計魅力與文化底蘊。 延續K STAR首屆徵選的熱烈迴響,今年共有三十家業者、六十一件商品參與,經初選、人氣票選與決選程序後,選出「新秀之星」、「永續之星」、「人氣之星」、「潮嚮之星」等四大類別得獎商品;副市長邱佩琳宣布K STAR最高榮譽「潮嚮之星」今年由大新餅店的「招牌咖哩餅」奪得,這款結合傳統與現代的點心深植人心,成為基隆伴手禮品牌化的重要代表。 邱佩琳指出,在「人氣之星」項目中包含艾利鼻子文創工作室有限公司「平安之味 空間情境噴霧X淨化香囊組合」、永茂商行「心干寶貝禮盒」與三奇壹號咖啡店「咖啡明信片|Postcards from Keelung」皆因口碑與網路行銷表現優異,深獲評審青睞。 產發處長蔡馥嚀表示,「新秀之星」聚焦於二0二二至二0二五年間推出的創新產品,包括大新餅店「吉餅」、岑品事業股份有限公司「AGAR-AGAR鳳尾石花凍冰棒」、熊豆咖啡「正濱紛鮭魚鬆風味蛋捲」等,皆為基隆注入嶄新品牌能量,開拓更多元市場;另,「永續之星」則強調環保理念,包含沐澧國際「永續地景蔬果皂」、椏楓實業有限公司「山海之心─椏楓好物X綠竹園山薯農場聯名組」與食之飴商行「小卷原型燒」等商品,均體現對自然與資源的尊重與回應。

Read More

最後機會!114學年高中免試入學桃園18校續招 報名詳情這裡看

各校將於8月22日前完成續招,實際作業期程依各校簡章規定。(圖/截自freepik)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馨儀 114學年度免試入學作業日前已完成分發及報到,部分學校仍有名額可供入學,桃園市有18所學校辦理續招,共招收2558個名額,包含公立學校進修部及部分私立學校,請多加把握最後入學機會。 各就學區招生資訊已於今(29)日於公告於「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免試入學續招資訊網」 及桃園「12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訊網」,建議有意報名的學生及家長,可至前述網站參閱招生資訊,擇定有意報名的學校後,到學校網站下載簡章,或致電學校了解各校招生規定及需準備資料。 教育局說明,續招採各校自訂簡章、單獨續招方式辦理,招生對象為尚未經由續招前之各招生管道錄取且報到之學生。學生因特殊因素必須離開原錄取報到學校所在之就學區,經提出證明文件並取得原報到學校書面同意後,始得報名參加,違反規定經續招錄取者,取消其續招錄取資格。特殊因素包括學生因父母、其他法定代理人工作地異動,須搬家遷徙,或特殊境遇家庭。 教育局指出,各校續招報名人數未超過學校續招名額者,全額錄取;超過名額者,其超額比序項目及比序順次,依據「桃連區高級中等學校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辦理。各校將於8月22日前完成續招,實際作業期程依各校簡章規定,有關續招報名、報到應備文件及其他未盡事宜,請詳閱各校簡章;如對各校續招事宜有相關疑義,亦可逕洽教務處詢問。

Read More

中正區父親表揚 市長感謝付出

基隆市中正區公所二十九日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大會,市長謝國樑親自表揚由各里、原住民及客家族群推薦的二十八位模範父親。(基隆市政府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基隆市中正區公所二十九日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大會,市長謝國樑親自表揚由各里、原住民及客家族群推薦的二十八位模範父親,並向全體市民朋友獻上父親節祝福,感謝所有父親無聲的付出與堅韌的守護,共同撐起家庭的幸福與穩定。 謝國樑表示,每一位模範父親都是社會穩定的力量與家庭支柱,他們以堅毅的身影為子女提供最穩固的依靠。他強調,市府將持續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強化社會支持系統,讓更多家庭在基隆這座城市安心生活、穩定成長,成就更多溫暖的家庭故事。 中正區長傅俊昇指出,今年活動以「溫暖與陪伴」為主題,透過現場的會場設計與視覺意象,展現出父親沉靜卻深沉的情感力量。他強調,二十八位模範父親年齡橫跨六十至九十四歲,來自不同世代與生活背景,卻有著共同特質—無怨無悔地為家庭付出,堅定地用愛與責任撐起人生。 此次接受表揚的模範父親包括:原住民代表李進德、客家代表徐名煌,以及港通里陳恒明、德義里吳金財、正義里李清池、信義里陳義雄、義重里王天賜、中船里張有福、正船里陳國正、入船里阮明山、中砂里劉昆良、真砂里陳山沂、正砂里蔡南、中濱里蔡坤財、中正里楊捷龍、正濱里林周平、砂灣里廖晏晞、建國里李進發、和憲里許生冬、社寮里許乾基、平寮里邱天來、海濱里朱財榮、碧砂里陳文波、新豐里蘇士誠、新富里許宗麟、砂子里楊意成、八斗里林溪發、長潭里吳朝威。

Read More

第一景社區迴車塔電纜 5度遭竊

第一景社區的「迴車塔」電纜線遭竊,讓消防安全系統與監視器設備運作失靈,每次損失數十萬。(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基隆市議員施偉政服務處日前,接獲來自轄區基隆第一景社區的陳情反映,指出社區內「迴車塔」近期接連遭遇不明人士破壞,至今已發生五次電纜線遭偷剪事件,造成嚴重損失。 施偉政指出,第一景社區的「迴車塔」,長期提供民眾通行往返市區及虎仔山地區的通道功能,實際上已等同由市府管理與使用。然而,所遭竊的電纜線,關係到消防安全系統與監視器設備運作,每一次破壞都造成社區損失數十萬元以上,讓居民飽受困擾,也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 施偉政表示,第一景社區已盡力自主管理,但此案已非單一社區可承擔,市府有必要正視問題,提供實質協助。他針對電纜線遭竊問題,呼籲市府針對下列事項給回應與支持,是否可協助社區加強日常巡邏與維安措施?是否有可能提供安裝警示裝置,或是監控防盜系統的補助?市府是否可就該處管理權責定位清楚,以利後續責任歸屬與維護安排?針對社區遭受五度纜線遭偷竊,市府是否能補助社區損失,減輕住戶負擔?  

Read More

長者營養健康課程 聽得懂 吃得飽

課程涵蓋預防營養不良風險與營養篩檢、高齡者肌少症與高蛋白飲食建議和食物質地調整操作與烹調技巧三大主題。(安樂區衛生所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提升高齡者營養健康識能與建立健康飲食行為,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與社區營養中心合作,自一一四年初起於轄內七個社區據點辦理「長者營養健康促進課程」,共開設十四堂課程,累計四0八人次長者踴躍參與,課程兼具實用性與趣味性,獲得民眾一致好評。 課程設計強調互動與實作,首堂進行營養篩檢,幫助學員了解自身營養狀況,並提供預防營養不良的飲食建議;第二堂課則實際示範料理肉類與蔬菜的軟化技巧,讓學員動手操作與品評,掌握食物質地調整的技巧,協助長輩建立良好的飲食行為與健康管理能力。 基隆市安樂區衛生所與社區營養中心合作,今年初起於轄內七個社區據點辦理「長者營養健康促進課程」,共開設十四堂課程,累計四百0八人次長者踴躍參與。(安樂區衛生所提供) 課程涵蓋預防營養不良風險與營養篩檢、高齡者肌少症與高蛋白飲食建議和食物質地調整操作與烹調技巧三大主題,活動現場反應熱烈,陳媽媽說:「這課不只聽得懂,還吃得飽,回去自己也會試著做。」、李爺爺開心說:「老師講得很清楚,還讓我們動手做,我以前都不太煮,現在比較敢嘗試了。」辦理據點里長及理事長也表示,透過課程增加長者的參與感與自信心,整體氛圍充滿學習與歡笑,也讓社區更有凝聚力。  

Read More

缺工就業獎勵 助中高齡重返職場

北分署基隆就業中心運用「缺工就業獎勵」推介中高齡新住民小玉(左)突破語言障礙重返職場。(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為協助失業者順利重返職場,並紓解產業缺工問題,勞動部推動「特定行業就業獎勵措施」,鼓勵失業勞工投入特定製造業及照顧服務業等缺工行業,不僅協助企業補足人力、降低對移工的依賴,也為求職者提供實質誘因與穩定就業的機會。近年來,北分署每年透過這項計畫協助超過三千位失業者成功返回職場。 五十一歲來自菲律賓的新住民小玉(化名),來台已逾二十年,長期以家庭為重。近年為分擔家計,曾嘗試從事清潔員與臨時作業員工作,卻因中文表達能力不足,加上年齡因素,工作機會不易爭取且難以持久。丈夫兩年前退休,兒子因身心障礙無法工作,全家仰賴微薄的退休金度日,經濟壓力日漸沉重。 語言障礙成為小玉求職路上最艱鉅的挑戰,多次在面試時因無法清楚表達而被婉拒,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也對重返職場心生畏懼。在朋友鼓勵下,小玉到基隆就業中心尋求協助。就業服務員啟動客製化就業輔導,透過工作經歷盤點、履歷重整、模擬面試及工時評估,協助她逐步重建信心與就業準備。得知她曾有食品廠包裝經驗後,就服員主動媒合在地友善廠商,成功推介她錄取基隆知名食品工廠的作業員職缺。雖然工作辛苦,但在穩定薪資與「特定行業就業獎勵措施」每月五千至七千元補助的支持下,小玉的家庭經濟狀況明顯改善,目前已穩定就業一年多。 北分署表示,「特定行業就業獎勵措施」針對符合「失業滿三十日以上」或「非自願離職」條件的失業者,只要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推介,並受僱於特定製造業或照顧服務業職缺滿三十日以上者,即可依實際在職月份申請每月五千至七千元元的就業獎勵,最長可領取十八個月。

Read More

展現智慧城市實力 桃園道路養護資訊管理平台獲國際大獎肯定

養工處正工程司蕭宗璿代表出席受獎,成為台灣少數入選的公部門單位之一。(圖/工務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養護工程處推動智慧道路管理,與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置並持續精進的「桃園市道路養護資訊管理平台」,整合地理資訊系統、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物聯網通訊與雲端資料平台等技術,實現智慧巡查、破損即時辨識、派工派遣與大數據決策支持等功能,有效提升道路管理效率與養護品質。 養工處指出,該平台之創新成果獲選為全球GIS領域最高榮譽之一的「2025年 Esri Special Achievement in GIS (SAG) Award」得獎案例,並於7月16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Esri全球用戶年會中,由養工處正工程司蕭宗璿代表出席受獎,成為台灣少數入選的公部門單位之一,展現桃園市在智慧城市與數位治理上的國際能見度。 此案由市府主導、台灣世曦擔任系統分析與平台開發技術團隊,採用科學化分級養護管理架構,透過AI即時偵測巡查車所回傳之路面影像,自動辨識破損類型、位置及嚴重程度,並同步記錄於平台資料庫。系統後端亦建置養護優先排序模型,協助管理人員依路段狀況、資源配置、施工限制等因素進行修補決策與人力調度,確保有限資源配置精準。 平台不僅提升日常巡查效率,也強化災後巡檢應變力,同時支援跨局處資料整合,未來更可與智慧路燈、智慧號誌、智慧標線等設施串聯,擴展為整合型智慧交通系統,達成市府智慧城市整體發展策略。 養工處表示,此次得獎是對團隊長期推動智慧化、制度化管理的肯定,未來也將持續與民間專業顧問團隊深化合作,強化資料應用價值與空間決策支援能力,落實高品質、高效率的公共工程服務,為市民打造更安全、永續的道路環境。

Read More

林德福錯票 中選會依新北選會更正票數審定後更正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立委林德福29日指出,永和區光復里投票所將不同意罷免票數結果填寫顛倒,造成投票結果與填報票數不符。中選會表示,填報票數若有錯置,依作業程序經該區公所請新北市選委會更正及初審,則中選會也會再依新北市選委會更正再予以審定變更。 立委林德福在罷免案投票後發現,中央選委會公布的第9選區、永和區光復里投票所的同意罷免票為五0四票,不同意罷免票的為三0八票,但實際上投票統統計卻是相反的,正確應為同意罷免為三0八票、不同意罷免五0四票,應是選務人員填寫表格時不慎錯置造成。 新北市選舉委員會指出,已函報中選會更正同意罷免與不同意罷免的得票數。中選會表示,程序上應經區公所請新北市選委會更正及初審,中選會將依新北市選委會更正再予以審定更正票數,並無其他評論或回應。

Read More

盜伐案10年降8成 林保署:推部落經濟從源頭護森林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計,近十年來,國有林地非法盜伐案件下降約八成,除建立預警系統與公私合作外,因林保署積極協助部落發展林下經濟,有助從源頭遏止非法砍伐。 林保署二十九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啟用台灣森林防範盜伐資訊站,提供即時查詢盜伐熱點分布、案件樣態與趨勢,促進全民參與森林守護。林保署統計,國有林地遭山老鼠盜伐案件,從一0二年的二百九十件,已下降至一一三年的五十八件,降幅高達八成。 林保署長林華慶表示,面對非法盜伐森林,應從傳統查緝追訴,轉向強化事前預防與全民參與,不是聽見盜伐鋸聲響才出擊,近年來已導入科技監控、建立預警系統、推動資訊公開,並與檢警、公私部門及社區攜手合作,台灣森林防範盜伐資訊站是提升預警透明度的重要創新做法。 林華慶更指出,遏止盜伐除著重預防發生,在地社區若能從森林獲益,將有助從源頭遏止非法砍伐,所以近幾年積極協助山林部落發展林下經濟,例如養蜂、種植椴木香菇、推動生態旅遊等,不僅提升部落經濟,也吸引部落青年願意返鄉,共同守護山森,有助從源頭遏止非法盜伐林木。 林保署推動結合社區的森林保護計畫,至一一三年已有九十一個社區參與巡護,包括苗栗南庄蓬萊、南投丹大、台東利嘉等地,林保署說當地盜伐案件也幾近歸零。

Read More